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年4月,冰雪消融,萬復甦。
近期呂布並未進行召喚,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已是數個巔峰朝代的總和,呂布冇有理由再繼續進行召喚了。
自李靖率部歸降後,浩瀚東漢十三州,呂布已獨占十一州,隻剩下益州和揚州尚未平定。
前些時日呂布給孫堅寫了封信,孫策帶回江東給孫堅。
孫堅並未回信,想必是在思考利弊得失。
孫堅的態度未定,呂布便打算先對益州兵。
雖然呂布麾下的軍團都於閒置狀態,但此番對益州兵,呂布並不打算派太多將士前往。
涼州的陳慶之軍團、荊州的關羽軍團,加上曹文詔、夏魯奇和洪秀全三人,平定益州足矣。
呂布一聲令下,陳慶之率部前往漢中,關羽亦率荊州軍團朝益州靠攏。
與此同時,洪秀全與先前聯絡好的南蠻部落取得了聯絡,蠻王孟獲率族人在益州境燒殺擄掠,曹不得不分兵對付孟獲。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也給曹造了巨大的力,甚至一度給曹氣的舊病複發,頭痛難忍。
初平益州之時,曹並未把太平天國放在眼裡,但後來曹騰出手來想理這個禍患之時,卻發現已經理不了了。
洪秀全率領信徒鑽進大山當中,曹數次征討無果,隻得由他去了。
但此番南蠻暴,洪秀全麾下的信徒亦是從大山中走出,給曹造了巨大的麻煩。
偏偏曹冇法理掉這個麻煩,因為曹軍將士一追他們,他們便返回大山當中;
一旦曹軍將士撤走了,他們又重新從山裡走出,開始攻打曹治下的郡縣。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陳慶之率部攻打漢中,焦頭爛額的曹不得不分兵助漢中守軍敵。
可這一切,並不是呂布的殺手鐧。
在益州一鍋粥的時候,荊州都督關羽兵分兩路,一路佯裝攻打益州,另一路卻是按照西蜀地形圖上標註的小路奇襲平。
平守將曹文詔、夏魯奇開城門迎關羽城,而後關羽率部從遝中出發進平古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穿越七百裡無人區,直撲涪城。
麵對從天而降的敵軍,涪城守將戰意全無,不戰而降。
攻占涪城後,關羽率部迅速攻占綿竹,近DU。
得知訊息後,曹慘笑連連,自己的都城就這麼暴在了敵軍的兵鋒之下。
曹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了前些時日呂布寫給他的信,信中呂布和曹打了一個賭,若是他能在一月攻占益州,那麼曹便得歸順於他。
曹雖未回信,但卻在心裡默認了這個賭局。
“枉我曹孟德戎馬半生,到最後卻為他人做了嫁。但這一次,曹某輸的不冤,曹某心服口服啊!罷了罷了,時也命也!”曹長歎一聲,潸然淚下。
而後,曹率部歸降,益州易主。
……
在得知曹遞降表的訊息後,孫堅一言不發,轉回到屋中,把自己關在屋中半宿。
次日清晨,雙眼佈滿的孫堅推開房門走了出來,門旁候著的孫策,亦是徹夜未眠。
“將這降表送與你師呂布。”說完這句話,孫堅彷彿被空了全的力氣。
“父親您想通了?”孫策試探著問到。
“想通又如何?想不通又能如何?負隅頑抗,無異於螳臂當車,隻能是徒增笑料罷了!”孫堅無力的說到。
……
至此,東漢十三州一統。
197年6月,將匈奴殘餘勢力全殲的冉閔率部來降。
呂布親自出城相迎,併爲冉閔擺下了規模浩大的接風宴。
“叮!恭喜宿主平定天下,特此獎勵宿主人才五名,請宿主查收。”
“獎勵人才一:明代綜合大家王守仁:武力82,統帥99,智力105,政治105。”
“獎勵人才二:明代航海家、外家鄭和:武力85,統帥85,智力88,政治92;特殊屬:航海107。”
“獎勵人才三:唐代著名外家、軍事家王玄策:武力82,統帥98,智力96,政治95;特殊屬:外108。”
“獎勵人才四:十六國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武力60,統帥96,智力102,政治105。”
“獎勵人才五:十六國東晉著名軍事家謝玄:武力71,統帥105,智力95,政治92。”
聽到了久違的係統提示音,呂布很是喜出外。
本以為不進行召喚,係統會一直沉寂下去,冇想到今天係統還給自己來了個意外之喜。
這次獎勵的四個人才,質量肯定是冇的說。
第一位,明代綜合大家王守仁,注意,是王守仁,不是做十三香的那位。
王守仁的頭銜很多,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心學集大者,
王守仁是個比較矛盾的存在,你要說他是文吧,他能領兵平叛;
你要說他是武將,他能活著封聖,這玩意是武將能做到的?
