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五百三十五、秋歸(一百零三)

《一念桃花》 五百三十五、秋歸(一百零三)

佑德十一年五月,太子裴昭薨,皇帝病膏肓,令左仆封良監國。封良親擬萬字檄文,痛陳裴淵弒君惡行,號召天下兵馬群起攻之。

消息一出,震驚四方。

裴淵在天下人心目中威甚高。這些年來,他踏踏實實經營河西,治下清明。雖然有傳言說他有意爭位,但他從不曾過黃河一步。縱是朝廷兵臨城下,也據城不出。不人都覺得,九殿下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志向只在于當個諸侯王。

可誰曾想,他不手則已,一旦起了心思,的就是太子。

一石千浪,戰云布,每個人都知道,這等搖國本的大事,不會善了。

所有人都在等著裴淵的回應。

而他回應的方法亦是別致,直接在封良的檄文上用朱砂批注出封良挾持天子、朝臣以及謀害弟子的真相,斥其謊話連篇,恬不知恥,后面則附上裴淵的檄文,號召天下兵馬鏟除佞,進京秦王。

這篇檄文,被抄送至各道及各州府,當然還有封良本人。皇城司的人十分心地四散布消息,將這檄文得到都是。無數茶肆酒肆的說書人侃侃而談,比封良的檄文彩多了。宮闈聞誰都喜歡,一時間,街頭巷尾市井閑人,上的談資都了封良如何荒無度,如何挾持皇帝謀殺儲君。

眾說紛紜,水越攪越渾。

封良的檄文以朝廷名義發出,本是占據了正統,各府也只敢張他的。可是無奈,人們卻覺得裴淵的回應更有意思,雖然府收繳了大批,但越是止,人們越好奇。更多的檄文被藏了起來,暗中流傳。

民間的熱議是一回事,但在各道行軍總管們看來,又是另一回事。

坐鎮一方的大員們,沒有人是傻子。事實如何,其實并不重要,后面會發生什麼事才是要的。

Advertisement

若裴淵所言為真,封良為反賊,而他們應了反賊的號召與裴淵大開殺戒。他日若皇帝清醒了,一旦清算,又是一場雨腥風。

可若封良所言為真,裴淵確實犯下滔天大罪,而他們卻以勤王之名助他奪位,無緣無故地背上了造反的名目,豈不冤枉?

而更重要的一層,沒有人會說出來,卻人人都心知肚明。

封良占據了朝廷不假,但裴淵手下的河西軍可不是吃素的。各道若響應封良的號召,合力圍剿裴淵,仗著人多勢眾,未必打不過他。但就算是贏了也必然是慘勝,兩敗俱傷。

皇帝不能理政,太子薨了,這天下說不定就要陷紛爭之中。而在一個世里面,最值錢的就是兵馬。總管們當下手中的兵馬,就是將來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甚至謀得天下的本錢。

權衡之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暫且按兵不

可封良等不了。

裴淵的檄文才發出來,第二日,他便率二十萬兵馬揮師東進。

顯然,他不想留給封良召集兵馬的時間。

金城關距離京師一千六百里。

而封良早前為了便于控制,已經將京畿道戍衛悉數調集到京師周圍。裴淵路上的阻力甚,只消半個月即可兵臨京師。

“我等有三十萬雄師,又有京師固若金湯,何懼裴淵區區二十萬?”方崇看見封良憂心忡忡,不解道。

“不可輕敵,我跟你說過多次了?”封良有些煩躁,“你敢立下軍令狀,保證能勝過裴淵麼?”

方崇倒是沒想過敢不敢的問題,只是沒有必要。他沒理由反對封良所為,畢竟多幾個兵,有備無患。他半是諂地說:“還是左仆思慮周到。只是他們就是不出兵,我等有甚辦法?”

Advertisement

辦法也不是沒有,不過也只有一個。

他徑直擬了道圣旨,蓋上了皇帝的玉璽。

那瞬間,他有片刻恍惚。

這玉璽,一直放在書監。

封良雖然自封監國,但面子還是要做的,一直沒有過這玉璽。

而今日,他不再裝了。

拿起玉璽的時候,他只覺得十分趁手,似乎這本就是自己的東西,只是借給別人用了幾日。

想當年起事之時,他是一大功臣。

皇帝當年不過是區區一介江南諸侯王,若無封家的財力和勢力支撐,又怎能問鼎天下?

每每想到這些,封良就覺得后悔。

若當年他狠下心來,不理會妹妹封氏的一廂愿,殺了皇帝,將他的兵馬收到麾下,這天下,從一開始就會姓封,又怎能落得今日這般局面。

心中雖是懊悔,但封良到底還是清醒。

他深吸口氣,驅除雜念,而后,拿起玉璽,在圣旨上落印。

皇帝到底還在,有圣旨催促,各地軍府縱然有些小心思,也不敢無所作為。

另一番跡象也越發明顯。太子已經薨逝,圣上不僅未立新君,還將大權給了封良。許多人猜測,皇帝會直接向封良禪位。

雖然人人都知道這背后定然水深,但以當下之勢,封良還是不可得罪的。

一時間,諸道兵馬火速向關中聚攏,道上了黃土漫天,人滿為患。

京畿道上的諸將嗅到了烽火的氣息,掌,都等著建功立業的時機。

自圣旨一出,好消息不斷傳來,方崇剛得了信,興地大步步營中。

“河東道和河南道的八萬兵馬不日將抵達潼關。不出五六日,左仆手上兵馬便有四十萬之巨。再加上京師固若金湯的城池,就算他裴淵又百萬大軍也不足懼!更何況,他就算傾巢而出也才區區二十五萬,哪怕八殿下那頭烏獻出了朔方的五萬人,也不能與我等抗衡!”

Advertisement

封良只淡淡問道:“其他道的人怎麼說?”

“都上路了,但有的道路遙遠,怕一時半會不能到,也不好指他們。’

封良卻不這麼認為:“你與諸將議定個時日。若在這之前趕不到,軍法伺候。”

方崇遲疑地應了個是。

封良沒有在意,又問:“你方才提到了八殿下,此前往朔方去打探消息的人怎麼說?”

方崇不屑道:“八殿下還是老樣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大門一關,只顧著日日笙歌,唯一進進出出的,只有的小倌。”

鵝暈頭了,竟然忘記把文放上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