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與君同 第128頁

《與君同》 第128頁

三月十八,將將把畫收起,便聞天子報喪的使者到了府門前,要跪聽圣意。

第80章 半點不類母,想來肖父。……

旨意再明確不過, 要為母奔喪。甚至里頭還有一句,攜夫帶子同歸。

丞相府中雖需要奉召接旨的只有隋棠一人,然侍監唐玨話語落下, 闔府皆聞。

當下在此上值的淳于詡便出面言語,“長公主子多有不適, 小公子更是年,經不住旅途奔波, 丞相則征戰在外,故而無法前往京畿奔喪。想來太后, 在天之靈定能理解。”

他故意將藺稷南伐之事放在最后以作震懾, 隨他話落,府中侍衛已經進警戒狀態,將傳旨的正殿圍攏。

再明顯不過的意思,侍監此刻識相離開便罷, 否則便是再沒有離開的機會了。

“臣為君傳旨,子為母守喪, 皆為綱常倫理之事,天下人且都看著,難不藺相之妻子之屬下, 皆是不臣不孝之人?亦或者是藺相行事如此?” 唐玨細長雙目中滿是恭敬狀態,話語不卑不

“既然中貴人論起倫理孝道,老奴亦有一言。”尚在府中修養的徐敏走出來, 與他平禮見過, “老奴昨日奉太后之命, 來此傳懿旨,無需長公主回京奔喪,只需要奉香百日, 點燭千盞,以表孝心即可。”

說話間,已有侍者將懿旨捧至唐玨前。

徐敏則上前扶起悲痛不知所措的公主,聲寬,“殿下不必左右為難,孝字當頭,陛下亦是久侍太后,定不會忤言。”

隋棠眉眼哀戚,聞話語似得了一點主心骨倚靠,然抬眼那封圣旨,似還在意藺稷名聲,不敢起

唐玨閱那懿旨,又觀隋棠神,只依舊順謹道,“辛苦徐姑姑,太后慈心,如此恤殿下。”

Advertisement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想來太后留旨給姑姑時,子尚安,縱有疾病然神識還算清醒。便是能控制自己,不去相思,多為兒想,唯自苦罷了。”唐玨說到此,竟是帶了兩分哽咽,“只是奴婢聽得真真的,太后臨終前于臥榻畔聲聲喚著殿下閨名,手腕間上金玉鐲環退去,唯帶了一條五繩舍不得摘下……”

一直垂首低眉的隋棠忽得就抬起了雙眸,長睫一掀,便是淚水如斷線的珠子止不住落下來,口中喃喃喚得“阿母”二字。

“殿下,既有太后旨意在前,誠如徐姑姑所言,陛下仁孝之至,自不敢不遵。但還請您考慮考慮,就算藺相手眼通天,無懼旨意——”唐玨眼風掃過四下嚴的侍衛,似下一時刻就要刀拔劍將他剁泥,卻依舊鎮定道,“然陛下依舊讓奴婢走一趟,完是出自一片赤子母之心,想讓太后去得安寧。”

“中貴人這話怎麼說?”隋棠雙目通紅,已是淚如雨下,終于吐出了今日自聽旨以來的第一句話。

“太后咽氣后,陛下兩次為其闔眼皆不閉。后來陛下尋于窗前桌案上捧來一疊飴糖餅,只說定讓阿姊回來嘗一嘗您的手藝,如此方閉了眼。”唐玨始終保持著躬低首的謙卑模樣,這會嗓音尖細又沙啞,哀痛至極。忍悲慟只兩手托著旨意小步上前。

“阿母——”隋棠泣不聲,語不調,抬手接旨的一瞬足下一,暈了過去。

醒在半個時辰后,醫道是無礙,只是急火攻心所致。亦傳出話來,先安置侍監一行,左右如今起不來,正好容考慮一日。

而無論是淳于詡,還是楊氏,聞“考慮”二字,便知已經搖了不回的念頭。一時間長馨殿中諸人出,或勸或阻,甚至有人已經快馬加鞭給遠在鸛流湖的藺稷送行。

Advertisement

翌日,隋棠到底還是接了旨意,但言稚子尚,夫君在外,遂由一人獨往。

……

“中貴人不虛此行,可記大功。”

這日乃三月廿八,隋棠回宮的當晚,亦是太后發喪前三日。

回來宮中,隋霖心中石頭便落地了一半,遂聚集部分心腹宗親和重臣于勤政殿議事。

諸人聞唐玨此行邀來長公主的種種,皆掌稱贊。唐玨不敢領功,只說全仰賴天言,乃陛下拿公主,擅掌人心。

方才說話的正是中郎將何昱,他贊過唐玨,卻不免嘆息,“要是能將那藺賊的子一道誆來,我們的勝算便更大了。如今一個長公主,到底是一介婦人,沒有傷到他筋骨,就怕萬一。”

“那孩子朕原就不曾奢過,他乃藺稷獨子,留著他的,丞相府不可能讓阿姊將孩子回來來。”隋霖嗤笑道,“若是阿姊真將孩子帶來,朕真就還得多想上一想,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了!”

