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王侯 第64章 賣武求生

《大明王侯》 第64章 賣武求生

(寫在章首:強推了,我很欣喜,謝大家的支持,說多了羅嗦,關於更新的問題,這裡代一下,今日一更,但有6000字,按普遍的做法,6000字可以算三更了,但我還是一大章發出來,悉我的讀者朋友應該瞭解我的習慣,不是因爲懶,而是故事節到了這份上,強行分兩個或三個章節,節看起來就不流暢了,別說你們看了糾結,我自己都蛋疼,特此說明一下,以後循此例。注:別老盯著章節,或是一天幾更,看看字數吧。)

(再P再S:強推期間,收藏和推薦數據對我很重要,這直接決定作者碼字的力,大家都捧個場,幫幫忙吧,在下先行謝過。)

“皇祖父,孫兒給您上的奏本爲何……”朱允炆一進殿門便急匆匆的開口。

朱元璋寵溺的看著他,擡手打斷了他的話,微微笑道:“孫兒,莫急莫燥,先坐下來喝口茶,再慢慢說。”

朱允炆神頗有些委屈,低低的應了一聲,侍宦奉上茶水,朱允炆沒滋沒味的喝了一口。

朱元璋滿是歡喜的看著朱允炆,眼神漸漸迷離,從朱允炆上,他彷彿看見他的長子,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朱標的影子,那個出生於世,自小從刀劍烽煙中長大,盡諸多磨難苦楚的苦命兒子,可惜刀裡火裡滾過來了,仍是沒有福分繼承他的江山,終於一病而去。

朱允炆不但長得像他的父親懿文太子,連脾氣格都像極了他,一樣的優寡斷,一樣的仁義寬厚,一樣的弱善良,毫沒有爲君者應有的霸氣和城府。

這也是朱元璋最爲擔心的。

皇祖父年歲已高,臣子口稱“萬歲”,但他還沒糊塗到以爲自己真的能萬歲,壽乃天定,他遲早是要死的,他死之後,這個弱的孫兒怎麼辦?他若駕馭不了滿朝文武,統治不了天下千萬子民,被人奪了江山怎麼辦?

Advertisement

朱元璋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只幹了兩件事,打江山與守江山,殺了無數人,做了無數爲後人詬病的惡事,全都是爲了這兩件事,爲這座江山,他付出得太多太多了,他絕不容許別人搶走它,這天下是他朱元璋一刀一槍,裡火裡拼了老命打下來的,此後百年千年,這座江山只能姓朱!

朱允炆乖巧的坐在朱元璋旁,微微嘟著,顯示他此刻心很不好。

朱元璋瞧著孫兒委屈的神,不由笑了。

“孫兒,爲君者,須有泰山崩於前而不改的定力和氣度,似你這般躁躁的,將來如何能當好統治臣民的皇帝?”朱元璋不急不徐的緩緩訓道。

朱允炆面一肅,道:“皇祖父,孫兒知錯了。”

朱元璋笑道:“眼看要開春了,開春以後,戍守各地的諸王皆要進京來朝,你的那些皇叔們各守一方,聚一次也頗不容易,他們可都是爲了你在守江山啊,我朱家子孫若世代都如這般各安本分,何愁我大明國祚不能延綿千年萬年?呵呵……”

朱元璋自信滿滿的笑,在這一點上,朱元璋與漢高祖劉邦的看法是一致的,秦之所以國祚短促,是因爲秦皇不分封子弟戍守各方,從而導致一方變,天下皆反,他吸取了秦皇的教訓,他覺得只有將朱家子孫分封各地,才能保證這江山徹底姓朱,藩王之策是他此生爲數不多的得意手筆。

朱允炆低頭不語,眼中卻迅速閃過一抹憂慮,這種憂慮他卻不敢直言,他知道皇祖父對執行藩王之策的決心是多麼的堅定。

“皇祖父,諸王皆要進京嗎?”朱允炆輕輕問道。

“不錯,包括你的皇四叔燕王,也要進京來朝,”朱元璋笑道:“朕的這些皇子之中,數你四叔燕王戍邊最爲得力,多次出擊殘元,屢立戰功,爲我大明北境之安虞出力不小,呵呵,他若不是皇子,亦可當得起一代名將了。”

Advertisement

“孫兒一定會好好款待各位皇叔的。”朱允炆不敢表緒,只是溫順的附和。

朱元璋瞧著孫兒一天天的俊臉,一種由衷的喜佈滿滄桑的臉上。

Www ¸ttka n ¸C〇

“孫兒今日此來,可是爲了你那爲商人正名的奏本?”

