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宰執天下 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

《宰執天下》 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

傍晚時分,韓岡辭別了父母和韓雲娘,騎著一匹借來的老馬,趕在秦州鎖城前抵達城下。秦州南門守門的兵對這名每隔幾天就要回家一趟的韓三人已經很悉,不敢怠慢,忙將韓岡放進城來。進了城後,韓岡直奔普修寺而去,這是最近他在城中落腳的地方。

韓岡剛到寺門門口,住持老和尚就帶著個小和尚迎了上來,在馬前點頭哈腰,“三人!王衙來了!已經在廂房裡等了你很久。”

“多謝師傅!”韓岡下馬後拱了拱手,將馬繮給小和尚,自己快步進了寺中。

韓岡如今寄寓在普修寺,住持和尚對他比以往更加殷勤,將最好的一間客房讓給韓岡。儘管秦州離家只有五里不到,隔著一條窄窄的藉水,但韓岡還是選擇住在秦州城,而只是每隔幾日纔回一次下龍灣的家中。

秦州城門一向關得早開得晚,每日出城城很不方便,而且王厚、王舜臣和趙隆,還有同樣給薦到了王韶的門下,在經略司中聽候差遣的李信,也經常來找他。而在王韶和吳衍面前,他也得擺出個隨隨到的姿態。所以借住在普修寺中,比較方便一點。陳舉的餘黨已被一網打盡,就算有些網的小魚小蝦,也不了氣候,更不可能有膽子再來行刺,韓岡已不必擔心家人的安全。

等到正式爲,掙到了俸祿後,韓岡還準備在城中找間房子,把家安在城裡。總不能自家做了,還要老子和娘種菜賣菜。

可寄寓城中有一樁壞,就是讀書的時間了不,每每拿起書本,總會有人來打擾。多天下來,韓岡拒禮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上門送禮了不,但王舜臣、趙隆、李信三人隔三岔五就帶著酒菜過來問候,而王厚更是來得勤快。

Advertisement

“玉昆!喜事啊!大喜事!”甫一見面,王厚就拱著手,笑呵呵地走上來,連聲對韓岡道著喜。

韓岡一邊往屋裡走,一邊沒好氣地道:“上次道你說的大喜事,是東城布匹李爲他的大麻子臉兒來提親,再上次是個帶兒子的寡婦。今次又是哪家?”

兩人悉起來後,王厚的本算是了出來,就是個詼諧開玩笑的子。前面他說的兩次喜事,都是來向韓岡提親中的極品,卻被王厚拉出來當笑話說。可能是在王韶邊太憋悶了,王厚每天晚上都變著法兒的從家裡跑出來,找他喝酒聊天,害得韓岡夜裡能用來讀書的時間都變得寥寥無幾。

但王厚是宦子弟,俗稱的衙,對朝中外的大小事務,比韓岡瞭解百倍。多喝了點酒,他的話匣子一打開,說出來的泰半是韓岡聞所未聞的朝野聞,還有對朝中新近發生的事務評判——韓岡猜測多半是王韶說給兒子聽的——這些對韓岡的用,可比儒家經典大得多。

只是這次王厚顯得很正經,“是真的喜事。剛剛京中來了朝報,令師張橫渠朝見天子後,已被擢爲太子中允,任崇文院校書。恐怕不久就要大用。”

韓岡一震之下停步回頭,驚喜道:“那還真是件喜事!”

張載與王韶是同科進士。相對於王韶因一篇《平戎策》得到重用的況,張載的升速度便是按部就班,當然這也與他有很大一部分力放在教育學生上有關。沒想到張載今次進京後,竟然一下升了正八品的朝,已與王韶的本相同,又得了館職,這是大用的標誌。

在北宋的制中,正八品與從八品看似品級只差一級,實則卻是有天壤之別。北宋的文從高到低分爲朝、京和選人三個部分。其中京和選人的品級都是從八品到從九品。從稱號上看,京在京中掛名,選人又稱幕職,是地方上的員,兩者名義上相當於後世的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等級上並沒有高低之別,但實際上卻差別極大。

Advertisement

選人佔到文人數的絕大多數,一萬多近兩萬的文中有近九一輩子都是選人,時稱永淪選海。只有得到五名路一級的高的舉薦——號爲五削圓滿——,並覲見過天子後,才能升爲京

一般況下,地知縣僅有京可做,後世的七品芝麻,放在北宋就是個笑話。一縣之主,百里之侯,基本上都是從八品,到了正七品,早能擔任知州了——都鈐轄向寶,是秦路武臣中的第二號人,他的本皇城使,也是正七品。

宋時品貴重,第一次爲相時的宰執一般也僅僅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也是有的,可不是如滿清時那般硃紅頂子滿眼看、一品大員滿天飛。

