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法子對遊方而言不太對癥,遊方既不自閉也未癡,只是打坐定時擾而已。反覆的殺人有可能導致兩種結果:其一是元神之傷越來越重直致爲永久的病態;其二是反覆錘鍊,不此刺激之擾。
這兩種結果是說不定的,就像一枚幣的兩面,要看此人的資質與機緣。但不論是哪種結果遊方也不可能去嘗試,誰會沒事去殺人玩呢?遊方給老頭斟上滿滿一杯酒道:“老前輩,這可是魔之法,能不能指點別的手段?”
劉黎呵呵笑道:“魔之法?你可知何爲魔,須知不論哪門修行到關口都有魔之憂,不瘋魔不佛呀,就看你怎麼過這一關了。但以你小子的基,真正到這一關還早著呢,現在見識一下魔境之擾也不是壞事。……別的法子嘛,也不是沒有,小遊子,你識不識字?”
遊方:“您這話說的,我當然識字。”
劉黎從兜裡掏出一張皺的紙,應該是從哪本書上撕下來的,遞給遊方道:“我早就給你準備好了,念念這上面的字。”
遊方接過書頁在桌面上抹平,只見上面豎排繁的印刷字跡,正反面都有——
“行者既覺知魔事,即當卻之。卻法有二:一者修止卻之。凡見一切外諸惡魔境,悉知虛誑,不憂不怖,亦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彼自當滅。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
若諸魔境惱行人、或經年月不去,但當端心正念堅固,不惜命,莫懷憂懼。當誦大乘方等諸經治魔咒,默唸誦之,存念三寶。若出禪定,亦當誦咒自防,懺悔慚愧、及誦波羅提木叉。邪不干正,久久自滅。魔事衆多,說不可盡,善須識之。
是故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爲有如此等難事。是魔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或喜或憂,因是患致死……取要言之,若遣邪歸正,當觀諸法實相,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故釋論雲:除諸法實相,其餘一切皆是魔事。如偈中說: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不分別,是則爲法印。”(注:此段出自《修止觀坐禪法要》,原文較長,書中只是節錄。)
遊方不解的問:“這是佛經嗎?每個字我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太懂了。”
劉黎用手指一敲桌面:“不是‘經’而是‘論’,認識字就行,我沒要你去詳解,更沒要你出家去當和尚,而是教你怎麼讀書。你可知文武皆有道、皆有德,讀書也可養氣調神?”
問一:“凌晨時分,夜如濃墨,若這時有人敲響了你的房門,你會如何?” 林玄:“提棍上前,透過貓眼觀察,盡量不予理會。” 提問二:“這時,你突然發現門外只有敲門聲,但卻沒有任何人影,你會如何?” 林玄:“握棍進被,蒙上腦袋,祈禱四方諸神,耶穌基督,如來神佛……等大佬的保佑!” 提問三:“你……難道就不准備奮起搏鬥,與那詭異之物一決雌雄?”
小時候和一只小狐貍相依為命,長大后某日,它突然離我而去,卻在我苦苦尋找它的時候,一個自稱是我妻子的絕美女子出現在了家里,它就好像是我家的主人,知道我的一切生活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