“至于中郎將的顧慮,原不足為慮。這些年藺稷給阿姊尋醫治眼,等數年方有子,不嫌瞎不催孕,后宅至今唯阿姊一人爾,便知阿姊亦是他的筋骨。如今阿姊在我們手里,便是握住了他的肋。”

諸人聞言,皆點頭稱是。

談論中,黃門來報,長公主在外求見。

隋棠戴孝中,素麻服,銀釵髻,唯腰間一枚純白玉牌,隨步履蹁躚。

此番宮,隨行的乃蘭心和崔芳二人。除此之外,還有藺稷留給的暗衛首領鄭熙及其所領的一隊五十人的護衛隊。自然,這批人在閶闔門時,便被攔下了。何昱更是試探出了崔芳乃武婢,遂也被阻在外頭。如今,邊就剩一個同一般手無縛之力的蘭心。

Advertisement

冷月幽站在勤政殿門前的階陛下,弱哀婉似一株風中細柳,不堪折,隨風飄。

面對出來的帝王,盈盈行禮,說是久不曾侍母,心中愧,想與母多同行一段。遂提出要求更改發喪路線。

到底沒有見到太后最后一面,三四月份氣候溫暖,未防尸

腐爛早早做了特殊理封棺槨。

所能做的不過就是送陵。

而送棺槨陵的路線,宗正已經提前定好,乃從章臺殿出來直接過蒼龍闕,后出蒼龍門便可。

“阿姊想要如何改?”隋霖問道。

“從最深的章臺殿梓宮,經過蒼龍闕,走過宮城中斷萬春門,然后走三里華林道,從閶闔門出皇宮,經銅獅大街,最后出西城門,如此送邙山陵寢中。”隋棠道,“臣當年初回皇宮,母后曾帶著我在萬春門看朝晚霞,在華林道納涼烹茶,學習宮中禮儀。后來前往冀州,亦是母后追至閶闔門給臣送行。臣想,伴著阿母再走一遍。”

隋霖道,“發喪路線已經定好,茲事大,還是罷了。”

隋棠并不讓步,“臣只有這麼點要求,陛下若不同意,臣便只好隨母黃泉侍奉了。”

“阿姊莫要這樣說。”隋霖安道,“且容朕同宗正商量商量,明早定給您答復。”

“多謝陛下。”隋棠福離開,回去章臺殿守靈。

勤政殿中,諸人聞此話語,幾番商討后,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乃同意從章臺殿梓宮出,走蒼龍闕,過萬春門,華林道,最后從閶闔門離宮。但是之后不走銅獅大街,而是走大禹街,出西北門前往邙山。

提出此議的是廣陵王之孫,如今的宗正。

他道,“殿下約莫是同外面的人手約定好了,彼時送葬路上,將劫走。如此既全了仁孝之心,亦保了平安。但話說回來,更改發喪路線以表孝心,原也有過祖例,并不算過分;三來我們還不能與弄僵。所以這個辦法是最好的,宮中路線由定,外頭路線我們定。”

沒有到翌日,勤政殿散會后,隋霖來章臺殿守靈,便將這事同隋棠說了。

隋棠微怔,很快斂盡神,只垂著眼瞼謝恩。

隋霖拍了拍肩膀,掩面去一抹笑意。

四月初一,太后發喪,天子送行,長扶靈,邙山陵寢中。

只是原本按照宗正告示,在銅獅街兩道送靈的百姓,卻等了半日沒有等到太后棺槨,后聞得原是太仆令臨時卜卦,遂改道走了大禹街,從西北門出去了。

一時間,人群中數人目皆投向喬裝的鄭熙。鄭熙愁眉難展,只一個手勢命諸人撤回。

這日歇罷,何昱在勤政殿暖閣中回報暗子監視到的況。

隋霖飲了口茶,笑道,“不枉阿姊在藺稷邊多年,總算學會些謀略了。只是高估了自己,也實在低估了朕。好不容引籠中,焉能被飛了!”

殿中點著龍涎香,沉馥而縹緲,他早早便已經麻,連腰間素巾都扯掉扔在了一旁。

這會起隔窗月,從博爐中彌散的香霧或濃或淡將他包裹,模糊了面目,卻掩不住眼中冷萃的

母后,和他相依為命了二十余年的母親,臨到最后卻還擺了他一道,竟留旨意許阿姊不歸。

不回,朕便要死了。

你實在是偏心太過。

隋霖深深嘆了口氣,眉目變得和了些,“只是不枉您如此到底還是回來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