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侯夫人與殺豬刀 第165章 番外一

《侯夫人與殺豬刀》 第165章 番外一

天下大定,百廢待興。

魏嚴和李太傅一倒,朝中武有謝征,文臣里卻還沒個能挑大梁的,陶太傅只得暫且又回朝中領了職,只等有后輩中有能擔此任的了,便辭繼續過他閑云野鶴的生活去。

素有“河間一賢”之名的公孫鄞,也破了不得仕的族規,進了翰林院,加封師,為天子講學。

李、魏二人在朝中的黨羽自然逃不了一場遲來的問罪,貶謫的貶謫,下獄的下獄,有攝政王撐腰,帝的底氣足得很,繼位不到一年,便將整個朝堂洗牌了一遍。

朝中空出許多職位來,為了補這些缺,早些年因在朝中未曾站隊被孤立外調的臣子,此番終得以重用,政績平平但無過且資歷深厚的,也暫且升上去頂被調走的州府職缺。

但這一番升遷,各地州府衙署空出的缺,終還是要人去填。這年的科舉,除了正科,帝便還另開了恩科,故此,從年初涌京城的考生,便已如過江之卿一般,整個京城的客棧都人滿為患。

三月里攝政王和懷化大將軍的大婚過了民間議論科舉的熱,等到四月放榜時,關于此屆科舉考試的結果和考題的議論聲,才又鼎沸起來。

放榜的鼓樓外,當日得水泄不通,自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十年寒窗終得中榜的,當場喜極而泣的有,發現名落孫山,如喪考妣的也有。

富商之家便命家中小廝在放榜的街口盯著,但見那年輕俊俏又紅滿面的后生,必知是中了榜的,當即上前去將人架到邊上的茶樓酒肆,意圖同自家閨撮合一段良緣。

民間對此等現象還有個戲稱,名曰“榜下捉婿”。

一著半舊靛花藍長袍的青年男子在人群中,將在墻上的杏榜從頭看到尾,又從尾看到頭,如此幾番后,也沒能在榜上瞧見自己的名字,面上漸漸出了灰敗之,整個人都頹然了下去,失魂落魄地被其余看榜的人到了外圍去。

Advertisement

“宋兄!”站在街角的一青年認出了那藍袍青年,熱絡地朝他一揮手。

那藍袍青年正是宋硯,他勉強扯了下角,沖著喚他的青年一揖:“吳兄。”

那青年一見宋硯這副臉,便知他此番又是落榜了,寬道:“宋兄莫要沮喪,宋兄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已不知得了多人的艷羨,尋常人考這科舉,考上個幾十載的都有,且說我那叔父,落榜了十一回,幸得今年趕上了恩科,終得謀個一半職。”

他秋闈落榜了,如今還只是一秀才,今日是替自己叔父來看這杏榜的。

宋硯聞言,面更灰敗了些,只還是得拱手道聲恭喜。

那青年人年歲同宋硯相仿,但到底家中尚有薄資,又有個考了十一回的叔父在前,他對科舉落榜倒很是看得開,只不過同宋硯做了兩三年的好友,知曉宋硯家境,同宋硯一道往回走時,忍不住問:“宋兄接下來作何打算?”

宋硯面上劃過一抹難堪,只說:“家母已逝,族中也再沒個親眷,我大抵還是會留在京中,去某位貴人府上做個西席或客卿,暫求個棲之所,等三年后再考。”

他在清平縣那小地方人追捧,又得縣令青眼,自以為已是人中龍,來了京城方知,遍地顯貴,花街柳巷隨便扔下個酒壇子,能砸到幾個懷才不遇買醉的仕子。

當真應了當年樊長玉的贅婿那句“北雁南飛,遍地凰難下足”。

他引以為傲的才學,在這金鱗遍地的大胤國都,實在是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上那點他中舉后鄉紳們送的銀錢,以及縣令資助的上京路費,在富家子弟跟前,也還不夠人家那一行頭。

