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梟虎 尾聲一 輪回之道

《梟虎》 尾聲一 輪回之道

尾聲一 回之道

晨鐘古佛,春意盎然。

香火靜謐地繚繞在庭院,微風拂過,梧桐葉沙沙作響,屋檐上,一只畫眉歡快地唱著。寧悠不曾見過這,疑地走近幾步,畫眉停下來,好奇地斜著腦袋,撲騰幾下翅膀飛走了。

寧悠擡起手,上春裝輕薄,不見秋衫。這古寺環境陌生,也從未來過。

這是……往生?還是只是的魂歸之

怔愣時,一個出門來掃地的沙彌看到,上前問:“施主往何去?”

寧悠腦中空白,懵然搖搖頭。

二人面面相覷間,一陣腳步聲從背後傳來。

小沙彌喚道:“師兄?”

寧悠扭頭,見是另一個僧人急匆匆而來,邊快步上前邊道,“錯了錯了!”

“又出岔子了?”

“又出岔子了。”

寧悠更是一頭霧水,“二位師父,你們這是在說什麽?”

後來的那位沙彌看來并無解釋之意,搖搖頭,道:“施主,您隨我來吧。”

寧悠跟著他出了一道院門又穿過一片園子,很快看到大批的香客絡繹不絕地排隊前往正殿。一路疑萬千未及發問,待此刻看到那大殿的牌匾“往生殿”,也就頓時什麽都明白過來,無需再問了。

原以為自己也是要被領向那,可引路的沙彌卻七拐八拐,帶著繞向另一偏僻院落,反而離往生殿愈發遠了。

莫非是生前孽債太多,不配往生麽?

忐忑間到了地方,小廟堂并無匾額,只在門口的奇石上有二字“回”。

寧悠被領進門,廟堂正中一方堆滿文冊的長桌,筆墨紙硯一應俱全,長桌後坐著個年齡稍長的比丘,桌前擺的不是團而是一把椅子。若不是這把椅子,這場面看著倒像衙門審案一般。

Advertisement

比丘道:“聽說是又送錯了地方。”

沙彌答:“沒辦法,這況特殊,出錯也是難免。”

“罷了罷了,你去忙吧。”

“師兄辛苦。”

沙彌退了下去,比丘打個手勢請寧悠落座,翻找一下,拿出本文冊來。

讀道:“寧氏名悠,太宗文皇帝趙虓之仁孝德賢皇後,正德二十八年薨。”

這裏連趙虓和的謚號都已定好了?

寧悠有些驚異,不知這是設問還是宣讀,木然跟著點點頭。

比丘并未看,拿起筆蘸上墨,開始一項項批注起來,“功德,生二十八載,甚。”

這……是否有些武斷了?寧悠尷尬地攥了攥袖口,回憶起來,自己在世時與趙虓分明廣弘恩德、廣積善業,更為藩國生民所慮,這都不算是功德嗎?

“布施,甚寬。”

也罷。

“修行,”比丘總算擡眸看看,思考一下,填上:“欠進。”

還算公允。

此後又一連勾畫了十數項,有好有壞,總倒還中肯。但寧悠實在不知自己有何特殊之需要被單獨引到此來評判,而不是被送去往生呢?

總算,比丘填完了文冊整頁,將其卷起捆紮,又單拿出一張黃紙,換了朱砂的筆。

總算問,“知道此為何回’嗎?”

搖頭。

比丘咂咂,又是個回兩遭,忘卻了的,“施主曾經立下願,願生生世世與丈夫結為夫妻,不記著了?”

寧悠恍然想起,連連點頭。

“施主可想好了,每回之道,便要多一段經歷。人生海海,苦善都在你一念之間。你已兩此道,再其中,來路卻要靠你自己去尋。回到來時不易,若選錯了,更恐怕是萬劫不複啊。”

寧悠想也未想,堅定回答:“我願此道。”

比丘點點頭,遞上紙與印泥,“那便請在此畫押吧。”

Advertisement

畫過押,小沙彌領著寧悠到後殿的一高門前,“請施主自便吧,想好了進此門即可。”

寧悠懵懵懂懂推開門來,眼前景象是與趙虓大婚當日。

是從此時過來的嗎?這時間瞧著雖也讓人歡喜,可心中卻有些別的希冀。

將門掩住,雙手合十:“請問小師父,如何才能找到來路?”

