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玄幻奇幻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第149章 第 149 章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第149章 第 149 章

這些天雨,道上的青石板路被曬得干干的,斜落到了山林的另一邊,殘留些金的余輝在山頂。

磷磷,卷起陣陣浮土。

“駕!”錢炎柱甩了個馬鞭。

馬兒疾馳,很快,這一便跑過了兩輛車馬,潘知州起簾子,朝外邊看了一眼,不嘆道。

“一晃三年過去了,這一還是老樣子。”

顧昭也看了過去。

這一路的道都是青石板鋪就而的,約莫丈寬,能容兩輛車馬并行,兩邊時不時能見青苗茂的農田,還有青松拔,瞧見炊煙的地方,必定能見到一茶寮。

只見茶寮用竹竿支起,上頭罩一塊油布,賣茶的老嫗老漢在茶寮里忙碌,茶湯飄起熱氣,斜之下,為奔波在外的旅人帶來一短暫的安寧和歇憩。

“大人,前頭有一茶寮,咱們要不要去歇歇?”錢炎柱的聲音從外頭傳來。

潘知州:“不用,約莫再跑馬五六里,就能到驛站了,到時咱們直接在驛站里歇息用膳。”

錢炎柱:“好嘞!”

……

顧昭欽佩:“大人好記。”

潘知州回頭對上顧昭的眼睛,須笑了笑,“都走過好幾趟了,趕考時候,再加上三年一趟的述職,要是不記一些,心里沒有盤算,就得宿荒郊了。”

他見顧昭興趣,就指著青山,和顧昭介紹這一的山脈,又說起這附近的村莊。

這一地靠近京城,且在道之旁,百姓的日子自然好過。

顧昭這才知道,許多京還在這一置辦下田地,再派下親信做農莊里的管事,畢竟,京城居大不易,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平日里花銷的銀錢都不湊手了,哪里還能在京郊買下田地。

Advertisement

這一地有通達的道,不論是運糧進京,還是消息的傳遞,都是十分便捷的。

潘知州須,“是以,別瞧仙安這一離京城還有兩日的行程,地價可不便宜。”

說罷,他想了想,說了個三年前的地價。

顧昭聽后咋舌不已。

這般貴……

放眼朝道兩邊的田地看去,那些青苗茂的田地在眼里就不再是田地了。

那是一錠錠白花花的銀子啊!

……

磷磷,倆輛馬車到了驛站。

顧昭率先下了馬車,抬頭就見驛站的大門掛了個匾額,深褐的木頭,帶著歲月的痕跡,上頭以墨漬銀勾蠆尾的勾描著仙安驛站四個大字。

尤其是仙字。

仙字從人從山,這一字既寫出了人的瀟灑自然,又寫出了山林的縹緲綿延,組合起來就了仙人的逍遙肆意,端的是有大家意境。

潘知州踩著錢炎柱擺好的下馬踏,姿態從容的下來了,注意到顧昭的視線,他也朝匾額上看去,袍子上因為久坐而起的褶子,笑道。

“震撼吧,我頭一次看到時,也是看愣了,短短的四個字就能瞧出書寫之人的功力著實不凡,尤其是仙字。”

他停頓了下,還未說話,就聽顧昭接話道。

“出塵俗,似有仙人拂袖踏云歸去。”

潘知州一擊掌,“是嘍!顧小郎說得好,就是這樣的覺。”

一行人繼續往驛站里走,路上,潘知州和顧昭還在說著匾額上的字。

潘知州:“你道這手字是誰寫的?”

顧昭搖了搖頭,“不知。”

潘知州目欽佩,“是太祖,當真是文能定國,武能安邦,不單單是功夫好,這一手字寫得也是極好。”

“當初戰,各地都毀了大半,驛站也是如此,當朝定下后,最先修的便是驛站,因此,各地驛站的匾額,是太祖賜下的墨寶,然后再由各地拓描匾額,轉眼都百多年的時了。”

