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三合院那邊,老村長是親至的,看著放置上了大梁,樂呵呵的出了牙花子。
“老村長,您這是吃了蜂屎啦?”有不明白的人打趣老爺子。
“去去去!你們懂什麼?這是小于舉人,給咱們村兒搭建的小學堂,給孩子們讀書的地方。”
老村長很慨,他當年去張家村那邊上公立學堂,就認識點兒字,人家本沒打算多教什麼。
他明白,不是一個姓的人家都不樂意搭理,更何況他們十八里鋪一直名聲就不太好。
要不是出了小于舉人,他都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看到自家村子里有學堂這一景兒。
“這是啥?”聽到的人都有點不敢相信,以為自己幻聽了。
“學堂,咱們十八里鋪自己的學堂,小于舉人已經找了文武秀才,等學堂蓋好了,就過來。”老村長磕了磕煙袋鍋子:“所以,你們都給我聽好了,小于舉人是咱們村兒唯一出息的,人家好了,咱們才能好,都聽明白了嗎?”
“哎哎!”大家伙兒點頭。
這話說的旁邊的付大柱子滿臉通紅,他們家老付家怎麼就這麼點兒背呢!
又過了幾日,鏟一遍地之前,房子終于蓋好了,于良吉先是給自己家的祠堂提了字,就“于氏祠堂”,里頭香案香爐都齊備,是石宏大買回來的,還有各種祭司使用的東西。
“自父母起,于氏開宗立祠,一愿香火傳信,子嗣綿長;二愿耕讀傳家,書香門第;三愿盡忠職守,國護駕。”于良吉上了第一柱清香。
“編有于氏家訓一本,敬供雙親,兄長與嫂嫂過目。”于氏家訓是于良吉據前世他聽說過的那些個有名的家訓編篆出來的,當時探尋古生活的節目不,其中就有一個專門找那些百年族,探尋他們的故里,祖屋和祠堂。
有了祠堂就有供奉的族譜和家訓,他媽媽特別喜歡看這種節目,于是他也跟著看了不。
如今憑借記憶力編撰了一個出來,算是給于家增加點兒底蘊。
石宏大沒有進祠堂,他就站在門口那里,里面站著于良吉和于寶寶,一大一小很認真的拜靈位。
他還不是于家的人,按照規矩,宗世祠堂外姓人免進。
仰頭看著天,藍藍的,燦爛,明年他一定要進去!
“來,寶寶給爺爺和爹爹娘親上香。”于良吉最近讓于寶寶對著牌位磕了頭,上了三柱高香。
供案上擺著一碟五個饅頭,一碟爐果兒,一碟油炸丸子,都是于良吉新做出來的貢品。
這個時候也沒有水果之類的東西,兩邊的花瓶子里,倒是有石宏大去看田地的時候,采摘回來的杏花。
“哦。”于寶寶乖乖照做,磕頭磕的很虔誠,他已經知道什麼是“去世”,什麼是“失”了。
祭奠時間并不長,但是很隆重很認真,于良吉親自提筆寫了對聯在祠堂門口:于天地間立心,氏淵源而久長。
巧妙的將“于氏”鑲嵌在了對聯的第一個字上。
因為是于氏宗祠,跟旁人沒關系,所以村里人都沒來,但是于家老房子改了祠堂,大家都是知道的,也佩服于良吉,這還是十八里鋪第一個祠堂呢。
舉人老爺就是跟他們不一樣,誰家的祖宗板兒都是放在屋子里的,雖然不至于隨便放個地方,可也沒鄭重到哪里去,像于良吉還專門蓋了個房子供奉的,有些人小聲嘀咕:錢多燒得慌!
祠堂就這麼立了起來,平時門是關著的,不過初一十五于良吉都會帶于寶寶過來打掃衛生,順便上香上供品。
供品擺一天就拿下來吃掉,鮮花也是放個三五天,就撤掉了。
石宏大覺得花瓶禿禿的擺在那里難看,暗暗打算了一番……
到了五月十二,石宏大穿戴整齊后,又要進縣城一趟了,這次是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買回來兩家也好讓家里的活兒有人干。
“這次去要是沒合適的就先買回來差不多的吧,眼看著很多活兒都要人干的。”于良吉給石宏大拎著褡褳往馬上放。
家里已經搭好的架鴨架鵝圈之類的建筑早就打掃干凈了,車姥姥都說了,再有個三五天,就能將鵝雛帶回家里養了。
還有張家二嬸子和喬大娘的仔兒鴨仔兒,也都孵了出來,等過幾日一,就可以直接捉回家養了。
再有就是老倪家的老母豬都下崽兒了,正好過幾日也夠賣了,他早早就跟人說好了,要兩頭豬崽兒呢!
