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這個對於陳曦現在其實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而且這種運兵船的結構相較於戰艦要簡單很多,又不需要進行特殊的強化,三年搞上百艘就算產能上有些小問題,也可以改一改先有的艦船,湊一湊,規模上還是能達到李優要求的。
只是這個作上,怎麼說呢,有些事能做,但你明正大的說出來,大家面子上都不太好過去啊。
“倒也不是不可行,相對而言,這種方案比子川的之前的計劃還要靠譜一些。”賈詡在一旁緩緩地開口說道,打貴霜,贏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要贏到陳曦那種程度,還是很有難度的。
漢室和貴霜的實力對比,差距再大也沒達到大唐和高句麗那種程度。
大唐打高句麗的時候,投的力量,的人手,用的資源,各個方面幾乎做到了那個時代最佳的程度,雖說規模不及陳曦,可對於各種資源的利用率方面那是毫不差。
再考慮到那些頂尖的指揮人員,李二、李靖、李績等人,真要說唐朝和高句麗的實力對比,肯定是大於漢室和貴霜的實力對比的,更何況大唐距離高句麗可比漢室距離貴霜近多了。
然而在這等況下,大唐也只是在李二這種仙神級別的強者的帶領下,打穿了高句麗,並沒有徹底滅掉,後面雖說因爲這一戰衰敗了很多,但還是維持了二十多年才完蛋,就這還是在唐朝的持續打之下。
賈詡倒是不清楚唐朝滅高句麗,但賈詡作爲真正意義上老持重之輩,對於陳曦的計劃多還是有些擔心的。
三百萬大軍沒問題,十幾年不斷戰,積累下來的中下層將校也沒問題,最上層的軍團長和指揮在這些年也逐漸練出來了,到時候人手分配完畢,進行一波整合之後,兵力各方面毫無問題。
可以說,是拿出來如此規模的主力,在賈詡看來,陳曦都無愧於天人之姿了,更何況如此規模的兵力在陳曦這裡並非是窮兵黷武,最起碼短時間陳曦維持如此規模的兵力,並不會對於國家造任何的影響。
這就非常可怕了,如此規模的銳,如此敦厚的後勤,在正面戰場上賈詡本無法想象誰能面對如此誇張的對手,但戰爭不僅僅有正面戰場。
相比於法正對於婆羅門文明的糾結,賈詡早就意識到漢室和貴霜的戰爭本質上是兩種文明的戰爭,而文明與文明之間要麼離得遠老死不相往來,而只要離得近了,要麼同化,要麼毀滅,而漢室明擺著不可能同化婆羅門,那也就只剩下毀滅這條路了。
可能婆羅門到現在還多有些僥倖心理,但當陳曦三百萬大軍開過去的時候,在貴霜上下升起絕的同時,也會徹底消滅僥倖。
那個時候爲了活下去的婆羅門能搞出來的事,賈詡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貴霜並不是一個小國,哪怕到現在治下依舊有三千萬的百姓,這個規模如果被真正發起來,在本土和漢室糾纏,那漢室贏了也是輸。
這也是賈詡之前建議陳曦多加思慮的問題,因爲三百萬大軍很強,但三百萬大軍未必能打出陳曦的想要的結果,貴霜的版圖在那裡擺著,那不是一個小國,對方如果不求勝利,不在乎損失,只求茍活的話,就漢室必須要求速勝的況,未必能打出想要的結果。
“婆羅門和我們是兩種文明之間的戰鬥,現在的頹勢,更多是婆羅門的僥倖心理,哪怕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但婆羅門骨頭,接一切的統治,現在他們多還是覺得我們只是在談條件罷了。”賈詡側頭看向陳曦說道,“如果我們準許婆羅門投降的話,現在戰爭都結束了。”
