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韓岡卻年輕得過分,讓人不懷疑起這份規程的出究竟是不是他本人。李師中幕中的一名清客看過之後,便當即搖頭道:“此一篇,必是韓岡剽奪無疑!他決然寫不出來。”
正如寫詩作賦,不可能跳出作者本人的經歷,初出茅廬的韓岡如何能如積年老吏那般面面俱到?
如果只是靠著臆想作出的詩句,便完全無法與融真實的作品相比。沒有親自走過蜀道,李白也寫不出《蜀道難》,不是好酒狂縱的遊俠子,《將進酒》也不會出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是親歷大漠,如何寫得出來?
李師中的那位在王素帳下同樣做過幕賓的清客,當時也對他說,“範文正【范仲淹】帥府陝西之時,曾有《漁家傲》多首。皆是以‘塞下秋來’爲首句,道盡了邊鎮勞苦。但歐六一嘲其爲‘窮寨主’之詞,也做了首《漁家傲》,送與要關中的王尚書,自謂是‘真元帥之事’。當日學生也在場,曾聽著尚書家的幾名家伎按曲而唱,但如今只記了‘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這一句,剩下的早忘得一乾二淨。而範文正的‘衡雁去無留意’,卻遍傳天下,至今猶唱。”
李師中來秦州有半年多了,對“白髮將軍征夫淚”已深有會。而歐修並未在關西任過,他的“玉階遙賀南山壽”不過是湊趣敷衍之詞,既乏實,又缺真,當然無法流傳。
歐修再如何自吹自擂,他的這首《漁家傲》也是遠遠比不過范仲淹的“塞下秋來風景異”,反倒是“葉小未蔭”,“笑問鴛鴦二字怎生書”這兩首,由於是真實景,卻是引人之至。當然,正因爲歐修將十四五歲的風寫得骨三分,世間纔有了他帷幕不修,私通侄媳的傳聞。
李師中明白他的清客爲何要提到歐修和范仲淹的《漁家傲》,就是想說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的韓岡,不可能寫出洋洋兩萬言的傷病營制度規程來。但李師中只用一句話就問得清客啞口無言:“不知韓岡抄襲是誰人?”
如果是一個年寫出了有悖於他生平經歷的上佳詞句,多半就可以確認他是剽竊,但有關軍中醫療制度,歷朝歷代都沒有先例,也沒有章程可循,韓岡又是從何剽來?
除非他真的是孫思邈的私淑弟子!——可在李師中翻看過的史書中,孫思邈好像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著述和言論。
如果此份規程的確是韓岡自出機杼,再加上他一言滅盡土豪滿門的手腕,韓岡的才智已足以讓李師中到心驚膽戰。他僅有的缺點,也就是差一個進士出,又早早地出仕,子太過急切了一些。
李師中現在很後悔,早知道韓岡才幹如此,他本就不會同意讓他來經略司任職,危險的苗子只該早點拔除。可如今天子已下特旨,想再改口就沒那麼容易。
遠遠著風姿秀的韓岡,李師中心中火燒火燎的一陣煩躁。自從王韶把韓岡招致門下後,小作也當真是越來越多,讓他不勝其擾。而且同時舉薦韓岡的還有吳衍和張守約,這讓本來已經孤立無援的王韶,等於一下又多了兩個得力的臂助。
“至得把他從王韶邊弄走!如果有機會,栽他一個贓罪那就更好……”
韓岡忽然間一陣骨悚然,方纔他轉間無意中對上的眼神冷溼,讓他只覺得有一條冰冷膩的毒蛇,在背後蜿蜒盤旋。他貌似不經意地四面張,但那道眼神卻再也沒有出現,唯一能確定的,方纔盯著自己的是聚集在春牛旁的秦州員們。
韓岡向那裡去。李師中四平八穩地站定,只是眼皮半耷拉著,大概是在等著鞭牛儀式結束。跟在李師中後的秦路兵馬副總管卻正好往他這裡看來。
韓岡略略低頭,避過那道審視的目。
秦兵馬副總管竇舜卿是個新面孔,就趕在臘月中,他命來秦州上任,據說是爲了頂替了顢頇無用的前任。可竇舜卿鬚眉花白,腰桿也微駝,看起來比張守約還要老上許多,也完全沒有張守約上百戰功的氣勢。乍看上去像個文,而且是庸庸碌碌的文。
正如竇舜卿的外表,韓岡也沒聽說新來的竇副總管有什麼出衆的戰績。好像就在京東【大是山東】打過海盜,還有就是在荊湖北路【今湖北】剿過叛的蠻瑤。
韓岡祖籍京東,自他祖父那一輩才因故遷來關西,聽到竇舜卿爲老家剿滅賊寇的事蹟,倒有幾分親切。但如今的海盜,其實就跟前日死在韓岡手上的過山風差不多,一夥也就十幾人、幾十人的樣子。若是剿滅海盜都能算是戰功,那他韓岡手上的戰績,便已經不比竇副總管在京東差了。
竇舜卿是承繼父蔭而得,其父好像升到了橫班,是朝中總計不超過三十人的高層將領之一。而竇舜卿本人,甚至比他父親還要運亨通,竟是以殿前都虞侯、邕州觀察使的份,來領秦路馬步軍副總管一職!
