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王傻眼了,比起祖父和父親,他算是個繡花枕頭了,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從生下來就在樂,還是幾個王子心,當場就冒出三個要投降的,被決心反抗的那個殺了,決心反抗的大王子把父親朝人懷里一推,決定出門登高一呼,帶領頑強的高麗人民反抗晉軍。
晉軍募兵二十萬,裝甲齊備,騎兵三萬前頭開路,高麗募兵八萬,沒有騎兵,大部分的高麗兵上還穿著厚實的防止流矢,兩軍相逢,高麗軍隊很快就崩潰了,甚至很多晉兵都比劃著難以下手,畢竟這些高麗兵看上去實在太……可憐了。
高麗兵一個個面黃瘦,眼神呆滯,不像是活人,反而像是如今晉國里時興的用來燒給先人的紙扎人,又像是提線的木偶,輕輕一推就能推個跟頭,甚至也不主拼殺,刀刃到了面前才知道要躲,更沒有什麼陣型,很快就被騎兵沖得七零八落。
哪怕算上上輩子,王翦也沒見過這麼沒的軍隊,或者說都不能算是一支軍隊了,活是一群被驅趕到戰場上的骷髏架子。
一戰三天,其實基本上沒怎麼打,到后面只需要讓會高麗語的士卒大聲嚷幾句投降不殺,就會有一大批高麗兵跪倒在地,這三天時間里,大部分都是在捆綁俘虜,記錄名姓,統計戰后資之類。
至于帶兵來反抗的高麗大王子,早在第一天就被親衛護送著跑路了,將這近八萬俘虜安頓下來之后,王翦點了一萬騎為先鋒,直奔高麗王宮。
高麗王早早聽聞風聲,他樂了一輩子,最怕的是到折磨,也過不了姓埋名的苦日子,一杯毒酒送自己上了路,至于那個逃走的大王子,誰都沒有管他。
第116章 晉人的東西真香
自古得天下易, 守天下難,想要長期治理一個地方,靠武力是行不通的, 姬越一直以來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缺地方的人才, 導致不得不把邊郡的老郡派遣出去,如今國子監倒是可以穩定輸出人才了,也是杯水車薪。
缺乏人才, 也是韓信的心病,他自認有本事,但還不到自己打一塊地方自己治理好的地步, 他要是有蕭何的本事,張良的謀斷, 他自己就收拾收拾做皇帝了。
姬越給韓信劃封地的時候也考慮過現實況,一個人才不給是不可能的, 但也不能給太好的人才,韓信的封地不小, 治理得太過富庶容易生子, 嚴格意義上來說, 姬越不相信任何人,覺得一個人之所以忠誠,是因為各種原因疊加而的,只要滿足條件, 任何人都有可能反。
所以韓信封地上的員基本上都沒什麼太大的本事,最多按部就班完任務, 其實就連這種人才都是姬越急需的, 那麼多的地盤, 不是每一塊地都需要有本事的人來管理, 頂尖人才確實不,最缺的就是這種中下層普通員。
如果把韓信換海鷹,海鷹就不會有任何埋怨心理,因為他也沒見過真正的人才是啥樣的,覺得東瀛管得不錯的,大事小事都來征詢他一聲,搞得就很有面子,對于一個最多管理過兩三萬人的大水賊來說,簡直跟做夢一樣,很是滿足,但韓信不同,韓信見識過蕭何和他的戰后管理團隊,對于這種中規中矩搞建設的普通人就不大看得上。
過去的一年間,蕭何只做三件事,第一,公平,第二,公平,第三……咳,蕭何只做了三件事,退伍,賣田,買。
這的原主人在軍中也有些年頭了,手里攢了不銀錢,這次被分到封地上來,他覺得自己待不長久,就把錢寄回晉國老家讓妻子多買些良田,還剩下一些,就在封地買了新建的較為便宜的房屋居住,這是普通人的想法,蕭何完全看不上,他托了即將歸鄉的一名將,許以三的謝銀,請他將田地賣了,沒過多久他收到了一筆銀錢,那將說是三,其實最去了四,但蕭何并不在意這個,貪好是人之常。
手頭上重新有了錢,蕭何第一時間就去拜訪了新到的幾位地方員,他事先已經做過考察,知道如今封地上的員大多是墨法兩家出,而他挑選的是一名老儒,除此之外,他也沒有直接用銀錢去打上,而是先以妻子無所出為由,假裝看中了這家的婢,以買妾為名頭,給了三倍的價錢為禮。
錢給出去了,蕭何仿佛這才反應過來,他已經不在行伍,沒有軍名頭,是無法納妾的,老儒聞弦知意,為他安排了一個末等員的閑職,還認了婢為義,蕭何“萬般激”之下,時常來到岳父家中盡孝。
同時離了行伍的份,蕭何在人際關系上的掣肘又小了許多,雖然是在寧侯的封地上,但封地再小,寧侯不可能整天在所有地方待著,還是有一層山高皇帝遠的意思,蕭何很善于識人,也很會結朋友,沒過多久就靠著小的職權和許多晉國來的人上了朋友,其中雖然也有一些聽聞了原和寧侯舊事,不聲遠離的,但大多數人是沒這個心眼的。
蕭何一開始想過換個地方生活,但在了解到晉國的局勢之后,他猶豫了一段時間,和年輕時候不同,他已經是個沒什麼野心的老頭子了,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既然在封地就能做到的事,何必還要去到繁華名利場里再搏一回命呢?
姬越觀察過蕭何幾次,見他的所有“主上進”都帶著一層利己的味道,并且毫沒有離開韓信封地的意思,就知道這個人才白抓了,比李白都不如,李白雖然喝酒不干活,至還會寫兩首詩來贊揚的功績,蕭何簡直就像是給韓信抓的人才,完全沒有報效國家的意思。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