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梟虎 得襄助 出師大捷

《梟虎》 得襄助 出師大捷

得襄助出師大捷

龔道榕回來以後,給朝廷上書一封,將他在王府的所見所聞、趙虓的病狀,巨細無地呈報了上去。并提出希給冀王殿下些許時間養病,待他有所好轉之後,最好是等天氣暖和些,再監督他前往江州就藩。

他提這建議,并非因他了惻之心,其實這裏頭大部分還是為他自己考慮。一來,如果讓冀王以這幅病懨懨的姿態在這寒冬臘月啓程,就算他不殞命在半途,恐怕到了江州也命不久矣。到時候朝廷給他按個知病不報、安藩不利、貽害皇嗣的罪名,他上哪兒說理去?二來,不僅他水土不服,北上而來的軍士們也是水土不服,三萬人裏頭不軍剛到了順安就生了病,各個抱恙、病一片,誰願意再折騰回去?

就這麽的,龔道榕的奏折遞了上去,這一來回,又耽誤出去一個月。

臘月末,趕上快過年了,朝廷的答複過來了:不準。

不僅不準,還給他下達了最新的指令,將他由“安藩使”直接就地改了“削藩使”,莊邈為副使,令順安布政使沈坤、劉申禹、都指揮使謝茂才三人通力配合,即刻捉拿冀王及家眷府,押解到京城去。

好麽,龔道榕看完頭皮都麻了。

不是說好的就是讓他把冀王殿下從順安請到江州去就完了嗎?怎麽這點小事一下了這麽天大一麻煩呢?這難度升級得也太人猝不及防了吧?他一個普普通通的五品小,一年掙幾個子兒啊,為什麽要讓他挑這麽重一副擔子?

龔道榕滿心滿腦的不願,心說你朝廷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太咄咄人了?人家冀王都那樣了不讓人家養病。不讓人家養病就算了,怎麽還要捉拿人家呢?這豈不是又要死一位?那死皇嗣的事別人做得來,他龔道榕可是做不來啊。

Advertisement

他悶在屋裏研究了三天大靖律法,最後想出一轍來,給京城上表,稱罪,辭

你不是要讓我當這削藩使嗎?不好意思,伺候不了,請朝廷治我的罪吧。依著大靖詔律,僅皇帝旨意監國的太子、太孫,是沒有權力因員不肯執行朝廷的指令就將其直接誅殺的,而是要發落都察院核實罪責後再嚴格依照律法置。

龔道榕于是就鑽了這麽個空子,當然,他也不是全然肯定朝廷就一定會按照這條律法執行,但他也實在是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心意去做這麽件事。

很快,朝廷下旨要捉拿趙虓的消息就被順安布政使司的一幫子員前赴後繼地給了王府。

這幫人都是在順安做多年的老人了,跟趙虓的關系不說是親如一家,也是水融般的親,不僅前前後後傳遞了無數朝中的消息過來,如今連龔道榕上書不肯當這“削藩使”也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虓。

趙虓知道後哼了聲,“他倒是很識時務啊,那朝廷什麽反應?”

來送信的是順安布政使司的參政喻覲,當年正是在寧悠的一番苦勸下,趙虓才為他保住了這一半職。不僅保住了,後來更舉薦他從參議升到了如今的參政。

喻覲答:“現下又令沈坤為削藩使,劉申禹、謝茂才配合。但沈坤似乎也不打算應,我聞言說他在和幕賓商議準備向朝廷也稱病。”

趙虓忍不住大笑,“朝廷就養了這班酒囊飯袋,真助我也。”

于是這削藩的使命一時間了燙手的山芋,被幾人來回地推

正德二十七年正月,舉國上下正是一片慶賀新年的歡騰,朝廷收到謝茂才的辭令後終于是忍無可忍,當即撤了幾人的職,即令龔道榕滾回去聽憑發落,改以莊邈為削藩使繼續削藩。

Advertisement

這簡直了一場鬧劇,一樁笑談。連趙虓都覺得朝廷這番作堪稱是蠢中之蠢,蠢到家了。他丁泰汪玉老謀深算這麽多年,也能如此昏招頻出,看來真是做賊心虛,氣急敗壞了。

千家萬戶歡度年節之時,王府卻是鼓地籌備著起兵前最後一幕大戲。

剛剛過完正月十五,莊邈就被迫帶著幾千兵將王府圍了。對這半路接過來的差事,莊邈也是一千一萬個不樂意。

其實軍上下,尤其是他們這樣的武將,對趙虓這個十幾歲就上沙場,為建國立國做出過無數貢獻的軍中鐵漢是極其崇敬欽佩的。他指揮領導的多場戰役至今都在行伍口耳傳頌,哪有人不知道他赫赫威名“梟虎”的呢?倘若今日來捉拿的是別的王爺,那大家夥兒恐怕不會有毫的猶豫,可對趙虓,還真是很難下定這個決心。

