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獨占金枝 第23章 診脈食豬肉

《獨占金枝》 第23章 診脈食豬肉

這位惠覺禪師還當真是個真的人,姜韶便笑著沒有催促。

眼前的二位很給面子,不管是醪糟糯米圓子還是豆沙糯米圓子都吃的一干二凈。

對于認真做了吃食的人而言,食客能把自己做的吃食都吃的遠勝過千言萬語的夸贊。

惠覺禪師自是更喜歡有酒有甜的醪糟糯米圓子,反而靜慈師太對豆沙糯米圓子要更偏一點。一旁的香梨見狀也跟著高興,畢竟這些圓子里也有不的,一高興便快說道今天還吃了水果羹。

這話一出,面前的兩位大師當即便同定了下次帶水果羹來的約定。

姜韶笑著應了下來。

吃完糯米圓子,惠覺禪師圓鼓鼓的肚子抬頭看向姜韶:“你的事靜慈已同我說了,四小姐如今的樣子不好麼?珠圓玉潤同我佛門殿堂里供的彌勒佛似的。”

靜慈師太聞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不過見姜韶臉上沒有半點慍怒之才沒有開口多言。

這老友這一張便是如此,悉了之后知曉他就是這麼個開玩笑的子,可不悉的一聽這般開口直人心肺的玩笑怕是當場就要翻臉了。

是以,對于這位老友,一貫是喜歡的人極喜歡,討厭的人也極討厭的,甚至討厭的人起碼站了七八以上,所以惠覺禪師的人緣比起那些八面玲瓏的差遠了。

姜四小姐這個年紀的小姑娘正是之時,哪個十五歲的被人比作彌勒佛會開心的起來?靜慈師太暗自搖頭。

姜韶倒并不在意,笑著說道:“那也是福相,只是人若太胖,于而言總是不大好的。”

過胖過瘦都是如此。

“這倒有理,”惠覺禪師著圓鼓鼓的肚子,繼續笑瞇瞇的看向姜韶,“姜四小姐如此會吃懂吃當真不是吃的彌勒佛?”

Advertisement

將心比心,惠覺禪師覺得若是自己也有如姜四小姐這樣的手藝,估形就算沒有一個彌勒佛,大半個彌勒佛也是有的。

這話一出,姜韶還未開口,香梨便忍不住開口替辯解了起來:“沒有!我家小姐就吃了兩碗水果羹而已,比我飯量還小呢!”

這回答惹得惠覺禪師哈哈大笑,姜韶在一旁笑而不語。

沒有猜錯的話,方才這位惠覺禪師看似“閑聊”其實早已開始對面診了。

曾見過的那位張神醫也是如此。要麼不接病患,要接手便一切從頭開始問診,哪怕先前亦有同樣令他折服的名醫問診過,有他信任的故提過病患的日常所行所食,他還是要重新問一遍,確認一番的。

也只有完全清楚面前的病患之后才會能開始診斷,“聞問切”每一步都不能有差錯。

食量沒問題,方才這位姜四小姐帶著丫鬟走過來時,除了正常胖者氣短,走起路來有些勞累之外,似乎并沒有別的異樣。

所以這位姜四小姐從面上看起來只是單純的胖,若是食量沒問題,那便多半是質關系了。以東平伯疼的態度來看,請太醫署那幾位擅長調理的太醫來診治按理說這質的問題也是能緩慢調合的。

如此的話,便不能以常理來解釋了。

惠覺禪師手剛要開口請將手過來診脈,孩子已經自己擼起了袖將手了過來。

這般看人識人的本事讓惠覺禪師有些驚訝,瞥了眼一旁朝他使眼的靜慈師太,他一邊手搭上了的手脈一邊開玩笑似的問道:“聽靜慈師太說你問借了好些名醫典籍來看,你懂醫?”

