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相敬如冰 第40章 第 40 章 整日與太子虛以委蛇 有……

《相敬如冰》 第40章 第 40 章 整日與太子虛以委蛇 有……

第40章 第 40 章 整日與太子虛以委蛇 有……

裴蕓難得睡了個好覺, 翌日雖起的早,但仍是神清氣爽。

先頭那些個煩惱好似都消散了許多。

從前怕極了那事,而今嘗到了滋味, 才知原那事竟還有如此妙

誰說只有男子需要那事兒, 子也一樣, 沒來由只讓他們男人快活。

書硯取了給裴蕓換上,裴蕓掃了一眼,疑道:“這裳怎從未見過。”

茶紅的織花對襟湖綢衫子,槿紫銀百花, 裴蕓鮮有這般, 故一眼便知這套應是新的。

書硯忍不住笑, “娘娘怎忘了,這是殿下先頭承諾賠給娘娘您的, 還有……”

說著,裳掀開些, 出裏頭的一件雪青繡紫藤紋的小

裴蕓面上閃過一尷尬, 不由得又想起上回那樁窘事。

沒想到太子真的送來了裳。

今日是兄長裴栩安婚的日子,但這一豔麗未免太過招搖, 裴蕓并不打算穿。

“尋套我平常穿的裳就好。”對書硯道。

書硯雖不理解,這般好看的家娘娘為何不穿, 但還是應聲,取了套雲水藍的給裴蕓換上。

裴蕓還特意命人往耕拙軒那廂告了一日假,待拾掇完, 便帶著李謹一道,出宮趕往鎮國公府。

今日的鎮國公府紅綾飄飛,一片喜氣,那母親周氏亦換了一喜慶的裳。

裴栩安已出門迎親去了。

因得江瀾清的娘家遠在績縣, 故而周氏特意在京城尋了宅子,讓江瀾清自那兒出嫁。

江瀾清的父親為績縣縣令,不好擅離職守,并未前來,來的是江瀾清的外祖父及舅舅一家。

但“不好前來”這個說法是說給外人聽的,實則是江瀾清已私下與那父親斷了關系。

Advertisement

裴蕓曾聽江瀾清提起過,那爹是個寵妾滅妻的,娘因而被活活氣死,那妾份低微,雖多年無法扶正,但常是對這個嫡針鋒相對。

爹將迷暈獻給兄長裴栩安,亦是這個妾室出的餿主意。

原想著事了,江瀾清頂多也就是個妾,不想卻因此就了兩人一段良緣。

這人還未迎來,周氏就已有些迫不及待了,朝著府門的方向頻頻著,惹得裴蕓忍不住打趣,“母親,您怕什麽,難不還擔心嫂嫂不肯上花轎不。”

周氏橫一眼,“我哪是怕呀,我是太高興,這些年我一直惦念著你兄長的婚事,而今你兄長終于了家,我就算死了,也能對你父親有個代。”

“什麽死不死的。”裴蕓最是聽不得周氏提這個字,當即道,“今日這般大喜日子,母親說這些做什麽。”

“對對對,你瞧我。”周氏忙自拍了拍,呸了兩聲,試圖去了這口而出的晦氣。

“要說這娶媳婦和嫁兒,當真是兩個樣。”周氏看著與裴薇一道在府門口張的李謹,又驀然慨起來,“這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你東宮都第八年了,謹兒已然七歲,諶兒也已九個月大,離周晬亦不遠了,先頭我總也擔憂你過得不好,近來倒覺你似是自在了許多,我便放心了……”

