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梟臣 尾章

《梟臣》尾章

永興八年九月,林縛堅辭永興帝詔,擁閔王繼位,改年號繼貞;梁氏十一月底病逝,諡孝貞穆太皇太后。

一個月後,即繼貞二年元月一日,繼貞帝頒詔讓位,林縛正式登基稱帝,定國號爲“崇”,改年號爲“啓元”。

顧君薰即皇后位,蘇、劉妙貞、孫文婉、柳月兒、小蠻及元嫣封爲六貴妃,左氏姐妹及江綾織封爲嬪妃。宋佳、顧盈袖、單,則與其他重臣大將的眷一起,冊封爲國夫人或郡君,以此來掩人耳目……

林縛同時頒詔封永興帝子繼貞帝及王爲永濟公、永昌公,海陵王元鑑海改封爲國公,永昌侯元錦秋改封信昌伯,使其四人與其他元氏宗室子弟遷居浙西婺源。

同時給秋野監逆案平反,給靖北侯蘇護正名,並頒國魂詔,立國魂碑,追祭李卓、顧悟塵、陳西言、曾銘新等自慶裕年以來爲國犧牲的將吏卒。

徹底革除政事堂及中樞六部,由樞院及所轄十六部司執掌中樞政權,改都察院爲監察院,將原刑部所轄的審刑司獨立出來,提格爲審刑院,與樞院、監察院並列,原刑部其他司院併院警備部,改公府會議爲樞府會議,置於樞院、監察院、審刑院及軍部之上。

同年二月,葉濟羅榮在關中即大燕帝位。

曹義渠沒有選擇擁立元氏子弟爲帝,與江寧對抗,而是迫不及待的在渝州登基,建立樑朝,自封樑帝,似乎是爲了最後的妙時

五月,西征軍指揮部會同寧則臣、敖滄海、陶春等部二十萬兵馬,分從南及河津三地進擊關中。

雖說其時隨葉濟多鏑西逃的北燕匠師,也仿效淮東伏火弩鑄造銅炮,但以關中之財力及人力,在五月之前不過就鑄了三十餘門銅炮來應景。

Advertisement

而與此同時,西征軍除編有八百門輕重型火炮之外,裝備到一線營卒的燧發火槍也多達六千餘支,更在軍中單獨設立擲彈兵科,建制的在野戰及攻防戰中使用伏火雷。

歷經浦城、潼關、武關數戰,西征軍在兩個月之間,就殲敵四萬餘衆,強行破開進關中的大門。陳芝虎、葉濟羅榮雖說還掌握十數萬兵馬,但大勢已失,不敢在渭河平原與西征軍會戰,只能棄關中經慶、固原西逃進河西故郡,即西域。

元歸政、元錦生、高義等人,在敖滄海率部所部強攻武關時給擊斃,董原依舊不見所蹤,也未有消息說他投靠陳芝虎或曹義渠。

到八月中旬,西征軍即收復關中全境,楊一航出任關中宣使;林縛同時立西北衛戍防區,將長淮軍及太行山獨立鎮師皆編西北防區,使敖滄海、鄧愈分別出任正副都指揮使,負責繼續追剿西逃殘敵的重任。

啓元二年春,林縛使寧則臣在渭源率馬步軍及輜兵十萬,與周同、粟品孝在荊州率水步軍及輜兵八萬,兵分兩路攻川蜀。其時曹義渠移都都,渝州乃蜀樑大將魏世延守

魏世延率部投降,率部隨周同北進,於四月會同寧則臣所部圍都。曹義渠稱帝不過一年,帝王幻夢即告破滅,他在都城中命盡軍卒將他百餘嬪妃盡數死後舉火自盡,蜀樑至此滅亡——林縛戰後設川蜀郡,使周同出任宣使,中原戰火就此徹底告熄……

陳芝虎與葉濟羅榮率部逃出關中後,即分道揚鑣。陳芝虎自封秦帝,控制河源以西的河西故郡,建立西秦國。葉濟羅榮在啓元三年奚胡叛變事件戰死,葉濟多鏑繼任汗位,率殘部往西北疆逃竄,一直逃到北庭(今新疆北部地區)故郡立足。

