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梟虎 當此時 山雨欲來

《梟虎》 當此時 山雨欲來

當此時山雨

正德二十四年八月,前世便是這個時間,太子薨,僅僅兩個月後聖上終于發覺丁泰行跡不端、大權獨攬之事,開始大舉清算曾經的太子一黨。丁泰、汪玉首當其中,被牽連進來的中書省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多達十幾人,幾乎可以說將中書一省徹底革除了。

這些把控朝綱、選吏、軍政等方方面面的老臣被誅殺以後,不論幕後原因究竟幾何,只會對一個人最有利,那就是順位繼承皇位的趙虓。如果這些人不死,他後來的改革不可能推進得下去,權利過度恐怕也會阻礙重重。

但是這年已經過了八月,太子依然好端端地,朝野外也是一片安寧,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山河的祥和,中秋的團聚氛圍中。

即將臨盆,正與兩個兒子和趙虓一起度過中秋節的寧悠,心中頭一回為一個人、一群人的“生”而到些許的不平靜。

事佛多年,卻深知自己仍不能超俗世間的。對于太子的死,實在太過複雜。一面是慈悲為懷的佛法教義,讓必須祈念親人健康和平安。但另一面,又從心底裏忌憚、不希如此。

一直主張削弱諸藩王的太子和太子一黨如果真的接過權力掌握天下,勢會是如何呢?往後的日子還能像現在一般嗎?又怎敢奢呢?

在遠離上京的順安,歲月靜好的那層薄紗早已掀開,其下已是暗洶湧。

太子監國以後,憑著這些年的積累,勢力已到達頂峰。趙晉柏則是在暗中觀察著,如同老謀深算的虎,他不亮出爪牙時便是在蟄伏,等待著一個契機。到底鹿死誰手?大靖的國運、所有人命運的軌跡又將向什麽方向延

這年趙晉柏已五十有八,趙虓也已三十有三了。都是這個歲數的人,朝堂上的許多事還能有何看不不清的。

Advertisement

趙虓明裏頭雖還是一副嬉笑怒罵、豁然通達的無謂姿態,實際上心裏頭早已不知計較了多回、把自己和王府的未來想了多遠。

越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事越是不言自明。他頻繁請寂行過來私談,陪著去大寶禪寺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可每回問他,今日又與寂行聊了些什麽時,他卻又總三緘其口,避而不言。

臨近歲末暮秋,三胎誕辰,不出寧悠預料又是個小子。趙虓很是有些失落,也未向上奏請,自己做主給這新添的老小取名“順泓”。

朝中正是風雲變幻之際,不論是今上的心思還是趙虓的心思,恐怕都無暇分及給這個孩子。不過寧悠還是很歡喜的,做母親的,十月懷胎歷經辛苦,生下來自己的骨,哪有不心之理呢。

二十五年春,僅僅比前世晚了八個月,太子于四月初七這日突然發病,吐而薨。這樣看,或許天運的選擇依然是轉向了趙虓,可不知為何寧悠卻到深深不安。

趙晉柏頭痛裂,輾轉反側,最後實在睡不著,只得起來,怔怔坐在榻上,著黑漆漆的屋,心下一片凄涼。

五年裏,伴他三十多年的枕邊人去了,親如兄弟般的老友去了,如今連太子也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他已經承過兩次,竟不知這種痛楚還要再讓他經歷第三回。

他活到這把歲數,最不曾想過的就是要一個接一個地親手送至親至之人離開,直到他走向生命盡頭的這條路上空空,直到他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今他邊還有誰呢?當初他將十來個兒子們送到邊疆去為大靖鎮守國門,不正是他構想的宏圖偉業麽?為何他現在反倒又有些懊悔起來,羨慕自己兒時那樣祖孫幾代同堂、熱熱鬧鬧的大家庭。羨慕其他老夥計們四世同堂,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而他孤苦伶仃,此刻連說一句知心話的人都找不到了。

Advertisement

他只有把安廣德喊進來,跟他發了幾句牢,問他:“老伴啊,你說人這一生,到底圖個什麽啊?為何我都做到這位置上了,卻還是羨慕那些普通人呢?”