進京的第一年,宋硯當真如只誤進了凰窩里的山,時時刻刻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被人看輕。那種伴隨了他整個年至青年時期的卑賤,在他考上舉人后明明已遠去,進京后又如蛆附骨一般回來了。

Advertisement

從前他在縣學讀書時,就竭力藏自己是靠著同一屠戶訂下婚約,才得屠戶一家資助上學的事。

后來到了京城,為了同名士們結,也得努力掩去自己那滿寒酸,跟著附庸風雅參加各式各樣的詩會。

像他這般毫無基的仕子,在京中唯有得某位達貴人的賞識,將來的路才可平坦些,而其中最牢固的關系,莫過于姻親。

為了讓京中的達顯貴們知道自己這號人,他得先在各類詩會中嶄頭角,再于會試中榜上有名,才能盡快收到橄欖枝,而不是被一些不流的富商于榜下“捉”婿捉走。

他為了往上爬,十年日夜寒窗苦讀,又費盡心機去經營各項于自己有利的關系,他萬不準自己在科舉考場上失利的,可有時候人算就是不如天算。

那年科考的前幾天,清平縣被山匪劫殺的消息傳到京中,得知母親和縣令一家亦慘死途中,他大打擊,科舉場上失利,終是名落孫山。

知曉其中原委后,一眾來了京城后結的好友,倒是替他惋惜,覺得他肯定是能考上的,只是家母慘遭橫禍,這才了心神,三年后再考,必能中榜。

誰料今年再考,依舊是名落孫山。

宋硯是想想回頭還得面對接濟自己兩三載的那些好友,面上就躁得慌。

昔年能以家母之死做開,今年的科考失利呢?

他當然知道讓自己在考場上心神不寧的是三月里攝政王和懷化大將軍的那場大婚,昔年他覺著會阻他仕途的子,終了他不可及的存在,連攝政王都不介意曾有過夫婿,請旨要娶

自己當年的退婚,當真是了樁莫大的笑話。

可誰又看得到后來之事呢?

Advertisement

他只是不愿再過苦日子,不愿母親再低聲下氣、討好別人,想有一番大作為。

總角之誼他是記得的,但正是記得,每每看到樊長玉那張明的笑臉,他想起的便是母親的伏低做小,得了樊家接濟的一碗飯菜,都得把那對夫婦夸得跟菩薩在世一般。

還有旁人的指指點點,什麼他們宋家說得好聽是讀書人家,還不是靠著樊屠戶一家才揭得開鍋,讀什麼書,不若贅給樊家得了。

那些背地里的挖苦和譏諷,宋硯記了很多年,但他什麼也不能說,有時候他甚至是恨樊家的。

恨樊家假惺惺一番接濟,便讓他和母親被這份所謂的恩套得死死的。

樊家憑什麼接濟他,還不是在賭他將來能有作為?那是偽善!

樊長玉說愿同自己解除婚約,是不知道這婚約一旦解除,他就得背上個忘恩負義的名聲嗎?他拿什麼同解除?

最后樊家夫婦死,樊長玉姐妹被得幾乎快連家宅都守不住時,他心中其實有份晦的快意的。

這一生,總是他在,討好到無路可走時,是不是就能放下那一驕傲和倔強,也來求求他?

他一直在等,最后卻只等來了招贅的消息……

的骨頭,終是寧可直折斷下去,也不肯向他低一次頭。

四月的天,不久才下過一場春雨。

宋硯晦暗又有些自嘲地陷在了從前的記憶中,沒留意街上的車馬,幸得被他邊上的青年拉了一把,才沒撞上迎面駛來一輛馬車。

饒是如此,還是被那馬車濺了一的泥點子,駕車的車夫見他袍襤褸,又全無高中的喜,料定他是個窮酸書生,朝著他狠狠啐了一口:“眼瞎了不?”

