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來得太突然,俞大慶當了老婆的一些首飾才勉強把帳目做平了。
竇秀昌安排了竇賬府房的查賬,見賬實相符,讓俞大慶劃了押。舅母送了二百兩銀子的儀程,還有一些瓷、屏風等賞賜,選了個吉日,擺了酒席為俞嬤嬤一家送行。
真定縣里就傳出竇家七爺要娶新婦了,前頭七的媽媽榮養,竇家賞了很多銀子給養老。
俞嬤嬤的馬車出城門的時候,就有人悄悄地丈量馬車碾出來的印子深淺。
后來竇家就有人聽說俞嬤嬤一家回鄉的路上遇到了強盜,不僅財被洗劫一空,而且俞嬤嬤了驚嚇,不幾日就去世了。俞大慶也被砍傷,雖然保住了一條命,卻落下了殘疾,從此生活不能自理……
而舅母見事已經理得差不多了,向竇府的眷辭行:“……壽姑舅舅還等著我回去過年,壽姑就拜托您們了。”
不管是二太夫人還是幾位太太,都高興地應喏了。
待送走了舅母,竇家開始準備過年。
趙谷秋去世后,西府那邊的年事都由竇世榜夫妻打理,今年因為有竇昭的事隔在中間,冬至節請竇鐸過來吃餃,竇鐸都以天寒地凍、不適為由推了。竇世榜有些拿不準,特意請二太夫人示下。
二太夫人去了西府:“……雖說同意書拿到了手,但沒有舉行儀式,王氏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我看,今年不妨讓跟著老三媳婦幫個手,也算是學學怎麼主持中饋,明年過年,我們兩家就各過各的吧!”
竇鐸淡淡地應了。
王映雪被到三太太邊幫忙。
自然是喜出外,想著自己初經這事,既不能太過寒酸,也不能太過華貴,將頭發整整齊齊地綰了個圓髻,穿了件半新不舊的茜紅玉堂春的妝花褙子,只在耳朵上戴了枚赤金一點油的耳丁,打扮得干凈利索又謙和得地去了東府。
三太太正在和管事的媽媽對賬,見進來只是抬頭說了聲“你來了”,就讓丫鬟端了個繡墩給:“你先在旁邊看著,有什麼不懂的,再問我。”說話間,已有管事的媽媽、面的大丫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小小一間廂房,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王映雪小時候在京都住過一段時間,也曾隨著母親到些高門大戶走,那些人家過年也像現在似的。不以為忤,溫聲說了句“三太太您忙您的,不用管我”,坐在了繡墩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看著三太太示下。
有管事的媽媽賬目不對,和三太太爭辯:“西府趙家舅太太過來的時候,家中連著開筵席,茶酒的開銷也跟著比往日要多……”
王映雪聽到“西府”兩個字,立刻豎了耳朵。
“比往日多是正常的,”三太太道,“可比往日多出三來,是不是太多了些?”三太太說著,翻著賬,“你看,這是六爺中舉時家里的開銷,你再看趙家舅太太過來時的……”
“六爺那個時候還是仲秋,趙家舅太太卻是過了冬至才走,冬至一過,這鴨魚都漲了價……”
“冬至之前,各個田莊不是要送東西過來嗎?”三太太不為所,“怎麼你們還到外面去買?”
“趙家的舅太太可是從仲秋住到了小雪。”管事的媽媽急得角冒泡,見王映雪一半新不舊的裳,又很是面生,只當是哪個管事的媳婦,一面和三太太說著話,一面指了王映雪:“去,給我倒杯茶來!”
“我?”王映雪愕然,朝三太太去。
三太太卻和那管事媽媽像斗似的互相瞪著。
王映雪再看三太太的丫鬟、婆子,沒一個做聲的,只好慢吞吞地起去給那管事媽媽倒了杯茶。
可心里到底憤懣難消,悄悄地問小丫鬟:“這管事媽媽是做什麼的啊?”
“你說竇媽媽啊,”小丫鬟順著的手過去,笑道,“是我們竇管事的老婆,人最耿直不過,從前是太夫人邊的丫鬟,就是我們府上幾位爺見了,也要給幾分面的。”然后好奇地問,“你是哪個房頭的?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你?是新晉的管事娘子嗎?”
