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鬥理幕府政務開始,求見拜訪王鬥的人就多了,誰不想與大名鼎鼎的忠勇伯拉上關系啊。
然此時王鬥忙於新營製的確立,等閑之人,也見不到他的面。
在王鬥計劃中,靖邊軍,全營稱忠勇營,設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右衛白虎營,後衛玄武營。還有中軍,轄下護衛營,炮軍營,騎軍營,尖哨營,輜重營等營。
這些軍營,除了炮軍營,尖哨營,護衛營,可能人數不多外,余者,都是實打實的營伍。特別輜重營更是大營,將編五個千總,一營人馬,超過四千人。
如此算來,營制定後,自己軍力將超過兩萬人,不但很多軍將升賞任用,還需補充編練許多新兵。
現在王鬥一舉一,都牽著東路無數人的心,特別王鬥任總兵後,各方對他麾下更是關注。因此消息略一,就各方強烈關注,東路各屯堡的屯戶們,更歡呼雀躍,大將軍擴編軍隊,大夥都有機會參軍了。
就連東路原來各軍各將們,都是心,隨著王鬥聲名遠播,靖邊軍百戰百勝,各將都是熱切,都想加這個集團,一起分果。
靖邊軍各將,則關心大將軍擴編人馬,自己會得到什麼職務。
因舜鄉軍軍律,軍中把總及以上的將都將家眷移來永寧,所以永寧城將雲集。經過幾日與家人團聚日子後,各人聚在一起。議論關心的,就是軍隊擴編,自己會得到什麼職務。
鎮司與參謀司功次還在核記,作為未來升賞任命憑據。兵部封賞也還沒有下來。不過各將對兵部議決並不當回事,在靖邊軍中,能擔任何種職務才是最重要的。
對各營將人選,各人猜想,炮軍營主將肯定是趙瑄,騎軍營主將肯定是李衡,尖哨營主將肯定是溫達興,輜重營主將肯定是孫三傑。余者各營將任誰呢?
依此次出戰之功,溫方亮與高史銀,極有可能會任一營主將。中軍護衛主將謝一科,嚷著要到第一線去。不過大將軍不是任人唯親之人,依謝一科的功勞,前後左右四營大將,不可能有他的份。
歷數靖邊軍中各個將,依眾人資歷功勞。韓朝、鍾顯才、鍾調、楊國棟等甲等軍將,都是一營主將的得力人選,其中鍾顯才開拓滿套兒有功,韓朝鎮守淶水有功。極有可能會任一營大將,不過事沒到最後一步。誰說得清呢?
……
各方熱切議論及猜測中,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放假軍士還未回歸,王鬥卻召集了幕府各大員,還有靖邊軍所有的甲等軍,乙等軍大將,在將軍府議事。
依歷算,此時己是五月,猛烈,天氣炎熱起來,今日將軍府的大堂上,更是人聲喧嘩,氣氛熱烈。
幕府及軍中各將聚在一起,各人或輕聲談,或高聲議論,聲音一個大過一個,特別如高史銀、沈士奇諸類的大嗓門,更是遠遠可聽聞他們聲音。
堂中人明顯分為兩幫,幕府一幫,將領一幫,其中又有些細微區別,不過各人議論的,皆離不開今日主題,相互打探著大將軍召他們所議何等話題。
韓朝與鍾調也來了,還有鍾顯才與他們聚在一起,三人輕聲談,還不時爭論什麼。
楊國棟,這個曾經的盧象升麾下親將,明顯與趙瑄比較有話題,二人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至於余者各將,則聚數團,其中溫方亮嘻笑著來往科打諢,顯然對這種場面遊刃有余。
遲大還是老樣子,一個人坐著發呆。忽然他大吼一聲:“肅靜!”