Advertisement

“哎!你這人怎麼說話的!”宋硯邊上的青年倒是想替他鳴不平,宋硯見那馬車富貴,攔下了好友,只說:“瞧著應是富貴人家,多一事不如一事,算了。”

那青年這才悻悻作罷,見宋硯頹然至此,思索一番后道:“宋兄既說愿去宦人家府上做個西席或是客卿,我這倒是有個門路,我叔父這一年里在進奏院教一開蒙,他如今中了進士,得請辭了,宋兄若是愿意,我讓叔父替宋兄引薦一番,教習讀書費不了多力,宋兄閑暇時也可專心讀書,等三年后再考。”

去達顯貴府上當西席或幕僚,說來容易,但也得要人引薦的,其中打點人關系,又得要不銀錢。

宋硯灰敗了半日的臉,終于在此刻有了幾分喜意,直接駐足對著那青年一揖到底:“吳兄大恩,宋硯……沒齒難忘。”

那青年倒是爽朗一笑:“以你我二人的,宋兄就莫要客氣了,我叔父先前還想讓我去,可我不過一秀才,哪敢登這門楣,還是等我叔父去州府上任,我跟去增長一番見識為好。也是宋兄有真學識,我才敢同宋兄提此事。”

-

此事說定,三日后,宋硯便如約去了進奏院。

他正式接替那青年的叔父任西席前,那宦人家總得先見過他的人,再考量一番他的學識,認可了,他才能留下來。

宋硯對此倒是竹。

那青年的叔父是個年近五旬的老者,名喚吳廣坤,為人古板,學識上更是古板,能考上舉人,全靠著死記背歷年考題和諸多錦繡文章,連考數年,最后真讓他給上了。

后來考進士,他還想效仿當年之法,可惜再也沒給他押對過一次考題,幸得遇上恩科,才終于撈得個做。

宋硯自認為學識上,比起吳廣坤還是綽綽有余的。

只是不知對方是何方顯貴,吳廣坤提起來頗有些諱莫如深之意,言只有他被正式留用了,方可知對方份。

宋硯為了結權貴,這些年也鉆營過不東西,一聽便知絕對是個高枝兒。

為了今日這場面見,他還下了本,用自己為數不多的銀兩新裁了一青的袍子,就為了給那貴人留個好印象。

吳廣坤進屋替他引薦時,宋硯便候在屋外,心境之張,竟不亞于幾日前去看春闈放榜。

他這個年紀,若是在京中再謀不到個出路,想同京中貴結親,以后仕途好走些,便徹底了奢

他一步步從臨安鎮那個小鎮中走出,見過了這京都的繁華,滿心抱負也還未得以施展,終是不愿就這麼回那窮鄉僻壤之地的。

忐忑不安等了片刻,里邊終于傳喚他進去,宋硯不敢四下張,垂首進屋后,便規規矩矩一揖,寬大的青袖袍自腕間垂落,頗有魏晉名士之風,努力做出不卑不的姿態道:“小生宋硯見過大人。”

一時沒人做聲。

宋硯維持著作揖的姿勢不,但一顆心幾乎已提到了嗓子眼。

替宋硯引薦的也覺出異常,悄悄覷了坐于上方的人一眼,怕對方是見宋硯年輕了些,以為他沒真學識,這畢竟是自己引薦的人,若是不得貴人看好,只怕貴人對自己也頗有微詞,吳廣坤便替宋硯道:“宋小友年歲雖不大,卻是舉人出……”

“我知道。”上方傳來一道鳴金碎玉般的利落聲。

聽到這個聲音,宋硯便不控制地抬起了頭,看到坐于上方那一銀紅甲,外罩茶白錦袍,袒一臂的鎧甲作文武袖的英氣將時,臉已是慘白如紙。

“宋硯。”樊長玉平靜吐出這兩個字,如刃的目已學會了收斂鋒芒,嗓音里聽不出緒,但統領千軍萬馬的威勢,只坐在那里,便已得人不過氣來。

宋硯只同樊長玉對視了一息,便狼狽垂下了頭去,萬般難堪涌上心頭,再次作揖時,腰折得要多有多低:“小人……宋硯見過……大將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