駐紮在開封府界的十萬京營軍,分屬兩司三衙統領。兩司是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而侍衛親軍司又分爲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這兩司與殿前司便合稱三衙。其中殿前都虞侯便是殿前司排名第三的統兵,僅次於殿前都指、副都指揮使,統領著京城外拱衛天子的班直侍衛,以及捧日、天武等上位軍。
不過放到竇舜卿這裡,殿前都虞侯就不是實領的差遣,而是與向寶“帶械”的加銜一樣,是一個榮譽的頭銜。比起天子邊的宿衛,殿前司統兵當然要遠遠高出一大截。向寶能讓前任副總管形同虛設,但在竇舜卿面前卻本擡不起頭來。
在關西,名位能與竇舜卿相抗衡的武臣,也就只有宣徽南院使、靜難軍節度留後、判延州兼鄜延經略使——郭逵一人。
而觀察使一職,同樣是武臣中屈指可數的位,世稱爲貴,僅次於節度使和節度留後,排在武臣等級的第三級,其下是防使,團練使和刺史。
通常這等貴,不僅是給武將,更多是封給宗室或是外戚,偶爾也有文臣得以加銜。濮王的第十三子趙曙,也就是英宗皇帝,被仁宗過繼來爲皇子前,便是個團練使,人稱十三團練,比竇舜卿的觀察使還低兩級。
以竇舜卿如今的位品級,已經達到在國史中留下一份傳記的資格。一般來說,階升到竇舜卿、郭逵這般地步,名位便已做到了頂,天下武臣中也不過三五人的地步。就該喝著熱茶,曬著太,等待致仕了。
前任的那位讓人印象模糊的秦兵馬副總管,已算得上老邁無用,而竇舜卿的年紀比他還大上一點。郭逵是在陝西、河北都留下累累功勳的宿將,所以當開拓橫山的戰略需要一個穩妥的後方時,他便被趙頊欽點去鎮守延州。
可竇舜卿的才世間並無傳說,只是他的籍貫是相州,與兩朝顧命的元老大臣韓琦是鄉里鄉親,他能得升高位,多得韓琦助力。而韓琦如今是反變法一派的主心骨,縱然離開了京城回到相州,他的影依然盤踞在變法一派的頭頂上。
王韶就很擔心竇舜卿來秦州後,會與韓琦一呼一應,使得拓邊之計淪爲空談。韓岡現在遠遠地盯著竇舜卿,他已經忘記了追查眼神的主人,而推算著新來的副都總管會給秦州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局。
“玉昆!”
