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農女喜臨門 第150章 邴州特產

《農女喜臨門》 第150章 邴州特產

“大人真是博學多識,卑職從未聽過見過這芝麻,沒想到還是一種長生之,邴州有它,便再也不是楚國最窮的一個地方了。”蘇和也激起來,沒想到連皇帝都想要棄之的邴州,竟然藏著如此珍貴的東西。

“大人,卑職斗膽進言,還請大人不要把芝麻這種寶告訴過多的人。如今我楚國割地求和、辱,如果被吳國、啓軒國或者朝中不懷好意之人得知邴州有此等寶貝,他們定是要來奪走的,楚國的疆土卑職沒有能力守住,現在只希和大人一起守住這芝麻。”新任邴州廣遠縣縣令吳葉跪倒在地懇求道。

隨之,其他幾位縣令也都跪了下來,就是冷名揚也沒有猶豫,他也跪下對臨青溪說道:“大人,這芝麻如今可是隻有您一人懂得栽種之法?如果是,還請大人保。”

“呵,你們這些當的可真是有意思,東西捂得越別人越是覬覦,這芝麻的栽種之法我要是不告訴別人,難道你們讓我自己一個人去種千上萬畝的地去?楚國要富強,首先就要民富,現在你們要想的是如何將邴州發展壯大起來,而不是看到一樣好東西就死守著不讓外人知道,整天還活得戰戰兢兢的。而且這芝麻的好我不但要說,還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只有這樣以後邴州出產的芝麻才能賣上一個好價錢,邴州富裕的日子纔會來得更快。唉,你們以後都給我學機靈點,眼看遠一點兒,不要只瞅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古人就是死腦筋,再說這天下哪有不風的牆,不過是一個芝麻,就和當初的紅薯一樣,只攥在自己手裡,不但不能起作用,還可能會給自己惹來麻煩,倒不如學得大度一些。

Advertisement

“大人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是下等人愚昧了!”冷名揚的腦子轉得快,他只用很短的時間來思考臨青溪的話,就發現自己一向自詡聰明卓遠,卻沒想到做了一隻井底蛙。

“聽了大人這席話,卑職真是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沒錯,邴州的強盛纔是首要之事。”蘇和也一臉愧地說道。

衆人紛紛表達自己對臨青溪的敬仰和對自己無知的自我批評,臨青溪一揮手製止了他們,可不是來聽他們給自己戴高帽,也不是聽他們反省的,要好好讓這些芝麻盡其用。

“朱毅之,你是林果縣的縣令,這片芝麻就給你和你的人來看管。大概兩個月之後就能收穫,所收芝麻籽全都留作種子。在這期間,你們回到各自的縣,然後按照我說的方法先把收歸國有的那些良田找人翻耕好,然後在邴州最熱的七月開始種下一茬芝麻。”臨青溪算了一下時間,等到這山裡的芝麻,山外的秋芝麻正好可以播種。

“那大人,每個縣需要耕好多的良田?”吳葉問得很仔細,這可關係百姓的民生大計,他這個一縣父母不能掉以輕心。

“你們每個縣耕好三千畝的良田,專門來種芝麻。冷名揚,邴州府城的芝麻地你來負責,耕好一萬畝,至於如何完這個艱鉅的任務,這是你們的事了,時間可只有兩個月。”現在有了冷名揚這些幫手,就不必事必躬親了。

“大人請放心,卑職等一定辦好此事!”幾人再一次恭敬地對臨青溪彎腰施禮說道。

從林果縣回來之後,以防萬一,臨青溪還是暗中派人看守著那些山中的芝麻,可不希中間出什麼差子。

Advertisement

晚上吃飯的時候,心很好的臨青溪還多吃了一碗飯,而焃昀見這樣高興,又告訴了一件事,他在邴州還發現了一件特別的東西。

“溪,在邴州東北地區的大山區有一種桐樹,我在海島之上也見過,在海島上,我們的人習慣用這種樹上結出的果實榨油,而這種油抹在布上之後,能夠防水。我在楚國別的地方沒有見過這種樹。”說著,焃昀也拿出了他口裡說的這種樹的樹葉子和剛剛結出的果實給臨青溪看。