然而軍人的使命是服從,文臣可以鑽空子稱病辭,莊邈玩不出這些花活來,只有湊了幾千個心甘願來手的軍士著頭皮開幹。

到了王府,莊邈朝裏喊話,臣奉朝廷旨意捉拿冀王及家眷府回京,請冀王殿下配合,否則休怪我等先禮後兵。

不大會兒王府大門打開了,衛兵跑出來傳話,說冀王殿下病得起不來床,朝廷要捉拿,就請親自進去將殿下這病綁上押回京裏去吧。殿下說了,這殘破之軀與其留在順安等死,倒不如死在自己父皇邊,臨終前若還能見上父皇一面,死也瞑目了。

莊邈一聽心裏頭更是不忍了,就帶了幾百人進了王府。待到了正殿一看,哪有什麽拖著殘破軀、病得起不來榻的冀王啊?那大殿之上坐著的人,威嚴如山,氣勢如虎,一雙虎眸更是閃出銳利的兇來,不是冀王又是誰?

Advertisement

這是什麽況?幾個意思?

莊邈傻了眼了,還沒反應過來呢,趙虓一聲斷喝,左右沖出幾百個上直衛的護衛親兵來,將莊邈的人馬團團包圍。

高恕和常淩兩把大刀也是不由分說架在了莊邈的脖頸上。

莊邈一瞬間明白了,冀王殿下這是要起兵!

他非但沒覺得害怕,反而是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大喜過地跪下去喊道:“殿下何不早說您要如此啊!”

這下換趙虓和這些親衛們傻眼了,這小子葫蘆裏賣什麽藥啊?別是看見況有變,跟這兒耍心眼子使詐呢?

趙虓喝他:“本王當與你早說什麽?”

“若知殿下早有起兵之意,臣斷不會有今日冒犯之舉!願以麾下三萬人盡歸于殿下,請殿下臣以降!”

什麽意思,這是投降了?趙虓看看左右,寂行,張德謙,陳棠等老幾位也是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這起兵的第一出大戲,他們籌備這麽久的這場本該搞出點聲勢的“誅殺朝廷命”,居然是這麽輕而易舉、兵不刃、一點水花都沒激起地就演完了。

說實在的,趙虓頗覺著有點不盡興。

莊邈降了,他帶來的這三萬軍也紛紛地投了降,連鬧事的、不同意的,一個都沒有。本來這大軍就不是來武的,忽然改了任務誰也不樂意,而且此時軍中大部分人還生著病,哪有心思跟趙虓那驍勇無匹的長廷衛掰手腕呢?一想,投降好,消停著得了。

如此一來,趙虓的兵力立馬從一萬多點兒人變了四萬人,聽著不,但這新收編的軍眼下要立即就用,還是差點火候。不過趙虓也顧不得許多了,眼前更當務之急是必須盡快拿下順安的九門守軍,掌握順安的防衛部隊,繼而控制整個城池。

Advertisement

趙虓立即部署令李懋、羅鉞向北攻守備最多的北門承天門,李弘、高恕攻南面的萬安門和廣寧門。

李懋和羅鉞帶一萬人馬殺到後,沒想到也幾乎沒遭到抵抗,承天門就拿下了。兩人也沒跟趙虓請示,又一路殺到長德門、宗盛門、照門、遠門,不到一天裏接連五個城門都拿了下來。

李弘和高恕這面雖遇到了些許抵抗,但李弘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以冀王殿下遭如此不公待遇和莊邈良心愧疚、三萬軍都于心不忍甘願降說事,是將幾個城門守將給勸得轉了心意。

兩天之,九門盡歸趙虓控制,順安城自此也被他握在了手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