準許婆羅門投降,那本不用打,婆羅門自己就將北貴給賣了,來一個新爹而已,婆羅門早就習慣了,從一千多年開始,婆羅門已經遭遇了數次侵,在往後的一千多年,婆羅門還將遭遇數次侵,每一次婆羅門都跪了,但除了英國勉強,其他的玩意兒,最後都被婆羅門依靠制度獲得了勝利,將侵者整個吸收到了自己的文明之中,爲了薪柴。
陳曦知道這點,所以並不接婆羅門的私下和談,這玩意兒哪怕漢世家能頂住,是流毒問題,陳曦都會非常的頭疼,所以該毀滅,還是要毀滅的,反倒是北貴,漢室一直願意接,可惜北貴願意投的早就投了,不願意的還真就準備和漢室幹一場,輸了任由漢室置。
這麼一來,漢室攻取貴霜,也真就只剩下打這一條路了。
“婆羅門沒有下限,所以真到了那個時候,能玩出來什麼,誰也沒辦法保證。”賈詡面無表的說道,“鐵匠那件事,已經足夠說明婆羅門的組織能力其實並不差,只是願不願意用這份組織力。”
英國在印度收稅的時候,都沒辦法做到婆羅門那種程度,由此足以看到婆羅門在社會滲和組織力方面還是有點水平的,只是這種能力也是有著特殊的約束,但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誰還在乎約束,活下去再說。
“正兵,我相信你陳子川絕對是無敵的,三百萬主力,我也相信你能搞定後勤,搞定武裝備,搞定軍團骨幹,更相信你指揮著如此規模的主力,就算是奧斯文親至,你也能輕易的將對方碾死,可問題來了,奧斯文會和你打正面嗎?”賈詡神坦然,訴說著事實,他們這個級別,沒啥好迂迴的了,有啥說啥。
就跟蘇德之戰一樣,德軍長驅直,戰鬥力極其驚人,最後敗亡在了蘇聯的氣候和人海之中了,當然最爲主要的是蘇聯的版圖面積在那裡擺著,德軍就算有想法,也不可能短時間將蘇聯吞併,甚至是吞掉一個東歐都不是德軍能做到的。
“所以我建議執行文儒的戰。”賈詡直接同意了李優的計劃,至於污點不污點,在這兒都是自己人,這話是他說了,出了這個門,這話就是李優說的,到時候真執行,那就是李優建議,大家審定通過的計劃,我只是投票人之一罷了。
“這是最爲有效的計劃,子川,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以前我就想說,但一直沒好意思說。”郭嘉沉默了一會兒,也跟著開口道。
“說吧,什麼話?”陳曦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你在幹某些事的時候,多有些用力過猛的意思,尤其是在軍事上,當年盾衛的定位是什麼,是靠著強大的防力迫貴霜從常規軍團轉向能破除盾衛防的進攻軍團,然後我們拿長水將對面炸死。”郭嘉嘆了口氣說道,“結果你盾衛過於敦實的防,迫著貴霜也走防路線了,這期間我們其實也聊過,最後你還是延續了這個路線。”
這個其實是能改的,但陳曦放棄了改,強大的防?不,超絕的防!迫對方爲進攻軍團來破除防?不,我直接讓對方意識到進攻沒屁用,只能埋頭防!
實際上盾衛很好調整的,想要達那個計劃也很簡單,但陳曦沒有一點改的想法。
同樣這次三百萬大軍,咋說呢,漢室要是八十萬到一百萬的主力,貴霜思前想後可能還會集中主力和漢室打幾波會戰,而不會直接放棄大片國土,和漢室玩空間換時間,存人失地這種路數。
可陳曦上來就是結構完備的三百萬大軍,而且從上到下,經得起審察的主力,哪怕比之前恆河軍團能弱一些,但毫無疑問都是能打帝國之戰的主力骨幹,這貴霜打個錘子,貴霜又不是腦殘,漢室二十多萬的主力就能住他們貴霜,現在三百萬的主力……
這貴霜敢打正面嗎?換郭嘉在貴霜那個境,那也是能讓則讓,能避則避,鬼才和漢室打,這衝上去真的會死的好吧。
老實說,用力過猛了。
“百萬大軍並不能穩贏啊,或者就算是贏了,也很難徹底解決貴霜,我算過要徹底幹掉貴霜,起碼需要這麼多的兵力,一個楚國都需要六十萬大軍,滅貴霜,三百萬並不算多。”陳曦搖了搖頭說道。
