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雅騷 第503章 決戰前夕

《雅騷》 第503章 決戰前夕

順遊擊李永芳騎著一匹火紅大馬出現在清河城外,離城樓兩百余步,在火槍和弓箭的程之外,向清河城守將鄒儲賢喊話勸降——

李永芳現在的份是大金國三等副將,因為家眷都在遼,奴爾哈赤就把自己的孫也就是阿泰的長嫁給李永芳為妻,一個月前在赫圖阿拉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以此籠絡李永芳,此前奴爾哈赤視漢民為仇,抓到漢人就殺,現在接納皇太極的建議,要安漢民為其所用,李永芳作為大明朝第一個降將,當然要恩重用,從順擄來的漢民重新編戶後都歸李永芳管轄,李永芳的權勢勝過當順遊擊時,額附李永芳對奴爾哈赤自是激涕零,逢戰皆為前驅,利勸降,讓八旗軍兵不刃拿下了不堡塞,此番奴爾哈赤圍攻清河,李永芳鼓搖舌又是威嚇又是利,勸降鄒儲賢諸將,要為大金立新功——

城頭鄒儲賢高聲回話道:“李永芳,無父無君的鼠輩,死到臨頭還在這裡搖旗吶喊,你可知奴爾哈赤已準備用你來換回納蘭克什?”

隔得遠,李永芳沒聽清,問:“鄒副將,你有何條件盡管說?”

鄒儲賢哈哈大笑:“此乃機,我不說第二遍。”

李永芳便問跟在他馬前馬後的親衛,這些親衛都是他的家丁,其中一人耳朵尖,答道:“回額附大人的話,這鄒副將說英明汗要用大人你換回納蘭克什。”

李永芳的臉霎時鐵青,低頭思索鄒儲賢所言是真是假,他知道納蘭克什是奴爾哈赤最倚重的文臣,這些日子他都聽奴爾哈赤幾次提到納蘭克什,深恨張原抓走納蘭克什,若明朝提出以納蘭克什來換他,奴爾哈赤是不是會同意這很難說——

Advertisement

一騎從後奔來,道:“李永芳,父汗問你勸降得如何了?”

來人是李永芳的新嶽父阿泰,阿泰比李永芳還小一歲,對這個老婿不大看得慣,說話向來沒好口氣。

李永芳抬頭看了一眼對面城樓上的明軍將士,說道:“鄒儲賢不肯降——”

話沒說完,城頭鄒儲賢大道:“李永芳,朝廷有恩旨,只要你肯回歸,那就既往不咎,你也可與遼的家人團聚——李永芳,你可要想清楚,到時被換回來就沒有這樣的恩遇了。”

泰一聽李永芳招降不反要被招降,狠狠瞪了李永芳一眼,喝道:“退下,這些南蠻不見刀頭不知畏懼,你不也是城破時才投降的嗎!”

李永芳大慚,灰溜溜退下。

奴爾哈赤不想再浪費時間,立即下令攻城,有了攻陷順的經驗,後金軍這回準備更加充分,城頭駕雲梯、城下挖牆角,攻勢異常兇猛。

清河堡為防備建奴攻城已準備了數月,清河地順東南山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清河守軍有萬人,比順的守軍多了數倍,但攻城的後金軍隊也比攻順時人多勢眾,披重甲的後金死士不顧不斷發起衝擊,城頭的明軍也以火炮、火槍、弓箭、擂石還擊,火炮對攻到城牆邊的後金披甲士已經沒有威脅,可火槍、弓箭對這些裹三層厚甲的後金死士的殺傷力也極為有限,還不如滾木擂石,清河保衛戰從一開始形勢就極其兇險,鄒儲賢、張旆等明軍將領這時才到對建奴的戰力還是估計不足,這時也不容多想,只有督促士卒拚死守城,李如柏的南路大軍前鋒賀世賢已到了靉,只要堅守兩日,就能等到援軍,鄒儲賢早得楊鎬嚴命堅守——

