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看到彈幕后和病弱太子HE了 番外八

《看到彈幕后和病弱太子HE了》 番外八

苗疆是一個神的古國,獨立于諸國之外,不戰爭紛擾,無人敢攻打苗疆的城池,反而都上趕著與歷任苗疆王好。

  原因無他,只因諸國懼怕那苗疆古國里神奇的蠱

  這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全新而未知的領域,但也完全不用懼怕,苗疆的蠱一般不會用在外人上——自然是外人不招惹苗疆人的前提下。

  便像是毒蜂的尾針,不會輕易扎向旁人,只有被侵占領域,或是到威脅時,才會去攻擊異族。

  然而這些國家不知,并不是所有苗疆人都會使用蠱,除了苗疆皇室以外,大多數平民也只是會些最最普通的蠱

  唯獨苗疆的神廟是個特例。

  神廟的歷史要早于苗疆皇室的存在,傳說是天上的神下凡游玩時,看到了戰火連綿不斷,千瘡百孔的人間。

  神心中悲痛不已,在那片土地上開拓出了苗疆這個國域,耗廢神力,用雙手創造出一個個苗疆子民,并傳授他們蠱,庇佑子民們風調雨順,永世永代遠離戰火紛爭。

  做完這一切后,神神力耗盡,眼睛化作星辰與日月,淚水化作湖泊與大海,化作山川與大地,頭發化作麥田與黍稻。

  而最初被創造出的苗疆子民,為念神的無私大,便建立起了神廟,在神廟中任職祭拜的人則被稱作神使。

  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起初苗疆子民們還能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時間久了,竟也開始產生矛盾。

