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禪位
洪武二十九年,春三月。隨著戒備森嚴的船將最後一批黃冊載玄武湖,大明第二次全國范圍攢造的黃冊,終於全部庫。
十年前,大明已經完過一次全國范圍的黃冊編纂,但人口和地權每年都會有變化。為了能一直掌握全國土地人口的真實況,朱老板下旨每十年重新編纂一次黃冊。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大明中央和地方的吏已經積累了富的經驗。而且現在大明的政務和事務,八都是大學生出,綜合素質遠超從前,所以這次攢造黃冊,從去年開春啟,到全部完解送進京,隻用了一年而已。
而當初首次纂造黃冊,可是用了整整六年的時間。雖然不能說大明員的行政能力提高了六倍,但巨大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黃冊運到後湖,並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還得經過戶部戶科員的駁查,確認無誤了,才能庫。
當然全天下的黃冊加起來六七萬冊,把戶部員全都拎來也得查到年底,那部裡也不用乾別的了。
所以實際負責駁查的,還是國子大學的在校生。現在會計已經為國子大學所有專業的必修課,這幫大學生又年輕力壯,正好拉壯丁。
他們從司冊至府冊、州冊、縣冊,層層驗算其舊管、開除、新收、實在的四柱增減。然後將查出的問題匯總冊,提戶部。戶部再責相關衙門,半年查實重修,二次奏繳,再經查驗無誤後,才會送黃冊庫保存。
所以等所有的黃冊都查驗無誤,匯總冊時,已經是半年以後的八月末了。
待戶部左侍郎署尚書事夏原吉將總冊呈送文華殿,太子便立即趕到武英殿匯報。他知道父皇早就等著黃冊了。
~~
武英殿。
馬上就要滿七十的朱老板已是須發皆白,皺紋深刻,但他的五比年輕時和了不,人也胖了不,竟顯得有些慈眉善目了。
太子也年逾不,鬢角斑白,額頭和眼角都有了魚尾紋。他一邊呈送黃冊總覽,一邊沉聲稟報道:
“……全國戶數一千一百六十五萬兩千七百八十九,人口六千五百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全國耕地面積達到九百八十萬四千六百二十三頃六十八畝,共可收夏麥五百六十九萬一千五百二十石,秋米三千三百七十二萬九千四百五十石!”
朱元璋微閉著雙目,攏著花白的胡須,聽得連連點頭:“好好,比十年前人口多了千萬,糧產更是翻了一番!”
“是!”太子也高興道:“如今人口已經是國初的三倍,糧產更是幾十倍於國初,我大明終於把華夏又帶了盛世!”
“還早得很。”朱元璋卻搖搖頭道:“如今雖然國庫充盈,但天下百姓也就是溫飽而已,這盛世的標準未免也太低了吧?”
“比起開元可能不如,但跟其他所謂盛世比起來,不遑多讓。”太子笑道。
“要比就比開元,不僅要比開元還強,而且絕對不允許有天寶!”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道。
“是是。”太子忙含笑應下,老父皇說什麼應著就是。
“你記一下,咱要下一道旨意。”朱元璋卻不是隨便說說的。
“是。”太子趕提起朱筆,作傾聽狀。
便聽父皇沉聲道:“方今天下太平,軍國之需皆已足用。海各省田地、桑棗,除已額征科,自二十六年以後栽種桑棗果樹與二十七年以後新墾田地,不論多寡,俱不起科!”
待朱標寫完停筆,朱元璋看著他問道:“有沒有信心這麼乾?”
“這個麼……”朱標沒有馬上點頭,父皇只需要做決策便好,他考慮的事就太多了。
“以朝廷目前掌握的耕地,稅賦確實已足夠國家開銷,而且每年還有數百萬石的盈余。”朱標慎重道:“再加上海政衙門每年上繳的兩千萬兩,哪怕最吃驚的況,肯定也是足夠了。”
“那就是可以嘍?”朱元璋又問道。
“可以。”太子咬牙重重點頭。
“那好,就這麼定了。”朱元璋意味深長的看著自己的長子。
“是,兒臣這就代下去。”太子應聲道。
“不急。”朱元璋卻搖頭道:“這道旨意以你的名義來下。”
“兒臣不過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子苦笑道,不知父皇又要玩哪一出。
“那咱就讓你名正言順。”便聽朱元璋石破天驚道:“咱已經決定了,把皇位禪讓給你。”
“啊?”太子瞠目結舌道:“爹,這種玩笑可開不得!”