Advertisement

清河堡之戰極其慘烈,

參將鄒儲賢、遊擊張旆、守堡張雲程率各自親衛家丁上城督戰,從午前直至傍晚,建奴死士十余次攻上城頭,都被守軍以數倍的傷亡遏製住。天黑下來了,但城外積雪與天上將圓的明月相映,城城外歷歷可見,守城的明軍已經疲憊不堪,戰死的軍士都無暇拖下城樓理,但建奴攻勢不減,四萬建奴夜以繼日番攻城,對建奴八旗軍來說,長途行軍、連日鏊戰是常有的事,但對守城的明軍將士而言,這樣艱苦的戰鬥是生平第一次,全靠一氣在拚,原本以為到夜裡建奴會暫時退兵,那樣明軍就可稍事休整,而現在,只有鼓勇再戰——

二鼓時,守堡張雲程戰死,鄒儲賢心急如焚,督軍死守,略估計守城的一萬士兵已經傷亡三分之一,而擊斃擊傷的建奴不過數百,守城傷亡大過攻城的,這城難守了,現在只有盼靉的賀世賢能盡快率軍趕到,遼東副總兵賀世賢是赫赫有名的猛將。

的鄒儲賢苦苦支撐,城外的奴爾哈赤也是心急火燎,清河堡明軍抵抗之頑強超過他的預想,攻城的八旗軍主力已折損四百余人,這些都是隨他征戰十年以上的悍猛士,若照這樣折損下去,他耗不起,他的披甲軍死一個就一個,短期之無法補充,不比明軍,雖然戰鬥力有限,勝在人多,但這座清河堡必須要攻下——

明月西墜,黎明前的黑暗籠罩,攻守雙方巨大的嘈雜聲響因這黑暗而暫時平息,突然,清河城南起一陣吶喊:南城牆角被挖穿,後金軍攻進城中了!

鄒儲賢心頭一涼,急命遊擊張旆在東城督戰,他率眾趕往南城,想要堵住這個缺口。

Advertisement

建奴長甲軍強悍,缺口一被打開就再難堵截,已有百余名建奴衝進城南,鄒儲賢自知城破難免,下令斬馬燒糧,清河堡的糧草早在一月前就集中保管,正為萬一城破不落到建奴手裡。

火焰熊熊,殺聲震天,參將鄒儲賢率數百家丁與建奴戰於城南,拂曉時,東城亦被攻破,遊擊張旆戰死,鄒儲賢亦戰死,清河堡一萬守軍無一人降敵,盡數捐軀。

奴爾哈赤發現糧草被燒,大怒,下令屠城,清河堡與附近的鹼場寨的民眾未及逃的盡遭屠戮,那些逃出死地的百姓在離清河堡百裡外遇到率五千軍來援的遼東副總兵賀世賢,賀世賢聞知清河堡已陷,大驚,一面派人急報李如柏,一面催促軍士趕往清河——

李如柏聞報遣人快馬追上賀世賢,命賀世賢駐軍觀,建奴野戰極強,莫與其爭鋒,去年張承胤就是救順而一軍盡歿——

此時賀世賢距離清河只有三十裡,哨探報知建奴已撤退,尚留一支軍在拆毀清河與鹼場的城牆。

賀世賢當即決定追擊,在清河城破的次日黃昏趕到清河堡外,但見滿目瘡痍,廢墟中猶有騰起的黑煙,清河堡的東城和南城已基本被毀,留下拆城的三千後金步騎正準備撤離,見有明軍馳援,當即迎戰。

賀世賢揮舞大刀一馬當先,衝破建奴軍柵,殺敵百余,建奴不敢戰,乘夜遁走,賀世賢擔心中伏,亦未追擊,留下數百軍士為清河堡戰死的將士收,領軍而退。

……

現已移駐廣寧的楊鎬二月十五日接到清河堡城陷軍歿的消息,大驚失,急召李如柏、賀世賢至廣寧共同商議對策,清河堡在有一萬守軍的況下連一日一夜都未能守住,而且據逃生的清河百姓說鄒參將英勇敢戰,麾下一萬將士全是戰死的,這讓楊鎬有些心驚跳,那個雪夜與張原的長談又浮上心頭——

Advertisement

張原在獲知四路出兵的作戰方案後,曾上書楊鎬,說馬林、李如柏皆難當重任,這兩路的主將人選還須斟酌,楊鎬不以為意,認為張原從未與馬林、李如柏相識,何由知其可用與否——

