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最快的外快,那還是隨商隊出海。
自己隨帶一些貨,一出一進,只要找到門路出手,那鐵定賺錢。。。
而周四郎做的就是這門生意,石大爺給他管著這邊的賬,自然也不缺門路。
只不過他很有機會出去就是了。
一是他家中只有老妻病兒子,不敢冒太大的風險出海;二就是周四郎給的工錢也不,他要統管這邊的賬目,自然不能跟著出海。
周滿就問:“石大爺跟我們走了,那你這邊的賬怎麼辦?”
“給他兒子,”周四郎道:“他兒子比他還要厲害呢,除了不太說話,哪兒都不比石大爺差,不過……”
周四郎一臉疑,“也不知為什麼,石小郎不說話,卻更商戶們喜,他出面談的生意,那是一談一個準,比他爹還管用。”
周四郎瞥眼去看白善,有句話沒說出來,臉上清清冷冷的,就跟這些年的白善差不多。
哼,要不是他打小看他們長大,知道白善是個打不過他妹妹的哭包,只怕也要被他這樣子糊弄住。
白善只當沒看見周四郎的目,直接定下,“那就這麼定了,選好日子我們就去新羅看看。”
周四郎不想他們出海去太遠的地方,白善他們卻有自己的打算,他和四人私下道:“我們先去新羅,由近及遠,四哥不想我們去遠,但我們自己把海路,把出海的商船都了解,他也就攔不住我們了。”
周滿:“你好詐。”
白二郎點頭,“太詐了。”
白善:“……說得好像你們不益一樣。”
他看向殷或和明達,蹙眉,“只是你們的……”
殷或淡然,“你覺得出游這兩年我還有問題?”
明達也道:“有滿寶在呢。”
周滿也小聲道:“他們兩個現在還行的。”
人不能為了未到的病禍就裹足不前。
白善點點頭,見他們都心中有數便安下心來,“那就這麼說定了,我們先去新羅。”
自從大晉設立了安東都護府,青州一帶和新羅百濟的來往就多了。
龍池碼頭大后,每季都有商船往來于三地,而到這幾年,大晉商貿發達,龍池碼頭每個月都有商船去往新羅百濟。
有專程拉貨的,也有只做旅客生意的商船,也有兩種生意都做的,周四郎給他們找的商船便是兩種生意都做的大商船,特意把最好的客艙給留出來給他們。
周四郎并沒有告訴主家他們的份,只說是家里的親戚,因為好奇所以要往新羅玩一玩。
大晉兵強馬壯,海貿發達,新羅又不遠,近幾年這樣吃飽了沒事干到跑著玩兒的貴人們很多,海商們習以為常,并不覺得奇怪。
反正他們只要付船資就行,而且周四郎的親戚……
打量了一下白善幾人的氣度,沒人敢怠慢他們。
周四郎的親戚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和他一樣出自七里村的,很容易看出來,另一種則是他家那位周大人的關系,非富即貴。
海商們很客氣的接待了周滿幾人,在看到石大爺親自陪同后,就更客氣了。
周滿他們也毫不客氣,跟著石大爺一起夾帶了不貨上船。
他們決定秉持一路勤儉節約的原則,盡量多賺點路上的花費。
傍晚出船,走了不到兩個時辰天就黑了,四野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周滿他們回到自己的船艙,計劃著去到新羅后要怎麼玩兒。
不錯,他們一點兒計劃也沒有,本來是要去天方的,去新羅完全是臨時的決定,所以他們還沒決定好去哪兒玩。
周滿暗的提議,“我們還可以去百濟走一遭。”科科一定喜歡。
殷或:“這兩年新羅和百濟的關系不好,我們從新羅往百濟走,只怕不好拿到過所。”
白善:“無事,我們可以不走陸路,從海上走,乘坐我大晉的船只,新羅不敢阻攔。”
新羅和百濟都是大晉的藩屬國,不過新羅與大晉要更好一些,他們也更知禮,不敢阻攔大晉的人和百濟往來。
另一邊商船上的管事在和東家稟報,“夜后就回艙房了,并沒有往常那些貴人的習,也不鬧騰,倒是意外的知禮。”
東家道:“畢竟是周四介紹的人,以前他介紹的也沒出問題。”
“東家,我看跟著的石大爺對他們很恭敬。”
“是他東家的親戚,能不恭敬嗎?”
