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帝國吃相 第169章 第二件機器

《帝國吃相》 第169章 第二件機器

“劉二娃劉二娃!”陳旭策馬直奔到木工坊門口,隔老遠就大聲疾呼。

“里典,呼二娃何事?”老木匠干酒丟下手里的東西慌忙迎接出來。

“快,幫我制作一個拉制泥坯的轉盤!”陳旭跳下馬一丟韁繩沖工坊的涼棚之中。

“何為轉盤?”木匠滿頭霧水的跟在屁后頭問。

“快找尺子和畫板來!”陳旭連聲催促。

“里典,在這里!”一個木工學徒趕搬過來一塊木板和炭條還有木尺。

但拿起尺子和炭條,陳旭又開始發愣,尼瑪似乎想起來容易,但要畫出來還真有點兒難度,但有過制作粒機的經驗,他慢慢在腦海里構思,然后用炭條開始勾勒起來。

鎮上所有人都知道陳旭很神奇,經常有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也都從來沒見過,因此陳旭畫的時候,木匠劉二娃和幾個學徒都屏著呼吸站在后面大氣都不敢出,及雙眼睛睜的大大的,直勾勾的看著陳旭的一舉一

陳旭用的是后世的幾何作圖,也就是視法,因此畫出來的是一種二維的立視圖,這種畫圖方法他已經在小學上課的時候講過了,因此連帶著鎮上的一些工匠也都有所了解。

先畫一個圓形的盤面,直徑兩尺左右,下面連接一上方下圓的主軸,大致有小細,因為沒有滾珠軸承,需要打造一套和石磨上一樣的銅套環作為轉支撐點,不然很快就會磨壞,主軸下方半尺距離的位置要刻糙的齒狀,不過不是為了安裝齒,而是為了安裝傳皮帶,皮帶自然也可以暫時用麻繩代替,這皮帶拉到一米開外,然后設計一個和粒機一樣的大和搖把,不過是豎著安裝,把傳皮帶套到大上,只需要搖搖把,大就可以帶轉盤的主軸跟著轉……

Advertisement

畫了了又畫,就這個簡單的傳裝置,陳旭足足畫了一個小時才大致定型,然后各個部位挨著標上數字。

木匠和幾個學徒也一直一跟著看了一個小時都沒出聲。

“差不多了吧!”陳旭終于歇了一口氣停下來,往后退了幾步再次看畫板上的設計圖,想了一下添加一個支架,最后才放下炭條,思慮許久覺實暫時只能設計到這個樣子了,于是才轉頭對一個學徒說,“你去鐵匠鋪讓竹竿幫我打造三套活環,大的孔徑半尺,小的孔徑三寸,切記叮囑他打造的時候一定要圓,不然到時候轉會搖晃……”

等學徒離開之后,陳旭才對木匠說:“劉二娃,現在你就按照我設計的圖紙打造支架和轉盤,還有手搖的轉和搖把,這些應該很簡單,這里……這里……”

經過陳旭一番講解之后,木匠連連點頭,做過粒機的他很快就聽懂了陳旭的要求,當然,聽錯了也沒關系,陳旭還在旁邊,不懂還可以再問。

時間一晃就大半天過去。

木工坊,一個看起來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做了出來。

一個高差不多一尺的圓形平臺,主軸離地有兩寸懸空放在支架上,用大拇指細的麻繩作為皮帶連接在一米開外的一個直徑足有四十厘米的大上,大并不厚,只有五寸左右,邊緣用鑿子鑿出來一道半寸深的凹槽,麻繩剛好套在里面不會掉出來。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傳裝置,和自行車鏈條的原理一樣,大據直徑大小換算過來,大概搖一圈,小會轉四到五圈,只要搖把轉的速度夠快,如果一秒轉一圈的話,小每秒的速度可以達到五圈左右,這個速度雖然還不夠快,但在沒有發明高速馬達或者其他替代力之前,這個速度已經幾乎是極限了,而且轉搖把的幫工也非常累,絕對堅持不了多久,除非是像虞無涯那種變態,至于繼續加大轉的直徑也可以,但那樣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Advertisement

“轉一下試試!”陳旭略有些張,據眼前的品來看,轉肯定是沒問題的,只是要看轉的平衡,轉盤不能左右搖晃才行。

一個學徒激的握著搖把開始搖,大的同時,果然在麻繩的帶下,圓盤也在主軸的帶下跟著旋轉起來,陳旭猜的不錯,果然圓盤有些所有晃,這樣如果拉坯的時候,隨著平臺搖晃跳,拉出來的陶坯肯定會是歪的,而且陶坯的厚薄也會不均勻。

“停停,調整轉盤的高度,讓麻繩更加靠近活環的位置,越近越好!”陳旭觀察了一會兒之后開始指揮調整。

十多分鐘過去,手搖式拉坯機又開始轉,隨著嗚嗚的聲音響起,這次圓盤的轉要平穩多了。

“行了,差不多了,抬到車上幫我拉到陶坊去!”陳旭終于松了一口氣,于是劉二娃和幾個學徒趕推來板車將拉坯機抬上去,然后吱吱呀呀的往陶坊而去,陳旭則騎著馬跟在后面。

“咦,劉大匠,你這又是做的甚至奇怪的東西?要拉到哪兒去?”