臨青溪將碗筷直接就扔在桌子上,猛地拿過焃昀遞給的東西仔細瞅了瞅,如果焃昀口中的桐樹和在現代見過的桐樹是一樣的,那麼他的這種油就應該是桐油。

不但是楚國,就是整個正極大陸,製作油布所使用的油是一種很低劣的防水油,一旦被水淋時間過長,那麼油布很快就爛了。

“這的確是桐樹葉,這種果實榨出的油是有毒的,不過,桐油可是用極大的,看來邴州並不是沒有特產,而是都被人們忽視了。”臨青溪嘆地說道。

“那你打算怎麼辦?要把這些桐樹上的果實都變桐油嗎?如果需要,我會找人來幫你。”海島上可是有這方面的能手,只要臨青溪需要,焃昀很快就能讓人過來。

“需要,我需要!”桐油的作用可不只是一點點,它能夠防水、防腐、防鏽,能用到它的地方簡直是太多了。

“好,我很快就會把人給你送來!”能看到臨青溪展,焃昀也很開心。

臨青溪覺得靠種地很難在最短的時間讓邴州富裕起來,而且要把邴州的名氣重新在楚國打響,就必須要讓外人願意走進邴州。

Advertisement

於是,臨青溪決定在邴州的幾個縣到逛一逛,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商機。

這天,初夏的日頭有些毒,臨青溪、焃昀、冷名揚三個人很有興致地泛舟湖上。

在邴州的東平縣、下來縣和廣遠縣三縣匯之地有一片較爲廣闊的湖泊,水泠湖,它其中一面靠山,另外三面分別連著三個縣,湖深岸寬。

楚國三年大旱的時候,這水泠湖幾乎爲了邴州百姓唯一的希,但僅僅一年,這湖裡的水就空了一半,到了第二年,整個水泠湖就乾涸了。

這幾年來,楚國普降大雨,水泠湖重新煥發生機,湖裡的魚蝦也慢慢多了起來,附近幾個村的漁民就靠這湖裡的魚蝦來養活一家老小。

臨青溪一行人坐的是一艘小船,放眼去,可以看到有漁民正在捕撈魚蝦。讓撐船的人將自家的船和漁民的船靠得近一些,以便能看到漁民船上的收穫。

“公子快看,那是河蚌!”竹香有些驚訝地大喊出聲。

“大驚小怪,在楚國這種東西多得是,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的。”冷名揚對於竹香看到河蚌時的表表示“鄙視”。

“冷公子,你怎麼知道不能吃、不能用,也不知道是誰見多怪!”竹香不屑地瞅了一眼冷名揚,在眼裡,他可不是什麼知府大人。

“怎麼?這還真能吃、真能用?大人,你這丫鬟說得是真得還是假的?”冷名揚也就是隨便一說,但他卻不覺得臨青溪邊的人會隨便說話,就趕問道。

“當然是真的!而且河蚌裡還有珍珠呢!”竹香第一次嘗河蚌還是臨青溪親自手給做的呢。

還記得當時自己和夜猴幾人渾地躺在岸邊,臨青溪去河裡面捉了魚蝦和河蚌,然後給他們烤著吃,那種鮮香的滋味一輩子也忘不了。

Advertisement

“傻丫頭,那可不是珍珠,是河珠,本就不值錢,大海里出產的纔是珍珠,那纔是寶貝。”別欺負他沒見過多市面似得,他可是去過海邊的人。

“古人云‘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這河珠其實也是珍珠的一種,俗稱淡水珍珠,它和大海里產出的海水珍珠的確是有很大不同。”臨青溪笑著說道。