陳曦也知道郭嘉說的其實是正確的,但用力過猛能減損失好吧,有些戰略聽起來確實是不錯的,但這些戰略在執行的時候,損失其實大的,而延續自己的戰略,後續又未必不能打出和之前那個戰略同樣的戰果,在這種況下,陳曦自然延續自己的戰略。
“倒也不是認爲你的判斷有問題。”郭嘉略有些頭疼的說道,“只是覺得你手的時候,給貴霜造的威脅太大,本來戰爭應該在對手最疏忽大意,己方優勢最大的時候發,而你的對手,從來不會疏忽大意。”
其他人還玩戰略欺騙什麼的,陳曦就簡單了,我直接明牌告訴你我就這麼強,過於離譜的實力直接搖對手的心志。
雖說這也是一個好辦法,但架不住貴霜已經習慣了——漢室老猛了,打不過想想其他辦法先拖得了,沒必要幹正面。
這都快依賴路徑了,畢竟真的打不過。
“那你們說怎麼辦?反正人了贏了跟沒贏一樣,人多了貴霜依託地形,拿空間換時間,拖我們的後勤。”陳曦面無表的看著在場衆人詢問道,“文儒的方案確實很好,但抓捕俘虜也是要人手的,而且很有可能讓我們自暴出一些不必要的破綻。”
“只抓恆河沿岸就是了。”李優很是不屑的說道,“南貴主要的大城,以及人口聚集地基本都在恆河沿岸,沿著恆河抓就是了,抓完就送到恆河,然後裝船發走,到了下游換海船,裝滿發運就是了。”
“打仗我們不指漢世家,但這種事,漢世家可以乾的很好。”李優冷笑著說道,“至於說遷徙的損耗,我對於這一方面有著驚人的把控能力,而且漢世家也通這些,雖說真要搞上千萬,會有一些困難,但克服困難還是能做的事。”
“再說,你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李優看向陳曦詢問道。
劉備聽到這話,不由自主的看向陳曦,陳曦瞥了一眼李優,“我原本的打算是打完之後將人口遷走,戰爭時期遷人和戰爭結束後遷人,那是兩碼事,前者的意外損傷和後者的意外損傷是兩碼事。”
“但後者能有效的降低我們的損失,並且功幹掉貴霜帝國,你的很多辦法,我認爲沒有什麼大問題,可在理貴霜這件事上,我覺得還是我的方案更爲靠譜一些。”李優面沉靜的開口說道,“就像奉孝說的那樣,你出手的時候,總是有些用力過猛,猛到對手不大可能按照正常的方式來應對你。”
“我雖說不知道你有什麼未知的手段,但大上不外乎就是當奧斯文攻擊某一路助攻軍團的時候,你能提前獲取到相關的報,然後調其他軍團去幫忙,然後就近兩三支軍團合起來,直接備正面對抗奧斯文,甚至擊潰奧斯文的實力。”李優說這話的時候多也盯著陳曦的面容,而陳曦神不變,李優也大致有了把握,陳曦果然解決了一些指揮上的問題。
“這是文和的正經的思路,但這只是一種可能,一種合理的推斷,問題現在的況就不合理,你真三百萬大軍開過去,奧斯文可能直接收,往德干高原退守,然後和我們拖時間。”李優面凝重的開口說道。
蒙辰穿越三國,身為蒙恬後裔,麵對匈奴圍城,該如何做出抉擇?關鍵時刻抽獎係統覺醒,選擇與匈奴死戰不休,獲得新手禮包“霸王傳承”!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文臣武將各有歸屬,蒙辰的路究竟在何方?呂布:“快,我要與蒙辰聯姻!”曹操:“李存孝恐怖如斯!”袁紹:“薛仁貴嚇死我了!”諸葛亮想要草船借箭?蒙辰微微一笑:“抱歉,我用的是火箭。”
崇禎十七年正月。此時,距離歷史上的大明滅亡。只有兩個月時間了。李自成大兵即將來犯。多爾袞于關外虎視眈眈。滿朝文武,盼著新主天兵殺至,改朝換代,效忠新朝。為了茍合性命于亂世。為了拯救大明朝江山!剛剛穿越成大明太子朱慈烺的朱見海。決定帶著父皇朱由檢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