一聽楊彪的分析,眾人紛紛大吃一驚。
袁紹驚訝地說:「為了狠狠地從涼國賺一筆,朝廷和世家大族們、富商巨賈們囤積居奇的糧食,加起來可是有一千五百萬石糧食。其中,朝廷的糧食有五百萬石,占朝廷儲糧的三。而其餘的一千萬石糧食,則是各個世家大族傾盡多年存糧,各個富商巨賈傾盡家財購買來的。若是涼國不買,而我大漢境又無人吃得下如此之多的糧食,那就隻能任由這些糧食**變質,化為烏有了!朝廷當然可以繼續儲存著自己的五百萬石糧食,可屬於民間的一千萬石糧食隻能不斷貶值,直至**了!」
一聽袁紹的話,大將軍府裡眾人都躁不安起來。
袁卻不以為然,說:「慌什麼?糧食隻不過是貿易戰的一部分而已,朝廷不是還掌握著鐵礦石、生、茶葉、麻嗎?朝廷還遠不到輸掉的時候!」
曹說:「從前我等認為,五種大宗商品,涼國隻能乖乖向我大漢進口。現在最重要的糧食問題都能被解決,難保其他商品,涼國也已經有瞭解決供應的方法。」
何進本就是個膽小無謀之輩,一聽曹這麼說,心裡更為擔心貿易戰的敗。何進道:「孟德所言,確有道理。依我看,朝廷應該儘早與涼國談判,結束這場貿易戰,也好挽回局麵,降低損失。」
聽大將軍何進都這麼說了,其他人誰還能說不是?眾人紛紛說:「明公所言極是。」
何進道:「既然如此,諸位看,朝廷應該派遣誰出使涼國,前去與涼國談判?」
一聽這話,楊彪本能地嚥了口唾沫。
果然不出楊彪的意料,曹、何進、袁、袁紹、王允等人紛紛不約而同地扭過頭來,齊刷刷地看向他。
楊彪心裡無可奈何極了。何進說:「楊文先公多次與涼國方麵談判,是朝廷之中最為悉涼國事務者。況且公又是朝廷重臣,出使談判一事乃是國事,希公不要推辭。」
楊彪忍住心裡的無奈,說:「朝廷差遣,老夫自然不敢推辭。」
何進點點頭,說:「那就這麼定下了,由公代表朝廷與涼國談判,停止貿易戰。」
楊彪問:「談判也總要有個章程。不知朝廷能退讓到何種地步?又不知朝廷意圖爭取到何種地步?」
何進思忖片刻,說:「此事還未與陛下商議。還是等明日大朝會,朝廷定下公論不遲。」
在第二天的大朝會上,漢廷經過一整天的商討,最終確定可以將所有囤積居奇的商品價格,降低到貿易戰之前的價格的百分之八十。
之所以退步如此之大,是因為不論是劉宏,還是何進,亦或是曹,都知道這些囤積居奇的商品隻有涼國那等量才能吞下。如果涼國不吞下這些商品原材料,那麼即使是漢廷也無法消化。本來囤積居奇就已經花費了較高的價格,如果涼國不吞下,那麼漢廷就會損失慘重,甚至會把整個中平新政的果都耗得一乾二淨。所以現在漢廷已經不敢再奢著狠宰涼國,隻能寄希於亡羊補牢,挽回些損失。
楊彪在朝會之後,就率領使團從雒城來到陳倉。為了試探涼國的態度,楊彪事先命令關中將原材料的價格調整到貿易戰之前價格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又將關稅降低到貿易戰之前的原有水平。
楊彪想,在大幅降低囤積的原材料價格和關稅後,如果涼國立即大量進口,那麼就說明涼國並沒有什麼應對貿易戰的後手,涼國依舊擺不了對漢廷出產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依賴。但如果涼國對於價格和關稅的雙雙降低無於衷的話,那麼就說明他們的猜想是正確的,那就是涼國果真有應對貿易戰的後手,涼國已經擺了對於漢廷的依賴。
………………………………………………………
大涼,姑臧城。
劉範一大早先是去姑臧醫院裡探了史阿,看到史阿果真服服帖帖地在養傷,心裡藉不;又去視察了大明宮的建造,將作監招募了十多萬工匠投建造大明宮,現在正在夯實地基,劉範也比較滿意。
等回到涼州州牧府,劉誕就立即呈上報,即漢廷突然降低了商品價格和關稅。劉範一看,就知道漢廷估計是已經意識到了不對勁,嚴重懷疑涼國本不必進口漢廷的商品原材料。這次降低價格和關稅,隻不過是一次並不怎麼高明的試探。
劉範當然想拖延時間,以求最大限度地榨漢廷。但中書令賈詡勸劉範,涼國的民生和製造業仍然依賴於來自漢廷的商品原材料。如果拖延下去,儘管涼國能夠獲利匪淺,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會激起民怨沸騰,讓方興未艾的製造業遭遇不小的挫折。總而言之,涼國不能拖。
劉範也知道賈詡所言非虛,也決定了儘早與漢廷停止貿易戰。不過,既然是漢廷率先挑起貿易戰,劉範也不會輕饒了漢廷。劉範決定,要迫漢廷將原材料的價格和關稅降低到貿易戰之前的百分之六十的水平,其中最為重要的糧食價格和關稅降低到百分之五十。
為迫漢廷,涼國需要表現得更為強,現在也是亮出底牌的時候了。中書省和門下省經過商議後,屬意戶部下達令,不準涼國人購買漢廷一針一線;如有違,首犯杖一百,家人杖五十。又屬意禮部,在《大涼邸報》上刊登出涼國將進口安息帝國的糧食的新聞,以及馬鈞發明出的羊織機已經大量推廣的新聞。令也一同刊登在《大涼邸報》之上。
《大涼邸報》一經刊出,涼國百姓紛紛恍然大悟,原來大涼的朝廷一直對於貿易戰無於衷,敢是本就留有後手;而且現在涼國已經不再需要從漢廷這裡進口商品原材料了。這讓涼國百姓歡欣鼓舞,因為漢廷的貿易戰,涼國百姓的生活到嚴重影響。這下看到漢廷終將吃癟,涼國百姓都出了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