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梟虎 深夜中 相逢恨晚

《梟虎》 深夜中 相逢恨晚

深夜中相逢恨晚

已在山腰,前面上去不遠就是妙圓寺,夜已深,再周轉走山路恐怕又要耽誤不時間,導騎便建議去寺裏投宿一夜,待明日天亮再沿道下山回城。

大隊人馬遂循路而上,妙圓寺不過一小廟,難得接待趙虓這般尊貴的客人,得知趙虓要來的消息,住持和寥寥幾個僧人便早早在寺廟門前恭候迎接。

進門時,寧悠偶然一瞥,卻見僧人中一悉面孔站在後邊。即便天黑,還是借著不算太亮的燈火認出對方來。

“寂行大德?”

寂行推辭道:“小僧不敢當‘大德’之名。”

寧悠向趙虓引薦,“殿下,這便是妾之前對您提過的,曾在京中大寺偶遇的寂行法師。”

趙虓定睛細瞧此人,燈火襯得他顴骨高聳,面若山棱,一雙細眸磐石般堅毅。更他意外是,他竟沒有低眸避開他的目,而是恭謙不失態度地迎上來。

倒是個有個的。

既是寧悠發話了,他自然對他重視了幾分,道:“聽說您當日在王妃面前頗有一番高論,這才印象深刻,一直惦記著,都回來了還想著跟我說起這事。”

“承蒙王妃謬。”

“哎,不必自謙。我聽提起您以後其實一直很想與您見一面,今日也是有緣,竟在這裏上了。”

“小僧說過,有緣必會再見的。實不相瞞,小僧也是昨日晚上才游歷至此。”

趙虓微訝,“難道說,連今日我會在此秋狩、甚至會誤林深、投宿此廟,都在大德您的計算中?”

“這倒不曾。小僧不敢算計大王和王妃,只不過,要預料這些也并非難事。”

趙虓頓時來了興趣:“甚好,擇日不如撞日,請大德去我房中一敘。”

時候都不早了,他又起興,也不知要往幾時地聊呢?寧悠沒作聲,頗有些擔心他的。奔狩了一整日,夜裏又不早睡,吃得消麽?

Advertisement

趙虓拉著寂行要回房,才想起來,攬過肩頭道:“你也同來好不好?”

寧悠攥攥他熱燙的手,“妾有些困乏,就不陪您了。您也悠著些,別熬太晚,傷。”

“也好,你也累了整日了,還是早些睡吧。我記著了,閑聊幾句就回去。”

他這一“閑聊幾句”,可一下聊到了三更天裏。

寧悠都睡了一覺起來,還不見他回房。本想起去隔壁勸勸,可實在困倦,便躺在被窩裏想,他若對寂行沒幾分欣賞,哪兒還需要勸,早都回來黏著了。眼下這定是聊得痛快、聊得投緣才如此有勁頭。

這些年他邊能讓他如此的人也真數不出幾個來,算了,由著他去吧。

晨起時才見他不知何時回來了,和而臥地睡在榻外側,睡得鼾聲雷,看來是給累得不輕。

來為他蓋好被子,略做了一番收拾出門去。左聿送了熱水和清洗用度過來,便自己先行洗漱,沒忍醒趙虓。

秋日深山裏,晨曦微,還甚有些涼意。寧悠便在院兒裏拉筋骨,熱乎熱乎子。

寂行自前頭過來,向行了一禮,傳達住持問候,順帶送來些齋飯素粥。

寧悠道謝,讓左聿端進房中,關切道:“您與殿下相談至淩晨才休息,不需多睡一會兒麽?這便起來了?”

“臣白日坐禪時已休息足了,夜裏一般不會久眠。”

寧悠留意到他改了自稱,想來這是“往後是否可在順安城的大寶禪寺見到大德了?”

寂行一笑,出一句詩來:“歷盡風波難苦際,無愁應只為佐王。”

“看來大德與殿下徹談整宿,相談甚歡。可否一問您與殿下都聊了什麽?”