Advertisement

啓元七年,陳芝虎西征敕勒國,屠城後召敕勒王侍寢,在睡夢中被敕勒王以銀釵刺穿左眼而亡。

陳芝虎亡,西秦國大,之前給陳芝虎暴力制的西北疆諸胡皆起兵造反;林縛則令敖滄海率十萬馬步軍西征,啓元九年六月攻陷西秦國都鄯善(今哈),分設河西郡及西秦都督府。

葉濟多鏑率燕胡殘部踞北庭,在西北苦寒之地掙扎了數年,也沒有辦法馴服北疆諸胡。啓元八年、九年,與敖滄海所率的西征軍數戰雖互有勝負,但數年積攢的元氣也告耗盡。葉濟多鏑不得以於啓元十年初棄北庭再次西逃,遠避到伊犁河以西的地區苟且生,林縛則並設北庭都督府。

國境線延到哈以西的伊梨,整個依賴於陸路的後勤補給線已經綿延有四五千裡。中樞及地方也無意再將國境西擴,林縛也便順勢停下往西北疆繼續擴張的步伐,調整對西北疆的戰略,改武裝征服爲移民歸化。

從啓元元年到啓元十年,對東北地區的歸化工作一直都在有序的進行。

除了設遼郡歸中樞直轄外,在遼以北地區,林縛先後共從江淮浙贛等地調二十萬青年、設立三個農墾兵團進以北地區進行屯種。

由於燕胡從燕京、遼等地西逃時,十分的倉促,有近三十萬青年婦棄,其中近二十萬婦隨農墾兵團北遷,與農墾兵結合組新的家庭,紮落戶。

從啓元二年起,以遼南鐵場建設爲標誌,遼以南、與遼口之間的千山東麓地區煤鐵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到啓元十年,遼南鐵場的鐵產量達到十萬噸(兩億斤)、鋼產生達到五千噸(一千萬斤),圍繞遼南鐵場外圍的採礦及冶煉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Advertisement

整個遼東半島兩面臨海,而經渤海、東海到江淮地區,航海風暴的威脅,要遠遠於夷州以南海域;甚至在夏季有些膽大的海商也需要停航避風——這使得遼東半島的林木等礦產資源,源源的不斷輸江淮。遼口及金州的鐵山港,都很快爲繼崇州、明州、津海、海州、登州、晉安、竹溪之後的大海港。

而僅遼東地區,之前的遼東漢民加上之後給燕胡強遷過去的漢民,就有一百六七十萬人——這諸多項使得遼在新帝國的地位,甚至要超過河南、燕薊等戰事挫傷極重、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的中原郡。

而遼開發得越迅速、越徹底,燕胡在遼的殘餘勢力生存空間則越

雖說往西北疆的擴張在啓元十年就告一個段落,但對南洋擴張涉及到巨大的商業利益,步伐則一直都沒有停頓過。

永興元年江淮一斤棉紗價值約四百錢,已經比傳統的土紗低了一截;到啓元元年江淮棉紗價格下降一半左右,到啓元十年,江淮棉紗再下降一半,一斤紗僅百錢——技上的長足進步使得以棉紗、棉布爲代表的淮東工業品足以橫掃國、海東及南洋諸國傳統的土布、土紗市場,從中牟求厚利。

而江寧也很清醒的認識到,只有不斷擴外的國外市場,使得工業品一直都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才能一直強烈的刺激以江淮地區爲主的工業區規模不斷擴大、刺激新技的不斷長。

而在這些工業品的強烈衝擊下,南洋諸國的傳統手工業生產的空間就日益狹窄,反彈也是理之中的事,而每逢阻力,江寧則習慣用戰艦跟大炮開路。

啓元十四年,林縛使其時任東南水師指揮使的楊釋親率東南水師半數兵力跟戰艦南征芨多。在西南洋(印度洋)海域,已經全面換裝開花彈的東南水師,以兩艘護衛艦礁沉沒的代價,全殲芨多王朝水軍。

