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常向劉三吾請教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并委之以刊定典章禮制以及三場取士之法的重任。
其間劉三吾主纂的《存心靈》、《省躬錄》、《禮制集要》、《寰宇通志》等用典籍,深朱元璋的贊揚。
當時,朝廷征召了一批稱之為“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的元朝臣和宿儒,以備顧問垂詢。
其中被并尊為“三老”的劉三吾、汪睿、朱善所到的禮遇最優厚。
《明史·劉三吾列傳》稱贊他“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至臨大節,迄乎不可奪”。
面對朱元璋的打趣,劉三吾并沒有覺得難堪,應對說道:“啟稟陛下,臣吃的是五谷雜糧,喝的是深淵之水,用的是普通草藥,并沒有什麼奇特之推薦給陛下。”
又說道:“可能是老臣格率直,心中坦然,不會思量無關之事,也不會琢磨如何算計別人,如此才能夠吃得下睡得著吧。”
“哈哈哈……你啊,自號坦坦翁,也不怕別人說你老不。”
劉三吾坦然的說道:“啟稟陛下臣可沒有什麼好的,臣心懷坦,無事不可對人言。”
朱元璋看著他,面含笑意問道:“現在各個藩王都在京城四活吧,聽你這麼說,他們就沒給你送點奇珍異寶?”
又皺著眉頭訓斥道:“你可是咱的翰林學士,那分量重著呢,他們也太沒眼了!就沒到你府上拜會拜會、聯絡聯絡?”
劉三吾面不改的說道:“啟稟陛下,是有人到臣的府上,可是都讓臣拒之門外了,臣有俸祿可以養活全家,又有田畝可以生活滋潤,不差那點兒銀錢。”
朱元璋倒是非常欣賞這個老頭的率真,“這你就不懂了,真要讓他們進了門兒你就知道不是一點兒銀錢了,對了……咱的兒子誰這麼有眼?”
劉三吾回答說道:“啟稟陛下,臣知道的就有秦王晉王,還有周王,被管家擋在門外的就不知道了,臣沒問過。”
朱元璋好像拉家常似的說道:“你看看,朕的這個家現在不安寧啊,朕的兒子們都想著當家作主,現在就不安生了,真是太心急了!”
劉三吾卻說道:“陛下這不能怪藩王們,儲君未定,他們就會覺得人人都有機會,怎麼可能不爭不搶一團和氣。”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不悅的說道:“那你的意思是說這是朕的責任了!”
劉三吾卻并不害怕,“臣只是在訴說事實,并沒有指責陛下的意思,為了朝廷的穩定,臣懇求陛下早立儲君!”
朱元璋眼睛之中充滿了哀傷,“你們怎麼就不替咱想想呢,咱的兒子這才安葬沒多久,就要立儲君,連這點分也要抹除,于心何忍啊,現在太子尸骨未寒,就人走茶涼了?”
劉三吾輕嘆了一聲,作為一個長者,他又怎麼會不到喪子之痛呢。
“請陛下節哀……”
白發人送黑發人,那是痛徹心扉呀。
朱元璋哀嘆了一聲,眼眶微紅。
他心中是不忍也不愿把太子這個位置和名號給別人,那可是他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啊。
現在每次提到太子這兩個字,朱元璋的腦海里面都會浮現出朱標的音容笑貌。
而且這麼快就把太子之位給了別人,這讓一向重視親的朱元璋覺得太薄寡義了,他難以接。
劉三吾勸解說道:“老臣知道陛下心里難,可是大明一日沒有儲君,朝中的同僚就不會安心,大明的局勢就不會穩妥……”
“而且陛下一日不立儲君,各位藩王就不會消停的,朝臣會被他們拉攏形派系,到一個地步就會彼此攻訐,甚至藩王之間也會彼此敵對,勢如水火……陛下,請三思啊!”
朱元璋也知道朝局必須穩定下來,不能任其發展下去,他最重視親了,怎麼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為生死敵人呢。
盡管不忍心,可還是不得不妥協,放下心中對長子朱標的哀傷。
嘲弄著說道:“朕這一家子都不讓人省心呀,讓你見笑了。”
又目有些茫然的說道:“可是要立儲君也是讓人頭疼啊,立嫡立長,咱的老二是什麼德你都知道,你看他有帝王之像嗎。”
劉三吾也不由得眉頭微皺,按照順位繼承,那麼就該到秦王了。
可秦王朱樉現在就是長安禍害!
