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點了點頭:“軍戶,民戶,世兵之分,也算是軍制歷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變化,白虎大人,不妨可以說得更明確一些,尤其是跟今天的演變過程是如何的,讓我們也重溫一下這段過程。”
白虎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若是說三國之前,還是大一統的兩漢時代,雖然經歷了短暫的王莽新朝,但仍然可以看是四百多年的大一統國家,只不過東漢不象西漢那樣,定都長安,有強大的中央軍,這是兩漢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中央軍的規模和戰斗力,完全不是一檔,這也導致了東漢的中央對于地方的制力不足,豪強坐大,當然,這也不止是一個軍制的問題,是跟國家基本政策一系列匹配的,簡單地說,東漢可以看是一個不抑制豪強地主的國家,地方基層漸漸地失控,落到了豪強地主,或者說士族地主的手中,而西漢是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最后反映的軍制上,就是強大的中央軍有無的區別。”
“也正是因為東漢的中央勢力衰弱,而地方豪強的勢力強大,所以東漢末年,引發了黃巾大起義,一方面天下人口太多,土地卻基本上不變,難以承六千多萬的人口,另一方面,黃巾軍的太平道本也是一個批著道教外的豪強地主,那張角兄弟就是一方豪強,不然無以布道天下。而且,這中間…………”
說到這里,白虎頓了頓:“我約覺到,背后可能也有天道盟的影子,實際上歷朝歷代,每隔數百年,好像都會有天道盟參與或者煽的一些大的叛起事發生,因為叛軍乍起時需要的軍械,糧草,不是平白得來的。”
玄武點了點頭:“天道盟的事我們暫時不討論,白虎大人還是繼續說說這東漢末軍制的轉變,從一個中央軍實力不足的朝代,如何進了三國時期。”
白虎點了點頭,正道:“東漢的軍制是有點類似守外虛的,這個首都周邊的軍隊很,沒有西漢時那數萬乃至十余萬強大的常備南北軍存在,拱衛京城的守軍可能就萬余人,甚至還不到。而北方邊郡為了防備匈奴和鮮卑,西方的涼州為了對付羌人起義,倒是常備有強大的軍團,都在數萬以上,這就造了地空虛,邊軍強大的一種反常現象。”
“黃巾起義,是太平道趁在全國范圍掀起的一場大起事,因為宗教布道的速度快,范圍廣,信徒眾多,加上可能有一些外力的參與,所以起事迅速就擴大了規模,變了遍及全國的大,而朝廷的常備兵力,尤其是京城的中央軍,本不足以應付這樣的大,迅速就讓太平道之擴大,遍及整個中原地區,甚至威脅到了。”
“在這種急時候,東漢朝廷一方面迅速地在全國范圍征召軍隊,調回邊郡的野戰部隊,讓皇甫嵩等名將指揮,另一方面,允許全國各地的豪強地主,自己組建平叛軍隊,象劉備,曹,孫堅這些人,就屬于自己募集了義勇,在平定黃巾之中立了功。”
“可是黃巾之平定了,天下大權卻已經不再屬于東漢朝廷,在平叛中立了功的各地豪強們,紛紛當上了員,將領,為一方的領袖,還有象是董卓這樣的人,更是一躍而為涼州刺史,從此掌握了強悍的涼州軍團,為后來巨大的患。”
青龍微微一笑:“后面就是十常侍之,大將軍何進,不知出何考慮,在袁紹的建議之下,調董卓的涼州軍進京,準備捕殺這些宮中的十常侍,結果釀了天下大,何進在宮中被十常侍所殺,而袁紹和曹等人帶著城外的西園八校尉軍隊,哦,這八校尉就是黃巾之時,東漢政權下令新組建的一支新軍,用來準備替代原來的南北軍的中央軍團。他們帶了這支軍隊平定了十常侍的叛,卻無法阻止董卓這頭更兇猛的野進京。”
朱雀長嘆一聲:“董卓之,徹底地終結了東漢,他帶兵進京,屠戮百姓,宮室,廢立皇帝,大漢立國四百年所倚仗的天子威權,然無存,而那些在黃巾之中有了職的地方實力派,尤其是關東諸豪強們,這時候打著討伐董卓的名義起兵,天下徹底進了長久的戰。不過,從法理上說,這時候董卓帶領的,應該是屬于軍質的朝廷軍隊,而各關東豪強率領的,則是臨時從民眾中征募的義軍,丁壯吧。”
白虎沉聲道:“是的,從軍制上來說,就是如此,涼州軍團是屬于軍的序列,從涼州百姓和各個羌人部落之中征發而來,而且是屬于要幾年服役,然后退伍的質,跟漢朝的正式軍一樣,服役期免除稅賦,立了功則有獎賞和升職的空間,董卓本人,也是靠著平定黃巾之時的戰功,坐上這涼州刺史之位的。只不過,他和別的涼州刺史不同的是,他不滿足于只呆在刺史府里,而是喜歡到各個羌族部落里,跟那些羌族豪帥,酋長勇士們把酒言歡,甚至是比武結兄弟之類,以此換取了這些羌人部落的效忠。”
“因此涼州軍團,不止是正常征發的漢人,更多是這些羌人狄人,在東漢承平日久,軍力不足的大環境下,這些異族構的部隊更加兇悍,殘忍,也是董卓敢于帶兵進京,廢帝專權的信心所在。”
玄武的眉頭一挑:“也就是說,這董卓的涼州兵馬,很多是并不符合東漢朝廷正常征兵制,從羌人那里征來的,對不對?”
白虎點了點頭:“是的,本來這些羌人部落居住于西陲,跟關中地區相隔數千里,離中原更遠,往往是不可能到中原的,但董卓自從帶了他們進了一回關中,甚至是進了地區后,這些羌人見識到了中原的繁華和富庶,又覺得中原軍隊不堪一擊,于是就開始有了想法,這就是五胡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