“咱當然知道這種玩笑開不得了。”朱元璋沉聲道:“這是咱深思慮後的決定。”
“父皇,兒臣還沒準備好……”太子神慌意道。
“你都四十好幾的人了,太子也當了三十年,實在太久了,該轉正了。”朱元璋卻堅決道。
“父皇龍康健,神矍鑠,實在沒必要垂拱太上啊!”朱標自然不能答應。
“爹下個月十八就滿七十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大臣七十尚且能致仕乞骸骨,你就忍心讓咱繼續勞?”朱元璋道:“那也太不孝了吧。”
“國政可以都給兒臣,父皇只需要繼續掌好舵即可,這樣兒臣心裡踏實,父皇也不會勞。”太子苦勸道。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朱元璋站起來,按住太子的肩膀道:“你監國攝政多年,還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嗎?該到了你接班的時候了,讓爹過幾天無事一輕的日子吧。”
“爹……”太子還要再勸,朱元璋卻斬釘截鐵道:
“不要再說了,就這麼定了!下個月伱弟弟們都回來賀壽,咱會當面告訴他們,也讓大夥有個準備。明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的元旦,咱就正式昭告天下,禪讓!”
“是,父皇……”太子知道父皇心意已決,隻好低聲應下。
四年前母后去世,父皇便消沉了許多,這幾年一直深居簡出,國政也全都給他理。現在父皇決意禪位,顯然也是深思慮的結果,他反對無效,只能遵旨。
~~
九月,在全國各地就藩的親王們,便拖家帶口紛紛返回南京。因為本月十八日,便是朱老板的七十大壽。七十整壽放在老百姓家裡,也是了不得的大日子。大明開國皇帝的七十大壽,自然要舉國同慶,兒孫畢至了。
初七,老二十韓王松自高麗,老十一蜀王椿自九州,結伴乘船返回了金陵。
初九,老十四肅王楧自陝西,老十六慶王栴自銀川而歸。
十一日,老十七寧王權自大寧,老十八岷王楩自大同,老十九谷王橞自宣府而歸。
十三日,老十五遼王植自遼西,老二十一沈王模自沈而歸。
十五日,老六楚海滇王楨自雲南,老二秦王樉自蘇門答臘,老三晉王棡自爪哇,老四燕王棣自呂宋,老十二湘王柏自安南,老十三代王桂自婆羅洲,結伴乘船抵達了金陵。
至此朱老板所有就藩的兒子,全都回來了。
十五日當晚,朱元璋在乾清宮中擺宴給兒子們接風洗塵。看著相攜走進殿來的十幾條昂藏大漢,或是威武,或是沉穩,或是激,朱元璋欣地眼圈通紅。
心說要是秀英還活著該多好……
“兒臣拜見父皇,祝父皇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兒子們一起給父皇磕頭。
“好好,都起來都起來。”朱元璋高興地抬抬手,對兒子們道:“你們為國戍邊,都辛苦了。”“謝父皇,兒臣不辛苦。”一眾皇子謝恩起,按次序分坐兩桌。
朱老板便吩咐開席。待兒子們向他敬酒三杯後,朱元璋就擱下酒杯,正道:“先跟你們說個正事,不然待會喝醉了就沒法說了。”
“是。”諸位殿下趕擱下筷子,正襟危坐。
只聽朱元璋沉聲道:“咱已經跟你們大哥商量好了,把皇位禪讓給他,明年元旦就正式禪位!”
“啥?”諸位親王先是一陣錯愕,沒想到父皇會主禪位。但旋即又覺得理所當然,這些年整個國家都是大哥在持,父皇禪位也是讓大哥名正言順啊。
“老六,你是大宗正,你怎麼看?”朱元璋問向諸王之首。
“兒臣不敢置喙。”朱楨已經三十六歲,坐在那裡沉穩如山,聞言忙起道:“父皇的決定兒臣自然無條件服從。大哥日後繼承大統,兒臣自然也是無條件服從。”
“嗯。”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又問秦王道:“老二,你年紀最大,你怎麼看?”
“俺,俺也一樣。”朱樉忙甕聲甕氣道。他正在蘇門答臘島厲兵秣馬,準備出兵征服天竺,對國的事本不興趣。何況大哥當不當皇帝有什麼區別?大明不早就是他說了算嗎?