裴蕓笑了笑。

的確自在了。

死過一遭,心通了,這許多煩心事都作視而不見,哪裏會過得不好。

除卻整日與太子虛以委蛇,稍有些累。

這一世,所求并不多,只想這般好好的,平平淡淡地過日子。

思至此,裴蕓笑意淺了幾分。

只這日子真能平淡地過下去才行。

喧天的鑼鼓聲越來越近,府外人群中也不知是誰高喊了聲“來了”,鞭炮點燃,在一陣噼裏啪啦中,迎親的隊伍在府門前停下。

Advertisement

新婦手拽紅綾一頭被喜婆扶下轎子,好熱鬧的衆人起著哄跟著新郎新婦一道門去。

裴蕓站在堂中,一眼就自人群中瞧見了一張悉的面容。

是邵鐸。

那妹妹裴薇前世的夫君。

此番兄長婚,幾乎向大半個京城的高門貴胄遞了請柬,故而邵鐸在,裴蕓毫不意外。

只那邵鐸并未看這廂的熱鬧,視線反凝在人群中,裴蕓不蹙了蹙眉,順著那邵鐸的目看去,果真落在了裴薇那邊。

一下攥了手中的帕,眉間愁緒濃了幾分,然很快,裴蕓發覺,邵鐸看的似乎并不是裴薇,而是裴薇側的裴芊,裴芊也察覺到了他的目,飛快地朝他看了一眼,卻是垂下腦袋避退到了後頭。

躲閃,邵鐸面上生了幾分急切,踮起腳眸不住追隨著影。

裴蕓長舒了一口氣,但看了這麽一出,心下倒是佩服起裴芊來,這丫頭,分明是在同邵鐸玩“擒故縱”呢。

可憐那邵鐸是個“傻子”,跳進了圈套卻還不自知,將來還不得被裴芊這丫頭拿得死死的。

這所謂晨迎昏行,新婦雖是迎來了,但要至暮四合方才舉行婚儀。

裴蕓告訴周氏,有些什要買,出去一趟,便趁著這個工夫,悄然自鎮國公府後門離開,往西街的方向而去。

馬車停在了一家醫館門口,下車前,裴蕓特意戴上了幕籬。

相對于對面醫館的賓客如雲,這家醫館可謂門可羅雀,裴蕓踏進去時,便見那大夫正坐在櫃臺前,一個三四歲的稚兒攥著大夫的袂道:“爹爹,渙哥兒想吃飴糖。”

朱大夫聞言將孩子抱起來,不由得長嘆了口氣,別說飴糖了,這店幾乎半個月沒有生意,家中都快揭不開鍋了。

Advertisement

正當他惆悵之際,忽見幾人邁進來,為首的婦人雖以幕籬遮住面容,但看這料子不菲及通出的矜貴,便知不是普通人家的夫人。

他忙迎上去,“幾位是來看診的?”

“可是此店的朱大夫?”

“正是在下。”朱大夫生怕錯過這個難得的客人,“不知夫人哪裏不適,還請夫人坐下,讓在下好生診斷一番。”

“我并未有所不適。”見就是自己要尋的人,裴蕓直截了當道,“我買下朱大夫這店,朱大夫意下如何?”

朱大夫怔了一瞬,面驟然沉了下來,“夫人打錯主意了,我這店不賣!”

裴蕓倒也不急,自顧自在一旁坐下,“價格都好商量,主要是這店若再不出手,怕也堅持不下多久了。”

擡眸看向對面醫館,“何況就算我不買,也自會有人趁火打劫,到那時,恐也賣不了太高的價錢。”

朱大夫似被這話到了痛,面

他又怎能想到,他家這百年老店,有口皆碑,不知多人曾聽聞他朱家醫,慕名而來,而今傳到他手上,竟會淪落這樣。

起因便是一月前,對面突然開了家新的醫館,原這醫館并不影響他這店的生意,可誰知沒過幾日,竟是出了大事。

有戶才來他這兒瞧過病的人家,擡著他家男人的首,同他索命,道是他這庸醫害死了人。

他記得這個病患,也分明囑咐過他這病不可再酒,不然恐傷及命,可他分明嗅得那人上一子酒氣,他是自個兒喝死的,本與他無關。

無奈那婆娘是個不講理的,仍是不依不饒,甚至說要拉他去見,他家娘子唯恐事鬧大,只得勸他賠錢了事,自此他這店的聲譽一落千丈,無論他怎麽解釋,只消一聽說他治死過人,再沒人敢登門讓他瞧病。