安廣德知道他這是孤獨了,思念一個個離開的親人了,可卻不敢提他的傷心事,只能避重就輕地寬著,說:“聖上您啊,天底下什麽不能擁有呢,何須羨慕普通人?您只是為了大靖的黎民社稷,才犧牲了自己的親。這是天下百姓之幸啊。”

趙晉柏嘆了聲:“兒孫們遠在邊塞,我如今真正是個孤家寡人咯。”

安廣德聽他不提皇孫趙承輔,卻是一下把話題支到邊塞去,也就明白了,“陛下您是想念冀王殿下和寧王妃了?”

怎能不想念呢?原配竇氏為他生的四個兒子,如今就剩下了趙虓一個。竇氏是他的發妻,是他此生除林氏以外唯一真切過、在乎過的人。在世時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去後連續弦的人選林氏也為他安排好了。

他將對竇氏的延續在林氏上,可現在林氏也去了,舉目四顧,眼跟前還有誰是他心尖上疼的人呢?除了趙承輔這個皇孫,就只有趙虓罷了。更甚,在趙晉柏心裏,這三兒子可是要比孫子更讓他重視的。

老三是打生下來就像他,時桀驁不馴,子急、爽直。長起來以後,卻是越來越,越來越喜怒不形于,越來越有城府了。別看面上總是副寬厚溫和的模樣,實際上殺伐果決得很。人人瞧著他不過就是個豪爽獷、不修邊幅的人,可他在一些事上卻又是心細如發,明鏡似的。

十年來他在冀北鎮守國門,收複失土,平後齊,兩次北伐,堪稱摧枯拉朽,為大靖築基百年。更不要說將藩國治理得繁榮日上,廣百姓推崇戴。下去巡員回來,沒有不對他口稱贊的。

Advertisement

再說這三媳婦,又是他老戰友寧桂勇的兒,他一直視為親人,當作半個兒疼的。

這兩個孩子,自然是所有子中最讓他思念的。

他原本就偏趙虓,現在更無法不對這“唯一的親兒子”投更多。但要讓他這陣子就回來封太子,監國理政,還有些為時過早了。且不論他十幾年遠離京城基不穩,這朝還有一大堆的障礙沒掃除呢。

最當先就是固的太子一黨,他們輔佐太子、掌握大權這麽多年,怎可能甘願轉過頭來支持一個新主?船大難掉頭啊。這幫老家夥們這些年是想法設法地想把趙虓搞下去,削弱他,現在落到如此尷尬境地,到底他也是有過錯的。

是他一頭支持太子,另一頭又舍不下老三,傾力地對他好。但好罷了,回想又覺薄待了太子,又再打老三,由此又助長了太子一黨……如此往複不定,才造了今天這樣擰的局面。

難啊。趙晉柏想了想後邊要做的事,恐怕是免不了一場腥風雨了。

他雖拿定主意要先把屋子打掃幹淨再讓趙虓順順當當地回來,但儲君一位一直空著卻是不行,已經屢次三番有大臣上書希盡快定下儲君人選,以安國本。明裏頭他雖是將這幫人斥了回去,但心裏也覺得是該先把這事確定下來了。

不管怎得,先把詔書擬好吧。但由誰來筆桿子,趙晉柏是費了一番腦筋的。

他把朝這些大臣們,自己信得過的、有能耐的、有地位的逐一過了一遍,從幾個人選裏最終挑出了一個來——施桁。

他是竇氏的表兄,趙虓的表舅。趙晉柏此時已對中書省這幫人徹底失去了信任,只有施桁他覺得還能夠倚重。

他挑了個日子將施桁傳進宮中,清空了一屋子伺候的人,只留下安廣德和何閎兩人在外面聽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