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彌不見了。
陳荒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睡得這麼沉,等他清醒的時候,天也亮了,許彌已經不見了。
他發瘋一般沖到前臺,問有沒有人見過一個矮矮的中國男生,很白,臉很乖。
前臺回憶了一下,依稀記得昨天晚上是有這麼一個人出去了。
陳荒年如遭雷擊,不可置信道:“昨天晚上……幾點?”
“大概兩三點吧。”
陳荒年立刻報了警,雖然心里已經明白了,許彌拋棄他走掉了,但還是殘存著一希。萬一許彌只是心不好出去散步呢?萬一他還活著呢?
那麼多個萬一,可都說了是萬一,萬分之一的概率,怎麼會發生呢?
警察很快就來了,酒店配合著查了監控。
監控攝像頭顯示,許彌一個人坐在懸崖邊發呆,大概四點多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跳下去了。
他就這樣跳下去了。
茫茫大海,連尸首都找不到。
監控室里,陳荒年看見他跳下去的那一刻,心徹底碎掉了。他已經盡全力去依著許彌了,為什麼這個人還是這麼堅決地拋棄他離去?
為什麼?
他在監控室里,幾乎站不住腳,扶著墻壁才勉強站穩。這一世,許彌躲過了病患,躲過了刺殺,卻敗于心。
他回到房間,才發現枕頭上面還有一封信,想也知道,肯定是許彌放的。
他眼神晦暗,冷著臉拿起那封信。
拆開。
許彌的字跟陳荒年不一樣,他的字規正娟麗,轉角圓潤,不帶有攻擊。
“見字如面。
陳荒年,我要先走啦。我死之前的愿就是死在一個靜悄悄的地方,我想了好久,還是大海最靜悄悄,所以我選擇在這里結束這輩子。
你也別來找我了,我們就到這里吧。你放我去轉世投胎吧。”
好殘忍,不是嗎?這個人心狠手辣,讓陳荒年親自帶他過來,又悄悄地死在這里。
“還有啊,我在你的水杯里放了一點點安眠藥,你睡得好香。連我走了沒發現。哈哈。”
難怪他睡得那麼沉。
陳荒年的眼淚落到紙面上,渲染了墨跡。
“我們認識了二十年了,我的生活完全圍著你轉。陳荒年,我們結束這個回吧。放過彼此,去下一個回再見。”
怎麼結束?
了你,我怎麼活得下去?
“本來有很多話想說的,一拿起筆,反而不知道說些什麼。
你真的別來找我了。你安安穩穩過完這輩子,把我忘掉,找一個合適的人過完這輩子。”
陳荒年哭不出聲,只有眼淚落下。
心就這樣撕碎又合,許彌的話,就是最鋒利的刀。
“我真的不想再死了。萬一你重開一世,我有記憶的話,我會很苦惱的。所以,不要再重開了,老老實實過完這輩子,投胎去吧。
還有,還有,我真的很你。你很好,真的特別好。
如果可以在下一世相見,哪怕你樣貌變了,名字換了,我也能找到你。
還有啊,佛祖讓你一個人等待十年,并不是為了折磨你。而是因為十年太長了,再深的也該淡了。佛祖希你能看淡,才故意安排了十年的等待。
明明就是你太長了。哪有人能喜歡一個死人十年呀?
算啦,不多說了。
陳荒年,我們就到這里了。
你的阿彌寶寶。”
許彌寫這封信的時候,他心里在想些什麼呢?陳荒年沒辦法去想象,只是他讀這封信的時候,全的都在沸騰,一口氣卡在嚨,心臟有著酸的刺疼。
阿彌。
阿彌。
就這樣離開他了。
陳荒年甚至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回到國的,他只是待在書房里,回憶起前面的很多世。
阿彌還是沒活過二十九歲。
陳荒年渾渾噩噩地過了很久,久到他都不知道今夕是何年。某天春燦爛,草長鶯飛的午后,他一個人待在落地窗前,打開了許彌寫的那本小說。
許彌的寫作能力很強,文字有極高的染力,賺足一眾讀者的眼淚。
陳荒年第一章看起。看見許彌寫到他花五塊錢買了一盒鞭炮起,就忍不住落下眼淚。
兩個年青的年彼此牽著手,踏上了離家的路。他們彼此扶持,相依為命,好多年,才在大城市里過上了好日子。
有一個片段,是許彌記錄他們第一次吵架的畫面。
那天的吵架原因都記不清了,只是許彌特別生氣,摔門就想走。
陳荒年當時也在氣頭上,兇他:“你要是敢走,就別回來了。”
許彌回頭給了他一個中指表示敬意,冷哼一聲,“再回來老子就是狗!”說完就摔門而去。
結果那天下了大暴雨,許彌一個人站在雨里,渾服都了。他還是憋著一口氣,站在路牌下面,大有一去不復返的意思。
就在他惡狠狠地咒罵陳荒年的時候,陳荒年打著傘走到他邊,把傘一歪,替他遮了雨。
許彌眼睛紅紅的,沒說話。
陳荒年就說:“你還真打算不回來了?”
“你假惺惺的做什麼?”許彌說,“你不得我滾了不回來了。”
“沒有。”陳荒年彎下子,低聲說,“我希你回來。”
“我不回來。”許彌還惦記著出門前那幾句話,覺得回家就是打自己臉。
于是陳荒年就裝了兩聲狗,然后有點不自然地說:“好了,我是狗。你別生氣了,跟我一起回家吧。”
許彌就破涕為笑,笑著捶了他一下,“要是哪天我真的走了你怎麼辦啊?”
陳荒年說:“我會開一個花店。”
“然后呢?”
“等著你來找我。”陳荒年笑意盎然,“因為我知道,哪怕是天涯海角,你都會來找我。”
許彌說:“為什麼不是你來找我呢?”
陳荒年說:“因為你太鬧騰了,我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找你。但我不一樣,我會停留在原地,你一回頭就能看見我。”
在小說的末尾,許彌寫道:
“山海總有相遇的那一天,湯姆總有抓住杰瑞的那一刻,待到我們厭倦了追逐的日子,自然會在某個時刻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