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天與之機,白馬相贈
隨著劉備作,南邊形勢變得越發張,而與之相對,北邊卻也沒閑著。
幽州,涿郡,易縣,嚴格的來說,此地乃是幽州的門戶之地。
在後世印象之中,公孫瓚與袁紹的決戰之地應該在公孫瓚的老家。
但實際上,易京這個地方,就在冀州邊境。
之所以會如此,原因卻在四年之前,昔日公孫瓚本從屬於劉虞麾下。
后因兩家生怨,公孫瓚順勢砍了劉虞,將整個幽州霸佔。
可劉虞這個人並不簡單,因為此人幽州施政多年,對外族採取懷政策,在外族與幽州士人心中威甚高。
而公孫瓚本非雄主,自幽州之後,便寵幸佞,大用庸人。
只要人能討好得其心意,便傾心相,甚至與算卦的劉緯臺、布販子李移子、商人樂何當等結為兄弟。
如此兩相對比之下,自是讓幽州與諸胡極為不喜其人。
由是興平二年,袁紹以大將鞠義聯合諸胡與劉虞舊部共十萬大軍伐之。
此戰公孫瓚大敗,公孫瓚便逃至易縣,與鞠義相持一年有餘。
至於建安元年,河北大旱,蝗災泛濫,糧谷昂貴,鞠義退兵。
公孫瓚自恃才力,不恤百姓,蓄糧三百萬斛,在易京修築了大量高樓。
此舉更引得麾下百姓叛逆,代郡、廣、上谷、右北平紛紛殺其長,投降袁紹。
至此,公孫瓚就把自己困在了這個冀州與幽州邊界的小城之中。
袁紹見得公孫瓚如此作死,本意饒他一命,與之求和。
不料公孫瓚卻毫無投降之意,只是固守易縣。
袁紹見之如此死板,便不再猶豫,再度興兵北上討伐公孫瓚。
此次北上,直接將公孫瓚麾下偏將圍困,本意引公孫瓚出兵。
豈料公孫瓚存心死守,見麾下眾將請救,便直言道:「若救一人,后之戰者只人救,不肯死戰矣。」
隨後就任由袁紹猛攻麾下,不加救援,諸將離心,紛紛投靠了袁紹。
使得袁紹直接殺到了易京城下,將公孫瓚包圍至此。
此時易京城下,大量士兵正在城外勸降,而其後十里之外設有一帳。
大雪堆積於路邊,從中立著一大帳,比之周邊營帳皆巨。
而在帳,袁紹麾下文武齊聚一堂,分別是謀士許攸、郭圖、逢紀、荀諶,武將張郃、高覽、韓猛、蔣奇等人。
只見袁紹其人,容貌頗為俊,材拔,正坐在主位上,神複雜的著鬍鬚道:「如此說來,自得秦瑱之後,劉玄德已得三州之地?」
如此說著,他語氣中自然滿是戲謔與驚奇。
彷彿即便劉備得了三州,在他面前也只是小弟一枚。
而在他前,審配一臉嚴肅的矯正了袁紹的錯誤:
「卻非三州皆占,只可說其地三州。」
「因秦瑱雖助劉備戰敗了呂布,可孫策還在吳郡未敗。」
「且豫州之地並未全部被劉備所據,與我軍之勢,卻是天差地別!」
不過袁紹顯然並不惱怒他的態度,反倒是對眾人笑道:「吾早言子瑄乃是天下奇才,而公等不信!」
「而今觀之如何?此人不過輔劉兩載便有此勢,若能我軍麾下,天下何愁不定?」
他一語說罷,眾人神與反應不一,獨有許攸笑道:「固知袁公喜此人,然則此人今投劉備,來日必為我軍之敵!」
「公即再言,也難得其助力,恍若境中之月,如何可?」
袁紹聞其言語,一陣不喜,沉片刻,又問審配道:
「說來劉備崛起如此,曹阿瞞又是如何應對?」
因他此地距離中原較遠,對中原之事甚耳聞。
所以對曹的軍事部署,暫時也不太清楚。
審配見其發問,忙又將曹近來向說了一遍。
袁紹聽著曹已定涼州與河,便出了一臉惱怒之道:
「阿瞞如此,莫非先伐我耶?」
他一說罷,許攸便自顧自的須笑道:
「曹阿瞞此意無須再問,定是先搶佔先機!」
「此人先伐涼州,乃定西域,又取河,是為穩涼州之地!」
「此等種種,必是已出兵北上,不可不防!」
見許攸兩次這般,袁紹便看向眾謀士道:「諸位之見,是否與子遠同也?」
眾人見狀,互相看了看,紛紛拱手道:
「我等附議,曹此舉必是謀佔盡先機。」
眼見眾臣這般肯定,袁紹站起來,背著手在帳走了幾步,忽然回道:
「吾撤軍南下,先伐曹,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可他這麼一說,就見眾臣紛紛起勸解道:「主公不可,公孫瓚以至死地,豈可撤軍!」
「公孫瓚已至末路,不日可敗,不當撤之。」
「中原之局未必有此地要,豈可輕。」
見眾人全部反對,袁紹便皺起了眉頭道:「可爾等皆言曹佔先機,早已謀劃。」
「吾若不知此事便罷,如今知道此事,豈可讓曹得逞?」
「就算諸位勸吾繼續圍困,但不知又有何計可敗公孫瓚?」
他一連問話,眾人便都低下頭去,唯有荀諶須道:
「實則南邊之事,無須慮也,因如今三公子尚在冀州,且有田公、沮公為輔。」
「便是曹北進,二公也有辦法制之。」
「當今之要,在於引公孫瓚出城,方可一舉破之!」
袁紹見荀諶發言,一時猶豫了片刻,沉聲道:
「吾聞汝弟荀文若今在朝廷任尚書,不知友若可有通信?」
「信中除家事之外,是否有曹謀劃之言?」
其實荀彧曾經在袁紹麾下居住過一段時間,只可惜後來不看好袁紹,便投了老曹麾下。袁紹昔日待之為上賓,見其離去,頗為不喜。
可隨著荀彧才能逐漸展現,他也有些通過荀諶挖取荀彧的想法。
不過他這般試探,卻見荀諶直接搖了搖頭道:
「在下自出兵以來,年余未曾與文若通信,亦不知南方之狀。」
袁紹看他不願意提起此事,也不再勸,眼見眾人皆無計可施,不由一陣氣悶。
早知如此,他便帶沮授、田一人前來,也當不至於此!
正思慮間,忽見一騎士行帳,高聲道:
「主公,我軍截獲敵軍信一封!」
袁紹見狀,急忙上前令騎士將信呈上,細細一觀,便即大笑道:「今公孫瓚求援,此天予吾敗此人之機也!」
眾人視之,盡皆大奇,忙問信上所書何事。
袁紹便將信件展示與彼等觀看,只見信上獨有一個容,公孫瓚在求援!
原來自從被袁紹圍困之後,公孫瓚便是心再大,也知自己即將完蛋。
所以便令公孫續出外向張燕求援,可奈何公孫續援兵遲遲不到。
此書便是公孫瓚給公孫續催促援軍的書信。
眾人聽著公孫續外出求援,皆是大喜,忙對袁紹道:
「此信被我軍所獲,正可將計就計!」
袁紹聞之,便是一臉得意的須道:「不須爾等言之,吾亦有破敵之計也!」
當下,他便讓陳琳改了信中約定的時間地點。
隨後暗中調兵遣將,謀劃一戰擊敗公孫瓚。
與此同時,易京城塞,公孫瓚正在會見劉備的使者。
公孫瓚坐於正堂之中,拿著劉備所寫的親筆書信,須笑道:「幾年不見,吾弟卻是發跡矣,昔日本為我麾下小吏。」
「而今卻敢發此書信,讓某南下投之!」
「莫非是知我在此被困,來某前炫耀一番?」
在他面前之人,乃是劉備麾下報頭子周條,見其如此,便忙搖頭道:
「將軍誤會了吾主之意,吾主未存炫耀之心。」
「實是在南聽得將軍被困,憂心將軍安危。」
「故令我等乘海船北上至此,接應將軍南下。」
「若非吾主心切,又何須以海船至此,還將軍明鑒!」
說實話,公孫瓚一路兵敗至此,心已然頗為脆弱。
若是周條一臉諂之,他定然十分不喜。
可現在周條這幅模樣,卻讓他到了劉備的真誠。
一時間他不由回想起了昔日求學之時的景象,不由一陣嘆息道:
「吾自昔日兵敗之後,麾下眾人皆叛,更無一人問候。」
「本覺玄德在南起勢,恐忘吾此兄也!」
「而今聽得汝言,方知吾弟未曾忘懷,亦屬平生之。」
「然則我麾下將校皆在此地,吾卻不可棄之而去。」
「汝且回去告知玄德,某謝之一番好意,其餘諸事,可免也!」
周條見他不許,自是一陣皺眉,又道:
「既是將軍不去,亦可托之家小。」
「如此將軍後顧之憂得免,自可力一戰!」
「來日待得形勢逆轉,我等再將家小送歸,不知如何?」
公孫瓚看他連連勸解,頓時猶豫了片刻。
家小確實是他現在唯一憂慮之事。
因為袁紹現在正在挖掘地道,從下方不斷前進。
他之所以要求援助力,就是想要拚死一搏,一旦失敗,那他家小唯有困死於此!