朱允炆擡頭,見朱元璋滿臉慈笑,頓時委屈道:“皇祖父,孫兒難得爲國事上一回奏本,您若不滿意,駁回便是,您若滿意,便下發通政使司頒行天下,何故只予‘緩議’二字?孫兒奏本所言之事,您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呀?”

朱元璋哈哈笑道:“孫兒奏本所言之事,怕是與那江浦的蕭凡有關吧?”

朱允炆一驚,隨即又想到天下之事,沒有他皇祖父不知道的,於是很快便釋然。朱允炆笑道:“那蕭凡言行頗爲奇異,言語間著一與衆不同的想法,爲商者正名之說,孫兒便是了他的啓發。”

朱元璋目漸漸變得深遠,緩緩道:“孫兒,朕曾與你說過,天下之事,並無是非對錯之分,任何一種國策的施行,皆要因時因勢。時者,天時也,如朕立國之初,天下不靖,紛頻生,便需以重典治世,以嚴法治民,民有所畏,方能守法安分,天下才能穩定。勢者,時勢也,如當年胡藍謀反案,朕用錦衛大索天下,牽連數萬,終使宇一清,爲我朱家子孫掃除了荊棘,對天下臣民示以赫赫皇威,這個時候,朕便可以收刀鞘,而錦衛便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於是朕當著文武大臣的面,盡焚錦衛刑,裁撤錦衛,對臣民示之以恩,這便是勢。”

朱元璋看著孫兒懵懂的臉,笑道:“國策施行,時也,勢也,缺一不可。允炆啊,你奏本中所言商人之事,若要朕來評價,其實並無對錯,唯一不妥的,便是時勢未到。當年朕立大明,爲何百業皆倡興,而獨薄商人?第一,商者,有悖聖人之訓,不論朕贊不贊同聖人的話,全天下的讀書人是肯定贊同的,朕立國之初,急需收天下士子之心,朕以武立國,以文治國,這天下畢竟要讀書人來幫朕治理的,朕怎能爲了商人而得罪讀書人?那樣豈非捨本逐末了?”

Advertisement

“第二,商人不事生產而獲利甚巨是事實,若不將商戶劃賤籍,朕恐天下百姓爭相效仿,舉國上下若皆商人,何人再去種地務農?何人再去做工爲匠?朕不能因商事而廢百業。”

“第三,當年朕與張士誠決戰於平江,江浙之地的商人富紳皆視朕爲軍,卻以張士誠爲正統,紛紛踴躍爲他捐糧捐,對朕的天兵反以敵視,朕,恨了這些商人!立國之後,朕多次減免舉國錢糧賦稅,唯江浙之地,朕不但未減賦稅分毫,反而施以重賦,而且朕還不準江浙之人戶部爲,爲的便是懲戒他們有眼無珠!朕以商戶爲賤業,說到底,與當年江浙商人的這些恩怨不無關係。”

說起當年的舊怨,朱元璋臉上恨意盎然,蒼老的面龐佈滿了殺機。

隨即他又笑了:“罷了,已是過去幾十年的事了,朕的恨意亦消退了許多,允炆,天下已定,盛世將至,你所言商人之事,本是沒錯的,商人於國之益,朕豈能看不出?若能把握分寸,適當提高商人之地位,亦無不可,但你不該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這便是朕緩議的原因。”

“皇祖父,孫兒什麼時候提才合適?”

朱元璋笑道:“在朕死後,你登基爲帝之時,再施行你的主張,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朱允炆迷茫道:“那是爲何?”

