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錦繡前程 3苗姨娘

《重生之錦繡前程》3苗姨娘

葉宗山沒家吃晚飯,理國公府辦大喜事,做為國公府辦事旁支,葉宗山忙很。就是平常沒大事,葉宗山也是常年跟著現任國公爺葉大老爺忙東忙西,葉家家業也是這樣忙過來。像國公府這樣大戶,拔都比平頭百姓腰,家里幾個管事比他們這些沾些帶故旁支都過好。

跟有國公府扶持嫡系相比,葉家差許多,但跟一般旁支比,葉家日子算是過很不錯了。多旁支想到國公府里謀點差事,都找不到門路。

“姑娘,廚房燉了湯,我先給姑娘盛了一大碗。”小玫端著托盒進來,一大碗湯,兩個素菜,一個葷菜,還有兩碗白米飯。

葉茜看小玫笑如此開心,就知道小玫占便宜了,便笑著道:“家里也不缺吃,以后你也別老跟小月斗氣,我到底是姐姐,是妹妹。”

要是葉宗山家,大家一起吃飯,就是苗姨娘和葉玉珠也可以末席一起坐著吃。要是葉宗山不家……和葉蕎不屑與妾室一起吃飯,兩人又不和。結果就是每每到了飯點,葉茜和葉蕎丫頭都去廚房,兩人先給自家主子盛了,剩下才是苗姨娘和葉玉珠。

就是苗姨娘管著廚房,雖然敢私下里給葉玉珠做點吃,但三餐正食絕對不敢自己先吃了給葉茜和葉蕎剩下。苗姨娘倒是干過一回,結果被和葉蕎指點臉罵了一通,又告到葉宗山那里,吃了一回大虧,苗姨娘也就學乖了。

小玫聽得有幾分驚訝,不解看向葉茜道:“姑娘怎麼突然……”

“爹爹勞碌一天回來,是想看到我們姐妹和睦,還是爭吵不休呢?”葉茜笑著說。

小玫想了想,馬上笑著道:“是噢,大姑娘和和氣氣,就能顯得二姑娘吵鬧不休,老爺肯定也會疼大姑娘。”

Advertisement

葉茜聽得有幾分哭笑不得,也不想去解釋,笑著道:“記得以后對二姑娘和小月要和和氣氣。”

“嗯。”小玫點頭。

葉宗山素來晚歸,有時候本就不回來,葉家沒有長輩,再者小門小戶也沒有早晚請安規矩。晚飯過后就是自由活時間,葉茜哪里也沒去,跟小玫坐著閑聊。雖然都是親經歷,但二十幾年前事,許多細節想不起來,只是大概知道什麼時段發生了什麼事,近期瑣碎事就不太清楚。

正聽小玫說著閑話,外頭卻傳來苗姨娘怯怯聲音:“大姑娘屋里嗎?”

小玫起去迎,苗姨娘打起簾子進來,后還跟著葉玉珠。

葉茜也站起來,不上下打量著此時苗姨娘,比葉宗山小一歲,長相一般,段一般,氣質就一般了,很平常婦人。但是苗姨娘行舉止有許多不好習慣,明明不是纖弱婦人,說話卻是怯怯,兩句話說不好眼里就含淚,一副委屈模樣。

要是苗姨娘真有白蓮花容貌,白蓮花氣質,這樣裝裝也就罷了。偏偏長相氣質一般,不瘦弱,再平常不過婦人,連青春都沒有了,天天這副作派就讓人不了。

相比之下葉玉珠就青出與藍了,葉玉珠生不錯,雖然不及葉蕎和葉茜,也算是小人一個。再配上纖纖弱弱材,看著像那麼回事。

“晚飯燉湯,我擔心大姑娘嫌油膩沒多吃,又做了份點心,大姑娘嘗嘗看。”苗姨娘說著,后葉玉珠打開食盒,把一盤綠豆糕放到桌子上。

“晚飯湯味道很好,我倒是多喝了一大碗,此時正覺得撐,姨娘自己吃吧。”葉茜笑著說,眼睛卻不由看向葉玉珠。

此時葉玉珠也是八歲,怯怯小臉,馬上就能滴出兩缸淚眼晴,個頭不矮,卻生瘦弱,一陣風恨不得都能吹走,不知道還以為葉家怎麼。雖然不算是葉家正經小姐,但葉宗山也沒有把當丫頭對待。一樣上學讀書,服首飾雖然比葉茜和葉蕎了些,卻總是有幾樣。后來家里錢多了,也給買了個丫頭使喚。