王映雪后悔自己穿得太樸素,第二天梳了個墮馬髻,戴了翡翠大花,穿了件蔥綠的妝花小襖,艷四。
進來稟事的人都笑著朝點頭,問三太太是什麼人。
“是東府的王姨娘。”
那些人再看,就多了幾分好奇,幾分探索,甚至有幾分不屑,吃飯的時候那些丫鬟婆子三三兩兩地朝過來,一轉,那些人就發出一陣曖昧不清的嬉笑。
王映雪又又惱,后悔自己穿得太打眼,一整天如坐針氈般地過去了。
回到棲霞院,胡嬤嬤告訴:“二太夫人打發柳嬤嬤把明姐兒接了過去。說是快過年了,您要跟著三太太學管家,明姐兒沒人照顧,正好抱過去和四小姐做個伴。”
竇明長這麼大從來沒有離開過王映雪,王映雪如被割了似的,這個時候了,又不好再去東府把人接回來,埋怨胡嬤嬤:“你怎麼也不打發人跟我說一聲?我也好回來的時候抱了明姐兒回來。”
胡嬤嬤在心里道,誰知道東府沒人知會您啊!
可這話卻不敢說,只得誠惶誠恐地認錯。
王映雪一會兒擔心竇明離開了不習慣,半夜里吵鬧不休;一會兒擔心二太夫人屋里的人趾高氣揚,對竇明照顧不周;一會兒又擔心竇昭欺負竇明,翻來覆去,一夜未睡,第二天大清早梳洗了一番就去了竇鐸那里。
“我去東府了。”恭謹地向竇鐸待自己的去向,然后以一種隨意的口吻笑道,“二太夫人把明姐兒接了過去,說是讓和壽姑作個伴,您看,我們什麼時候把壽姑和明姐兒接回來好?”
這件事二太夫人給竇鐸打過招呼,竇鐸心知所謂的“忙”是借口,二太夫人這是看不上王氏,怕把孩子教壞了,而他則不是想看見這兩個丫頭片子——一個分了他一半的家產,一個是生子,全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看見心里就煩。又想著王氏要不是這麼鬧一場,正正經經地娶進了門,再給他添個孫子,有個王行宜這樣的外祖父,走到哪里也不含糊,他也就心滿意足了。偏偏天不順人愿……他連帶著看見王映雪也很煩,語氣不善地道:“你先把你自己的事做好了,不要凈些瞎心。家里這個樣子了,你讓兩個孩子往哪里站?”
王映雪話沒有討到反而了一頓喝斥,心里十分委屈,咬著去了東府。
到了中午,三太太留一起用午膳,并問:“你可有什麼不懂的?”
原想去二太夫人那里看看竇明的,三太太留,怎麼好拒絕,以小輩的份站在一旁服侍三太太用午膳,見三太太問,笑道:“我看家里的事都是舊例,找本從前的賬目看看,想來能事半功倍。”然后謙遜道,“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還請三太太指正。”
“到底是宦人家出,”三太太笑道,“一看就懂,一點就。不像我那會,什麼也不懂,看了半天也沒有記住。后來還是三爺告訴我,我這才到了些門路……”對倒是很和氣。
王映雪就陪著三太太說話,到了下午,又陪三太太去了庫房清點過年的貯藏。
忙完,已到了亥時。
的丫鬟瓊芳過來回話:“二太夫人那里戌正就下了鑰匙。”
王映雪疲倦地回了西府,翌日又跟著三太太去了幾家寺院,送了明年的香火錢。
這樣今天這事明天那事地忙了幾天,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七、八天沒有見到竇明了,也沒有人告訴竇明怎樣了。急起來,覺得東府的人是故意的,丟下了清點了一半的庫房,去了二太夫人那里。
丫鬟、婆子倒沒有攔,笑盈盈地把迎了進去。
紀氏和竇昭都在。
見進來,紀氏笑著點了點頭,倒是竇昭,親親熱熱地喊了聲王姨娘。
王映雪上前給二太夫人行了禮。
二太夫人戴了個灰鼠皮的兔兒臥,斜斜地歪在臨窗熱炕的大迎枕上,手里拿著個番蓮紋掐琺瑯的盒兒,笑著問:“怎麼,老三那里歇下了?”
別說此時三太太正忙得焦頭爛額,就是三太太沒事在家歇了,當著二太夫人的面,王映雪也不敢說啊!