眾人嚇了一跳,大將軍來了,立時各就各位,個個安靜坐好,好一會兒,才聽到有腳步聲從遠傳來,各人紛紛看向遲大:“這遲剝皮,好靈的耳朵。”
靴聲中,王鬥一蟒袍,神采飛揚地從屏風後轉了出來,後跟著謝一科及馮大昌,謝一科本想大吼一聲,見堂中靜悄悄的,各人乖乖象個學堂蒙生似的,不由愣了一下。
眾人一起施禮高吼:“參見大將軍。
王鬥笑容滿面,擺擺手:“都起來吧,自家兄弟,就不必客氣了。”
揮手讓眾人坐下,自己在鋪著虎皮的主位就坐,隨後各人安坐,馮大昌也坐於王鬥右側,謝一科則站在王鬥旁。
王鬥看向堂中各人,笑道:“看樣子,大家夥與老婆孩子都溫存得差不多了,可以辦正事了。”
眾人一陣哄笑,皆道大將軍言語風趣。
王鬥又讓侍從給各人上了茶,宣布進議題,不過卻沒有宣布各營將人選,而是先議靖邊軍營製,各營旗號,各軍戰服等務。
這些議題也非常重要,各人集中神,聽馮大昌取出一份文冊宣講。
靖邊軍,設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右衛白虎營,後衛玄武營,還有中軍,下設護衛營,炮軍營,騎軍營,尖哨營,輜重營諸營,總以忠勇營稱號。營簡稱,前營、左營、右營、後營、中營。
各營編制,皆以五甲為一隊,戰兵五十人。
四隊為一總,長槍隊、火銃隊各二,不計把總指揮部在,一總共有戰兵二百人。
四總為一部,不計千總指揮部在,一個千總共有戰兵八百人。
四部為一營,不計營部在,一營共有戰兵3200人。
各營營務……
每隊,皆以一甲長充任隊副,隊不設旗。以腰牌與盔甲辨別份,隊有護衛一。
每總,設把總指揮部,把總、中軍、軍需、書記、鎮、、讚畫、旗手、金鼓手各一。另:把總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五人。醫士五人,夜不收五人,鎮軍士二人。
每部,設千總指揮部,千總、中軍、軍需、書記、鎮、各一,讚畫、旗手、金鼓手各二。另:千總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十人,醫士十人,夜不收十人。鎮軍士十人。
每營,設營部,營將,中軍、軍需、書記、鎮、各一。讚畫、旗手、金鼓手各五。另:營將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二十人,醫士二十人,夜不收五十人,鎮軍士二十人。
此外,每部有雙馬挽帶輜重馬車十。炊事車五,設馭手、火兵,各營還有運輸隊。
此為諸營定製。
堂各將,發出嗡嗡的議論聲。高史銀忍不住高:“好家夥,這樣一營人馬。怕有三千四、五百的,真的發了。”
遲大對他喝道:“肅靜!”
高史銀嚇了一跳。遲剝皮為人冷面無,若被他參劾的話,怕要當堂挨軍了,連忙乖乖坐好。
王鬥笑了笑,道:“對營製有什麼看法的,大夥都可以說一說。”
他起在堂踱步,又負手看著窗外那顆大槐樹。堂各人,則七八舌的換看法,這營製營務,與以前舜鄉軍的編制並沒有多大區別。
若有區別,就是外軍多為三部一營,現靖邊軍卻是四部一營,人數多了不。不過對各將來說,領軍越多越好,這是好事,一營三千多人,也在各人能力掌控范圍之。只有營、部與總增加了夜不收,這比較難辦。
當下眾人道:“我等沒有異議。”
王鬥轉道:“好,營製就這樣定下來,這份文冊將留副本,然後到參謀司,存檔。”
他坐回座位,宣布下一個議題,卻是各營軍旗。
幾個府中護衛進來,展開了幾面旗幟,從把總旗到將旗都有。
各人看去,這些旗都是認旗,上面都寫著王字。
把總認旗,長三尺,斜角有邊,桿高一丈一尺,用纓頭號帶一條,長五尺。
千總認旗,長四尺,斜角有邊,桿高一丈三尺,纓頭號帶一條,長七尺。
營將認旗,長六尺,斜角有邊,桿用纓頭雉尾,高一丈五尺。號帶一條,長八尺五寸。
各人沉,此時明軍旗幟多半如此,不過眾人總覺得缺什麼,不能突出靖邊軍的氣勢氣魄。
溫方亮道:“大將軍,末將以為,我軍有青龍,白虎諸營,是否要軍旗上現這點?”
