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四百零七章 祭拜、變化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四百零七章 祭拜、變化

南山路參將俞桂請忠勇伯榆林堡歇息,王鬥看看不遠那城堡,榆林堡也不大,周二裡,高二丈五尺,與岔道、柳三城,同屬宣府鎮南山路管轄,此時柳總兵陳九皋便是。

王鬥謝絕了俞桂的邀請,決定先前往保安州舜鄉堡褒忠祠,先將陣亡將士安葬,祭拜英靈再說。

征剿流賊,半年來舜鄉軍也有數百人傷亡,其中陣亡者一百余人,千裡迢迢,不可能運回家,都是帶回骨灰及冠安葬,靈牌請祭拜。陣亡將士的,如盔甲兵馬匹等,便歸他們家人所有,傳家流下。

還有陣亡的戰馬一樣安葬,這是效仿戚家軍的做法,戰馬死後,只能埋葬,不許開剝食用,割回耳朵及四蹄與將士一起安葬,旁邊另立一墳。戰馬雖不能言,然與軍士一樣,皆是辛苦為國效力,理應將士待遇。

王鬥軍中還加一條,戰馬與軍士一樣,祠中靈牌祭祀,舜鄉堡的褒忠祠中專有一殿,供陣亡戰馬香火。舜鄉軍中將士,戰士們與戰馬的非常深厚,便如親人兄弟一般,戰馬傷亡,一樣悲不自勝。

王鬥此舉,讓將士們心中溫暖非常,更增對軍隊的歸屬

此時聞聽,眾人都沒有異議,俞桂更是讚不絕口,言忠勇伯就是恤將士,能在麾下效勞,真是福氣。

王鬥知道俞桂一心向自己靠近,對他也頗為和藹。

馬國璽臉上又恢復了溫和的笑容,對王鬥拱手道:“將士為國殺賊捐軀,下等理應前往祭拜,待大軍安定,再為忠勇伯接風洗塵。”

後的李金盛等也連聲附合。

王鬥看了這老狐貍一眼微笑道:“好。”

當下大軍轉往舜鄉堡,眾多百姓跟隨,一路行進,不斷有各堡百姓匯,浩浩,形龐大的人流。

Advertisement

大軍到達保安州時,各路口橋面,更滿黑的當地軍戶,鋪天蓋地的歡呼聲“大將軍”聲音不絕。

是啊,王鬥是保安州所有軍民的驕傲,以一小兵之,最終為顯赫的征虜將軍,忠勇伯,怎不讓當地軍民欣喜自豪?不過相比忠勇伯這個法,保安州軍民更喜歡稱王鬥為:“大將軍!”,以顯親近稔之意。

看著真誠激的人流,王鬥心中暖流陣陣湧,啊,這就是東路,自己的家鄉便是在外再苦再累,回到家,有這些軍民百姓的崇拜支持,自己也不枉此生了。

跟隨大軍的人群越來越多,最後不下二十萬,看著這些如的人流,東路各將便是延慶州守備李金盛懷來守備黃昌義,保安衛城守備徐祖,永寧城守備王以德,這些暫不是舜鄉軍系的將領也均有熱沸騰之

懷隆兵備道馬國璽,臉上仍帶著親切的笑容,只有眼中閃過複雜的神,延慶州知州吳植還是面無表臉皮卻不時搐幾下。

在軍民百姓的簇擁下,王鬥率大軍來到了舜鄉堡。

此時舜鄉堡防守為王鬥當年老上司鍾大用得到消息,他率堡出數裡相迎。

這個往日靖邊墩的甲長,在看到王鬥的發展勢頭後,果斷向王鬥靠近,做事也頗為勤勉,還向王鬥推薦養人才龍琨,最終得到王鬥的重用,任舜鄉堡的防守

看著王鬥,鍾大用心下只有慶幸自豪,往日的手下墩軍,最終為名滿天下的忠勇伯,為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沒有跟錯人,當年選擇沒有錯誤。

幕府各大員此時都趕到了舜鄉堡,還有褒忠祠陣亡將士的家屬,新近陣亡將士的家屬,都雲集於舜鄉堡外。

Advertisement

王鬥沒有耽擱,大軍轉到釜山,哀樂聲中,將陣亡將士的骨灰盒安葬,王鬥與眾軍親自鏟土,馬國璽不顧老年弱,也伴在王鬥旁忙活。

安葬後,接下來的修葺立牌等,自有褒忠祠理。

靈牌請後,才是盛大的祭拜儀式開始。

國之大龘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古時與軍事並列的國家最重要兩件大龘事之一,歷朝歷代,都有著嚴格的國家祭祀系,一般有二。一是中龘央朝廷祭祀系,分大祀、中祀、小祀。二是地方祭祀系,省、府、州、縣等各級祭祀。

初褒忠祠立時,王鬥只找些和尚道士念頌經文,後罷,以國之正禮,大樂獻祭,設神,褒忠祠省府級規格待遇。祭之禮,祭祀音樂,祭祀規程等,均一不茍進行,樂舞配奏,莊嚴而隆重。

祭牲、祭設立,主祭神喝道:“祭拜開始,起樂!”

又一陪祭神喝道:“起舞!”

