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春江花月 第 136 章 第 136 章

《春江花月》 第 136 章 第 136 章

高涼雖是陪都,但人口亦近十萬,城中也建有一座宏大而華麗的宮殿。

這一夜,是勝利者鮮卑人的皇帝賜給那些為他作戰的士兵們狂歡的最后一夜。這一刻,當許許多多當初因被圍城所困而無法逃的人在渡過了地獄般的三個白天,于絕和恐懼里掙扎呼號,企盼著天明快些到來的時候,高涼宮的大殿里,今夜卻是燈火輝煌,舞蹁躚。

北燕皇帝慕容西在殿擺酒設宴,和臣屬將領推杯換盞。畔幾張案幾之后,依次坐著他重用的漢臣張集以及徒何氏、衛氏、若久氏等幾個勢力最大的鮮卑貴族,其余燕國員陪坐。氣氛正當熱烈之時,一個衛兵從外,道慕容替已經領兵歸來,自知違抗帝旨,殺了夏帝,罪不可赦,無來見皇帝,此刻就跪在城門之外,等待著皇帝的降罪。

殺夏帝的事,眾人都已知道。聽到他回來請罪的消息,紛紛停止宴飲,目不約而同,全都看向了坐于大殿中央的大燕皇帝慕容西的上。

從前有著北方第一猛將之名的慕容西材魁梧,雄健人,衛兵之時,他正笑容滿面,和坐于自己右手邊的距離最近的徒何公在隔空推杯,后立著二十名親衛。親衛武功過人,警戒的目,不時掃過大殿中人的面孔,連最暗的角落,也不放過。

徒何公是鮮卑徒何氏的首領。傳言,慕容西手中藏有前燕滅國之前

當初趁著北夏勢衰逃回北方之初,事進行得并不順利,響應者寥寥,就是最先得了他的助力,這才得以順利召集舊部,東山再起。他復立燕國之后,不但以高厚祿封徒何氏族人,剛前些時日,還有意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娶徒何氏的子為妻,兩姓結為姻親。忽聽衛兵如此稟告,臉上笑容慢慢消失,放下酒盞,揮了揮手,示意殿中舞停下樂舞,目環顧了一圈臣屬,道:“令支王抗命,諸位以為應當如何置?”

Advertisement

慕容替是被北夏所滅的前燕皇帝的皇弟,封令支王,皇帝膝下無子,當時曾立他做了皇太弟。雖然沒做幾天燕國就滅亡了,他也和一干宗室一道被擄,但份就是份,不會更改。如今燕國復立,當年的皇叔慕容西稱帝,慕容替的地位,便顯得有些尷尬。

殿中眾多燕面面相覷,一時無人應答。片刻后,拜丞相的張集開口道:“令支王出征之前,天王曾有令在先,要他生擒夏帝以助攻打。倘若戰中失手殺了也就罷了,他卻是以如此手段殺,壞天王大計不說,眼中毫無天王。當按照我大燕律例,從嚴置,以儆效尤!”

張集話音剛落,徒何公便道:“我對丞相一向是佩服的,但丞相此話,有失偏頗。丞相非我族人,豈能理解我族人對夏羯的刻骨仇恨?何況令支王年輕氣盛,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時收不住手,也是有的。我料他并非有意冒犯天王。但違抗天王之命,確屬事實,既知錯,向天王認罪,以我之見,杖責數十,他牢記教訓,天王以為如何?”

在座的這些鮮卑宗室或是貴族,在當年國滅之時,或多或,都到過羯人的辱。當初為了活命,只能奴婢膝,如今得以翻,對北夏無不懷著刻骨仇恨,先前得知慕容替以如此手段折磨死了仇人,個個暗中無不覺得痛快。只是之前礙于慕容西的命令,不敢明示罷了。此刻見徒何公帶頭替慕容替辯解,紛紛附和,大殿里的贊同之聲,此起彼伏。

慕容西再次環顧了一周,見張集似乎還要開口,打斷道:“大將軍所言也有道理。他自領四十軍,此事過去也就罷了。”

他的臉轉為肅穆:“倘若再有下回,無論是誰,休怪本天王,再不留面!”