“略懂。”姜韶說道。

Advertisement

惠覺禪師搭脈的手突然一頓,眉頭忍不住擰了一下,頓了片刻之后,他目轉向姜韶,方才還漫不經心的表里不自覺的多了幾分凝重:“師承何人?”

“他老人家不準我說。”姜韶垂下眼瞼。

這句話倒不是假話,那位張神醫確實說過“不準到外頭提是我的弟子”這種話,說教的時日尚短,半吊子的水準說出去會被人恥笑。

雖自詡天賦尚可,學的也認真,可誠如那位張神醫所說,比起他來自己確實只是個半吊子的水準,滿打滿算也只跟著張神醫學了三年而已。

“那你那位老師倒應當確實有些本事。”惠覺禪師說著收了手,看向面前的姜韶,正道,“你說的不錯,你確實中了毒,而且此毒已中了很多年了。”說話間,惠覺禪師掐指算了算,“你今年十五歲,那應當幾乎是一生下來便帶毒了。”

姜韶點頭,只道了一句:“母親是生我時難產去的。”

惠覺禪師挑了挑眉,沒有繼續問下去。

他對面前這位靜慈師太夸贊不已的知音小姑娘印象雖然不錯,可卻沒心思摻和人家的家事,伯夫人中毒這等事一想便知其中必然摻雜了謀的暗算,出家人便不要摻和進這些事里了。

至于面前中了毒的小姑娘,撇去靜慈這個人不算。本就懂醫,而且醫相當不錯,不過那位老師應當不似他是個“偏懂一方毒蠱”的偏門神醫,而是正統大夫出,各方都懂一些。

這等大夫治起正統的病比他厲害,可論毒蠱卻還是欠缺了一些,畢竟業有專攻嘛!不過這底子在,想必稍稍點撥兩下,便明白該如何用藥了。

所以也不算摻和,只是點撥而已,惠覺禪師努力說服了自己:況且就算琢磨明白了藥方,這里頭需要的藥材也不是一件易事。當然,這就不是他一個兩手空空的出家人要心的事了。

Advertisement

“外用的藥方我已在用了,只是服的藥方還有幾味藥不確定。”姜韶說著從懷里取出自己琢磨好的藥方遞了過去。

惠覺禪師手接過,還不待打開,忽地深吸了一口氣,沉醉的嘆了一聲:“好香!”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姜韶的鼻子自然不錯,當然也聞到了這味道:是鹵牛的味道。

想到明庵對面那家常年關著的鹵牛鋪子,姜韶心道:這是總算開張了?

比起和惠覺禪師的反應,靜慈師太的反應卻有些不同,不是如以往那樣見到食時的向往,反而淡淡不為所的樣子。

“是庵門對面黃老爺家的鹵牛,在寶陵城算是有名的,可惜早被城里幾個大族定了,旁人吃不到的。”

這天殺的鹵牛鋪子就開在明庵對面,坐在庵中,每隔一段時日都會一番來自鹵牛的“呼喊”,靜慈師太自然一早便打過鹵牛的主意,只可惜清楚這牛的來與去之后便徹底放棄了。

這一點姜韶倒是不覺得奇怪。自魏晉以來,中原胡化的厲害,自皇家到民間流行的都是牛羊,或者準確的說是羊為主,畢竟牛除了那一之外還能耕種所用,是以律法對宰殺耕牛限制頗多,沒點關系和手段本拿不到牛

是以靜慈師太吃不到鹵牛也不奇怪了。

聞得到吃不到,這可真是罪!惠覺禪師嘆了口氣,卻聽對面孩子的聲音響了起來。

“你們喜食豬麼?”

其實豬于中原人而言更為古老,只是如今因著牛羊流行而式微了。不過私下里還是有人喜食豬的。譬如那個時代某位蘇學士就是位不折不扣的豬,曾經發出過“黃州好豬,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的慨。

只要這烹飪的手藝足夠,豬做的好吃起來可不比鹵牛差。巧的很,姜韶本人也是個豬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