“你提出爲商人正名之主張,乃是仁政,朕若現在答應頒行天下,那麼天下臣民心裡記著的,是朕的好,這個人便落到了朕的頭上,呵呵,朕已老邁,況且背了多年的惡名,哪裡用得著領這個人?相反,你登基之時,普天下的臣民皆在看著新皇,他們在等著新皇是否能施行仁政,這個時候,你若爲商人正名,便是施行仁政的先兆,臣民們便會真心奉你爲主,我朱家的江山便愈發鞏固,皇威便愈發深民心,時勢皆爲你所用,大明便會在你的治下開創名耀千古之盛世。”

Advertisement

朱允炆聞言頓時萬分。

不論旁人如何看待皇祖父,至在他心目中,皇祖父的形象是高大的,他殫心竭慮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給他鋪平道路,疼雖未言聲,但他做的卻皆因疼

朱元璋看著目泛淚的朱允炆,慈的笑了。

“允炆,你新的那位朋友,名蕭凡的,世爲人皆不錯,朕爲你留下滿朝文武,皆是老邁之輩,其中充斥太多迂腐儒酸之人,除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之外,難有肱骨之臣,那個蕭凡年未及弱冠,爲人品皆佳,又與你相識相知,將來做你的肱骨之臣亦無不可……”

朱允炆高興的笑道:“那孫兒就替蕭凡向皇祖父求個兒,讓他天天陪著孫兒說話,將來好好輔佐孫兒當個好皇帝。”

朱元璋搖頭笑道:“私與國事,必須分開而論,蕭凡若真有本事,朕何惜高厚祿?可他若沒有本事,你們之間只能是私甚篤的朋友,不能爲君臣,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朱允炆急道:“皇祖父,您要相信孫兒,蕭凡確實是個有本事的。”

朱元璋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有沒有本事,你說了不算,朕要親眼見到才行。”

有本事的蕭凡正在爲下一頓吃什麼而發愁。

一文錢死英雄好漢,可惜蕭凡連英雄好漢都算不上。沒銀子如何買吃的?總不至於真的去打劫吧?好不容易再世爲人,蕭凡覺得應該要學得文雅一點,至裝也要裝出一副文雅的樣子,這年頭行事太獷的都拖到菜市斬首了,文雅的人活得比較久。——國家元首是朱元璋,人家殺了一輩子人,以嚴法治國,跟他比獷,蕭凡覺得很有可能比不過他。

可是,除了打劫,自己還能幹什麼呢?

蕭凡很是後悔,前世應該掌握一些技能的,比如發明玻璃,發明香水,發明蒸汽機什麼的,來到古代顯擺一下,財源自然滾滾來,何愁會死?

這就是壯不努力的傷悲啊!

太虛著肚皮,躺在鋪滿了乾草的地上,得直哼哼。

山神廟經過三人的努力修繕,勉強可以遮風避雨了,住的問題解決了,吃的問題怎麼辦?

小乞著肚皮,愁眉苦臉的瞧著蕭凡,三人的臨時小家庭,現在以蕭凡爲家長了。

“師父,你當年算卦沒生意的時候,怎麼填飽肚子的?”蕭凡決定向師父學些撈食的經驗。

太虛沒好氣哼道:“除了算卦,當然是化緣了,貧道是出家人,但有信道之百姓,總能化些殘羹冷飯充飢。”

蕭凡道:“化緣?那豈不是跟要飯一樣了?”

太虛跳了起來,怒道:“怎麼是要飯呢?化緣!道教信徒爲我出家人真心奉上的佈施,那都是有誠意的,他們信奉老君爺爺,佈施我等出家人以積功德,這跟要飯有何關係?”

蕭凡頓時了悟:“師父,借你上道袍一用。”

“幹嘛?”

“化緣!”

要飯這種行爲,外面披上一層宗教的外,便了化緣。

這是蕭凡的理解。

當形式被迫到三個人都捱的份上,化緣便化緣吧,頂多把自己的真面目遮掩一下,權當掩耳盜鈴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