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的飛快,到了是麥收的季節。而收麥的季節,又最忌下雨。若是麥子,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畢,那麼麥粒就會發芽,影響收。所以說到收麥子,通常前面都要加一個搶字。
“麥子了,開始割麥子。”村裡老人吆喝道。
麥子的收割,與穀子的收割大同小異。就是要用鐮刀,將整株的麥子割下,然後捆做一捆捆地,運回到晾曬的場地。爲了搶收麥子,農村人選擇了互幫互助,幾家人把人工集中在一起,一家家著收。連著三天的豔天,幾戶人家將全部的麥子收割完了。用焦氏的話說就是:老天睜眼,讓我們今年過個年。
古代的勞人民都是靠天吃飯的,今年的收與否,全憑天決定。
收割完之後的麥地裡,就只剩下短短的麥秸茬。趙玲玲和小哥陌陌沒有參加割麥子,不過們也沒閒著。兄妹二人都穿了下地的裳,頭上戴了草帽,下面將用綁帶扎的嚴嚴實實的,腳面也裹了,一人手裡提了個籃子,在收割過的麥地裡拾麥穗。
莊稼種的辛苦,每一粒裡面都飽含著莊稼人的汗水和辛勞,就是沒讀過書,一個大字都不識的那些莊稼人,也會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收割的麥子已經運回村裡專用的打穀場,開始晾曬,這邊麥穗也拾完了。那邊他們要也要抓將麥茬都刨乾淨,重新整地,古人在這方面的付出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麥茬細碎,刨出來之後將上面的土疙瘩細細地打幹淨了。不管多地全憑雙手整出來。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整出來的這些麥茬若是做柴禾,並不經燒。所以,趙父就將這些麥茬都堆在地頭的一個大坑裡,澆上水,又運來一些糞倒在上面準備漚。
地重新整好之後,就種了大豆。現在種下大豆,到秋末的時候才能收穫。
大豆是今年趙家唯一的經濟作。趙玲玲知道的用大豆製作的食品種類繁多,可用來製作主食、糕點、小吃等。將大豆磨,與米摻和後可製作糰子及糕餅等,也可作爲加工各種豆製品的原料,如豆漿、豆腐皮、腐竹、豆腐、豆乾、百葉、豆芽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以炸油;
即使賣不出去,也不用擔心,大豆的多樣作用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自己家留下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爲趙家每年都會自家做豆腐來位大哥掙足一年的束休。
豆苗剛頭,雨就來了。雨越下越大,往遠看去,好象一塊灰幕遮住了視線,灰濛濛一片,樹啊,房子啊,什麼也看不見。因爲下的很多的緣故,儼然了莊戶人家的“公休日”。
雨一直下,大哥趙子軒還剩幾天就要返回學堂了,這幾天一家都沒有出門。趁著這個空檔,大哥在家爲小哥陌陌開蒙。趙玲玲也跟著認真學,可不想做文盲。這個時代和我國古代比較相似,字也是繁字,趙玲玲這僞蘿莉學的相當快。還把大哥趙子軒震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