Advertisement

葉玉珠也正看著,對上葉茜目就趕低下頭。葉茜實想不起小時候與葉玉珠相模式,看葉玉珠不說話,也不主開口。

上輩子與葉玉珠正式開戰是彼此親之后,葉玉珠覺得自己太虧了,出嫁算上嫁妝才花一百銀子,而葉蕎嫁妝數千兩之多,后留給葉茜超過萬兩。覺得再是養,也不該只給這點。

“我和玉珠晚飯吃也多,大姑娘吃這個,不如留屋里,姑娘了吃。”苗姨娘說著,話語中滿是討好。

葉茜倒是喜歡綠豆糕,但對苗姨娘送來綠豆糕沒什麼興趣,無事獻殷勤非即盜,苗姨娘送了一盤綠豆糕給,只怕得要一百斤綠豆當報回禮。道:“先放著吧,姨娘請坐。”

說話間三人坐下,小玫端茶上來。

苗姨娘世說起來也可憐,父母早亡,被大伯賣給了一個,生下葉玉珠后各種氣,婆家嫌生個賠錢貨。不幸是葉玉珠剛滿月丈夫外鬧事被打死了,早投無路之時抱著葉玉珠到葉家當了娘。

接下來事就與葉家相關了,這還得從葉家潑天狗講起,也是葉茜和葉蕎不和源所。葉宗山原配是葉茜母親方氏,方氏生葉茜是難產,生完沒幾天就撒手走了。孩子太小,家里又窮請不起媽,再加上要辦方氏喪事,方氏妹妹也就是安林石娘,學醫呂姨媽便把葉茜抱過去暫養。

當時葉宗山二十歲不到喪妻,所有人都曉得他肯定會再續娶,但誰都沒想到會娶這麼,方氏五七剛過,葉宗山就把葉蕎母親清娘娶回家里了。葉宗山父母早亡,自家貧,常去國公府或者嫡系那里打秋風,清娘就是國公府葉老太太邊大丫頭。

Advertisement

因為方氏喪期之中,清娘進門倒是沒大辦,做為葉老太太大丫頭,手里多存了些私房,后來葉宗山也靠著清娘人際關系,國公府謀到了差事,可以說葉宗山是靠清娘挖到第一桶金。

如此急促續娶清娘,鄰里之間本來就有點議論,不管是方家還是呂姨媽都對此十分不滿,但也不好說什麼。然后夸張事來了,清娘六月底進門,到十二月底就生下了葉蕎,葉宗山十分歡喜,起名擺酒,上祖譜,一點沒有帶綠帽子意思。這樣反應很明顯是清娘與葉宗山早就勾搭上了,方氏還活著時候,清娘就懷孕了。

為此呂姨媽有好幾年不與葉宗山說話,葉茜是一直養呂家。直到葉茜六歲,清娘己經病逝,葉家房子翻蓋完畢,家里錢多了,葉宗山三請四請,總算把葉茜接回家里。

俗話說好,小三當久了總會遇上小四,清娘進門沒多久,苗姨娘就來了。清娘生下葉蕎之后不太好,水也不足,當時葉家境況雖然比先前好點,但也好不多。苗姨娘此時是四幫工,又是鄰居,清娘很同苗姨娘遭遇,便讓苗姨娘帶著兒來葉家幫忙,主要是給葉蕎喂,照顧

清娘確實是善心之舉,沒想到苗姨娘恩將仇報上葉宗山床。苗姨娘初打算并不是要當妾,清娘生完之后一直都不好,再加上前頭方氏也死與生產,很多人都說清娘也許過不了這個坎。苗姨娘想是,要是清娘死了,自己上葉宗山還能當個填房。葉宗山雖然條件不好,但苗姨娘帶著葉玉珠尋不到好。

沒想到清娘病了一段時間后,漸漸好了,等到出了月子,葉宗山跟苗姨娘事也鬧出來了。葉家便是一場大鬧,苗姨娘伯伯,弟弟都過來了,鬧不可開膠,苗姨娘伯伯還吵著要告。后理結果是,葉宗山給了苗姨娘家里五十兩銀子,苗姨娘則帶著葉玉珠留葉家,苗姨娘給清娘端茶當了妾室,葉玉珠改姓葉了養