“大……公子,有什麼不同?”沒想到臨青溪連這都知道,冷名揚已經不能用“佩服”二字表達他對臨青溪的了。

“淡水珍珠是無核珍珠,海水珍珠是有核珍珠,兩者比較來說,海水珍珠的澤更好,而且更圓潤,通常要比淡水珍珠大得多。不過有一點,淡水珍珠的很多,這一點海水珍珠就比不上。不過,正極大陸的人區別對待海珠和河珠態度相差太大了,一個是天上的明月,另一個卻像是隨可見的石頭得不到重視。其實,它們都一樣是珍珠,也都一樣珍貴。”臨青溪以前專門做過珍珠批發生意,所以對於珍珠有些研究。

就在侃侃而淡海珠和河珠區別的時候,已經有幾個漁船圍了過來,很多漁民都聽到了這番話。

於是,幾乎與的船著的老漁翁問道:“敢問這位公子,這河蚌裡取出來的河珠真得很珍貴嗎?”

“老人家,這河珠原本是應該很珍貴的,只是很多人習慣拿它與河珠進行比較,其實只不過是同爲貝類磨礪而出,就像楊樹和槐樹同爲樹一樣,各有各的用。”臨青溪大聲地解釋道。

“那這河珠有什麼用?”冷名揚代替周圍的漁民問道。

“其實,河珠和海珠一樣,都可以作爲首飾的配件,或者做珍珠項鍊、耳墜、金釵步搖之上的裝飾等都可以,當然,它最重要的用途是可以養,對於人來說是必備的容之。”這麼好的珍珠竟然被人當無用之,臨青溪真是覺得太可惜了。

“沒想到河珠竟然會是這樣好的東西,可是知道這些的人不多呀,公子,咱們就是挖了河珠去賣,也沒有人去買的。”冷名揚嘆氣說道,周圍的幾個漁民也跟著他嘆了一口氣。

“別人不知道,你就讓別人去知道呀!幾位老人家,咱們邴州河裡和湖裡的河蚌多不多?其中產河珠的河蚌多嗎?”臨青溪突然想到,也許能從這河蚌和河珠上打打主意。

“多,怎麼不多!只是百姓們不吃這種東西,只有荒年月纔會拿它填填肚子,這湖裡你隨便撈出一個河蚌,打開裡面就有河珠。水泠湖這樣大,河蚌多得都快把這河底給蓋了好幾層了。”老漁翁大笑著說道。

“老人家,我想僱你們幫我打撈這水泠湖的河蚌,然後取出河蚌裡的河珠,我只要河珠,河蚌你們可以自己拿回家吃,我可以把做法告訴你們。你們要是同意,咱們去岸邊把契約文書籤一下,一斤河珠我給你們一兩銀子!”臨青溪說道。

當年在自己的農家樂裡進出過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就有一個在容方面很厲害的專家,雖然那個人是個男人,但是卻比大多數人更瞭解人的皮保養,這個人也算得上是臨青溪比較好的客人,他曾經就告訴過臨青溪一個關於珍珠容的宮廷方。

方真不真,臨青溪還沒有考證,也沒有試驗,但是那個人給的一盒容膏就是用方的方法制的,用過一次就再也沒用過那些所謂的高級名牌護品。

的飛機行李箱裡就隨帶著這樣一小瓶的容膏。只可惜,的魂穿過來了,那些容膏估計都和飛機一樣了碎片。

現在正好有個機會試一試,這樣一來,一邊幫著皇上辦差,另一邊也沒有丟了賺錢的事,說不定還能爲邴州吸引來很多的客人,到時候也算對邴州的經濟發展做了貢獻。

“一兩銀子一斤,我也籤!”冷名揚一步走近臨青溪大聲說道,他現在雖然是知府,可算是個窮得揭不開鍋的知府,一斤河珠就能有一兩銀子,這可真是太好賺了。

“你跟著湊什麼熱鬧!”臨青溪將冷名揚揮開了,要僱的是邴州窮苦的百姓,“老人家,你們可願意?”

“這位小公子,你不是在誆騙我們吧?”很顯然“一斤河珠一兩銀子”的說話沒有人相信,衆人都覺得眼前這小公子莫不是個癡傻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