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火的威力你應該看過,不僅我大明有,建奴也在研制,你組建的騰驤四衛該如何擋住火?”
方正化似乎是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當即道:“陛下,臣承認火的威力是大,但以目前的火來看,我們分為火銃類和火炮類,無論是哪種都有裝彈速度慢、炸膛率高、準頭差的致命問題,
火銃的,二十步之,臣有信心躲避不被擊中,更別談騎兵了,
火炮長于攻城,拙于野戰,移慢,裝填一次需要半茶功夫(兩分種左右),這個時間,騎兵能奔出三里地,這個距離早就過了兩軍的緩沖地了。”
“陛下,臣打造的騰驤四衛騎兵主要是針對建奴的騎兵,臣對于騎兵有兩種設想,
第一是滿掛式重騎兵,應對敵人的騎兵,阻止敵人騎兵的沖鋒;
第二是輕騎兵,手持火銃和戰刀,依靠速度擺戰場,裝填彈藥后再行回旋絞殺。”
對于方正化的設想,崇禎沒有直接點評,畢竟他前世也沒有太多關注過軍事。
對這種專業的事不是很清楚,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來做。
例如九大邊軍的一些將領,他們長期與外敵廝殺,自然清楚如何有效面對敵人的騎兵和火。
“你這提議,朕現在無法給你答復,朕會找人來論證。”
“朕再問你第二個問題。”
“騎兵,你從哪里招募?”
招人,這才是崇禎最擔心的問題。
農業社會,騎兵在任何朝代那都是朝廷最為關注的,那可不是步兵,是個人都行的,是需要相當長時間訓練的。
“陛下,短期有三種來源,第一,從西河六郡招人,這些地區的子弟自就到游牧民族慣習騎的影響,大部分都有很湛的騎;
第二,從遼東招,臣記得遼東現在的夷丁突騎(關寧鐵騎)就是從當地招的人,我們也是可以招人;
第三、全國范圍征兵,我大明近兩萬萬人,會騎的人還是很多的。
最后則是長期看,我們自己招人自己訓練,這種會更穩妥,但估計至得一到兩年的時間。”
方正化說完,又補充道:“至于說騎兵的馬匹問題,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牧場來飼養,另一方面通過馬市從游牧民族中購買。”
很顯然,方正化對于這些問題已經有了很全面的想法,這說明方正化真的在認真思考了。
沉思了一下后,崇禎贊賞道:“方正化,你的想法朕很欣,但格局不夠大。”
“第一,騰驤四衛不用留在北京城,你另外組建一營,人數在三千至五千人之間,名為勇士營,加上錦衛,足夠護衛朕的安全了。”
外圍有九大邊軍,北京城和周邊更是有二十一衛和京營,若是再護衛不了北京城的安全,那皇宮留再多人也沒用。
“第二,騰驤四衛編制從五千六人擴編到一萬人,朕先從帑撥給你一百萬兩白銀,用于組建騰驤四衛,
編制雖然增加了,但朕需要的是絕對的銳,每一個拿出來都是敢打敢殺之人,后續的軍餉你也要想辦法了。”
一百萬兩多白銀多嗎?那要看跟什麼對比了,但用于騎兵上,就真的不算多了。
夷丁突騎月俸1兩6錢加一石大米,年俸約為30兩。
購買馬匹和養馬、草料消耗、戰損,一年差不多30兩。
騎兵盔甲、武等,一年消耗大約為15兩,另外每年如訓練,調度,巡防和戰后恤等,一名騎兵也需要8兩左右。
幾項合起來,一名騎兵一年需要消耗83兩銀子,騰驤四衛是皇帝親軍,再提高一些不過分吧,就按一百兩算。
一百萬兩白銀,也只夠支持一萬騎兵一年的費用,所以才有‘邊城一馬之給,當步卒三到五人’之說。
建奴那麼點地方為啥能養的起那麼多騎兵,因為人家本就不發俸祿,戰士們會掠其財富與人口為已有,除了部分要上首領外,其余的戰利品皆歸自己。
這就很有力了。
但只要騎兵組建起來了,崇禎就可以實行以戰養戰的戰法了,建奴騎兵現在沒法打,但大明周邊還是有很多柿子可以一的。
只要作夠快,在敵人和外界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的干掉就行。
方正化滿是不敢置信,聲音有些抖:“陛、陛下、這是同意臣的想法了?”