“小的不是那意思……”管事想了想后道:“以前也不是沒見過周四爺的親戚,石大爺對他們就很平常,您應該也是聽說過的,石大爺以前家境豪富,又有些脾氣,可不會對誰都這麼恭敬。”
“而且,我看那位白夫人,眉眼間和周四爺有些像。”
“哪里像了,周四那黑……”東家說到這里一頓,努力的回想起來,“你別說,周四現在不像,但前幾年我剛見他時,他還沒現在這麼黑,眉眼間還俊秀的。”
東家喃喃:“白……難道……”
他微微瞪大了眼睛,連忙問道:“你看過他們的過所了嗎?”
“核定那是海司衙門的事,人都放進來了,又是貴客,我們怎麼會去查他們的過所?”
白善他們的過所是找關系辦的,要是別的地方,他們怕是不好用關系,但在青州……還是很方便的。
就連明達公主的過所,海司衙門雖然心驚膽戰的,但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給他們辦了。
所以等皇帝知道他們都出海去了新羅時,已經是半個月后了,還是因為收到了明達和周滿等人的信。
皇帝:……當他這個皇帝不存在是吧?
跑去僚子部也就算了,偶遇上一回瘧疾也就算了,讓回京城,轉頭去揚州他也睜只眼閉著眼放過了,這會兒倒好,直接往海外去?
這都不在大晉國土里了。
雖說新羅是大晉的藩屬國,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不敬明達這個大晉嫡公主,但那依舊是國外啊。
新羅要是打仗怎麼辦?
人知道躲著他們這群貴人走,難道刀劍也知道嗎?
皇帝啪的一下按下信,問今日候在側的翰林,“鴻臚寺那邊近來可有新羅的消息?”
翰林想也不想的道:“只兩月前新羅王再次上折,希能請大晉一起出兵百濟和倭國,平定海域,以保兩國商貿。”
“他們陸地上沒打仗吧?”
翰林想了想后道:“鴻臚寺和兵部都未曾見報。”
皇帝這才稍稍安心。
------題外話------
明天見
上一世,駱銘忠君愛國,卻英年早逝,死無全尸;夏芷瑜孝順嫡母,卻終身無子,死于非命。這一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四個字,意外地將前世毫無交集的兩人牽扯到了一處。 夏芷瑜“我和他青梅竹馬,但終究緣分不夠深,他只留了個孩子給我,就……”‘詐尸’的駱銘“……”他是孩子爹,但并不是她的竹馬,也沒有咽氣。
上一世,她一心錯付,因愛一個人而家破人亡。重生歸來,她不折手段,只為報仇雪恨。她滿心戾氣,卻終歸逃不過他的步步為營。于是……“夫君你小心點,前面有臺階,別磕著。”“夫君你想吃什麼,給我說,我這就去給你弄。”“這是我男人,誰敢傷他我要他的命。…
謝珈寧初見戚聞淵是在大婚那日。 她是江寧織造幺女,生在煙柳繁華地,自幼炊金饌玉,養得一身嬌貴。 及笄那年,應約北上,與指腹爲婚的永寧侯府三公子成親。 到了大婚的日子,未婚夫婿卻沒了蹤影! 珈寧一身織金紅衣,聽着賓客的低語聲,生出三分鬱氣。 在江南時,她何曾受過這樣的委屈? 正想說聲不嫁了打道回府,卻見一位神清骨秀的青年策馬而來,語氣平淡:“夫人,請。” – 永寧侯世子戚聞淵溫潤端方、玉質金相,只可惜他無心風月,惹得京中不知多少少女扼腕嘆息。 他那幼弟風流頑劣,迎親前日拋下新婦負氣出走。 戚聞淵道婚約只是戚謝兩家,並未言明究竟是戚家哪一位兒子,旋即放下公事,前去迎親。 起初,戚聞淵只是不想與謝家結親變結仇,想着自己總是要成婚的,倒不如娶謝珈寧。 至於婚後,他會給她足夠的體面,卻也僅此而已。 情愛那般飄渺無依的東西,他並未放在心上。 後來,在逶迤的江南煙雨裏,戚聞淵撞見了一雙盈盈的眸。 像是一滴水,落入無波的古井之中,盪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 戚聞泓在外野了許久,聽聞自己的婚約已落到兄長頭上,便收拾好行囊,回了永寧侯府。 繞過連廊,卻見羣花之後有一驕矜少女,高髻濃鬢,脣若夏櫻。 她朝着戚聞泓的方向粲然一笑。 眸中似有明珠萬千。 未幾,少女翩然行至他身前。 戚聞泓剛想開口,眼前卻掠過一個紫袍男子。 只見戚聞淵伸手幫少女理了理衣襟與袖口,順勢握住少女的指尖,將她拉至身後。 復又望向戚聞泓,冷聲道:“叫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