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相敬如冰 第37章 第 37 章 孫兒患有隱疾

《相敬如冰》 第37章 第 37 章 孫兒患有隱疾

第37章 第 37 章 孫兒患有

常祿去歇息了幾個時辰, 近五更便起了,天尚且還暗著,他提燈甫一至澄華殿書房, 就見太子推門而出。

他忙迎上去, 恭敬地喚了聲“殿下”, 又往那已然閉的隔扇門看了一眼,小心翼翼道:“殿下,可要去正殿更洗漱?”

李長曄頷首,視線轉而落在候在外頭的書硯上, “昨日, 太後可有召太子妃過去說話?”

“不曾。”書硯忙答, “不過,太後娘娘派馮嬤嬤送來了那些畫像。”

觀察著太子的面, 忽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昨兒書房靜他們可都聽見了, 太子殿下可是頭一回這般怒。

書硯生怕太子遷怒家娘娘, 聲道:“殿下,這到底是太後娘娘的意思, 太子妃也不能推拒,還請殿下莫責罰太子妃。”

李長曄眸晦暗, 看不清喜怒,只淡淡道:“起來吧,待太子妃醒了, 好生伺候著。”

聽得這話,書硯這才緩了一口氣,低低應了聲“是”,目送太子往正殿而去。

裴蕓迷迷糊糊間, 翻了個,手臂到了榻沿,方才幽幽醒轉。

過窗欞灑在榻尾,映下致繁複的花紋,裴蕓反應了好一會兒,才想起這廂并非的琳瑯殿,而是太子書房。

這會兒正躺在書房西面那扇花梨木嵌玉花鳥坐屏後的小榻上,是昨夜太子抱的這廂。

裴蕓懶懶坐起來,披在上的天青湖綢暗紋長衫自肩頭落而下,微微涼意襲來,這才發覺裏頭未著寸縷。

這衫子還是太子的。

下意識拉拽住外衫,然一垂眸,便見袒前一片星星點點的痕跡,不由秀眉微蹙。

心下低罵了幾句。

Advertisement

裴蕓抿了抿,只覺分外口幹舌燥,下了榻,本想著或是要赤腳過去,低頭卻見那一雙繡鞋正擱在踏牀上。

分明記得,這鞋當是掉落在書案附近,還是被晃下來的。

裴蕓也未想太多,趿鞋往屏風外而去。

然才繞出屏風,見著面前的一片狼藉,裴蕓仍是驚了驚,雖知昨晚鬧得厲害,但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形。

那一蓮紅的衫子、水藍暗紋百褶,還有裏頭霜白的小七零八落地散在書案四下。

夏日的衫子本就輕薄,昨兒教太子一用力,已然被撕壞,窗兒有風吹進來,這會兒那衫子正可憐地掛在那案角晃,上頭還沾有顯眼的髒污。

裴蕓想起,昨兒亦躺在那案面上晃

只不知為何,同上回闖進浴間那次一樣,太子并未真的

分明到他已很是難忍,額間滲出的汗,但臨了忽又生生克制住,退了出來。

雖說如此,他也是未放過的,所作所為偏生比,真要說,就是換了地兒罷了。

裴蕓皮天生,這會子走,仍覺大.側被磨得發疼。

昨兒那滋味當真煎熬,好似于浪之上,可往往送不至頂端便又墜了下來,循環往複,反弄得難耐,難曉得太子是有意的,故教他幾番擺弄之下,亦生了氣,伏在太子肩頭,張狠狠咬下,力道之大甚至有淡淡的腥味在口中彌漫。

太子生得高,他那長衫教裴蕓裹在上幾乎拖了地,裴蕓行至紅漆圓桌前,倒了茶水一飲而盡,方才瞥向腳邊那滿地的畫卷。

摔落的硯臺倒覆,其四濺在這畫卷上,這些畫已然不能看了。

倒也不要,索上頭的都不是太子想要的人。

Advertisement

思及昨夜太子的慍怒,裴蕓想著,大抵是未提前問詢過他的意見,也是,若太子真有這意思,何至于前世那麽多年都空置著東宮。

畢竟納側妃規矩或是繁複些,但若只是添個良媛良娣,太子自己亦可做主。

終究是沒有眼力見兒了。

裴蕓放下手中的杯盞,擡眸看向東面,旋即緩緩站起,往那廂而去。

自窗外探進來,在掛于白牆的那幅畫卷上,靠近那畫的一瞬間,裴蕓仿若回到六七年前,與太子大婚不久的那段日子。

那是頭一回仔細瞧這畫,亦是第一次對太子涼了心。

而時隔多年,再次細致地欣賞這畫,不同于當年在看到落款後的震驚難過,裴蕓心下平靜如水。

恰如初見時一般,複被這幅畫所震撼。

這是一幅旭日東升圖。

畫上,兩個年騎于馬上,停在一崖頂,遠雲霧繚繞的崇山峻嶺間升起一紅日。

溫煦的晨鋪灑大地,驅散濃霧,亦灑落在年們的上,其中一個稍長些的年回眸來看,間笑意明,意氣風發。

雖得那眉眼稚,但裴蕓認出那人當就是太子。

那沈家二姑娘沈寧葭的一手丹青妙筆名不虛傳,且看落款的年月,彼時那沈二姑娘當只有十一歲,如此年便畫下這般佳作,屬實天賦異稟。

太子至今留著他那心上人親手繪就的畫,還掛在書房如此顯眼的位置,這般珍惜,可不是對沈寧葭念念不忘。

裴蕓不由得長嘆了口氣,這下倒好,也不知太後那廂要如何代。

若說是太子不願意,太後也不會怪罪太子,畢竟那寶貝孫兒怎會錯呢,千錯萬錯都只會是裴蕓的錯。

此時,皇宮慈壽宮。

太後才從慶貞帝為在正殿後設的小佛堂回來,就聽得宮人來稟,道太子來了。

Advertisement

皺了皺眉,尚且斷不出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待太子了正殿,施禮罷,試探道:“昨兒,太子妃可有同太子說了什麽?”