Advertisement

眾人皆應是。

他的命令很快被傳遞了出去。燕開始對慕容西歌功頌德。慕容西面微微得,下令繼續歡宴。宴畢深夜,慕容西半醉,在二十名日夜不加離的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親衛的護送之下,邁著有些虛浮的腳步,去往寢殿的路上,被張集從后喚停。

張集上前道:“天王先前不聽我勸,屈服于眾,改了主意,拿此城犒軍也就罷了。這個慕容替,你萬萬不可再手下留!此人心機極深,絕非安分守己之人。天王倘若不借此機會殺他,日后恐要遭他反噬!”

張集出北方世家,以機敏才干而聞名,慕容西仰慕其名,三顧茅廬,終于將他請來燕做。如今燕國一系列的爵和律制,皆都由他主持擬定,慕容西平日對他頗是敬重。但今晚,見他不放過慕容替,攛掇著自己殺他,還追到了這里,心里有點不以為然。笑道:“丞相過慮了。我對侄兒一向了解。以我的推斷,以他的格,此次必定會殺夏帝泄心頭之恨,此也是我派他去出兵的緣由,為的,就是試探于他。倘若因我之命,他忍不殺,反倒可疑。你安心便是。”

張集搖頭:“恐怕沒那麼簡單。或許是他揣到了天王心意,這才故意順天王之意,殺夏帝,以迷天王。”

慕容西擺手:“丞相想多了!”見張集似乎還要開口,心里有些不耐煩了,又道:“這回我答應以城池犒軍,也是有我的考慮。丞相放心,此為最后一次。等攻下,絕不會再有如此之事!我乏了,要去歇了,丞相也早些去歇吧。”

張集無可奈何,只得怏怏離去。

慕容西目送他背影離去,轉,在左右扶持之下,回到了寢宮,雙臂搭在迎出的左右二肩上,朝里晃晃而去,后二十親衛,其中兩人亦步亦趨,寸步不離,其余人留守殿外。

Advertisement

這時,后又傳來一陣腳步之聲,這回,一道子聲音傳來:“天王請留步,侄有事相告。”

慕容西轉頭,見慕容喆立在殿外階下,便命人退下:“如此晚了,尋我還有何事?”

慕容喆快步走到慕容西的面前,行禮道:“如此晚了,侄本不該再來打攪叔父休息,但侄有一話,實在是等不及明日了。阿兄此次鑄錯,忤逆叔父之命,原本無論如何責罰,都是阿兄應當的,侄不敢有半分不滿。但侄聽聞宮宴之上,有人竟公然詆毀阿兄,質疑阿兄對叔父的忠心,侄如鯁在,哪怕叔父見怪,也要替我阿兄在叔父面前辯白。”

慕容西料到是為了此事而來,寬道:“張集只是子耿直,加上見,這才多說了幾句。你放心,我不會聽信他的。今晚責你阿兄,并無別意,律例所在,不責不足以服眾。”

慕容喆激地道:“多謝叔父。有一事,侄先前一直不敢相告,唯恐要叔父責備。今夜長兄蒙冤至此地步,拼著便是被叱,也不得不說了。”

“何事?”

“叔父想必也知,南朝長公主先前于國之時,不幸罹難的消息吧?“

慕容西年輕時,對蕭永嘉一見鐘,這些年,人生雖大起大落,但因為從前的求而不得,蕭永嘉反倒化了他心底一道抹不去的倩影。

南北為敵,相互之間,不了暗派探。去年蕭永嘉罹難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他這里。當時他還傷了一陣子,命人替蕭永嘉設靈堂祭拜,這也不是什麼了。

慕容西忽聽侄,有些沒頭沒腦,一時不解,狐疑地看著

慕容喆繼續道:“叔父應還記得,南朝發教和荊州叛,當時侄替叔父傳信給李穆之后,曾南下刺探報的事吧?當時便是阿兄叮囑我,說長公主是叔父的故人,不能有失,我順道多留意長公主。雖說地位高貴,但當時南朝危如累卵,連皇帝都帶著百逃出了建康,誰知道會發生何事?”

