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解毒,我要和他們說幾句話。”
中毒針的是絕代雙驕,白無常給了兩人解藥。
另外一個是一枝梅,他做夢也沒想到,被東方宇當大雕給了下來。
給一枝梅包扎了傷口,三個刺客坐在那里悶不做聲。
“三位,你們想刺殺我葉賢,卻落在我葉賢手里,本來可以殺掉你們,但今天我放你們一條生路。”
三個刺客聽了,用詫異的目看向葉賢。
“今日不殺你們,你們欠我一條命,按照道上的規矩,你們今后不能再與我葉賢作對。”
葉賢說著,對東方宇道:“松開繩索,放他們走。”
東方宇聽了葉賢的話,急忙言道:“上位,這三人極其危險,今晚如沒有白無常幫助,我們這麼多人也未必抓住他們。”
秀才也道:“上位,我們今晚是以勝多,假如單打獨斗,我們未必是他們對手,不能放虎歸山啊。”
葉賢言道:“我言既出,駟馬難追,給他們松綁。”
幾位軍士上前把繩子解開,三個刺客問道:“真放我們走?”
“我葉賢說話從不食言。”
“你就不怕我們再來行刺?”
葉賢道:“真正的俠義之士,定會記得滴水之恩,三位如是卑鄙小人,盡管來行刺吧,下次捉住定斬不饒。”
三個刺客聽了,上前跪拜在葉賢面前。
“上位,我們服了,如上位不嫌棄,從今往后愿為上位效力。”
葉賢大喜,上前把三人拉起來。
“今得幾位,如虎添翼也!”
江湖中人都是爽快之人,眾位弟兄見三人歸順,也上前稱兄道弟。
百花問道:“是誰派你們來的?幕后主使是不是晉王?”
三人答:“背叛舊主,已是不義,恕我們無可奉告。”
葉賢哈哈笑道:“兒,不要難為他們了。”
百花言道:“我們去會會段王爺,看他有何話說。”
王爺府,葉賢帶著一幫人,連同六扇門的人,突然到訪。
段王爺看見行失敗,他的計劃已經敗,知道今日已兇多吉,于是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
“上位想怎麼置段某?要剮要殺隨你便!”
“段王爺,你連親生的兒都要殺,你還有沒有一點人?”
提起兒,段王爺眼睛紅了,臉扭曲著十分痛苦。
“上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殺了自己的兒,我是萬不得已啊!”
葉賢言道:“你的忠心讓人敬佩,但你可知歷史流,浩浩,勝者昌逆者亡,你的主子已無力回天,你何必還在愚忠呢?”
段王爺長嘆一口氣。
“這是天意啊!”
段王爺說完,放聲大哭:“上位,請允許何某到江邊祭奠我兒一番,然后段某在江邊自行了斷來謝罪!”
“準許!”
來到江邊,天已亮了。
段王爺府上傭人在江邊設香案,擺上供品,點上香燭燒了紙錢。
“兒啊,爹爹我對不住你啊……”
“陛下!老臣已經盡力了,一切都是天意啊,今天老臣以死謝罪!”
段王爺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一番之后,對傭人言道。
“拿刀來!”
“老爺,不能啊!”
“別廢話,快拿刀來,你想讓我當一個不忠不孝之人嗎?”
東方宇這時哈哈笑道:“段王爺,不要你親自手,我來送你一程吧,我最喜歡幫人砍腦袋了。”
段王爺看了東方宇一眼,言道:“那……煩勞將軍了!”
段王爺說完,把帽子了,白發蒼蒼在風中飄揚。
只見段王爺背對著東方宇,昂首,一副視死如歸。
“將軍請手!”
東方宇晃了晃手中的大砍刀,來到段王爺的后。
“段王爺,那在下就不客氣了!”
段王爺道:“請將軍下手快一點,不要讓老夫罪!”
東方宇笑道:“在下砍人的腦袋下手很快的,你不會到痛的。”
“那就好!將軍手吧!”
東方宇真的一刀削過去,段王爺的一束白發被東方宇削掉,被江風一吹飄揚在空中。
段王爺覺一寒氣一閃而過,渾打了個冷戰。
可他覺,頭好像沒被砍掉,這是怎麼回事!
“東方將軍,不要戲耍老夫了,再來!”
葉賢這時言道:“段王爺,你的頭已經被東方宇砍下了,這割發代首。”
“你殺了自己的兒,你不到疚嗎?難道你對兒沒有一點親嗎?”
段王爺放出悲聲:“上位不要說了,人在江湖不由己啊,殺自己的兒,我的心不知有多痛,但為了一個人,老夫不得不這樣做啊!”
葉賢問:“你為的那個人,是當今的天子嗎?一個人連親都不要,何來忠義?”
“兒死了,你后半生又有何意義?你不會愧疚一輩子嗎?”
段王爺聽,放聲大哭。
“兒啊,爹對不起你啊!以后爹怎麼在九泉之下面對你的娘親啊!”
“爹!”
一個脆脆的聲音,從段王爺的背后傳來。
段王爺急忙回頭一看,看見兒段心竹和百花們朝這邊走來。
“兒,你沒死嗎?”
段王爺用手了眼睛,以為看花了眼。
當他真真切切看見是段心竹時,跌跌撞撞向段心竹跑過去。
只見他開雙臂,想擁抱自己兒。
段心竹一下退到百花的后。
“你不是我爹,你太狠心了,殺了小蘭還要殺我,以后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
“兒啊,爹錯了。”
段心竹不再搭理爹,轉而去。
段王爺一下跪在葉賢面前:“多謝上位救了我兒,請老夫一拜。”
“段王爺請起,你濫殺無辜,剛才在江邊算是祭奠你無辜殺害的小蘭,也算是你對自己罪責的懺悔。”
“從今以后,希你重新做人,為江夏乃至整個荊襄九郡,做出自己的表率。”
段王爺流淚滿面,言道:“老夫已幡然醒悟,上位才是當今天下明主,請上位寬恕老夫以前所有的過錯。”
“段王爺,今日等到你這句話,我葉賢已不虛此行了。”
葉賢以德報怨,在荊襄九郡傳為佳話,段王爺的真心歸附,引起荊襄九郡士族的相應。
江湖上的各路豪杰,也紛紛前來投奔。
葉賢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中原大地的民心,都傾向于葉賢這邊,逐漸把的晉王孤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