1472年,一個王雲的孩子,出生在浙JIANG的一個書香門第。
王雲自天資聰慧,但卻到了四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五歲那年,王雲與孩們在外玩耍時,一位氣度不凡的高僧恰好經過。
高僧王雲的頭,歎息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王華得知此事後,便將“王雲”之名改為“守仁”。
名字改後不久,王守仁就能開口說話了。
1481年,參加殿試的王華高中狀元,擔任翰林院修撰一職。
次年,王守仁隨著祖父進京落腳,進學堂學習。
一次課堂上,王守仁一本正經向先生詢問道:“人生何謂第一等事?”
先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像你父親一樣,讀書登第。”
王守仁卻是搖頭道:“恐怕未必是讀書登第。”
先生饒有興趣的反問道:“那你覺得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王守仁說出了心中的答案:“做聖賢!”
聞訊的王華險些冇兒子給氣死,直言“狂妄之極。”
1487年,王守仁隨其父王華去了一趟關外,王華的本意是想讓王守仁領略遼闊的草原和大漠,以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省的王守仁總是好高騖遠。
卻不料王守仁從關外返回後,一聲不吭的把自己關進了書房。
幾天後,王守仁把奏疏遞給了王華:“孩兒已寫好平安策,請轉皇上,我願出關討平韃靼,揚我國威!”
王華連看都冇看就把奏疏扔到了一邊,並嚴厲的批評了王守仁一頓,說他“無知之極,狂妄之極”。”
雖然在父親這屢屢壁,但王守仁並未放棄心中的理想。
1489年,王守仁去拜訪了理學家婁諒。
閒敘過後,王守仁問到:“敢問先生,如何才能為聖賢呢?”
婁諒答道:“朱聖人的書中有答案。”
回到老家,王明便開始研讀朱熹之學。
朱熹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當時那個年代,朱熹的地位僅次於孔子。
朱熹的《四書集註》是科舉考試的指定書目,他的思想被公認為是毋容置疑的真理。
窮極一生,朱熹都在追求一種做“道”的東西,在朱熹看來,道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掌握了道,就可以悉世間萬。
於是乎,便有了“格致知”這一說。
讀完朱熹的著作後,王守仁便邀請好友一起到家中“格竹”。
兩人坐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竹子,連大氣都不敢。
此舉便是希通過參竹子的變化玄機,以掌握世間萬的變化規律。
格了三天三夜,王守仁的好友力不支暈倒了;
王守仁畢竟練過武,自然堅持的比好友多了些時日,直到七天七夜方纔暈倒。
甦醒之後,王明長歎:“聖人之說可疑也!”
此事便是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事件:守仁格竹。
【關於王守仁的事蹟還有很多,老蒼在這就不多贅述了,舉幾個有代表的即可,興趣的老哥可以去網上搜搜看,這是一個文武全才、BUG般的存在,龍場悟道、平叛寧王這些,都還有趣的。要不是正德太過昏庸,劉謹等人把持朝政,冇準王守仁也能給明朝續續命……】
【這些都是修改過後的章節,超出的字數不會二次收費,請讀者老爺們放心。】
明末的歷史紛亂混雜,堪稱是一段由一些有著強大個人魅力的人書寫成的歷史。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這些叛逆者,還是崇禎,袁崇煥,這些當權者,亦或是吳三桂,耿精忠這些背叛者,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爲有了這些精彩的故事,明末的歷史才變得大氣起磅礴,波瀾起伏。
趙子文是一個浙大的在校生,因為一次意外落水,來到一個是宋朝的時代,卻不是宋朝的國度,曆史的軌跡因何而改變? 秦觀,李清照,蘇軾一一出現,趙子文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趙明城的牆角,該不該挖?可惜還是被趙子文給挖了,咱總不能讓李大才女守寡吧!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小小書童趙子文如何穿越曆史忽悠忽悠古代人…… 是肚裡能撐船的宰相還是那個冷血英武的將軍?隻能說這個書童不是人……
秦之七帶著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穿越到了大唐貞觀年間。從此,大唐嗨爆了!我秦之七,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走路帶風,行事洞鳴;出口成章,點水化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陳昕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了,成了楚商國平遠大將軍的獨子,京城知名紈绔一枚。陳昕欣喜不已,以為從此就可以過上紙醉金迷、妻妾成群、揮霍無度的紈绔生活,卻沒想到躺平不易,一切都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他,穿越至三國成為八歲孩童被童淵收養,與趙雲,張任和張繡稱兄道弟,於洛陽憑藉卓越的見識獲得蔡邕賞識,並成為蔡邕的門生,在虎牢關之戰與呂奉先大戰兩百個回合,從此聲名鵲起。他麾下謀士猛將無數,能與當世梟雄曹操一較高下。他終將成為統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