Advertisement

潘知州唏噓,是舊時,倒是不見舊時人。

……

顧昭能理解為什麼百廢待興,最先修的是驛站。

俗話都說了,消息靈通,生意興隆,這國君自然更是如此,掌握的消息越多越新,他能支配的人和事就更多了。

驛站,它就像國家流通的管道,傳達上頭的意志,再將各的變朝京都反應而去,有它,國家才能鮮活。

……

一行人風塵仆仆的跟著潘知州進了驛站,陳長史拿著文書上前和驛丞涉。

驛丞姓汪,是個五十來歲的漢子,生得有些矮小,背微微有些躬駝,面容有些黑。

他生了一對的三角眉,眉短而雜,瞧過去有些兇悍,下頭是一雙如鷹般銳利的眼眸。

汪驛丞看了看文書,又看了一眼潘知州一行人,簡單的道了一聲大人,就算是問候了。

潘知州也拱了拱手,回了個禮。

汪驛丞轉頭喚驛卒,“大錢,大錢,給潘大人開兩間屋舍,一間單間,一間通鋪,再給馬兒準備些料豆和苜蓿草。”

“好嘞!幾個大人跟我來,大人們風塵仆仆,都累了吧,我先帶大家去屋里歇息,馬兒我一會兒會照料。”

被喚做大錢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年郎,長手長腳,眼睛清亮,他瞅了瞅顧昭一行人,咧笑了笑,黝黑的皮顯得有些憨憨的。

潘知州:“有勞小哥了。”

一行人跟著大錢一道往樓上走。

……

仙安驛站京里往來的員頗多,是以,這驛站建得也頗大,雖然從墻角那斑駁布滿青苔的青磚,還有屋舍的木頭可以看出,這一驛站有些年月了。

不過,屋舍倒是維護得好。

起碼沿著那木梯上去,只有木頭結實的咚咚聲。

Advertisement

……

驛站往來人多,屋舍張,便是單間也是窄小,里頭只擱了張床榻,一張方桌和圓凳,上頭一壺的茶水壺,旁的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通鋪的屋舍倒是大間,一開門,左右兩邊皆是連通的床榻。

此時春日,夜里還是有些涼,床榻上擱了一床藏青的棉褥,枕頭也是同

顧昭,倒是有些意外了。

雖然棉褥老舊,不過應該這幾日都有曬過,手有些許的蓬松。

可以看出,雖然條件不好,驛站還是盡心做到了他們能做的。

大錢看過顧昭幾人,見顧昭年紀小,他還沖顧昭笑了笑。

“后院有口井,還有幾口灶,灶里一直有熱水燒著,你們要是洗簌,可以去樓下的澡屋,要我們幫忙提水也,一桶熱水十枚銅板,不要我們幫忙的話,一桶就五枚銅板。”

錢炎柱咋舌,“十枚銅板一桶熱水還不貴啊。”

大錢皺眉,“哪里貴了,就收點跑費和柴火費了,你去別的地方瞧瞧,還沒我們這麼實惠呢。”

卓旭自來的攬過里大錢的脖子,笑道。

“好啦,小哥別惱,我這弟弟頭一次出遠門,沒見識,十枚銅板確實是良心價了,你別和他計較,說起來,你姓錢,他也姓錢,這是緣分,往上數幾代說不得還是一家親呢。”

大錢來了興致,眼睛晶亮,“哦,你也姓錢?”

錢炎柱點頭。

顧昭湊趣,“我們都他小錢哥。”

錢炎柱想瞪人,瞧見是顧昭,又不敢多瞪了,只得委委屈屈模樣,著鼻子認下了。

“沒錯,大家就都我一聲小錢哥。”

年紀更小的大錢愣了下,隨即哈哈大笑,剛才陌生沉悶的氣氛一下就消弭了。

Advertisement

大錢:“小錢哥,我錢伯明,大家都喚我一聲大錢,嘿嘿。”

錢炎柱:“錢炎柱。”

卓旭:“卓旭。”

顧昭也跟著笑了笑,“我顧昭。”

幾人說著話,大錢不敢去和陳長史說話。

雖然驛丞只給開了兩間屋,不過,他一瞧那陳長史便知道他大小也是個大人,驛卒無無職,不敢和大人多說話。

大錢小聲,“有味兒,我這鼻子靈著呢。”

顧昭莞爾。

“對對,是有味兒。”錢炎柱和卓旭哈哈笑起來,“那是我們長史大人。”