路上許多人看見之后都驚奇的東問西問,然后得知這是里典大人設計的制作陶的拉坯機之后,于是引的一大群人都跟著幫忙推車去陶坊看稀奇。

等拉坯機運到陶坊的時候,跟過來的大人足足有三四十個了,而小娃子更多,許多直接跟在后頭興的尖鬧嚷。

陳旭騎著馬不斷的抹著額頭的虛汗。

中國人喜歡看熱鬧的習慣什麼時候能夠改一下,這場面太嚇人了,這些屁娃子一不小心被踩里去了都不知道。

到達制陶坊之后,在陳旭的指揮下,一群人小心翼翼把拉坯機抬下來放進涼棚之中一個平坦的地方,調整支架的四條看起來完全平整之后,用石頭將支架固定死,陳旭親自搖把手觀察了一下,看著轉依舊平穩,這才讓制陶坊一個長得比較壯的幫工過來,指著搖把說:“一會兒我讓你搖的時候就搖,快慢聽我指揮!”

Advertisement

“好的好的!”幫工很是興,因為剛才已經聽一群人七八舌的說過了,這是里典親手設計的用來制作陶坯的設備,拉坯機,雖然還不知道怎麼用,但如此復雜的東西一看都很高大上,能夠第一次就親自參與,幫工覺這是極大的榮譽。

“高河,弄一團和好的陶泥過來,但要比你們平時條坯的要稍微稀一些,記得要能立起來啊,別和了稀泥!”陳旭叮囑。

“省得省得!”老陶匠雖然也不知道陳旭用這個這個拉坯機如何制作出陶坯,但和泥打了一輩子道,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對泥可以說已經數的比自家婆娘都了,不僅,而且的也順手,想怎麼就這麼

很快一盆和好的泥端到陳旭旁邊,陳旭用手挖出來飯碗大一團覺了一下,的確適中,就和面團一般,把泥團放在拉坯機的圓形轉盤上按結實,陳旭把手在水盆里打一下對幫工說:“開始轉!”

幫工于是激張的開始搖搖把,隨著搖把的轉,圓形轉盤也開始跟著轉起來。

“哇,快看,轉起來了!”

除開木匠和他的幾個學徒之外,無數人跟著驚呼起來。

“再快~”陳旭大聲說。

于是幫工用更快的速度轉起來,搖把直接轉的手都了一片殘影。

“嗚嗚嗚嗚~”轉盤在大轉的帶下飛速旋轉,看看速度已經足夠快,陳旭深吸一口氣,把雙手輕輕的挨到轉盤中央的泥團上,幾乎就在手靠近的剎那,只見陶泥竟然快速的變圓柱長了起來,然后隨著陳旭的兩大拇指從陶泥中間按下去,伴隨著轉盤的快速轉,一個陶碗的形狀瞬間出現。

“哇~”

圍觀的人一陣嘩然,一個個都激莫名的驚呼起來,一團泥在陳旭手中眨眼就變了一個陶碗的形狀,而且隨著陳旭的手指稍微弄一下,陶碗的邊緣很快變的又圓又薄,看著形狀差不多功了,陳旭把手在陶碗的底部輕輕了一下,隨著轉盤的快速旋轉,很快碗底收攏進去。

“停~”陳旭把手拿開。

隨著搖搖把的幫工松開手,大繼續轉了幾圈之后,轉盤也跟著慢慢停了下來,然后落在眾人眼中的,就是一個又圓又的陶碗靜靜的立在轉盤上。

“這……這……”老陶匠激的胡子拼命抖哆嗦著本就說不出話來,不過一雙眼睛卻有些發紅,恨不得撲到拉坯機上不下來。

陳旭也松了一口氣,他小時候玩過泥,但從來沒有玩的這麼高大上過。

這個陶碗就是憑借覺做出來的,由于陶泥夠細膩也合適,竟然讓他一次型,雖然只有兩個簡單的作,但也足夠讓陳旭到自豪。

穿越到大秦三個月,他終于做出來了第二件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