高史銀道:“不錯,比如那前鋒營,旗上就該有一個大大的朱雀才是。”
堂眾人都是會心微笑,高史銀極有可能任一營主將,以他的勇猛,任前鋒朱雀營將可能極大,所以迫不及待,就要為自己營旗爭取了。
見堂各人皆有異議,王鬥一笑,又拍了拍手,堂外又進來幾個護衛,展開了好多面旗幟。
眾人眼前一亮,同樣是把總,千總,營將旗幟,但這些旗幟,卻給人激似火,熱沸騰的覺。
各旗皆為方旗,旗赤紅,每旗中,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中間本該繡各將名字的地方,卻以金黃浪濤日月取代。不論把總,千總,營將旗皆是如此,只不過旗的大小不一罷了。
各旗,把總旗也是桿高一丈一尺,纓頭,沒有號帶。
千總旗,桿高一丈三尺,纓頭,沒有號帶。
營將旗,桿高一丈五尺,纓頭珠絡雉尾,沒有號帶。
而且各營旗中,若前鋒營,旗中相應的朱雀圖案略大些,旗的綢邊,也是紅,代表這是前鋒朱雀營。若左營,旗中相應的青龍圖案則大些,旗的綢邊,也是深青,代表這是左衛青龍營。
右營白綢邊,後營黑綢邊,中營則金黃綢邊。一一將前後左右中各營分開。
看著旗幟,各人喜不自勝,外軍中的各旗,多用斜邊三角旗。他們方旗,多用傳令軍陣東、南、西、北、中五方號令,沒想到自家用在認旗上,也有如此氣勢。
高史銀嚎道:“就是要這樣,我靖邊軍的氣勢就要這樣!”
不過他道:“大將軍,為什麼不在旗面繡上將的認姓呢?用那個月亮和太代替?”
王鬥說道:“我靖邊軍,之所以百戰百勝,靠的是全軍將士勇作戰。所以要突出的,是一種軍魂,一個整。不論誰看到軍中哪面旗,首先想起的。就是我們這隻軍隊,而不是某個人!”
眾人沉思,大將軍這樣做倒也新鮮,降低個人彩,突出全軍整與榮譽。
不過現在靖邊軍依軍律打仗。將領比起外軍,作用降低不,如此也好,形鮮明的風格。別人一看,就有鶴立群之。無形中大大宣傳了這隻無敵的軍隊。
而且大將軍這樣做。似乎別有深意……
當下眾人通過,各營旗號就確認下來。
最後便是將士的盔甲了。
其實現在靖邊軍中的長槍兵戰士。穿的鐵甲,有若宋時的步人甲,又有若錦衛大漢將軍的盔甲,沉重不說,還與現在明軍的主流盔甲格格不,該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王鬥拍拍手,又有一些府中護衛捧著盔甲走進來,王鬥說道:“我讓後勤司打造了一些樣品,大夥都來評評,是否合適。”
他親自做模特,先穿普通軍士的盔甲,卻是中營戰士的甲。
王鬥先穿靴,一種長筒氈靴,然後取過甲,這是一種長罩甲,深紅,襯小甲片,又有順邊,外布銅釘。由於甲一,所以穿著非常快捷方便,就如穿上一件外一樣。
罩甲為對襟,以銅扣扣上,一般明軍是布結扣,銅扣扣之,更顯威武英氣。
再是臂手,又名臂縛式,這是一種臂甲,與明前的披膊不同,很象後世的袖套。
此時王鬥的臂手,卻是用青棉布、綿花等做料,外綴甲葉,上厚下薄,手肘甲葉較薄,使得整隻手屈升靈活。臂手靠上有帶扣,可與肩上罩甲相連相系,小臂靠側有銅扣,扣之臂手就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