Advertisement

葉家也跟著平靜下來,至表面上平靜下來。清娘是病病好好,葉蕎五歲時候病逝。苗姨娘倒是活很長久,跟了葉宗山一輩子,卻沒有給葉宗山生下一兒半。上輩子葉茜給苗姨娘診過脈,沒說出來,心里卻有數。苗姨娘是被下藥了不能生,從時間算應該是清娘做。

“我娘家事大姑娘也曉得。”苗姨娘一臉苦樣開口了,眼淚直眼框里打轉。

葉茜想了想,實想不起苗家現況,便干脆不開口,等著苗姨娘繼續說。

苗姨娘眼淚都掉了幾滴,結果葉茜不接話,只得接著道:“我那大伯就不必說了,我只當他死了。唯獨家中小弟,早到了說親年齡,我那大伯卻是毫不心,前幾日回家去聽鄰居們說,大伯想讓他去做上門婿,我實擔心,我就這麼一個弟弟,他是要承香火。”

葉茜有印象了,苗姨娘弟弟苗軍,葉宗山去世時還過來鬧,被打了出去。道:“雖然說父母之命灼之言,但姨娘父母早亡,苗大爺也不小了,可以自己做主。”

苗姨娘哭傷心,道:“我那大伯……我小弟如何敢違抗。我有個笨主意,想著請他到家里住些日子,老爺看著說門親事。”

葉茜驚訝道:“讓爹爹說門親事?爹爹用什麼份以苗爺說親事,要是苗老爺鬧起來,這又要如何說?”

苗姨娘眼淚掉兇了,頭也不低了,妾室娘家不算親戚,從禮法上說,苗軍跟葉家是無親無故。沒想到是葉茜說如此直接,一點余地都沒有留,但話還是要繼續說下去,道:“我那大伯如何敢跟老爺鬧,只要小弟來了葉家,他就不敢了。我還有點私房銀子,省一省也能給小弟娶門親事,老爺心善,肯定會同意。”

葉茜沒接話,要是葉宗山真會同意,苗姨娘也不會來屋里哭訴了。年印象里雖然見過苗軍,卻沒有共同居住經歷。停了一下道:“爹爹怎麼想,我不曉得。不過我和二姑娘今年都八歲了,若讓個無親外男住到家里,男有別,只怕十分不方便。”苗軍娶親時幫幾兩銀子很有可能,但讓苗軍家里住不可能。所謂善心,也是自家方便況下。

苗姨娘臉難看起來,沒想到葉茜會拿男之防堵。旁邊坐著葉玉珠輕咬著下,道:“舅舅今年都二十歲了,住書房前院,妹妹們都住后院,哪里會有妨礙。”

“你也是跟著念過書,男七歲不同席,葉家就這麼大地方,前院后院也就是一墻之隔,讓一個無親無故外男家里住著,姑娘名聲真好聽嗎?”葉茜說著,直接道:“就算是爹爹無所謂,我還得顧自己臉面,二姑娘那里恐怕說不過去。”

葉蕎雖然討厭,但對苗姨娘和葉玉珠也喜歡不到哪里去。相對來說,葉茜和苗姨娘沒那麼大恩怨,好歹還能坐下來說兩句。要是到葉蕎屋里,只怕葉蕎早把們趕出去了。

葉玉珠把頭低了下來,雖然極力忍耐著,眸子里卻閃過一恨意。葉茜看眼里心中卻閃過一驚訝,記憶里葉玉珠是從出嫁時才開始恨上葉家,葉玉珠連繼都算不上,妾室帶來拖油瓶,葉宗山待不算薄,再加上苗姨娘補著,過上大半個小姐待遇也差不多了。

直到葉玉珠出嫁,對婚事以及嫁妝都十分不滿,為此苗姨娘和葉玉珠葉宗山跟前哭過好幾回。葉宗山卻說明白,本來沒有緣關系,念書上學,穿吃飯從來沒有短過,他這個養父夠意思了。財產他是要留給親生孩子,葉玉珠跟他沒有緣關系,給這些己經仁至義。同樣他老輩之年也與葉玉珠無關,不會讓葉玉珠出半文錢。

苗姨娘眼淚,可憐看向葉茜,道:“大姑娘心善,我那弟弟……”

“此事總要由爹爹做主。”葉茜打斷苗姨娘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