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幾萬百姓遷往遼東,在新羅,百濟安家落戶。
李恪幾名王爺就藩,領著各地趕來的幕僚,縣尉,縣丞,讀書人,還有各地大族分支,商賈旁系,聲勢浩大西遷。
年中,朝廷有條不紊第二波遷徙百姓,繼續派遣將領保護百姓。
這一年,朝廷把遷徙百姓當做重中之重,李世民實現遷徙五百萬百姓的目標。
貞觀十九年,百姓遷徙依然在繼續。
這年夏,薩珊,可薩等地遷徙的百姓陸續回來探親,各個飛上枝頭變凰,立刻在各郡,各州引起前所未有的轟。
趙牧抓住機會上書,建議朝廷安排人多宣傳。
提出百姓向外遷徙贈送路費翻倍,保證遷去各地,每人分兩百紋銀,贈送兩名妻子,百姓遷徙再度形熱。
轟轟烈烈的遷徙中,趙牧,李泰連同匠人,經過夜以繼日研究,功研制出蒸汽機車。
隨著蒸汽機車問世,采礦,冶鐵,鋪設軌道為朝廷熱點。
為快速鋪設鐵軌,為打通東西兩地道路,加強長安各聯系,經過趙牧,朝廷召集匠人制車,派遣以前抓捕的俘虜修路,同時派匠人前去可薩,薩珊傳授駕車制作,兩地同時鋪設鐵路。
經過貞觀十九年一年的努力,朝廷逐步鋪設完長安前往,長安前往玉門關的鐵路。
次年,工部借著蒸汽機,研發出蒸汽船,除制作普通的貨船外,大唐水師鳥槍換炮,出現鐵制的蒸汽船,更安裝上巨炮。
貞觀二十年末,實現向西境遷徙八百萬百姓的目標。
貞觀二十一年,趙牧上書返回封地,計劃攜帶妻兒游歷各地。
聞訊,李靖,李孝恭,程咬金,尉遲恭紛紛遞上折子,請求告老還鄉,實際計劃和趙牧同行游歷。
李世民欣然答應,當即讓李承乾監國,李泰,李治輔佐,劉洎,馬周,來濟,張行為輔政大臣,他則領著長孫皇后,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追著趙牧出海。
正月,趙牧與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前往江南,在余杭準備半年。
初夏,趙牧攜帶家眷,連同李世民君臣,乘坐新式蒸汽船,率領數萬水師出海,開始浩浩的巡視。
耗費近四十日,仲夏時,水師抵達爪哇,趙牧等前去探李崇義,小住月余,又航海前往澳洲探李崇暉。
久別重逢,李崇義,李崇暉連同趙牧等把酒言歡,敘述往昔歲月。
初秋,趙牧在澳洲補給后,率領船浩浩隊重新啟程,他突然心來,決定前往洲游歷。
年末時,船隊抵達洲。
洲環境似趙牧所料,于分裂時代。
李世民,李孝恭,李靖,程咬金,尉遲恭等文臣武將卻大開眼界,沒想到相隔汪洋大海,這里還有片大陸,生活無數百姓。
趙牧收集各類種子之余,李世民深調查后,雄風再起,決定航海結束,必須率領船隊征戰洲。
程咬金,尉遲恭,李孝恭各個老當益壯,嗷嗷著支持李世民的決定。
逗留小半年,貞觀二十二年春末,船隊重新啟程,開啟環球游歷。
趙牧與劉仁軌,劉仁愿制定好詳細航海計劃,由洲出發前往哥特國,登陸前去法蘭西,再率兵前往烏古斯,拜占庭,可薩,薩珊,沿著烏古斯回歸。
計劃不如變化快,抵達哥特沿岸時,趙牧收到消息,得知李孝逸,李道宗聯合,率領水師同英國水師征戰。
簡單商議后,熱沸騰的李世民,程咬金等,當即提議水師揮師北上,協助李道宗,李孝逸奪取英倫三島。
改頭換面的鐵制蒸汽船,沿途除遭遇小海盜外,尚未轟轟烈烈進行海戰,也該檢驗檢驗。
盡管李世民,程咬金,李靖認為蒸汽船所向披靡,當劉仁軌,劉仁愿,孫仁師,席君買等將領殺進激烈的海戰中,鐵制的蒸汽船闖進帆板船,巨炮發,連弩,長弓出擊,好似燒紅的烙鐵切割酪。
海戰,幾乎是單方面屠殺。
僅半時辰,巨炮撕碎海面英倫三島的戰船,轟轟烈烈的海戰塵埃落定。
瞧見海面起伏的甲板,海水飄浮的英倫三島士兵尸,李世民,李靖,李孝恭,程咬金等瞠目結舌。
趙牧則見怪不怪,船堅炮利肯定所向披靡。
與李道宗,李孝逸相遇,簡單商議后,劉仁愿率部,兩名王族所屬的水師尾隨,數萬水師登陸英格蘭島。
這邊,李道宗則領著大家前往王宮相聚。
趙牧一行,在法蘭克小住半年,又去哥特視察,沿途所過,遷徙過來的百姓蜂擁相迎。
親眼目睹西遷百姓生活富裕,神飛揚,李世民,趙牧等非常欣。
等到貞觀二十三年,趙牧,李世民等抵達拜占庭,李恪熱接待大家,而拜占庭經過李恪悉心治理,從戰爭創傷中恢復過來,加之又是連接南北的通道,商業欣欣向榮,經濟蒸蒸日上,國力日漸恢復。
李恪把力花費在平息拜占庭人,大食人,發的小規模叛,國事有條不紊,向東西兩面鋪設軌道也進行的如火如荼。
鑒于歷史上李世民貞觀二十三年駕崩,趙牧沒有在可薩,薩珊,烏古斯等地多逗留,秋末時,再度返回長安。
然而,李世民毫沒有駕崩的跡象,相反龍虎猛,把皇位傳給李承乾,在文臣武將擁護中,李承乾在太極殿登基,年號永興,從大唐進李承乾時代。
李承乾登基,對趙牧進行大肆封賞,秦王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趙牧欣然領命,卻辭去朝廷所有職,計劃攜游山玩水,過逍遙快活日子。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不甘寂寞的李世民拉著趙牧,李治前往海南訓練水師,帶著他們征戰洲。
一無際海面,數百艘戰船組龐大艦隊,浩浩向洲出發。
甲板上,李世民沒好氣的瞥了眼遮傘下悠哉悠哉的趙牧說:“前路漫漫,道阻且長。”
趙牧漫不經心回道:“長纓在手,敢縛蒼龍。”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