Advertisement

最終以割佔面積爲夷州兩倍大小的佛僧羅島及設港開埠爲條件,接芨多王朝的議和。其時,佛僧羅島已經是江寧在海外設立的第十一個都督府及軍事基地。

而到啓元二十年,海外都督府及水師軍事基地則延到泰西帝國(阿拉伯)及蘇比亞、阿克蘇姆等國的東海岸,達到十六個之多。由於燕胡殘部的西進,火炮、火槍及諸多新式造艦技也開始在泰西、蘇比亞、阿克蘇姆等國流傳,但依舊無法抹平與新國帝之間的差距。

劉師度所擔憂的人口、炸現象,率先在江淮地區發。

啓元二年伐蜀戰役完結之後,包括遼郡在,新帝國進行過一次徹底的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爲八千六百萬人,淮河以南地區(除川蜀以外)的人口,高達五千八百萬。

到啓元二十年,短短十八年間,淮河以南地區的人口暴增六還多,達到九千三百萬。

雖說南方土地產糧的潛力,能夠承上億甚至更多的人丁消耗,但是這些土地,用四五千萬人就勉強耕種;江淮地區工礦及運輸業一直在迅猛的發生,但到啓元二十年,國工礦及運輸業容納的勞力也就一千萬稍多一些而已——單純從勞力而言,雖說土地能夠承載,還是在全國範圍產生了大量的剩餘人口。

西北疆是苦寒之地,願意移民西北疆實邊的人不多,需要中樞財政拿出大量的補纔可行,而大量剩餘人口則以海外十六個都督府爲核心,往南洋地區進行遷移。

將永興年間也計算在,到啓元二十年近三十年間,濟州、盧加、普丹、佛僧羅十六個都督府容納的移民就超過當地土著,高達四百萬人,而以十六個都督府向周圍諸國遷移的海外移民差不多也有此數。

比起向南洋地區的主移民,截止到啓元二十年,往西北疆及東北地區的實邊移民,還不過一百二十萬人,中樞還爲此付出上千萬銀元的代價。

佛僧羅從啓元十四年才設立海外都督府,到啓元二十年,移民佛僧羅的江淮民衆就高達二十萬人。商銀莊、南洋船社與都督府以極廉價的價格向江淮移民出售沃的土地,六年時間在佛僧羅島兼併或開墾棉花種植園總量高近千萬畝,爲江淮棉紡工業最重要的原料產地之一。

到啓元二十年,黑水洋、南洋船社名下登記註冊的五百噸級以上商船就高達五千艘。

除靖海水師、東南水師之外,黑水洋、南洋船社裝備三級主力戰艦的護衛艦隊與諸都督府護衛軍,亦爲新帝國在海外最爲重要的軍事力量。

比起黑水洋、南洋船社這種軍政財商結合的特殊勢力不同,商銀莊要稍稍單純一些。

早初商銀莊用六百萬畝賞功田所置換出來的兩千萬銀元的資本金,到啓元二十年激增了二十倍,達到四億銀元,這還沒有將過去二十年向東發放近兩億銀元的錢息計算在

淮東錢莊的實力跟規模比商銀莊還要大一些,資產金達到六億銀元;此外濟州銀莊等數家規模稍小,後期纔得到發展的銀莊,資本金亦在千萬銀元到近億銀元不等,資本實力並不容小窺。

早期的海外貿易主要是與當地人及勢力進行易,而傳統的海外貿易已經難以滿足新帝國增漲的需求,到啓元二十年,海外移民漸近爲貿易的主

包括十一個海外都督府以及佛、婆羅、高麗、扶桑等國在的海東、南洋,到都是漢人投資開發的礦井跟種植園。

到啓元二十年,輸的婆羅火油每年就升至六十萬噸,而輸其他地區的婆羅火油,每年也高達三十萬噸,年貿易總額高達三千萬銀元。而控制婆羅國逾九油井的婆羅火油商社,不僅經營者、管理者及核心技工都是漢人外,其數除了皇室、商銀莊、淮東錢莊、南洋船社等持有外,其餘則主要由盧加都督府等地的移民羣持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