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乍見歡 第1卷 第150章 姥姥有一屋子寶貝給你

《乍見歡》 第1卷 第150章 姥姥有一屋子寶貝給你

沈硯知還有一個姥姥。

八十歲的高齡,看上去只有六七十。

氣神,比楊從心還要好。

婚禮時,姥姥包機過來參加外孫的婚禮。

送了一套繁花系列的金飾,一條項鏈就一百多克,龍呈祥,繁花似錦,那層層疊疊的花,又又閃,又漂亮又富貴。

敬茶時,姥姥親手給聞溪戴上,得聞溪抬脖子都費勁。

姥姥還想給聞溪戴上那對巨大的比項鏈還要重的金手鐲,是沈開遠看了太夸張,咳了一聲,楊從心才去制止。

回去時,聽說小兩口要去紹城度月,開心得像個小孩,拉著聞溪的手一個勁地說,回去看的珠寶箱,看上哪樣就拿走。

沈家低調斂,楊從心都是悄悄送,可管不住姥姥高調闊綽,當面送。

下午抵達紹城。

紹城下著雨。

姥姥居住在市中心的一老宅里,鬧中取靜,古古香。

墻黛瓦,飛檐翹角,回廊婉轉,真正展現了東方簡雅的氣質。

一下雨,雨水化一條線,從房檐上掛下來。

房檐的側,有一個空置的燕子窩,小燕子還沒回來。

天井里種了一棵杏樹,開滿了玉白的花。

難怪古人會寫出“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的絕詩句,真實寫照了。

聞溪是學建筑的,對這種古樸的建筑特別著迷。

去過更出名的某鎮某塘,還去過蘇城的江南園林,雖然同屬于江南,但每個地方的特也不同。

“老祖宗的審堪稱頂級啊,這老宅有多年了?”

“始建于晚清。”

“百年古宅啊,那還能住人?”

沈硯知一笑,“當然需要維護,每年都修修補補。原來的老宅更大,姥爺在世時就捐了,只留了最偏的一個角,自住。”

楊家是江南族,好幾代的世家。

Advertisement

到了姥爺這一代,親族陸陸續續搬離,大家在世界各地安家,很愿意留下的。

特別是楊從心這一代,幾個堂親都出了國。

到了沈硯知這一代,趕上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家族里人丁凋零啊。

人都了,房子要那麼大干嘛,維護起來還麻煩,捐了省心。

“那現在都有誰住這兒?”聞溪很好奇,一路走來看到不人。

“都是退了休的叔伯,還有一些老傭人的家屬。年輕人出去闖,姥姥會給錢支持,留下的,姥姥也歡迎。”

聞溪聽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老宅在隔壁,現在是國家保護景區。這里是后來重修的,那也有好幾十年了,修修補補住到現在。其實明信片上的老建筑,不是景區的老宅,而是這里。”

老宅講究一個尊重歷史,不會大修大改。

而這里是私人住宅,姥爺姥姥花了許多心思打造,既保留了建筑外觀的古古香,又順應時代將部改建得宜居宜家。

能上明信片代表紹城,是一種肯定。

沈硯知一邊沿著回廊走,一邊給介紹,“你看中間那個小墩子,那真是文,原先是個涼亭,我小時候還在里面乘涼。有一年臺風,刮塌了。”

江南地帶多雨,夏秋季節又有臺風,這種古建筑要想保留下來,屬實不易。

姥姥在大堂已經備好了姜糖茶,“硯知,小溪,來,喝一杯姜糖茶,驅寒暖胃。”

“謝謝姥姥。”

姥姥握著聞溪的手。

年輕孩的手,,老人家喜歡

聞溪長得特別漂亮,若凝脂,老人家更喜歡看。

誰不曾是纖腰如楊柳,臉似桃花?

“小溪,正巧你來,姥姥有一屋子的寶貝要給你。”

“什麼寶貝啊?”

“好寶貝!”

當時聞溪以為,姥姥口中的寶貝,大概就是一些小玩意之類的,可能還是古董。

Advertisement

后來姥姥把他們帶到一間倉庫,一一打開那些上了鎖的大木柜子。

別說聞溪,就連沈硯知也看呆了。

一堆寶貝啊。

“從心那幾個堂兄堂弟回來了,都在惦記我這些東西。”

“以前老宅需要他們時,他們都出去瀟灑了,帶走多寶貝,現在他們揮霍完,又來惦記老宅。”

“時過境遷,他們老祖宗的宅子早就捐了,現在這里是我老太婆的。”

“我只生了從心一個兒,他們罵是斷尾,他們現在住便住,陪我說說話我也樂意,但要貪點什麼,妄想!”

“硯知,小溪,我沒幾年好活了,這些東西你們要心里有數,都是我攢下的,決不能便宜了他們。”

姥姥一席話,道出了多外人所不知的心酸,都是年輕時歷經的風雨,吃過的虧。

沈硯知鄭重點頭,“孫兒知道。”

姥姥從中挑選了一條玉掛墜,墜子是一塊藕的鎖包,蓮花的圖案,致小巧。

蓮花紋樣的寓意從古至今都是好的象征,代表著繁榮和高潔,也寓意著連生貴子。

姥姥將掛墜給聞溪戴上,“這是你們母親百天時,太太所贈,是我的了,世家千金,福祿雙全,活了一百歲。”

“小溪戴著,你們年輕人喜歡小的,這個小,好戴。”

聞溪著鎖骨下的玉墜子,冰涼玉潤,承載著歲月的洗禮和長輩的祝福,有一種莫名的

這時沈硯知湊到耳邊說悄悄話,“你不喜歡大的?”

“……”大白天別搞得人心黃黃。

聞溪不理他,轉而對姥姥說:“謝謝姥姥,我一定好好護。”

姥姥大氣,“其他再選選?”

聞溪直搖頭,“都放著吧姥姥,財不白,戴那麼多東西不敢上街。”

沈硯知攬過聞溪的肩膀,“姥姥,我帶去隔壁景區逛逛。”

Advertisement

“下雨還去?”

“小雨才有意境,人還。”

“去吧,記得回來吃飯。”

“好~”

沈硯知雖然不與父母親,但與姥姥特別親。

小時候,一到暑假就來這里,到逛,到玩。

那時姥姥就常說,去吧,記得回來吃飯。

那是沈硯知時為數不多的快樂時

臨出門,忽然一個大圓頭小跑進來,沖著沈硯知招手,“硯知,你回來啦。”

聞溪記得他,去過沈家,稱呼楊從心為姐,一開口就是借錢。

沈硯知禮貌點頭,“小舅,我帶聞溪過來玩玩。”

聞溪跟著問好,“小舅好。”

小舅還跟以前一樣,拉過沈硯知,一開口就是借錢,“硯知,你結婚收了不錢吧?能不能先借我一點?一百萬不嫌多,八十萬不嫌,你看著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