“三太太忙得腳不沾地的,”撇清似地忙道,“是我想著有幾天沒見著壽姑和明姐兒了,特意來過來看看。”
二太夫人聽著,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鄔家過來送年節禮,鄔家的五爺和七小姐也過來,我讓們帶著明姐兒過去串門了。”
鄔家,是指玉二的娘家。
王映雪聞言心下稍安。
玉二也是宦人家出,的祖父曾做過縣令,叔叔鄔松年如今在翰林院修撰,鄔家的五爺和七小姐是指鄔松年的長子鄔善和長鄔雅。
念頭閃過,王映雪又心生狐疑。
那鄔善今年七歲,鄔雅四歲,和竇昭的年紀也差不多,為何明姐兒去了竇昭卻沒有去?
※
姐妹們,今天回婆婆家過年,那邊沒有裝網絡,無線網卡的效果不是很好,改文會有些不及時,還請大家包涵包涵!
(*^__^*)嘻嘻……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西涼威遠王府。 虎頭虎腦、年僅5歲的小王爺蕭沫希見自家娘親又扔下他去伺弄稻田,包子臉皺得都鼓了起來。 小王爺哀怨的看了一眼徐步走來的爹爹,老氣橫秋的問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疑問“父王,你當初怎麼就看上了我那沒事就喜歡往稻田裏鑽的娘親呢?” 蕭燁陽斜了一眼自家人小鬼大的兒子一眼,隨即做出思考狀。 是呀,他怎麼就喜歡上了那個老愛往外跑、活得像個小太陽的女人呢? “誰知道呢,腦子被門夾了吧!” 同命相憐的父子兩對視了一眼,同時發出了一聲無奈歎息。 攤上一個不著家的女人,能怎麼辦? 自己的王妃(娘親),隻能寵著唄!
玉照生的壹副冰肌玉骨,仙姿玉貌。 生于簪纓世家,長于江都王府,自幼千嬌萬寵,名動江都。 若不出意外,她將會嫁給指腹爲婚的魏國公,過上舉案齊眉,榮華富貴的生活。 直到她夢見,她那魏國公丈夫與和離歸家的二妹私相授受,珠胎暗結。而自己竟被丈夫送入天子後宮!沒兩年便郁郁離世。 玉照夢中驚醒,爲了保命,她不敢同夢中人扯上瓜葛。 她很快便有了心上人,心上人是跟夢中人八竿子打不著的清冷道長。 道長生的俊美絕倫,不染凡塵的高嶺之花。兩人間幹柴烈火,如膠似漆。 可這濃情蜜意皆是假象,直到...玉照又做夢了,夢中衣冠禽獸搶奪有夫之婦的狗皇帝,竟長得同她的道長壹模壹樣——她被驚得險些猝死,慌慌張張抹幹眼淚連夜跑路。 ****** 趙玄信了玉照的話,在觀中翹首以盼,苦等數日,等到的卻是她的絕情書信。 清心寡欲的道長生平頭壹次怒意滔天,撕碎了書信,拂袖而去。 當夜,禁軍將皇城裏外層層圍堵,玉照在城門口被禁軍抓了個正著。 壹雙繡著五爪金龍的鞋履邁入她眼簾,玉照臉上青白交錯,欲哭無淚。 趙玄擡起玉照蒼白的臉,溫柔笑道:“寶兒,這副打扮出城打算做什麽?” 玉照:“......嗚......嗚嗚” 本以爲是個窮酸道士,怎知妳竟是當朝天子? 【前世今生梗,男二火葬場】
【一對一,雙潔,寵文】穿越第一天裴映寧就惹了個超級大麻煩,把當朝楚陽王當解藥給撲了。本來提起褲子不想認人,哪曾想這楚陽王正是自己即將要嫁的便宜夫君。而這便宜夫君不僅腹黑小氣,還睚眥必報。“女人,得罪本王者,本王將千萬倍討回!”某女汗:“……”撲他一次,他便要撲她千萬次?一輩子才多少天?這是要撲她到死?一邊是便宜夫君的‘報復’,一邊是家族的利用,裴映寧表示這都不是問題,高興了就誆他們銀子,不高興了就扔幾個雷蛋子,誓把他們整得雞飛狗跳、家宅不寧,看誰不好過!只是玩著玩著……某女突然休書一封,撂下一...
因身份低微,她被迫替嫁廢太子。那人心中隻有白月光,厭惡她欺辱她,卻不肯放過她。她委曲求全,與對方達成協議,助他權謀稱帝,助他穩固朝政外邦,以此換取自由身。可誰知,他一朝登基稱帝,卻再也不肯放過她。“你說過,得到這天下就會放過我。”“朝兒……你和天下朕都要。”可如若這江山和美人隻能擇其一,他又會如何抉擇?愛江山還是要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