當京升到正八品後,就爲了朝,也做升朝,顧名思義就是能參加朝會、面見天子。想想宮殿纔多大,能容多人?升朝文武兩班加起來,總數也只有千多人。除去大半在外任的,每次朔大朝會,得以參加的文武也不過四五百,張載在中進士十二年後,便已能名列其中,這個速度足以讓他的大部分同年們羨慕不已。

而張載的崇文院校書一職,甚至連王韶都要豔羨三分。崇文院又稱三館閣,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和閣的統稱,單看此時的宰相都要兼任三館大學士一職【見第三章注4】,就知道崇文院有多重要。崇文院號爲儲才之地,進了館中,便等於是了升的快車道,一旦朝堂上職位有闕,首先就會從崇文院等館職員裡挑選。

作爲弟子,老師得到重用當然是件喜事。可對沒有關係的王厚來說,卻只是個出來喝酒的藉口。

“愚兄怎麼會騙你!”王厚笑呵呵越過韓岡,先一步進屋。

Advertisement

韓岡也跟著進房,廂房中的桌上已經擺滿了酒菜,一個火盆已經燃起,將屋烤得暖烘烘的。王厚已經坐了下來,正拿起酒罈向個用來熱酒的大銅酒壺倒著。

韓岡暗自嘆氣,有王厚這個酒朋友天天來搗本無法安下心來讀書。如今雖不需進士功名就已經能做,但開卷有益,只有多讀書,增長學識,日後在那些千古名臣面前纔不會怯。

王厚可不知道韓岡心中抱怨,他將倒空的酒罈丟到桌子下面,把銅酒壺吊在火盆上熱著,坐回來對韓岡笑道:“幸逢喜事,不知玉昆有否佳句以記之?”

道兄,你也是知道小弟不善詩賦,就別打趣了。”韓岡嘆著氣,這不是難爲他嗎,“但凡詩作賦的本事強一點,小弟就去考進士了。”

王厚安韓岡道:“但玉昆你通曉經史,擅長政事,這纔是正經學問。”

“經傳再高,也只能考個明經,進士可就沒指。”

“玉昆你有所不知,”王厚用手指火盆上的大酒壺,試著冷熱,隨口道:“王相公本有意以經義策問替換掉進士科的詩詞歌賦,以玉昆之才,當有用武之地。只可惜讓蘇子瞻給攪和了。”

“什麼!”韓岡猛然驚起,“竟有此事?!”

王厚奇道:“玉昆你不知道?哦,對了!這是半年多前的事,你那時正好在病著……就在當時,王相公上書建言,要興學校、改科舉,棄詩賦而用經義。家可都讓二府、兩制還有三館衆臣一起議論了,命人人都要上札子。東京城沸沸揚揚,國子監中人心惶惶,天下都傳遍了,你說有沒有?!不過最後讓蘇子瞻的一本奏章否了,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Advertisement

“是嗎?……”韓岡聲音低沉下去,暗自揣測著王安石的用意,此舉又會給政局和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改科舉、興學校這兩條很好理解,就是爲了選拔和培養人才——變法的人才。而蘇軾會反對,也不難理解,他畢竟是以詩賦出名,也是靠詩賦考上的進士,好的友人、弟子都是以詩賦見長。屁決定腦袋,哪個時代都不會變。

韓岡願意拿腦袋打賭,司馬雖然與王安石互爲政敵,但他絕沒有在科舉改革上與王安石作對過一句。爲何?還不是因爲他是陝西人——不擅長詩賦文章的陝西進士。只是若想對此事進行更深一步判讀,還要把王安石和蘇軾的奏章拿到手上纔夠。

王厚見韓岡突然不說話了,問道:“怎麼?還在想詩賦改經義策問的事?”

韓岡擡眼對王厚說道:“我在想王相公爲何要改科舉。”

“爲何?”

“因爲人才難得。變法之要,首在得人。而科舉掄才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路,如果道兄你是王相公,你是想看著的是擅長詩作賦、卻反對變法的進士,還是讀經史、長於對策的同志?”

“同志?”王厚咀嚼著韓岡用的這個生僻的詞彙,笑道:“這個詞用得好。《國語》有云:‘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如果愚兄是王相公,當然想用與自己同心同德的人才。王相公在奏疏中本也說了,‘朝廷有所爲,議論紛然,莫肯承聽,此蓋朝廷不能一道德之故也’。他興學校、改科舉,當然是爲了選拔人才,教育同志,要‘一道德’。只可惜啊……卻被否了。”

“誰說給人否了,就不能重提的?今科是不可能了,但三年後的下一科,很有可能就改用經義策問取士!說不定到時小弟也……”韓岡說著說著突然笑了起來,搖搖頭:“都已經有了,也考不了進士,管日後王相公能不能改,都是跟我無關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