Advertisement

“我到了建康后,暗中留意著長公主。當時臨產,高嶠將山中待產,我見一切都好,正要離去之時,也是機緣巧合,竟我遇到了趁想要加害于的仇家。當時長公主快要生產,況岌岌可危,高嶠又困于戰事,萬一落敗乃至戰死都有可能,長公主無依無靠,豈不危險?當時我便想到了阿兄的叮囑,叔父對長公主也一直甚是關心,權宜之下,只好先將帶了回來……”

慕容喆一邊說著,一邊留意暗暗觀察慕容西的神,見他雙目漸漸圓睜,面上出激,又道:“我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將帶來這邊,本是一片好意,不想長公主卻對我生出誤會,繼而誤會是叔父您的指使。加上后來南朝局面平定,我和阿兄左右為難。就這麼將送回去,怕非但不能結好于南朝,反要惹出是非。若將長公主給叔父您,又怕給叔父您惹事,叔父責備阿兄和我當初擅做決定……”

如今可好?人在哪里?”

慕容西打斷了慕容喆的話。

“立刻帶來見我……”

“不,不!還是我去見為好!快些!”

不等慕容喆應答,慕容西已是迫不及待,舉步朝外而去。

……

漆黑的深夜,一個男子步履匆匆地穿過一座曲折而深長的庭院,最后來到了一住所之前。

門窗閉,里面出一片昏黃的燈火之

慕容喆停下腳步,低聲說道:“長公主就在里頭。”

慕容西快步登上臺階,輕輕推開那扇門,朝里才走了幾步,一眼便看到屋里坐了一個子。

子修眉目,滿頭青,燈火更是映照出一張貌的面容,雖然靨頰微,和記憶里的那種模樣有些不同,但慕容西依然還是一眼便認了出來。

屋中的這子,果然真的,竟就是南朝的長公主蕭永嘉!

數日前,蕭永嘉的孩子被強行抱走,自己也從被了長達了半年多的住帶來這里。在焦慮中熬到此刻,一看到慕容西面,一愣,隨即認了出來,猛地睜大眼睛,霍然而起,怒道:“慕容西,果然是你!是你慕容替把我弄這里來的嗎?你把我孩兒帶到哪里去了?你到底想要干什麼?”

雙眉蹙,滿面怒容,張口便是厲聲呵斥,慕容西卻仿佛渾然未覺,目如鷹,直直地在上落了片刻,忽然仿佛回過了神兒。哈哈笑了數聲,命在屋角昏暗之初站著的一個侍出去,又轉頭,命自己那些親衛也全部后退,不許跟,自己反手關上了門,朝著蕭永嘉走了過去,笑容滿面地道:“長公主,慕容西有幸,竟在有生之年,還能再和長公主你遇在此!你放心,我絕不會傷害你,更不會傷害你的孩兒。你還不知道吧?我如今已經復立燕國,也做了大燕的皇帝。只要你愿意叢了我,我就把你的孩兒,當我自己的養育……”

蕭永嘉見他面孔通紅,眼睛閃閃發亮,朝著自己步步近,駭然后退。

“慕容西,你是失心瘋了?我何等份,你膽敢如此對我?南朝便是再不濟,我丈夫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我遭如此辱,還有李穆,你不會不知道,他是我何人吧?你今日敢我一下,日后定要你死無葬之地!”

慕容西停住了腳步,盯了蕭永嘉片刻,方才臉上那種因為激而顯出的紅暈,慢慢地消退,目沉了下去。

他哼了一聲:“我慕容西豈是怕事之人?高嶠如今只怕已經去了半條命,廢人一個,你的婿李穆,我遲早也會和他一戰。到時你看仔細了,這個天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蕭永嘉的臉慢慢泛白,子微微一晃:“慕容西,你是鐵了心,不打算讓我回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