而對面那醫館因得治好了一個奄奄一息的病患,得了個妙手回春的名聲,生意反一日好過一日。

朱大夫原先只嘆自己時運不濟,直到有一日,他一好友私下告訴他,他曾看見那醫館的夥計拉著那暴斃的病患去酒館喝酒,此事,怕是他們蓄意而為。

他雖心下憤憤難平,可聽聞那醫館背後有一朝中的大人撐腰,若還想一家太平,他只得繼續忍氣吞聲。

這位夫人說的不錯,醫館若長久沒有收,只得出賣,對面那醫館早已對他這位置極好的鋪面虎視眈眈,只怕屆時定會趁機價。

見這朱大夫似有所搖,裴蕓接著道:“這鋪面買下後,我仍會用作醫館,也打算請朱大夫繼續做這坐堂大夫,每月給你月錢,你覺著如何?”

朱大夫愣了一瞬,這個條件他怎會不心,不然賣了鋪子,他又在京中壞了聲名,只能帶著一家五口遠走他鄉,但思索片刻,他試探道:“夫人難道不知在下這店裏近來發生之事嗎?”

“我知道。”裴蕓定定道。

“那您還……”朱大夫實在不明白,“請我坐堂,這店裏又哪裏來的生意,恐怕您只有虧損的份。”

“誰說的。”裴蕓笑起來,竟是一點不愁,“我敢說朱大夫這醫館往後定是整個京城,不,是整個大昭最出名的醫館。”

轉頭看向書硯,書硯會意自懷中探出一疊銀票遞給朱大夫。

“這些錢可夠?”裴蕓問道。

豈止夠了。

朱大夫攥著這厚厚一疊銀票,頗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也知這種機會若錯過了恐不會再有,但他還是忍不住問道:“夫人緣何要幫我?”

裴蕓沉默了片刻,娓娓道:“幾十年前,我的祖父曾得了痼癥,常年此折磨,痛苦不堪,正是幸得遇到了朱大夫的祖父,才得以痊愈。這份恩,祖父牢記于心,我時便常講予我聽,近日聽聞朱大夫的事,我憶起祖父,不忍這醫館就此消失,這才出手相助。”

“原是如此。”朱大夫心下疑得到解答,嘆道:“祖父生前救人萬千,也算是讓我這後代子孫得了福報。”

臨走前,裴蕓最後囑咐了一句,“這醫館往後會有人代我來管,但請朱大夫謹記,絕不可對外說此醫館已換了東家。”

朱大夫雖心生納罕,但還是頷首應下了。

回到馬車上,書硯疑地問道:“娘娘,您的祖父還曾來過京城呢。”

裴蕓看一眼,卻是笑而不語。

怎麽可能呢。

裴家自他父親一代才開始發跡,祖父不過是個尋常農戶罷了,且祖父去得早,一出生就沒見過祖父,適才對朱大夫說的盡是謊話。

可有一句卻是極真。

那便是不止醫館,他朱大夫有朝一日也定會揚名整個大昭。

之所以買下醫館,就是為了將朱大夫留在京城。

前世,朱大夫確如所說的那般,被迫賤賣了醫館,帶著家人背井離鄉。不料,慶貞二十五年春,朱大夫所至之發了疫疾,病死者無數。

朱大夫的家人亦染上了疫疾,彼時城中諸大夫束手無策,是朱大夫翻看家傳醫譜,幾番鑽研之下才終得了治療疫病的藥方。

裴蕓掀開車簾,目是京城的一片繁華。

這場疫疾擴散範圍之大,持續時間之久,甚至連京城都有所波及。

的諶兒,前世便是夭于這一場疫病。

且就在藥方抵達京城的前三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