之前無人可托家小,他只得帶著家小於此。
現在劉備這般懇切,他又能如何拒絕?
考慮了一會兒之後,他點了點頭道:「也罷,既是玄德一番好意,吾自當領之。」
「吾除續兒之外,尚有二子一,盡可附之玄德!」
「但不知汝等如何護送我家小出城?」
周條一聽,便是無奈的搖了搖頭道:
「敵軍圍城甚眾,我等卻無力護送!」
「唯有將軍親遣一軍助之,或可事!」
看他一臉無奈的模樣,公孫瓚便得意的一笑道:
「玄德委任汝等前來,卻是考慮不周!」
「如此局勢,吾豈可安心托於爾等?」
「罷了,昔日吾麾下白馬義從五千餘騎,戰至今日,只餘五百!」
「吾與汝二百人送之,定可護我家小南下!」
「正待我軍援軍前來,吾當出城一戰,爾等可繞東門而出。」
「南下之後,彼等便盡予玄德,讓子龍好生統領,勿吾白馬銳絕跡!」
白馬義從之名,周條亦是聞之,一聽此言,便是大喜,連忙稱謝。
隨後公孫瓚便親自下得高樓,挑選二百餘人與之。
又將自己妻子侯氏與二子一皆託付給劉備。
如此做完之後,及至半夜,忽見城外火起,他便讓周條等人自東門行出。
而他則是騎上了馬匹,親自帶兵朝著城外殺去。
(本章完)
她是21世紀的絕色特工,全能天才,一場境外任務,歸來飛機失事,鬼門關走一趟,再睜眼,竟成了東周定國公府的嫡女。他是殺伐決斷又冷血涼薄的東周帝王。一朝秀女待選,從此宮門深似海。他說她,麵若桃花卻蛇蠍心腸;她說他,潘安之貌卻衣冠禽獸。她無心,他無情。然,世事艱難,風雲詭譎,從虛情假意的周旋到同生共死的誓言,他們一路繁華,笑看天下。
林悠悠辛苦鑽研十年,終於拿下了金廚神獎盃。 本打算就此過上鹹魚生活,誰知第二天醒來就換了天地。 她穿進了一本書,成了科舉文《青雲路》裏面男主早逝的原配,那個讓大家提起都覺得厭惡的原配。 而現在,林悠悠就穿成了這個原配。 林悠悠看著手裏捏著的給男主戴綠帽的情書,想想書中凄慘的下場,被人賣給過路的行商,不過幾個月就折磨死了,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死是不想死的,她可是很惜命的。 不僅要活,還要活得舒服,那就先從改善伙食開始吧。
龍辰穿越古代,發現自己出現在凈身房,即將成為一個太監。幸好刀子匠是老熟人,龍辰躲過一劫,憑借自己的智慧,一步步走向巔峰,成為最強皇帝!
江柔第一次看到那個男人是在審訊室里。落魄、沉默、陰鷙.狠辣的眼神,嘴角嘲諷的笑,但這人無疑又是好看的,哪怕已經四十了,眼角染上了細紋,依舊俊美非凡,很難想象他年輕那會兒是什麼模樣。這人叫黎宵,是警方追蹤了十一年的逃犯,這次能將他逮捕歸案,也…
一個鄉村少年,機緣巧合下獲得一枚連接著另外一個世界的戒指。于是乎,少年穿梭于現代世界和廢土世界,在兩邊混得風生水起,金錢、名望、美女……紛紛來襲! 但是他并沒有迷失自我,懷揣夢想, 繼續前行。一手抓強國夢,一手抓廢土復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藺九鳳一朝穿越,成為羽化門的百歲老者,身體虛弱,如風中殘燭,瞬息可滅。好在他有悟性逆天,一眼見道,一念衍法!他回憶百歲人生,領悟長生之法。他看雲起風聚,領悟神通呼風喚雨。他見星辰閃爍,隕石墜落,創造白晝流星。他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山間雲卷雲舒,領悟一念花開,君臨天下。如此,藺九鳳守住本心,於百歲之齡開始修行。他在默默修行之餘,也在壯大羽化門,令後者成為名副其實的道門第一聖地。道法自然、大河劍意,飛仙術、羽化飛升法、五帝大神通……一個又一個絕學被藺九鳳悟出,傳播出去,驚豔了世間。不知不覺間,藺九鳳被世人冠以道祖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