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懸疑推理 第三十年明月夜 第250頁

《第三十年明月夜》 第250頁

盧淮怔愣,他垂首道:“自我叔父死后,我就無心上朝,已經有月余沒有見到博衍了。”

“那你如何判斷,私奔一說,一定是假的呢?”

畢竟盧淮是一個連叔父是忠是都分不出的人,他太過注重義,但有時候,往往會讓義蒙蔽了他的雙眼。

盧淮抿:“不,私奔一說,一定是假的!”

第137章

黃門侍郎王暄, 字博衍,瑯琊王氏庶子,于隆興十五年, 殿試第一,狀元及第。

王暄出名門, 年登科, 本應大展宏圖, 但他過于謹慎, 凡事都怕做出頭鳥, 因此一直是個黃門侍郎, 在朝中也是默默無聞,從不主大臣, 和個形人沒什麼兩樣。

這樣的人,偏偏與專好打抱不平、從不畏懼生死的盧淮了至好友。

盧淮道:“博衍的確瞻前顧后,膽小怕事,很多人都看他不起,可誰又知道,他除了是一個懦弱的黃門侍郎, 還是一個孝順母親,護妻子的錚錚男兒?博衍生母只是王家一個婢, 即使生下博衍, 依舊備欺凌,博衍狀元及第后, 就將生母從王家接出,為此挨了父親五十家法, 他妻子柳氏和他青梅竹馬,奈何家道中落一貧如洗, 隆興十五年,博衍年登科,多貴人想將兒嫁給他,但他還是迎娶了對他仕途毫無助益的柳氏。很多人都奇怪我為何能和博衍為摯友,但這樣一個人,我不該和他為摯友嗎?”

盧淮徐徐說著,李楹漸漸詫異,崔珣神也開始認真起來。

Advertisement

盧淮又道:“博衍留信說和權貴爭風吃醋,一氣之下只能攜私奔,這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信的,有人想害他,還要將臟水往他頭上潑,若幾日后,尋到博衍尸首,是不是要說,他是因為爭風吃醋被權貴殺了,罪有應得?我無法接。就算全天下的人都不信博衍,我也信他,我是一定要找到博衍的,就算賠上我自己命,我也在所不惜。”

盧淮說罷,李楹心中容,輕輕了下崔珣放在膝上的手背:“十七郎,你幫幫他。”

崔珣抬眸,看向盧淮:“敢問盧卿,王暄到底是怎麼失蹤的?”

盧淮聽后,大喜,他知曉崔珣是允諾幫忙了,于是細細敘述當日王暄失蹤的經過,原來當日王暄下朝后,本應跟著隆興帝記錄其舉言行,但是王暄最近還有修撰史書的公務,所以便讓其他起居郎跟隨隆興帝,他則騎馬去史館修書,只是他還沒到史館,就失了蹤。

崔珣沉不語,半晌,才道:“我知曉了,我會盡力。”

盧淮欣喜拱手,真心實意說了句:“多謝崔卿。”

京兆尹查王暄失蹤,是從王暄書信手,去查最近長安有哪個也失了蹤,大理寺查王暄失蹤,是從王暄當日從大明宮去史館的路線手,去查王暄到底是在哪一段路失了蹤,京兆尹的想法或許有錯,但大理寺的想法沒有錯,只是,崔珣兩個想法,都沒有用。

王暄離奇失蹤,要麼被謀財,要麼被害命,他素來清廉,自然不會被謀財,若被害命,他膽小懦弱,與世無爭,從不與人結仇,那麼,誰會害他?

Advertisement

崔珣只懷疑一個人。

或許全天下,敢懷疑那個人的,唯有崔珣。

察事廳暗探,沒有去查王暄,反而盯起了被貶出宮的惠妃,阿史那兀朵。

據暗探所說,阿史那兀朵被貶到長春觀后,很是消停,整日奉戒頌經,燒香燃燈,不染俗務,一副潛心向道的模樣,但是崔珣半個字都不信,別人不知道阿史那兀朵的狠毒,他知道,要想讓阿史那兀朵潛心向道,除非河道逆流,海水倒灌,否則絕無可能。

不過暗探盯了兩日后,也發現一件古怪之事,按說長春觀都是道士,不會有男子的,但每日送到道觀的飯食,遠遠超過了道觀所有道士的食量,除非,這道觀,暗藏玄機。

于是暗探潛長春觀,果然發現長春觀地底下,似乎有一個地牢。

當暗探將發現稟報給崔珣時,崔珣心中也大概明白了七七八八,李楹問他:“你覺得王暄就在長春觀的地牢之中?”

崔珣頷首,李楹疑道:“會不會你猜錯了?惠妃和王暄無冤無仇,抓他做什麼?”

李楹不明白,崔珣抿了抿,含糊帶過,他懷疑的人,恰恰是李楹最親近的人,也是李楹深信不疑的人,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他說不出口。

他只道:“惠妃雖被貶出宮,但仍是圣人的妃子,察事廳不能貿然搜查,否則會被反咬一口。今夜三更時分,我會著人在長春觀放火,到時趁,也許能救出王暄。”

他要去救王暄,但李楹一想到阿史那兀朵,就頭皮發麻,這個人對崔珣執念太深,可以說是,帶給崔珣一輩子的噩夢,如何能放心讓崔珣長春觀救王暄?

Advertisement

搖頭道:“你不要去,我去吧,你也不用放火,反正無人能看見我,我可以去地牢看看王暄到底在不在那里。”

“長春觀畢竟是道觀,里面定然滿布驅邪之,你不能去。”

“但你去長春觀,我害怕。”

李楹心中,總有種不好的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事牽扯了阿史那兀朵,所以才會有這種膽戰心驚的覺,還是因為其他?只是拉住崔珣的手,懇求道:“十七郎,我真的很害怕,你不要去長春觀。”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