李長曄立于殿中,沉默片刻,如實答:“太子妃帶了畫像,替孫兒張羅納側妃一事。”

太後蹙的眉頭這才松了些,“太子妃的意思,亦是哀家的意思,曄兒你畢竟是太子,東宮只太子妃一人到底是不像話,多添幾個知冷知熱的,沒什麽不好。你看你父皇,登基前,還曾說過只要你母後一人,但後來為了坐穩這皇位,不還是冊立了這麽多妃嬪,不然你也不會有這些個兄弟姊妹了,男人三妻四妾乃是常事,更何況是皇家。”

李長曄默默聽著,直至太後說罷,方才恭敬道:“皇祖母,孫兒不納側妃……”

太後面驟沉,稍一思索,然大怒,“又是因著那裴氏!”

一年前,因著太子妃裴氏多年再無所出,外頭流言紛紛,將太子尋來,亦提了為他納側妃一事,不想太子以此舉恐會令旁人恥笑裴氏難孕為由拒絕了,還再給些時日。

忍下了,幸得那裴氏的肚子也算爭氣,沒過多久,竟真傳出了喜訊。

而今裴氏這孩子也生了,複提此事,料想太子也無法以此緣由拒絕,誰知太子又道了不願。

“那裴氏給你灌了什麽迷魂湯,讓你這般神魂顛倒,哀家便知違,表面答應順從,這私底下怕是在哭著阻你吧。”

打頭一眼見著那裴氏,太後便不大喜歡,容貌生得那般好,若放在世,就是做禍水的料。

可誰說那裴氏不是個妖孽呢,勾得太子一心對,旁的子竟是都不肯

相比于太後的盛怒,李長曄則平靜許多,反劍眉蹙起。

“并非因著裴氏。”

他一副言又止的樣子,目在殿幾個宮人間暗暗掃過,太後頓時會意,命馮嬤嬤領著宮人都退出去。

殿一時只剩下太後和李長曄兩人。

李長曄這才嘆聲道:“皇祖母不知,孫兒患有疾……”

太後怔了一怔,“是何疾?”

李長曄薄微抿,似是難以啓齒,半晌,才低聲道。

“并非所有子都能令孫兒事……”

此言一出,太後雙眸微張,猛然攥手中的菩提珠串,或是難以置信,抑或是本不願相信,連再度問詢的語氣中都帶著幾分張。

“這話是何意思?”

李長曄:“孫兒到了曉事的年歲,之所以退了母後送來的宮人,便是因著生不出毫興致……”

聽至此,太後皺了皺眉,旋即想到什麽,子坐直了些,全然沒了適才的慌冷哼一聲,“你莫誆哀家,若真如此,裴氏與你的兩個孩子又是從何而來,怎的,旁的子都不行,難道裴蕓就是例外?”

“皇祖母猜得不錯。”李長曄接著道,“孫兒娶了裴氏後,原心下擔憂,不想卻與裴氏了事。孫兒一時大喜,原以為是所患之疾已然痊愈,可之後嘗試旁的子時卻發現并無改變……”

聽太子說得有鼻子有眼,且毫無被揭穿謊言的驚慌,太後雙眉蹙,子複又向前傾了幾分,“此疾,可有請人瞧過?”

李長曄頷首,“孫兒早命太醫瞧了,但并未瞧出個所以然,平素出京辦差時亦是遍尋名醫,卻不得果。”

說著,他劍眉複又蹙了幾分,看向太後的眼神裏出幾分無奈,“太子妃并不知此事,連母後過世前也……而孫兒之所以多年不肯再納側妃,就是恐發現的人多了,此事有朝一日瞞不住,大昭儲君患有此疾,定招天下人恥笑。”

太後面發白,幾乎是無力地癱坐在椅上。

此事涉及男兒尊嚴,且他這孫兒又是太子,代表的是大昭的未來,豈是會隨意說的。

且太子向來恭孝,又怎會這般面不改地對這個皇祖母信口開河呢。

難不就為了維護一個小小的裴氏,編了這麽個荒誕的事。

斷斷沒有可能。

太後稍緩了一會兒,長長嘆了一口氣,再看向太子時,眼神裏添了幾分憐,“難為你這麽多年守著這個。”

李長曄離開後,太後坐在圈椅上,閉眼撚著手中的菩提佛珠,心下慨萬分。

本覺得太子多年不充盈後宮,是那裴氏之錯,而今想來,這裴氏竟也算是有功的。

好歹替太子誕下了兩個兒子。

這太子之疾是皇家之禍,但偏偏娶了這個裴氏,也算是列祖列宗保佑。

這東宮空便空些吧,任外頭傳言紛紛也罷,太子說的不錯,他那疾可是萬萬不能再教旁人曉得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