  沒有律法和規矩,又群龍無首,很快苗疆就混了一團,你給我下蠱,我給你下蠱,死亡的恐懼籠罩在苗疆這片本該是純凈的土地上。

Advertisement

  神教會了苗疆子民自保的能力,以為只要賦予他們足夠的生存資源,他們就能永遠和平的相下去。

  卻不知人貪婪,那自保用的蠱被他們用來自相殘殺,這片凈土也變得千瘡百孔起來。

  為避免苗疆子民繼續殘害同族,神廟里的神使不得不站出來,以神的名義宣告存活下來的子民們,道神托夢,的三魂六魄已經轉世重生到了苗疆,不日便會重現于世。

  待重現那日,神便會親自挑選出一位君王,統領苗疆子民們。

  苗疆子民是神創造出來的,所有人都敬重并畏懼神,沒有人質疑神使的話,他們不再自相殘殺,而是等待著神降臨的那一日。

  在三年后,神使篩選出了苗疆所有奇特的子,將其稱為神轉世的預選人。

  既然是神,自然是容不老,永葆青春,且一定是苗疆實力最強者。

  神轉世的預選人們,在神廟里虔心修行,直至長大人后,神廟推舉出了預選人之中,各方面都最強者的子,為了苗疆的新任神

  神可以在苗疆中挑選出心儀的男人,與之婚,并誕下子嗣。

 自此,苗疆有了君王,有了律法,而神廟也了凌駕于苗疆皇室與苗疆子民之上的特殊存在。

  神廟認為,神是苗疆最圣潔的人,每一任苗疆王都要與神婚,因為只有由神誕下的子嗣,才有資格繼承王位。

  苗疆子民們也默認了這個說法。

  然而,就算轉生后的神不老,但終究是之軀,會有死去的那一日。

  為苗疆不再,神廟中的神使又站出來宣布,神的三魂六魄在回之時,被分裂了數個。

Advertisement

  也就是說,神的轉世不止一個。

  因此神廟每三年,便會重新篩選下一個神的預備人。

  每一個出生于苗疆的子都會在滿歲后,于三年一選之時,到神廟里去驗,千百個人里,才能挑選出一個來。

  這些被神選中的,會送到神廟里虔心修行,直至每一任苗疆王迭更換代時,新的神便也會隨之誕生。

  虞歌被送進神廟里修行的時候,只有五歲。事實上,這在同行被送進神廟里的神預選人之中,已經算是高齡。

  其他修行的預選人,大多是三歲左右。

  在每個預選人七歲之前,神廟里的神使都會傾心教導們蠱,直至們滿了七歲后,便要面臨一場蠱的比試。

  旁人都是三歲開始學,虞歌進神廟時便已經五歲了,比其他人大了整整兩歲,這對于虞歌而言,便等于了兩年的學習機會。

  虞歌那時候還不虞歌,沒有名字,聽養父母說,出生后沒多久,親生父母便因為意外而離世了,他們還沒來得及給起名字,總是喜歡囡囡。

  囡囡,又有寶貝、珍寶的意思。

  親生父母的院子讓遠方親戚搶占了,居無定所,吃百家飯長到四歲的時候,被現在的養父母收養。

  養父母家中富足,開了一個養馬場,有一個兒,跟同齡。他們對并不算好,給一口剩菜剩飯吃,讓劈柴燒鍋,洗做飯,喂喂馬。

  但并不在意,現在總比往日一頓,飽一頓,連個遮風避雨住都沒有的日子要強。

  而且他們從不打罵,這樣的生活讓到很知足。只是時常想不通,他們明明有了兒,又并不喜歡,為什麼要將收養回去。

Advertisement

  直到他們的兒去參加了三年一次的神廟備選,終于知道了答案——他們的特殊,是神的預選人。

  因為他們與神廟里的神使相識,他們早已經知道了這一點,三年前的那次驗,便被他們用兒重病將死的借口推辭了過去。

  苗疆每個子滿歲后都必須去驗,知道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驗環節也造不了假,他們便高價買來了換蠱,讓頂替他們的兒進了神廟修行。

  養父母說,他們養了一年,是時候到了報恩的日子了。

  便這樣進

  了神廟里修行,七歲之前,神廟里有吃有喝,還不用干活,除了神使教導們蠱時嚴厲些,過得要比之前舒坦的多。

  還在神廟里結識了一個好朋友,那個虞鴿,比要大一歲,母親是北魏人,聽說是什麼樂坊里的伶人,后來嫁到了苗疆來。

  虞鴿人如其名,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鴿子,臉上總是帶著無憂無慮的笑。

  小小年紀,卻極擅音律,歌聲如天籟。不如此,虞鴿在蠱方面造詣也極高,是神使最看重的預選人之一。

  但虞鴿說,不想當神想去北魏城的樂坊里去看一看。

  虞鴿會教囡囡唱歌,會教難懂的蠱,在被神使罰跪肚子的時候,送吃的,結果不慎被神使發現后,也被一起罰跪了一天一夜。

  那個寒冷的冬夜里,虞鴿倚靠在的肩上,輕輕問:“囡囡,你以后出了神廟想做什麼?”

  “不知道。”

  “你沒想過嗎?”

  “沒想過。”

  只覺得能填飽肚子,能活下來就好,至于從神廟出去后……那對來說太遙遠了,大抵是做什麼都無所謂了。

Advertisement

  “要是你不知道去哪里,就跟我一塊回家吧。我爹娘人很好,他們說等我及笄之年,就讓我去北魏城的樂坊里看一看。”

  “我們可以一起去,聽說冬日會下雪,那里的男人很俊,食味……”

  虞鴿說起未來時,神歡喜,眼睛亮晶晶的,黑眸黑發都在夜晚月的照耀下熠熠發

  囡囡失神地了虞鴿很久,而后中鄭重其事地點頭:“好。”

