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玄幻奇幻 破樊修仙記 第二百四十三章 準備擴張

《破樊修仙記》 第二百四十三章 準備擴張

“并沒有。”在場的都是丹鼎閣的高層,所以鄒昌盛并沒有畫餅,也沒有說些模棱兩可的信息。

“自他那日離去,所有人都在找他,可惜他卻如同消失了一般,再沒出半點蹤跡出來。”鄒昌盛有些惋惜地道。

“所以本座今天要說的第一件事,便是關于神斗篷人的。”鄒昌盛對那位也是非常在意。

“所有人,用一切可以用的人脈跟關系,務必找到此人。若是找到此人,本座將寶庫開啟一次,作為獎勵。”

“除此之外,若能請回這位強者,本座便將獎勵直接翻三倍!”鄒昌盛再度拋下一個大炸彈。

一次能從寶庫中選走三件寶,這在丹鼎閣歷史上都是不曾有過的巨大獎勵。

這次大家都沒有提出異議,要知道丹鼎閣寶庫的開啟條件是非常苛刻的。

因為神人,竟然一下拿出三件寶,足以證明閣主大人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一來這件事大家都有機會,二來嘛,在場的至都是煉氣十一重以上的存在。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都得面臨是否要闖那裂的艱難抉擇。

能從那位神強者口中,得到關于裂的盡可能詳細的消息,那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閣主英明!”所有人齊呼。

哪怕是之前對尋找神人不太上心的人,此時都是干勁十足。

丹鼎閣寶庫的三件寶,足夠讓一個人實力得到極大提升,誰不想得到?

而且能首先找到那個神人,沒準能得到最寶貴的一手資料。

李若愚在一旁聽得差點就要站出來把自己賣了,可最終他的理智告訴自己,急不得。

人可以現,但是不能是李若愚扮的神人現

Advertisement

若是他在這個份下承認那個神人就是自己,不說丹鼎閣部會怎麼對待自己,萬一消息泄出去,說不定會惹出多大的麻煩。

以丹鼎閣目前的實力,兜不住自己。

李若愚可不想以后都過著那種被人到追擊,甚至可能被追殺、刑訊迫的可能。

為了得到足夠多,足夠真實的信息,這些快被瘋了的人,絕對會什麼都不管不顧。

李若愚一如既往的話不多,就聽他們各種敘述、議論,他就那麼盡可能安靜地當一個旁觀者。

關于神人的事,聊了近半個時辰后,閣主終于是打斷了這個話題。

去推測,猜想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所以今天會議的第二件事,才是鄒昌盛需要著重強調的。

“以如今百城域的形勢,百城聯盟的各大勢力,除了本的百城盟約以外。私底下已經在各種招兵買馬,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鄒昌盛道。

“知莫問勢大,而且野心十足,他們在如今的環境下,不僅不急著去尋找飛升之,反而是更加努力地擴張勢力。這其中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目的。”

“他們雖然貪婪得讓人厭惡,可我們丹鼎閣也不得不重視起來。”鄒昌盛表達了自己,想要擴張丹鼎閣勢力的意圖。

丹鼎閣的底蘊非常強大,上次幾乎以一己之力,打退近十家宗派的聯手侵。

其中的底蘊便可見一斑。

但是當時的那些宗派,除了元熙宗、離火宗以及百劫門。剩下的勢力,有的甚至都沒有煉氣十二重的強者坐鎮。

那種形合神不合的小聯盟,在那些真正的強者跟勢力面前,完全就不堪一擊。

鄒昌盛原本也沒有想要那麼快擴張的,裂痕的出現,知莫問的瘋狂,還有李若愚的功晉級,都促使了這一切的快速推進。

Advertisement

李若愚這個長老中的老十一,如今為了丹鼎閣中最炙手可熱的大人

擴張招人的事,主要由曾逸云、李若愚以及鄒大發負責,其他各長老都必須積極配合。

此命令是鄒昌盛提出,所有人一致通過的,所以任何人敢有違,或者出工不出力的況,都將到嚴懲。

會議結束之后,閣主將三位主要負責人留下,有許多細節他還想跟他們商量一下。.七

“曾兄、大發,本閣一向以你二人結最廣,比那群家伙更有拉攏人心的實力跟魄力。”鄒昌盛對著二人抱拳一禮。

“閣主謬贊。”曾逸云、鄒大發齊齊還禮。

“李小友實力進步真快,若是本座這個老家伙哪一天沒扛住,去鉆了那裂,以后丹鼎閣怕是還得需要小友多多幫襯啊。”鄒昌盛跟兩位老友寒暄完,便轉對李若愚道。

“閣主大人春秋鼎盛,何須折煞若愚。”李若愚這才算是今天與會,說出的第一句話。

“本座知你無心權力,可這世間上,憑苦修可不一定能真正走上絕巔。”鄒昌盛搖搖頭。

“憑小友的實力,想要獲取什麼好東西,在百城域來說并不難。”閣主大人嘆息道,“等到了上界后,筑基、金丹等待恐怖強者如林之,還是背靠一個大勢力來得好啊。”

“就是啊,哪怕有許多寶、資源,靠底下人并不難獲取。

但是關于寶的信息,或者有關人脈的東西,大勢力怎麼都比獨一人方便。”鄒昌盛又道。

“若愚教了。”李若愚并不是不在乎勢力這種東西。

他之所以對百城域的勢力不興趣,因為只要飛升上去,這些東西便基本無用。

李若愚的理念,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卻不想自己耗費太多的力去經營這棵大樹!

Advertisement

他想盡可能花最力,去在某一大勢力中廝混。

哪怕有一天他飛升到更高的位置,也不會因為這些羈絆而傷懷。

“本次行,小友便隨同出行即可。”鄒昌盛嘆息一聲,他知道以李若愚的子,還有此時的表現,不是自己短短幾句話能勸得了的。

四人隨后又討論了許久,李若愚基本就是旁聽,偶爾指出一點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他看問題的方式,跟三位本就出大勢力的人不一樣,每每都有一些亮點。

另外三人對他的抉擇到一些惋惜,他們都覺得李若愚乃是大才,可惜人家志不在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