“嗯?”耳邊一聲喚,把韓岡從思緒中驚醒,王厚帶著王舜臣不知何時到了他的邊。被搶去位置的幾人裡嘟嘟囔囔還在抱怨著,但幫王厚推開人羣的王舜臣只一瞪眼,他們便如落水狗一樣抖了幾下,乖乖地讓了開去。
“昨天回來,大人爲了上報碩託、隆博兩部的事,便連夜去翻經略司架閣庫【注1】裡的故紙堆,想找出過去理蕃部相爭的堂扎,好對著寫奏章。最後想找的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更有用的……玉昆你猜,大人找到了什麼?”王厚很是興,鞭牛已經快到了王韶,他也不去看,對著韓岡扯出一大段來。
“沒頭沒腦的,我怎麼可能猜得到……”韓岡聲音突然一頓,將視線投到排在員隊列中的王韶臉上。雖然他裝得若無其事,但已經很悉王韶的韓岡,還是能看出明顯地著喜。
“是與古渭有關?還是抓到經略相公的把柄?”韓岡猜測著。王韶不是沉不住氣的人,能讓他興如此,定然是有助於拓邊計劃的重要報。而王韶翻的又是政事堂下發的公文——這稱爲堂扎——還與蕃部事務無關,那需要猜測的範圍就很小了。
注1:架閣庫就是中國古代的檔案館。一般來說,無論中樞還是地方的衙門,都會設有架閣庫,用以存放過往公文和賬簿、名籍等。
22世紀的女科研家餘苗,變成了古代的沖喜小丫頭魚苗,不止白撿了一個便宜的病秧子相公,還多了一大家子奇葩的孃家人。母親懦弱,弟弟瘦小,相公,秘密多多。魚苗手握自己研發的空間,邊致富,邊欺負欺負爭寵的美丫頭,還順手幫病鬼相公修理了惡仆。奶奶欺上門,大伯孃打秋風,小姑姑對她的相公癡迷到不可自拔,她皆一一解決掉,而病鬼相公,也在她的靈泉水的澆灌下,越加得玉樹臨風。銀子多多,小兩口蜜裡調油,不止成功地擺脫了一堆的極品親戚,更是財路官路皆亨通。考狀員,上京城,病鬼相公成了人中龍鳳,她卻因為沒有孩子而被詬病。「娘子莫怕,不是你的問題,是為夫的。」
前一世姜令菀是個悍婦,成親五年都沒懷上孩子, 偏生陸琮還寵她寵得要命,就差把心肝掏出來給她了。 重來一次,姜令菀決定當一個嬌妻, 努力養好身子,然后給陸琮蒸包子、煮包子、煮包子、蒸包子…… 目標三年抱倆!十年一窩!!! 可問題是——現在她自己還是個白白胖胖的奶娃娃。 “唔,奶娘我餓了。”還是吃飽了再去找陸琮吧。 【關鍵詞】:重生,甜寵,成親前后,女配穿越。
收女將,俘美人,建後宮!他穿越異世成為名門中唯一的男人,身負"傳宗接代"的任務!獨守空閨的王妃,他毫不猶豫的下手;刁蠻潑辣的蘿莉,他奮勇直前的追求!我本邪情少主,笑看福豔雙至。運籌帷幄馬踏乾坤,縱橫四海所向披靡。且看現世邪少異世打造極品後宮的傳奇故事……
【外軟內剛甜妹子×陰暗偏執少年】雙向救贖。 唐婉重生回了高二這一年。 邂逅了她的少年。 …… 邵舟辭回頭,眼神陰鬱:“別再跟著我。” 唐婉並不在意他的冷淡態度,聲音軟軟:“邵舟辭,我沒有家了,你收留我好不好呀?” “我們不熟。” 後來。 為她偏執成狂的少年抓著她的衣角,長手長腳地禁錮住她,眼角泛紅,“唐婉婉,我養你一輩子,你不要走好不好?” “好。” 輕飄飄的一個字,許諾的是少女的一生。 你入了我的世界,我們此後彼此相依,一束光照進來,是心照不宣的融融暖意。
季知歡從特工組S級成員,穿書成了死于第三章的炮灰女配,嫁給活死人前戰神裴淵,還成了三個未來反派的后娘。而自己就是三反派的黑化第一步,間接導致了他們長大后下場凄慘,死無全尸,挫骨揚灰!季知歡表示拒絕被安排狗血人生,要做就做原劇情里最大的Bug!好在她空間在手,技能全有,斗渣渣,撕極品!種田養娃,賺錢養家,天要亡我,我便逆了這天。后來,從小沉默寡言的大兒子成了當朝天子,大力金剛二女兒成了最彪悍的第一女將平西侯,連那小兒子也成了百毒不侵的絕代毒醫。季知歡覺得自己美女無用武之地了,然而卻被令朝野聞風喪膽的...
一個雇傭兵附身在大明萬歷年間的勛貴次子身上,他會給大明朝帶來怎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