金、石、土、革、、木、匏、竹,八音,一一敲響,深沉的雅樂中,樂舞佾生,或持龠,或持笙,或持箎,樂舞相合,翩翩起舞。

同時,祠外大廣龘場,連王鬥在,所有將士行持刀禮,並槍禮,齊聲頌唱:“舜土起劍兮,策馬定寰區,將軍星繞兮,勇士月彎弧……忠勇將士兮,歷萬劫不泯,天地玄黃兮,真靈永存在……”

金聲玉振,雅樂之聲典雅悠揚,舞者場面宏大,加之數十萬人一齊頌唱,充滿震撼人心的染力。

頌歌中,不說場中將士,便是圍觀的百姓們,皆是潸然淚下。許多隨軍旁觀的襄士子百姓更泣不聲,很多人道:“如此祭祀,便是戰死也不冤了。”

舞止,樂止,王鬥與眾將各進殿,詣神位前上香,所有陣亡家屬旁邊答禮。

Advertisement

眾家屬臉上又是哀傷,又是自豪,家中男人戰死,豈不悲痛?然靈牌能褒忠祠讚拜,又是心下溫暖自豪家中男人,沒有白死。

王鬥來到韓仲的靈牌前,看著靈牌後的畫像,憶起當日的點點滴滴,心中悲痛,他上了香,拜了數拜。

韓仲孀李小娘子領著兒子韓厚在旁答禮,還有嫂子鄭娘子。

王鬥看向李小娘子,今年不過二十歲領著不到五歲的孩兒,往後漫長的日子,怎麼過?

王鬥聲道:“我與韓兄弟親如手足,韓夫人,你若有什麼難,隻管與我說。”

李小娘子俏目微紅,低聲拜道:“多謝大將軍關懷妾並無難,隻想靜靜帶著厚兒,為韓仲守節,將孩子帶大。”

王鬥歎道:“好。”

又看向兒子韓厚,這孩子虎頭燕頷,與韓仲一個印子模出來一樣說道:“長得真象你父親。”

那孩子並不怕生,看著王鬥道:“大將軍,你怎麼哭了?不哭不哭,厚兒跟娘親說過,厚兒長大後,也要隨大將軍殺韃子,為爹爹報仇。”

王鬥哽咽道:“好孩子。”

眼淚卻不由流下來。

衡看著兒外孫虎目一紅也是湧出熱淚。

眾將皆勸王鬥二人,懷隆兵備道馬國璽則長聲歎息。

王鬥又給武德將軍楊通靈牌上香,其孀劉氏倒想得很開,除了養幾個孩子便是追隨謝秀娘邊,做些賑濟流民,恤孤老之事,日子也過得充實。見如此王鬥也稍稍安心。

上香儀式後,在全數軍民面前王鬥又親自給陣亡家屬孀贈送甲,恤錢米也一一送到們手上,每家口田地還將免稅三年。

以後們的家小,都是耕田隊、互助社第一個援助的對象,逢年過節,軍中都會下來問。

整個祭拜儀式憂傷而悲壯,只有馬國璽心中歎息,眼見東路軍心民心更聚,然眾人隻知忠勇伯,不知有朝廷,此為國家之不幸。皇上啊,微臣慚愧,無法使東路百姓心向朝廷。

隨後,王鬥又到褒忠祠附近的義民廟上香,祭拜儀式後,王鬥巡視了舜鄉堡外。

舜鄉堡己經為一個繁華的大城,堡外人口近七萬,連接紫荊關,馬水口,峪所,保安州,蔚州諸地,商家林立,軍戶富足,有產業馬騾者眾。當年一個偏遠的十戶所城,己經為名副其實的萬戶所。

舜鄉堡多出軍士軍,將士征戰在外,家中多婦孺余丁,所以本堡是保安州耕田隊,互助社的重點援助對象。

依鍾大用介紹,本州的耕田隊,現皆為流民青壯選取,每到農忙,如播種、打禾、割禾、挑稈等,耕田隊便前往各堡勞作,換取工錢口糧,己經形穩定的規則,便是將士征戰在外,家中田地,也不需擔憂無人耕種。

由於農田重活有人乾去,這些家屬,多參與礦業,畜業,商業等經營,生活安逸。

舜鄉堡民眾,教育程度在東路最高,對王鬥的支持也最鐵。

王鬥心中欣,他忘不了初任舜鄉堡防守時,軍戶們那麻木絕的神,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王鬥心中頗有

現在保安州之地,也是東路經濟中心,由於家家有余糧,戶戶有余錢,加之財政司掌控的錢莊鼓勵投資實業,低息放貸,所以州境商店廠房林立。

特別舜鄉堡,軍工雖然遷永寧,然周邊多山地草場,所以境牛場,豬場,場,鴨場雲集,為東路提供了大量的食及蛋類,同時各種加工業發達,大量的臘、熏、火、鹹蛋做出, 甚至罐頭。

話說古時科技不可小視,當環境沃優良時,廣大的商人百姓,就會激發出最大的發明熱,罐頭就是一種。不過大明朝不罐頭,瓷罐。《齊民要》曾有記載:“將家畜塊,加鹽與麥面拌勻,和訖,瓷中泥封頭。”

這就是古時的罐頭了,同樣可以保存食良久。

有軍隊這個大客戶在,東路經營瓷罐者眾。

經營畜場最怕的就是瘟疫,所以東路醫極為吃香,軍工廠的啟發,很多醫召收學徒,毫無保留傳授自己技藝。

學徒出師後,每有所得,需向師長錢若乾,這些師長只需坐著收錢便可,教的徒弟越多,收的錢越多,他們所為,到民政司商事科大力支持。各行各業皆引風,放在後世來說,就是技校,夜校盛行。

耕田隊,采礦隊,打鐵隊,采石隊,修路隊,娘……由於商業發達,保安州境務工者眾,己經出現工人階級的雛形。

王鬥心中歡喜,繁華好啊,只要稅收得上來,商業越繁華越好。稅制良好,商業發達,那就是良,反之商業繁華,若收不上稅,便是畸形的,無益於國家,便如明末江南。

帶著滿足,王鬥離開了舜鄉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