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今天我母儀天下了嗎 第24頁

《今天我母儀天下了嗎》 第24頁

黑熊吃痛放開太子,大聲咆哮。薛殊的馬驚,將他拋了下來,黑熊也轉而奔向他。誰料這小不點兒毫不畏懼,將手中箭簇一把,直直捅進它張開的大中。

文帝和一干侍衛趕到的時候,黑熊已經慘死,太子的右模糊,但命是暫時保住了。

這就是著名的四子春狩事件。

五歲小孩搏殺巨熊,這種畫面只有在兩個地方可以看到:電影和史書。

這段記錄有史誇大事實拍馬屁的嫌疑,但刨去誇張的節,想表達的意思大概是,薛殊這傢伙,英勇果決,天生帶殺氣。

總之,太子撿回了條命,但好景不長,他傷口染,緩緩下線了。

之所以說「緩緩下線」,是因為他整整在病榻掙扎了一年。

太子是文帝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最的那個。其實他要是原地死亡,想必他爸也不會到這麼大的折磨,可他偏偏是時好時壞,讓父親驗盡了希破滅的覺,心生生給熬碎了。

傾了舉國之力,沒有救下自己的子。太子去世那天,文帝當場吐,不到一月便鬱鬱而終。

臨終前,他做了一個決定:傳位給年僅六歲的薛殊。

二皇子和三皇子兩個慫包就這樣出局,被派到封地去,無詔不得回京。

薛殊匆忙繼位,五臣輔政,太后垂簾。我外公就是五個輔政大臣之一。

縱觀歷史,年登基的皇帝,多無善終。薛殊雖然如今仍健在,但一開始也難免吃盡苦頭。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媽格太慫了,說是垂簾聽政,實際上任人擺布,孤兒寡母天天人欺負。登基前幾年,顧命大臣掌權,幾個皇叔又勢大,誰都能踩這個小皇帝一腳。

Advertisement

有關這個時期的記載很複雜,各種政事,我看得半懂不懂,但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這話是說,顧命大臣於春因為薛殊在朝堂上提出了不合適的意見,「怒斥」了他。

一個皇帝,被臣子當眾指著鼻子罵,何其憋屈。

罵完了太后還領著他親自上門給人道歉。

我外公因為這事和於春鬧掰了,發文罵他「狎侮綱常」,問候他「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在這幾個顧命大臣之中,我外公實在是一清流。他雖沒能完全保薛殊不委屈,但好歹護住了他的皇位,沒讓他被哪個叔叔謀殺篡權。

但外公年事已高,在薛殊十二歲上也過世了。他一歸西,我舅舅們迅速地被出了權力中心,薛殊的日子愈發不好過。

我看到我外公領了盒飯,而薛殊還在當氣包,就合上書本,沒有再往下看。

這次圓兒給我講的故事,剛好發生在這段時間之後。

說的容太玄乎,也太簡略,聽得我心裡一堆疑點,到了後來,我索拿來史書,邊看邊給我講解。

這個方法很好。我用了一個下午,終於結合著書中容,推理出了一條薛殊逆襲之路。

話說文帝是個極其厭戰,民如子的仁君。他討好得寸進尺的北延,忍耐盤踞封地的諸侯,更不考慮開疆拓土,怕打仗勞民傷財,只想悶頭發展經濟。在這種努力之下,天下繁榮,國庫殷實,這固然給薛殊日後的征戰打好了經濟基礎,但也給他埋下了諸多患。

薛殊十二歲時,面臨的是這樣的政局:權臣把持朝政,指鹿為馬;皇親國戚里至三派人對皇位虎視眈眈;皇帝無權,各地諸侯囂張勢大,隨時準備造反搞獨立;北延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Advertisement

真是一個憂外患,淒風苦雨啊。

薛殊十三歲生辰的時候,帶母親去太廟祭拜先帝,說:「母后這些年辛苦了,接下來由孩兒替您心吧。」

第二天,太后就不再垂簾聽政。

他親政這事兒,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第二天上朝,幾個權臣都懵了,連問三天「你媽呢?」,連奏一個月「請讓你媽上朝」。

薛殊不理會,表示,老子就要親政。柿子太后也一反常態,堅定要還政於子。

於春之流看見這場景,只當他小孩不自量力,不了氣候。他們故意刁難他,推給他一大堆難題,但薛殊頗有治國之才,總能想出好對策。

主羽翼漸,這還得了?

幾位權臣默默地把擁立親王謀反的事提上了日程。但是王爺有三個,皇位卻只有一個,薛殊這一親政,本來鬥爭不是很激烈的幾派頓時針鋒相對。

他們忙著鬥,反倒給了薛殊一點息的空間。

十三和十四歲這兩年,薛殊連開兩屆恩科。

此舉正中權臣們下懷。如今朝政被三家權貴把持,每屆科舉後,能平步青雲的人都是他們的子弟,平民出的舉人只有選邊站隊,乖乖聽他們指揮,才有一點出頭的指。若不想同流合污,只會被打迫害。

明知科舉腐敗,只會讓朝中拉幫結黨越來越嚴重,薛殊卻全盤接他們的安排,沒有半點不滿,恩科一屆辦完還辦一屆。

權臣們背地裡笑他天真,竟想靠科舉這種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勢力,卻不知吏部是誰的天下?

在此期間,薛殊還做了一件看起來無足輕重的事:辦家宴。他也不怕被叔叔們毒死,辦了好幾次。宴上,他天真爛漫地和各種青年玩了,而後從這些人里選了一些夥伴進宮當他的侍衛。他們其中有一個薛奕,格外被他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