但反對馬林為北路軍主將的並非只有張原一人,北路軍監軍潘宗也說馬林庸碌膽怯,不以堪當一面,請易他將為帥,以馬林為後繼,不然必敗。

潘宗是馬林一路的監軍,監軍說主將不堪當一面,這就讓楊鎬為難了,馬林是開原總兵,久駐北關,由馬林任北路軍主將是最合適的,所以楊鎬並不打算另易他將,但清河堡的陷落讓楊鎬要重新考慮後金軍的戰鬥力,清河守軍火槍火炮殺傷力之低也讓楊鎬憂慮。

在與薊遼總督汪可、遼東巡周永春、遼東巡按陳王庭商議之後,楊鎬決定推遲出兵之期,原定是二月二十二日,現在暫緩半月,多派間諜、哨探打聽建奴的軍——

原定的進軍日期、路線和主副將人選已經上報朝廷,楊鎬就以更換南路軍主將為由派人急報兵部,以遼東都指揮使韓原善代李如柏為南路軍主將,當年楊鎬曾與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一道朝鮮抗倭,那時的李如柏驍勇敢戰,給楊鎬印象頗深,時隔二十年再見李如柏,年過六旬的李如柏頭髮斑白、胖,哪裡還有半點英銳之氣,言語之間對此次進剿赫圖阿拉似無信心,楊鎬思忖再三,與其換馬林,不如把家居二十年放縱酒的李如柏換掉,清河堡失陷,李如柏也有援救不及之過,正是臨陣換將的理由。

二月十八日,奴爾哈赤在攻破清河堡之後派人給楊鎬送來一封信,信中寫道:

“若是皇帝責備遼東之人,並撤回出邊之兵,以我為是,解我七恨,再給我王子敕書,則戰爭何以不停?將舊賞於我順的敕書五百道、開原敕書一千道,給我的兵;另給我以及以我為首的諸貝勒大臣綢緞三千疋、白銀三千兩、黃金三百兩,則我不再犯邊,各守邊界——”

楊鎬看了奴爾哈赤的來書,不大怒道:“逆賊著實狂妄,還敢來邀賞。”正待命人斬了送信者,忽然又改變了主意,與汪可、周永春商議以納蘭克什換回李永芳,此前他已放出風聲,這才有鄒儲賢與李永芳在清河城頭的對話。

汪可不置可否,周永春卻是皺眉道:“我大明豈能與建奴換俘虜!”周永春早知這是張原給楊鎬的建議。

楊鎬道:“納蘭克什對我大明而言毫無益,養他徒費口糧,而叛將李永芳卻為敵驅使招降我遼東漢民,罪大惡極,若能換回此人以極刑,正可為遼東諸將戒。”

周永春道:“奴酋不會作此換,只會招惹非議。”

楊鎬道:“即便奴酋不肯換,李永芳聽聞也必膽戰心驚,嫌隙一生,就會有變,這對我方有利。”

周永春見楊鎬堅持,便道:“楊侍郎執意如此,下無話可說。”

楊鎬便讓送信者帶他口信回去見奴爾哈赤,宣稱大軍四十七萬將橫掃建州,命奴爾哈赤早早自縛面降,這當然是虛張聲勢,用意是在建奴當中造恐慌——

奴爾哈赤自不會被嚇住,但聽到以納蘭克什來換李永芳,還是有些心,當即與兒子代善、皇太極商議,代善主張換,皇太極堅持反對,二人爭執不下,奴爾哈赤道:“先不要管這事,如何對付明朝大軍才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我若勝了,大明就要恭送額爾德尼回來,我若戰敗——”

奴爾哈赤沒再多說,只是道:“你們都明白。”

代善道:“楊鎬不過十二、三萬兵馬,哪有四十七萬,據西邊順、南邊棟鄂的哨探還報,這兩路都有大批明軍集結,看來明軍是要幾路來攻。”

皇太極道:“還有東路的朝鮮軍、北路的開原與葉赫聯軍,或許靉之西還有一路軍,估計有四到五路明軍從東西南北夾攻赫圖阿拉。”

奴爾哈赤目中閃爍,冷笑道:“憑他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皇太極道:“要多派偵騎哨探,掌握明軍進攻路線和日期,先集中兵力擊潰其主力一路,其余幾路必潰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