小沙彌道:“施主自己還記得來時景嗎?”

寧悠仔細回想,卻只有些依稀的印象,只得搖頭。

“那恐怕要施主自己一遍遍試了。”

寧悠只得整頓神,又再推開門。

這回是新婚的初夜,可是哪一世呢?眼前冒出趙虓那張兇悍的面孔、猙獰的傷痕時,寧悠看到自己因害怕而瑟。新婚燕爾,初嘗人事的生,陌生的顧盼、尷尬的無言,那一宿他抱著卻已忘了自己當時想些什麽。

總歸不是此時。

一遍遍地推門,一遍遍地看到不同的景,長子出世、父親病重、母後離世、趙虓傷生病、兵起冀北、烽煙四起……眼前像一個個紛複雜的夢,這夢如走馬燈似的怪陸離,又支離破碎。兩世的回憶、兩段人生織在一起,一幕幕在眼前上演。

不知疲倦,可就是尋不到自己究竟是從哪裏來,又要回到哪裏去。

不知多久,小沙彌到旁,問:“施主還未決定嗎?”

寧悠頹喪地搖頭。

“施主若一味執著于回到來路,恐怕艱難吶。不如就選擇一尚可的去路吧。”

“從未有人功過嗎?”

“至小僧還不曾見過。”

寧悠黯然,也有些想要放棄了。

此時間,忽然聽到一聲縹緲的呼喚從門裏響起,隨著不斷地推開門又合上,呼喚聲也愈發地清晰了。待能聽清時,才分辨出來是名“鹿兒”。會是誰喚,是父親嗎?連忙從門找尋,一次次,一扇扇,終于聽出來,是趙虓,是他的聲音。

Advertisement

最後一次將門推開,這一聲呼喚終究近在眼前、猶在耳旁,眼前的景象也總算喚醒了記憶。

合眼躺在榻上,趙虓和三個兒子跪在旁邊,他一聲聲不停地喚,三個兒子則是不停地喊著“娘”。記起了,這就是的來路,也要回此時去。

寧悠眼中盈著淚,毫不猶豫地踏

趙虓遵照寂行的法子,不斷地在寧悠耳邊喚、念名,從傍晚時一直喚到三更天,嗓子都沙了、啞了,到後頭連出聲都有些艱難,他還是堅持不停。王淮備著潤的湯藥、含劑,在旁守著,見他發不出聲了,就伺候他服些,稍緩一陣,便再繼續。

可趙虓卻也不知道如此有用沒用,試著的鼻息越來越弱,溫越來越冰涼,他一顆心便要碎了千萬片般痛苦難當。

為何啊?父親剛走不久,為何又要讓他再喪妻之痛?

趙虓在心裏一遍遍自問,一遍遍祈求醒來,甚至悲戚地想到了要與一起死。可是他死了,兒子怎麽辦?寅兒才十二歲,如何坐得穩這江山?

中哀慟加時,忽見眼瞼了一下。

頓時,趙虓眼前燃起希,急切湊近,激萬分連喚幾聲。

寧悠睜開眼,只見家中四個男人都已哭了淚人。三個兒子本來忍著不敢哭出聲,現下趙虓帶頭一哭,也都撲上來跪在父親邊嚎啕大哭起來:“娘!兒以為再也見不到您醒來,再也不能與您說話了!”

寧悠右手攬著孩子,左手被趙虓攥著,疑問:“怎得哭這般?我不就是病了,昏睡了一陣麽?你們倒好似我要大限將至了似的。”

趙虓收拾緒忙斥兒子:“好了好了,都莫哭了,把眼淚了。”

寧悠聽他嗓音嘶啞得厲害,揪心問:“您的嗓子怎麽這樣了?”

“我無事,你覺如何?”

“您寬心吧,妾好多了。”

趙虓俯懷中:“這一劫是度過去了。”

“什麽劫?”

“前世今生的劫。”

寧悠一愣,“您怎知道……”

他又氣又憐地,“你心裏裝著這般大的事,這麽多年都不告訴我?待你好了,往後再與你算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