大錢一副我就知道這是個的模樣點了點頭,有些赧的解釋,道。

“驛站往來人多,屋舍不夠數,大家多數都是一道住大通鋪的,還請幾位見諒則個。”

說著,他的目看向顧昭。

顯然,這話他也是對顧昭說的。

在錢伯明眼里,面前這個小郎雖然著簡單,不過,那一氣度卻著實不凡,豪不夸張的說,便是京里大族養出的兒郎都沒有這風采。

別看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驛卒,他可是見過許多人的,雖然瞧過去憨,實則是個人

眼睛毒著呢!

顧昭不介意的笑了笑。

“出門在外,一切從簡,能有個地方落腳歇息就很好了。”

卓旭:“走走,大錢老弟,你帶我們去給馬兒拿些料豆和苜蓿草吧,回頭我們也不叨擾你,自己就能把馬兒照顧好了。”

大錢目激。

這是個好伺候的主兒啊,他們做驛卒的,最喜歡到這樣通達理的人了。

明明他們這兒是驛站,還是屬于家的驛站,雖然有方招待的活兒,但他們還要干傳遞信息,管理驛道驛站等活兒。

多著呢!

偏偏來的都是,各個有威,一些人還老將他們當店小二。

真是……

真是發牢都不敢太大聲,就怕到小心眼的大人!

……

錢炎柱和卓旭去給馬兒喂水喂飯,簡單的洗簌過后,顧昭便去飯堂那尋潘知州和陳長史,剛剛下樓,就聽陳長史笑著招手,道。

“顧小郎,我們在這兒。”

顧昭三兩步走了過去,拉開凳子落座,瞧著桌上的菜哇了一聲,喜滋滋道。

“這菜真熱乎。”

陳長史哈哈笑了一聲,從竹筒里給顧昭拿了雙筷子,遞了過去,道。

“可得多吃一點,這可是咱們大人請客。”

潘知州須,“小菜小菜,等到了京里,我再請大家吃一頓好的。”

“大人,這可是你說的哦,不許賴皮!顧小郎你也記下。”陳長史不客氣,一下就順桿爬上了,還不忘拉上顧昭。

“記住了記住了。”顧昭笑著應下,筷子夾了個餑餑,耳朵里聽著陳長史一疊聲的念著京城的大菜。

像什麼黃燜魚翅,佛跳墻,玲瓏魚脆羹……是聽了個名兒就讓人垂涎三尺。

潘知州不住了,“停停停,老陳你這是要將我吃窮了啊,還黃燜魚翅,你咋不說給你點一桌宮廷宴呢!”

陳長史意猶未盡,“都說這廚師的湯,那是唱戲的腔,湯正就腔正,湯不正,那就是糊弄人的,這黃燜魚翅肯定不能。”

“對了大人,我聽說京城里很多酒樓里的大廚是宮里膳房里退下來的,要不就是他們□□出來的人,是不是真的啊?”

還不待潘知州回話,他先看向顧昭,認真道,“像咱們這樣的升斗小民,吃大戶的機會不多,顧小郎可得和我一條線,你說句公道話,剛才大人說沒說了,要帶咱們吃一頓好的?”

顧昭瞧了瞧陳長史,又瞧了瞧潘知州,嘿嘿笑了一聲。

“說了。”

“大人,我是修行中人,不能說瞎話的。”

陳長史:“哎,你瞧,顧小郎都說他不說瞎話的。”

潘知州:……

還沒到京城,他已經開始心痛了,他的荷包,鐵定要被這幾個人吃癟了!

陳長史繼續提老話,“大人,是不是當真是膳房里退下來的大師傅啊。”

“我怎麼知道,我當京那會兒窮著呢,哪里舍得上酒樓哦。”潘知州沒好氣。

他夾了個餑餑到陳長史的手中,“快吃快吃,這餑餑熱乎熱乎的,也香著呢。”

“真是吃都堵不上你的。”末了,潘知州還小聲的抱怨了一聲。

陳長史看手中的餑餑:……嘖,寒酸!

顧昭寬,“大人,夾上菜和,熱乎熱乎的,還是很香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