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15頁

《一品代嫁》 第15頁

不過這話倒是讓許良圃怔了一下,過了片刻才應了一聲,抬腳走出了香園。他一走,路姨娘就抓住了許碧的手:“二姑娘,你怎麼,怎麼那樣跟老爺說話……我不要的,可你若是惹老爺生了氣……”

“父親不會生氣的。”許碧拍了拍路姨娘的手,“等我出了門,姨娘就安生過日子,自然沒事的。”

一說出嫁,路姨娘眼圈就又紅了:“姑娘,苦了你——”

許碧在手上了一下:“姨娘,這是父親早就為我定下的親事,何況沈家這樣門第已是極好的了,哪里就苦了。姨娘就在家里好生過日子,我會寫信回來的。”

路姨娘怔了一下,明白了許碧的意思——姊妹易嫁之事是絕對不能說出去的,路姨娘因是早就伺候許良圃才知道此事,若是不能守口如瓶,別說陳氏,就是許良圃說不定都會來個“以防萬一”,只有這件事只數人的,才能相互制衡,對大家都好。

“姨娘,姨娘明白了……”路姨娘把眼淚吞了回去。的二姑娘為了能做到如此地步,自然也要好好地過,不能讓二姑娘嫁去了沈家,還要為擔心……

第6章 姐妹

從香園出來,許碧長長地嘆了口氣。

“姑娘——”知雨看出的心思,小聲道,“姨娘是不能跟著您嫁出去的,您在婆家好好的,姨娘以后的日子就好過了。”

曉得姑娘的心思——親姨娘連面都沒見過,這些年就只有路姨娘,如何能不親近且路姨娘在許家過得又不好,姑娘又是嫁去沈家沖喜,兩邊皆是憂心掛念,真是難上加難。然而畢竟沒有帶著姨娘出嫁的,如今姑娘替路姨娘爭到了翠廬獨居的待遇,又給路姨娘留了五百兩銀子,也算是安置得極妥當了。

Advertisement

許碧有些沒打采地應了一句:“我知道。”

前世,的父母是一對怨偶,好容易熬到上了大學,人家就迫不及待地離婚,又各自組建新家庭去了。剩下了個兩不靠,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對都淡淡的。這麼一比,竟還不如路姨娘對許二姑娘關心疼呢。

雖說是個“冒名頂替”的,但僅僅是的記憶影響就對路姨娘生出親近之意,可見路姨娘的真心。可惜才來就要嫁出去,竟然連多讓路姨娘關心幾天的機會都沒有……

知雨見還是眉頭不展,不又道:“姑娘,奴婢多說一句,姨娘這般安置已是最好的了,如今您得想想您自個兒的事啊……”

“是啊。”許碧不又嘆了口氣。雖說已經衡量過了利害關系,可沖喜難道又是什麼好事不最糟糕的,萬一剛進了門,沈家大郎就死了呢那不是來沖喜的,分明是來報喪的。如果那樣,沈家人會對怎麼樣真得替自己好好打算一下了。

流蘇知道的事還真不,據所說,沈家的人員不算太多,但分還是復雜的。

沈大將軍——未來的公公,原配是自己的青梅竹馬,姓連,秀才之。只可惜子太弱,生下長子沈云殊之后就過世了。于是兩年之后,繼室王氏就進了門。

那會沈文已經做了百戶,再娶自然就不是窮秀才的兒了,這位沈夫人娘家還是先帝的王皇后——也就是當今太后的同族,當然只是旁枝,而且離得八丈遠,說起來也就是同姓而已,但總歸聽起來是能唬人的。

Advertisement

王氏進門之后,很快就生了一兒一。兒子沈云安,今年也有十六了;兒沈云,則是跟許碧一般年紀。

另外,沈家還有個庶出的兒沈云婷,今年十五歲。的生母捧香是原配夫人連氏邊的丫鬟,在連氏過世而王氏尚未進門之前,一直替沈大將軍管著后宅。

這麼看來,沈家的人口跟許家差不多,可關系卻是要比許家復雜多了。

“難怪沈家這麼痛快就答應讓我嫁過去……”許碧不能不謀論一下了。如果沈云殊的親娘還在世,恐怕是不肯讓許家拿個庶來換嫡的,畢竟沈云殊是嫡長子,娶來的妻子是要掌家理事的,而庶在這上頭可未必能行。就說許碧這畏畏子,敢管事,能管事嗎

“要是這麼看來,沈大爺或許一時半時還不至于……”

“奴婢也是這麼想的。”知雨小聲說。

“哦你說說看,為什麼”許碧很有興趣地問。

沈家那可是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孤軍斗可不行,能多一個幫手也是好的。知雨這小丫頭年紀雖然不大,可又勤快又聰明,比知晴不知強出多去。最要的是,對許二姑娘一片忠心,事事以為先,這更是知晴本比不了的。

所以許碧也很愿意跟知雨多說說沈家,尤其知雨也要陪嫁過去,若能把培養起來,無疑是一大助力。

知雨想了想,遲疑著道:“奴婢想,江浙到京城這麼遠,就算老爺答應了,姑娘也不能上翅膀飛過去。這前前后后的,總要花個十幾天,若是沈爺真的……如何等得了呢”

Advertisement

“說得對。”許碧笑瞇瞇地道,“還有嗎”

知雨小心翼翼地看了許碧一眼:“奴婢本來只想到這個的……”還是在姑娘上吊之后才想到的,若是早點兒想到,告訴了姑娘,說不準姑娘就不會自盡,也不必這一番苦了——看姑娘脖子上那道瘀痕到現在都還沒消,本來就瘦弱,如今這臉更是只有掌大了。去江浙的路可不近,也不知姑娘的得了。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