“老三老四你們倆呢?”朱元璋又看向晉王和燕王。
“兒臣堅決服從父皇的旨意,堅決擁護大哥!”朱棡和朱棣忙競相表態。這倆貨剛剛把爪哇和呂宋的土著收拾服帖了,正心急火燎的準備進軍澳洲呢。
市舶司早已探明整個南洋的地圖,知道在南洋之南,有一片條件遠超南洋各島的大陸。老六將其命名為澳洲。
老三老四都想搶在對方之前打下澳洲,作為自家的百世之基。之前的安南、婆羅洲、爪哇呂宋,他倆都沒看上,打下來收拾利索,就丟給弟弟們安家了。他們則繼續征討,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地盤兒,才肯停下來。
所以國的事對他們倆同樣很遙遠。誰當皇帝他們都沒意見,只要別影響他們開疆拓土就行。
朱元璋又挨個問了所有藩王一遍,當然不是問他們的意見,除了老六,他們也沒資格發表意見。但是他們必須要表態支持,一個都不能。
待諸王都表態堅決支持父皇的決定,堅決擁護大哥的統治後,朱元璋才放心的笑道:“好好,你們都是好孩子,聖壽節後就不要回去了,在京裡多陪陪你們的母妃,等著元旦的禪位大典,省得剛回去又得回來。”
“是,兒臣遵旨。”諸位王爺轟然應聲。皇位傳承之際,把在邊疆領兵的藩王都留在京城,以防萬一,實乃題中應有之意。
~~
聖壽節後,皇位即將禪讓已經了公開的。朱元璋也責禮部,為禪讓大典準備儀注。
禮部尚書蹇義卻上疏說‘自古帝王禪,非其時怠荒,即其時多故,倉促授,禮無可采。’
意思是之前的帝王禪的原因,要麼就是老皇帝荒廢怠政,不得人心而辭位,要麼就是天下巨變,民怨沸騰,被迫讓位,像現在這樣開國皇帝文治武功,國家百廢俱興,蒸蒸日上時主功退,卻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也沒有合適的禮儀可以參考。
朱元璋的意思是簡簡單單搞一下即可,但太子卻要求群臣詳細議定禮儀流程,絕不可有毫馬虎,要為父皇辦一場隆重的退休慶典。
蹇義隻好會同禮部翰林院眾員搜羅古籍,商定好禪位大典的禮儀並詳細訂立流程。終於趕在年底前一切準備停當。
洪武三十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上,垂垂老矣的吳太監向前來朝賀的王公大臣、番邦使節,宣讀了朱老板的禪位詔書:
“朕本布,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逢天下大,民不聊生,提三尺劍蹶起淮右,不十余年間滌群雄,統一中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天下鹹奉正朔,稽首闕廷。於是民獲所歸,得有共主,遂開創大明萬世之基!”
“自洪武元年即位後,朕製禮作樂、修明典章、興舉廢墜。定郊祀、建學校、尊孔子、崇儒、育賢才、注洪范、敘九疇,罷黜異端,表章經籍,正百神之號,嚴祭祀之典!”
黃單的痛感神經天生異於常人,磕破點皮,他能痛的渾身冒冷汗,說不出話來。 莫名其妙開始穿越,跟著系統先生做任務以後…… 在第一個世界,黃單就體會到了什麼叫痛的死去活來,活來再死去。
穿越八年,本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們相處!但是,換來的卻是離婚!那我……攤牌了。
金牌殺手葉冷秋,一朝穿越,成了相府最不受寵的嫡出大小姐。懲刁奴,整惡妹,鬥姨娘,壓主母。曾經辱我、害我之人,我必連本帶息地討回來。武功、醫術、毒術,樣樣皆通!誰還敢說她是廢柴!……與他初次見麵,搶他巨蟒,為他療傷,本想兩不相欠,誰知他竟從此賴上了她。“你看了我的身子,就要對我負責!”再次相見,他是戰神王爺,卻指著已毀容的她說,“這個女人長得好看,我要她做我的王妃!”從此以後,他寵她如寶,陪她從家宅到朝堂,一路相隨,攜手戰天下!
仵作女兒花蕎,身世成謎,為何屢屢付出人命代價? 養父穿越而來,因知歷史,如何逃過重重追捕回歸? 生父尊貴無比,一朝暴斃,緣何長兄堂兄皆有嫌疑? 從共同斷案到謀逆造反,因身份反目; 從親如朋友到互撕敵人,為立場成仇。 富貴既如草芥, 何不快意江湖?
一覺醒來,她穿成五豐村一個小地主家的小可憐。 睜眼就要面對自己將被賣掉的殘酷現實,蘇挽秋:嘿!我這暴脾氣…… 勢如破竹長到十八歲,蘇家三姑娘惡名遠揚,無人不知。 部分村民十分絕望:這母老虎明擺著嫁不出去了,他們豈不是要被禍禍到死。 然後就看到求親的人踏破了蘇家門檻。 沒想到臉被打腫後,大家下巴也掉了:蘇挽秋竟然嫁了她的天敵沈元熙,不是,這兩個冤家對頭什麼時候好上的? 本以為往後餘生就是發家致富,寄情山水,卻不料成親三月後,一隊人馬自東而來,紈絝子弟沈元熙變身皇子,據說還是太子的有力競爭人選,旨意上要他即刻回京。 村民覺著他們的臉已經木了,蘇挽秋也木了,她現在只想知道一件事:和離還來得及嗎?不能和離,休書也行啊。 她的皇子夫君鄭重告訴她:想都別想,京城是一潭渾水,咱們必須共進退,敗了一起死,成了你就是太子妃。 蘇挽秋: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