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過堂(求追讀)
同日午後。
洪範在獄友們羨慕的注視下用過了三菜一湯的外送午餐,席地而坐嘗試修行。
在去通堂前,他的第四條正經便只差兩個位「禾髎」、「迎香」就能貫通。
然而往日順暢的定行氣,今日或許因為了各種資源輔助,卻顯得格外艱難。
洪範嘆息一聲,不得已停下,又以真氣灌注手指在夯土地面上書寫。
【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孫武;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蘇洵;
臨大事而不,臨利害而不失……】
寫到第三句,他卻越發心浮氣躁,連作者都想不起來。
最後乾脆在橫線后瞎寫了「魯迅」二字。
「罷了。」
放下武道,洪範將心思集中到方誌武之事上。
他不知道龍魂樹應的機制,但直覺上卻能確定殺人者一定是第一回那兩人中的一個。
【那人能在我二十步刀殺人,卻不任何聲響,武道必然遠高於我。】
洪範一邊想,一邊將剛剛寫下的三個名字以手指除。
【但也不至於太高。】
【他們如果有百分百把握不痕跡地幹掉我,直接我就是。】
【所以應該是渾然境高階到天人左右?】
胡思想間,外頭傳來腳步聲。
卻是獄卒領著一位面生的衙役走到牢門前,示意他過去。
「范爺,是武老爺讓我來的。」
等洪範靠近,這衙役便以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說道,同時亮了亮袖子里的織錦頭巾。
這明顯是劉嬸的東西,被帶來作為信。
「請說。」
洪範點了點頭,心中戒備散了七分。
「這次的事因為親族迴避,所以武老爺不太能直接手。」
衙役說道。
「但府里讓我轉告爺,不論況如何,請爺務必咬死那日不是自己的手。」
「府定能保爺無恙。」
洪範沉穩回復,表示知曉。
話一敘完,獄卒當即帶著衙役出去。
洪範目送兩人離開,嗤笑一聲,回坐上木板床。
【本來就不是老子乾的……】
他心中哂道,閉目后自然進視。
這一回,洪範卻很輕易地致虛守靜,進修行狀態。
······
三日後,九月十九。
霜降將至,下地,氣始凝。
一夜過去,整個金海城的屋檐窗欞都被鍍上銀白鋒刃,徹深秋之寒。
而等瑟瑟秋風穿街走巷了一個上午,午時的驕又破開漫天飛雲,致萬以笑。
今日,在金海城守府的明鏡堂,城守鄭準將親自過堂方誌武案。
「明鏡高懸」匾下,一切就位。
洪家方面,洪禮與洪武作為代表座。
為了表示正大明,李家家主李鶴鳴、遲家家主遲追遠,以及其餘數位城頭面人都有出席。
其中面最沉、形容也最憔悴的,當屬方家家主方業。
半生拼搏業,老來長子暴斃。
悲憤如火,幾日來燒得他五如焦。
鄭準一聲令下,人犯便被兩位差役帶了上來。
這一次,為了面子過得去,洪範是被上了鐵索的。
他在堂上站定,無視方業的視,目與兩位長輩先後相接。
他們面凝重,強三分寬笑容,看起來進展並不理想。
洪範對此有心理準備。
金海三家互有數代人的。
不誇張的說,只要洪李遲統一意見,城裡不管什麼事都能定下七。
但偏偏洪範是潛力極大的星君。
如今蛇人束手,洪堅又是金海城第一高手,李家與遲家再遲鈍,也知道讓洪家再出一位驚沙公的後果。
或許一代人後,金海就不是三姓當頭,而是一龍二蛇了。
「嫌犯洪範,將當日況與本詳實道來,不得欺瞞!」
驚堂木響,鄭準虎踞臺上,森嚴喝問。
洪範拱手一禮,將幾日來被問詢數次的事發過程又說了一遍。
期間方業自是冷笑連連,而洪家二人則頷首不止。
洪範在方誌武死後的表現,洪家高層已通過多個渠道確認,加上此時親見他淡定沉穩的姿態,心中再無疑慮。
盞茶功夫后,鄭準問畢,又喝令調人證、證上堂。
差役領命而去,堂上陷短暫的平靜。
洪範靜立如松,緩緩環視在場眾人。
從蓯蓉到貨、解劍、活炁丹,到最後的雅室私談,有這麼多的信息與環節。
既然兩位侍是偽供做局,那方誌武當日的出現也必不是偶然。
威利前者容易,誆騙方家東卻難。
所以哪怕洪範不知道殺人者份,卻認定必有本地大勢力參與——最可能的便是三姓之一,或者城守鄭家。
【但如果是這樣,設局者一定能猜到族裡哪怕翻不了案,也會救我出去……】
洪範想到。
他餘瞥向旁聽的兩位長輩——洪武冷眼旁觀,洪禮暗藏不屑。
換做脾氣更烈的洪明,恐怕更是不耐。
【或許,這也正是對方想要的結果。】
洪範若有所悟。
【從一開始,他們布這個局就不是為了殺我……】
嫌犯心中思慮不斷,而堂上證供還在繼續。
「通堂從來沒有解劍的規矩。」
「方東不願意讓出活炁丹,兩人的衝突是從洪公子要強行結賬開始的。」
「我們倆循聲進走廊時,正見到洪公子站在雅室門外,絕沒有別人。」
「奴婢發誓所言不虛!」
娥茗與佳人淚眼婆娑,頂著諸多大人的注視,將證言一一複述。
從頭到尾,兩人都沒看洪範一眼。
而站在一側的方業,則癡傻般定定注視著以木盤呈上來的涸橫刀,以及邊上烤焦的衫。
反覆詢問雙方多次后,鄭準只覺口乾難耐。
他不覺得洪範是兇手,但人證證俱在,讓人無話可說。
「本問完了,各位可還有什麼要問的?」
鄭準了把額上汗水,向四座發問。
廳一靜。
「不會有了。」
目仍然發愣的方業說道,滿是的眼睛紅得發亮。
「城守大人嚴審森然,案已水落石出。」
「方某不信,我金海城地偏疆,難不還能有外來的火真氣高手,莫名其妙以人命設計洪家一個聲名不顯的後輩?!」
他初時還能住語氣,但說到最後,話語中已藏不住激烈與快意。
PS:作者以前一直是悶頭寫書,不懂運營門道的。
今日道聽途說了一番,得知現在起點推薦位全看追讀,然後禮拜四安排推薦位的時候,看到的正好是禮拜二的追讀。
本書現在在第三,不知道能不能上第四。
但我就還想上的。
所以今天早點更新,這樣明天編輯看到的追讀會高一點?
唉,搞點小聰明,還希大夥這幾天先別養書,都看到最後一頁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