常常因為小錯就毆打員,甚至殺人,放縱小人宮和他們廝混。
而且越級建造府第,制造五爪龍床,編制后服,同時欺百姓,又利用權勢地位與民爭利,待軍民,掠奪男。
罪行累累,令人不恥,這樣的人怎麼能做皇帝呢!
秦王格殘暴,但老朱家的人在帶兵上似乎有著天然的才能,他也算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洪武二十八年西北諸番叛時,朱元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朱樉,于是命他帶領平羌將軍寧正前往洮州征伐叛番。
朱樉也知道這是他立功贖罪的機會,現在朱標已經死了,而且是在巡視關中回去之后,這或多或都讓朱元璋對他心里不舒服。
他知道只能自己努力爭取父親的原諒,所以對這次出兵朱樉格外用心,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就把叛者打的投降,平定了戰事。
不幸的是朱樉因為征伐過程中宿山野得了疾病,回到西安后很快就去世了,這一年朱樉剛剛四十歲。
朱元璋給兒子寫了一篇祭文,作為對兒子一生的評價和蓋棺定論。
在祭文中除了賜謚號,安排葬儀外,大篇幅羅列了朱樉的罪狀。
嚴厲的說道:“昵比小人,荒酒,肆境,貽怒于天,屢嘗教責,終不省悟,致殞厥。”
“爾雖死矣,余辜顯然。觀爾所為,古所未有,論以公法,罪不容誅。”
“俾爾罪于冥冥,以泄神人之怒”。《諭祭秦王祝文》
這意思是:“你親近小人,荒酒,走到哪兒糟蹋到哪兒,天怒人怨,屢教不改,導致自己殞斃命,你就算死了,也抵償不了所犯下的罪愆。
你的所作所為,若以公理法度論,殺你都不足以抵罪。
讓你在間罪,以令神人宣泄憤怒。”
這也就是說朱樉至死都沒得到朱元璋的原諒,甚至被父親認為死了也是罪有應得!是死有余辜!
看看這是什麼樣的祭文?!
所以朱元璋是絕對不會讓秦王朱樉做皇帝的!
陳通最近加入了一個奇怪的聊天羣。動不動就聊歷史大事,起的名字也很中二。大秦真龍,雖遠必誅,千古李二,人妻之友,基建狂魔,反神先鋒,幻海之心等等一系列中二的網名。千古李二:陳通,唐太宗應該算是千古一帝吧?陳通:你怕不是誤解了千古兩字?比起殷紂王這種蓋世雄主來說,他都差得遠,頂多算是個盛世明君。“什麼?紂王也能算是聖賢之君?”“紂王你瞭解嗎?隋煬帝你懂嗎?不懂請不要黑。”“誰第一個向神權發起抗爭?”“誰真正做到了依法治國?”“誰才真正使得南北貫通,打破階層固化?”“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嗎?誰纔是在皇帝這個職業中的頂級大佬嗎》?”“始夏,烈商,禮周,霸秦,強漢,弱晉,雄隋,盛唐,婦(富)宋,猛元,硬明....瞭解下。”顛覆你心中的千古一帝。大秦真龍:“知寡人者,陳通也,不裝了,攤牌了,........把寡人的太阿劍給陳通砸核桃吃吧!”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
穿越大唐。 蘇辰原本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咸魚。 所以帶人將莊子打造成了個世外桃源。 但貞觀三年冬,大雪肆虐,天下受災,民不聊生。 有兩個自稱商賈的人,因為怒罵他撒鹽掃雪,而被家丁抓了起來。 一個自稱姓李一個姓房。 對莊子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每天更是追問蘇塵各種天下大事。 “你覺得當今圣上如何,他是否該對這次雪災下罪己詔?” “突厥犯邊,大軍壓境,你覺得如何才能退敵?” 蘇辰煩不勝煩,但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直到這天,姓李的家伙忽然說。 “攤牌了,我不裝了,其實我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