“為什麼不同意?”
崇禎上前拉了方正化一把:“騰驤四衛組建騎兵朕是同意的,但騎兵的種類以及如何訓練等等,這個朕需要找邊軍的將領們商討后再決定,希你能理解!”
“臣明白!臣叩謝陛下天恩!”
剛站起來的方正化再次跪倒,語氣有些哽咽,眼眶微紅。
騰驤四衛是皇帝親軍,若是沒什麼意外,那就一直就是在北京城附近了,雖然他是馬監掌印,但也沒有獨掌一軍去與敵人廝殺的痛快。
“還有半個月秦良玉就進京了,你還有半個月的準備時間,朕希的是圣旨一下,你就能迅速的掌控馬監,短時間形一有生力量。
整頓完后,先組建勇士營,等開春了再組建騎兵的事。”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至此,馬監和騰驤四衛的事徹底的定了下來,一支席卷整個亞歐大陸的鐵騎自此誕生了。
王承恩眼中有些羨慕,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事就算是給他,他也搞不了。
過了好一會兒,方正化才平靜了下來。
崇禎繼續道:“關于騰驤四衛和勇士營的新指揮使的人選,你有沒有合適的?”
方正化先是點了點頭,隨即又搖了搖頭,這一幕看的崇禎有些疑。
“陛下,臣目前只有一個人選。”
“誰?”
“臣前段時間老家來信給臣,說是大名府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大名府外有一伙強盜大約三五十人,專門搶劫過路商人旅客,
大名府派軍去,人數多了強盜就跑,人了不夠強盜打,如此十幾次后,強盜愈發的橫行了,結果惹怒了大名府的知府,
這名知府帶著七八名家丁裝扮商人,在強盜襲擊的時候暴起,以一人之力擊殺了二十來名強盜,其余強盜也就投降了,
臣就調查了一番,發現這名知府是天啟二年進士,初任戶部主事,升任員外郎,后為大名知府,此人年時讀兵書,喜習騎,雖是文人,但卻武藝超群,實在是讀書人中的另類。”
聽見方正化說到大名府,崇禎心猛然一,腦海中浮現出一人。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但是當房俊穿越到那位渾身冒著綠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輩身上,就感覺生活全都不好了……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一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一個私生子。 聘為妻、奔為妾,老爹居然是和娘私奔才生下的自己,生母身份卑微,作為庶子,葉春秋誓要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在家族不被重視?那就科舉來打你臉! 生母出身低下,不妨就為她去討誥命! 朝堂上明槍暗箭,無妨,無妨,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伴君當真如伴虎?不然,不然,而今天子是正德。 傳奇人生剛開始,美女太多挑花眼,娶嬌妻,立高門,葉春秋從此不再低調做人,就是這樣狂拽霸氣狠炸天,美好生活從此開啟。
總之一句話,張大少爺確實是一位非常非常難得的好人,謙謙君子,絕對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當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張大少爺兼張大探花再是好人,總有一批心胸狹窄、心理變態、居心叵測、缺乏教養的宵小鼠輩對他是百般詆毀、萬般污衊——至少建奴們和包衣奴才們就沒一個能看張大少爺順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的張大少爺活生生的毀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毀了康乾盛世!惡狠狠的毀了被包衣奴才無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穿越大宋,蕭揚成為被人瞧不起的上門女婿,現代沒用的知識,竟讓他步步高升,曾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都得跪在他的面前磕頭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