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臣面如常,淡淡道:“不管宣王殿下被派往何,不過也是急朝廷之所急,宣王殿下有他必須要做的事,而端王殿下也是同樣。”
大家面面相覷,知道他向來穩重謹慎,自然不愿意輕易表心中想法。
而端王也對俞星臣的話點頭稱是。
當下大家默契地將話鋒一轉,說到先前薛放回京的事。
此時,已經有些耳聰目明的大臣知道了楊儀原先在宮養傷,只是因為俞星臣諱莫如深,所以大家不敢當面提起,只旁敲側擊地問道:“怎麼薛小侯爺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前才回京多久,就又不知所蹤了。”
提到這個,俞星臣越發沉默寡言了。
端王笑了兩聲,道:“本王是知道十七的,他自然是絕世天縱的將才,只是格最是不羈,真如同他的字一樣——不約,不過他才打了勝仗,雖是提起來風無限,但也是幾經生死磋磨的,索他天高海闊地去游走一番也。”
大家聽端王話說的面,就也順著稱贊了幾句。便行告退了。
端王特意留了俞星臣。
等眾人都離開后,才關切地對俞星臣道:“你怎麼了?這兩日,總是心事重重一樣。莫非……也是在擔心永安侯嗎?”
俞星臣問道:“王爺說’也’,不知是誰也擔心著?”
端王道:“多了去,宮的皇上,太后等,宮外的本王,還有諸多朝臣,百姓們等……數不勝數。”
俞星臣一笑。
侍從進添茶,重又悄悄退下。端王喝了口茶潤,說道:“你覺著永安侯會如何?”
俞星臣垂眸:“臣非良醫,又怎能知曉這個。”
端王道:“你雖非良醫,卻極會審時度勢,判斷形。比如先前你離京之前,曾一再叮囑本王,本王莫要輕舉妄,不管京生什麼子,都只用一招……”
——以不變應萬變,明哲保。
這就是俞星臣當初給端王留的錦囊妙計。
此刻,端王凝視著俞星臣道:“你是早算到京中會出大事?”
俞星臣道:“風靜而樹不止,有些事總是有跡可循的,最怕的是被挾裹在,不由己,行差踏錯,殊不知皇上是圣明之君,誰清誰濁,皇上自會看的明白。”
端王慨道:“要不是你囑咐,本王著實要了陣腳了,之前顧朝宗伏誅之時,竟說跟本王相關,那會兒連太后娘娘都……”
他咳嗽了聲,打住。
因為時過境遷,此刻端王提起來,三言兩語,似云淡風輕。
但只有親經歷過,才知道當時的京的形有多復雜,風起云涌,刀劍影,稍不留神,便是流河。
那會兒因為皇帝“病重”,又因為紫敏的事弄得焦頭爛額,而外間則是北原大軍境,定北城的戰局也是風云變幻,不知如何。
這便是十足十的憂外患。
當時太后打聽到顧朝宗供認之語后,幾乎以為大禍臨頭,所以想孤注一擲……趁著皇帝病重之時……
多虧了俞鼐力諫端王,加上端王想到俞星臣的話,才又苦苦阻止了太后,打消念頭按兵不。
當時端王還不知道這決定何其正確。
一念之間,改變了多人的命運,又阻止了多人頭落地。
而另一個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那人便是原先的宮衛統領褚鴻。
先前褚統領因為衛刺殺皇帝的案子,被皇帝貶斥,不再重用。
藺汀蘭取而代之后,褚鴻退居副職,但仍是在宮當差。
就在京最是風雨飄搖的時候,那夜,褚鴻進政明殿,趁著太醫不備的功夫,竟要手刃皇帝。
關鍵時候,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手攔住了褚鴻。
那人,竟正是先前皇帝命傳召回京、要嚴懲不貸的陳獻、陳十九。
陳獻的武功其實比褚鴻稍弱。
但他第一時間擋下了褚副統領,這就已經足夠了。
很快驚了宣王跟端王,同時宮中侍,衛等也聞訊而至。
褚鴻很快被制住,大勢已去。
奇怪的是,這次皇帝并沒有大發雷霆。
甚至沒有命嚴刑拷打之類,只是淡淡地吩咐將他賜死而已。
個中是什麼原因……端王以為,應該是皇帝念在褚鴻伺候了十多年的分上吧……
就是不曉得褚鴻到底是怎麼回事,居然會想不開去刺殺皇帝。
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便是他因統領的職位被藺汀蘭奪走,于是心懷不忿?
不過讓端王驚心的不是褚鴻的異變。
端王真正在意的是,陳獻為什麼會及時地出現在皇帝邊兒。
畢竟在這之前,宮宮外,都以為陳十九膽大包天,得罪了皇上,必死無疑了。
可在褚鴻之事過后,皇帝竟命陳獻為宮衛代統領之職。
要知道宮中衛那可是跟在皇帝邊的心腹,這一任命代表著皇帝對于此人十萬分的信任!
而以皇帝那深沉老辣的心手段來說,這絕不可能是一時沖的想法。
更也不至于因為陳獻的一次救駕就能讓皇帝突然改觀。
何況也無法解釋陳十九為什麼會及時而出,除非他一直都在皇帝邊。
若這樣,那便意味著……皇帝從開始就很信任他。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