  那一晚,虞鴿在耳畔,唱了一曲又一曲的歌謠,低低的嗓音輕快又富有染力,讓這個無求無的人,也不免生出了一好的幻想。

  本以為虞鴿會一直這樣開朗樂觀下去,可沒過多久,虞鴿歲數滿了七歲。

  虞鴿早上還給送了煮蛋,晌午時便被神使帶走參加了七歲后的蠱比試。

  參加比試的人,除了虞鴿,還有一十多個神的預選人。這一場比試長達三天兩夜,實在放心不下,待到習練完蠱后,便守在虞鴿的住外等著。

  一直等到了第三天,虞鴿滿被抬了回來。幾乎渾上下都沒有一片好裳,破破爛爛的布料,縱橫錯的傷痕,腫脹發爛的四肢,仿佛彰顯著那場蠱的比試到底有多麼兇險。

  虞鴿不知沉睡了到底多久,囡囡便一直守在虞鴿邊,等到虞鴿醒來時,那亮晶晶的黑眸不見了,的眼睛像是枯敗的花朵,連著腐爛的氣息。

  囡囡慌了慌,不知所措,最終也只是用著干啞的嗓音,在虞鴿床前唱起虞鴿教給的一曲一曲歌謠。

  的音線唱的越來越干,嘶啞的像是破鑼般,一點都不好聽,虞鴿的雙眼卻從空到稍稍 恢復一些氣神。

  虞鴿抱著,大哭了一場,眼淚淌在囡囡的頸上,又溫熱又冰涼,讓從未哭過的竟也覺到一莫名的悲傷。

  這一場蠱的比試讓虞鴿大傷元氣,問起到底了發生了什麼,虞鴿也是只字不提。

  囡囡只知道,從比試場地出來的預選人只剩下了三個,而剩下的人則無聲地消失在了神廟里。

  神使說,們考核失敗,回家了。

  但虞鴿告訴囡囡,不要相信神使的話。

  從那之后,虞鴿開始努力習練蠱,往日還能討得幾分松閑,如今虞鴿卻了比神使還要嚴厲的存在,日日檢查習練蠱的進度。

  囡囡并不是被神廟選中的人,頭腦雖然算不得愚鈍,學起蠱仍是比旁人要悟差一些。

  在虞鴿催慢催的督促下,在年滿七歲之前,總算趕上了其他人的蠱進度。

  終于到了蠱比試的那一日,忐忑著,被神使送進了比試的場地。

  每個人比試前,都可以挑選一樣隨品帶進去,跟一起進去的人共有三十多人,待進去后,才發現虞鴿也在其中。

  原來年滿七歲之后,蠱的比試并不止一場,每一次比試都會勝出三人,而那三人會繼續參加下一次的蠱比試,直至在比試中被淘汰掉。

  說是比試場地,其實就是一間空的大房子,屋子里什麼都沒有,們站累了就只能倚著墻角蹲下去。

  囡囡不懂,明明是蠱比試,為何屋子里卻沒有制蠱的東西,而且有些人帶來的隨品也甚是古怪,竟有鐵和刀刃。

  們晌午被帶進了屋子,一直等到夜晚,也沒人出現告訴們,比試的蠱題目是什麼。

  有些人已是忍不住靠著墻打起了瞌睡,虞鴿卻不睡,還攥著的手,那雙黑亮的眼睛里滿是警惕,似是在提防著什麼。

  深夜時,的眼皮忍不住打起架來,屋子里沒有燃蠟燭,窗戶用木板釘死封閉著,只在木板的隙里捅了幾個窟窿眼,用作氣。

  漆黑的屋子里,響起窸窸窣窣的聲響。虞鴿聽見靜,掐了一把,令疼得瞌睡蟲一下不見了。

  過那隙間灑進房間的月縷縷,囡囡看清楚了聲音的來源。那房間的四角里,竟是不知從何爬出了麻麻的黑蝎子,蝎尾高高揚起,黑亮發紅,攀爬在地上的速度極快。

  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便已經有近四角休憩的子被毒蝎咬傷了。一個接一個的人倒下,驚恐的尖聲響徹在空的房間里,虞鴿抓住囡囡的手:“火,你有沒有帶火折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