“臣為大王獻上三個方略,六條策論,可保藩國和邊疆十年安定。”

Advertisement

寧悠好奇心被勾起,自又追問是哪三個方略。

寂行道:“其一,備戰養兵,三年之收複後齊失土,制衡鄔延二部,五年可解北虜之憂;其二,賞罰分明、法度森嚴,革藩國之弊、朝野之沉疴,可使河清海晏、上下勠力同心;其三,與民休憩,廣施恩德,則藩國之民心所向皆在大王矣。”

寧悠聽完這三點,一面是欽佩于他所設想的藩國治理之道,但與此同時更驚出一背冷汗。這方略哪裏是為藩國所制,其立場之高瞻遠矚,簡直是憂大靖之所憂,慮聖上之所慮,實在可稱僭越!

趙虓竟然會對這樣的僭越之論首肯相附,欣賞有加嗎?即便是兩個大老爺們,但如此相見恨晚,說是金風玉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不為過。他是當真心至純善,全未往這上頭深思,還是從這時候起,就已經有了有朝一日他也可以坐上那把龍椅的心思呢?

這後一種想法嚇了寧悠一跳。即便知道,前一世趙虓最終走到了那個位置,可此世此時,陛下還在,太子還在,絕不能再冒出這樣大逆不道念頭,也萬不能再如此縱著自己思緒信馬由韁了。

可待收拾緒,追問寂行,這三點方略為何只能保藩國十年安寧,十年之後又將如何時,寂行的回答卻讓斂起的心事一瞬仿佛曝天化日之下。

寂行道:“十年之後,世殊時異,誰又知道天下局勢幾何呢?或許王妃應該比臣更清楚吧?”

直愣愣地看著寂行,寂行也意味深長地回視著,那雙細長的眸中著一種悉,仿佛直直看進心底,窺破絕不會向任何人提及的

十年之後,正德二十七年,前世的這一年,聖上病重臥床,趙虓暫時擱置了收複南周的計劃回朝。一回京城,他立即貶謫、遠調一批舊臣,提拔選用一批新人,廢棄中書省改設閣,徹底掌控朝政,真正踏上了到達皇位前的最後一級階梯。

Advertisement

可以說這一年對趙虓來說才是尤為至關重要的一年,沒有這一年大刀闊斧的改制,他可能無法平穩、順利地接過這副重擔。僅僅兩年多以後,聖上駕崩,他在百俯首擁戴下終登極,為大靖自太祖後的第二任皇帝。

這就是寂行口中所謂“世殊時異”嗎?他究竟知道些什麽?還是真有窺破天機的高深修為?

寧悠心中已然翻起滔天巨浪,只面上紋,語氣也依舊平靜:“大德說我應當更清楚是何意,我應當更清楚什麽?”

寂行依舊打著啞謎:“王妃是聰明人,何須非得問個究竟?”

“我的確不明白,請您為我釋。”

他只得答:“您在天道之中,難道不該比我等凡生更知天意?”

寧悠眸中一驚:“您果然已知道了麽?……”

“臣可窺破,卻不敢道破。”

“我有一,如果這便是天道的話,為何我卻連近在眼前之事都無可預見、改變呢?”

寂行著手中念珠,道:“恕臣直言,王妃應知順應天道而行,而非妄逆。”

“何為順應天道?又何為妄逆?”

“不憎惡生死之道則為順應,反之便是妄逆。您若屢次試圖反其道而行,臣擔憂您永劫于此間回,難得涅槃解啊。”

既說到這裏,便想起不些年後,正德十年這一年裏,林皇後與父親相繼因病離世,一年裏兩位至親長輩離開,不僅是,趙虓亦哀痛日久。這一次回去,為避免此事重演,才特意千叮嚀萬囑咐他們仔細,時時留意。

縱然如此,就能免去生老病死嗎?人終有那一日,佛言當斷嗔恨,方圓覺啊。

可道理講起來容易,真想放下卻難,寧悠嘆道:“大德所言極是,但自己之生死尚可置之度外,至親至之人又我如何泰然呢?”

寂行思索一番,也唯餘嘆息一聲,“天若有天亦老,月若無恨月長圓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