這些東西抓回來,打豬草,挖食菜,都需要人,他倒是想自己去干,可石宏大肯定不會同意!
于寶寶他寶貝都來不及,怎麼可能讓小孩子出去干活兒?
“我知道了,不過這次肯定能找到合適的!”石宏大很有信心,而且家里眼看著就要忙起來了,再不來人,難道還要小于舉人做飯不?
“外出當心,別太晚回來。”這里是沒有污染了,也是野生的天堂,他真怕石宏大到什麼狼啊狐貍的,聽說前些年這附近還有老虎和豹子,不過被老村長上報給了縣里,縣尊大人就跟離這里最近的駐軍說了一聲,然后駐軍拉練的時候,就在他們十八里鋪待了兩天。
介于穿越前輩可能是個軍事發燒友,他蘇出來的各種火槍火炮都很有用,駐軍幾發子彈打出去,除掉了老虎和豹子,十八里鋪這才安生了。
只是沒想到,沒有了老虎豹子的威懾,狼又群了,幸好石宏大手了得,村民們又一心,狼群也被滅了。
“今天不會早回來了,恐怕要帶人一起過來,不過天黑前肯定到家。”如今天時長了很多,石宏大也打算好了,他去城里買兩輛驢車,驢子買回來還能拉磨,磨個兒啊面的,也不算閑置。
“行,我做了晚飯等你。”于良吉點頭,隨后加了一句:“是你們。”
于良吉的話讓石宏大一曬:“好,等我們回來!”
起上馬,趁著晨微涼的時候,走了。
石宏大前腳走了,后腳孫大爺就路過于家門前,他是要在村子里走一圈兒,賣賣豆腐,同時,也是給于良吉送豆漿來了。
“孫大爺,今天給我留半板兒水豆腐吧,晚上我們家來人!”于良吉看到冒著熱氣的豆腐,就想買下來些,做晚飯用。
石宏大可是說了,會帶人回來的,人口可能還不。
“現在別留,我中午回去還要新點一盤,下午四點左右給你送來。”孫大爺樂呵呵的將豆漿遞給他:“現在留了都走了水份,晚上吃著該不了。”
“行,那我就先預定下了。”于良吉接過豆漿,從隨的荷包里掏出三個大錢給孫大爺:“這是豆腐錢。”
“有錢留著多好?給個黃豆吧!”孫大爺沒想到于良吉給的是現錢。
農家人都習慣用黃豆換豆腐的,沒幾個人家花錢,一板豆腐也才值五六個大子兒,也就是五六十塊錢那樣。
“家里黃豆還有用,換不了豆腐了,只能給您老現錢了。”于良吉將錢直接放到了老爺子手里:“了您擔待,多了您給補塊豆腐。”
125 添丁進人
“好吧,老頭子就給你多切幾塊豆腐過來,家里還有做好的豆干,也給你拿點,到時候配上豆芽,炒一盤菜肯定夠。”孫大爺也不客氣,收了錢后就跟小于舉人告辭了。
他還要去賣豆腐。
這個時候青黃不接,菜沒多,野菜倒是有,但是那個不擋,還是需要吃些菜的,例如豆腐,就不錯,醬燉豆腐,你嘔吐放上點大蒜蔥花,鍋的時候放點油,丟進點兒干辣椒,那味兒,誰吃誰吃到。
于良吉送走了孫大爺,就讓于寶寶喝了一碗豆漿,剩下的他喝了,此時的太剛升起來,曉風青拂,真是一個很好的早晨。
于良吉讓于寶寶在庭院里玩兒,井上有蓋子蓋著,且沉實得很,連他都搬不,還是石宏大有勁兒,能搬那東西,所以他也不擔心于寶寶會有危險,自己則是進了菜園子。
如今菜園子里頭的各種蔬菜長勢喜人,茄子苗都長大了,開花了,過不了多久就能吃到新鮮的青菜了,恰好家里的干菜也都吃的差不多了。
還有各種瓜苗也都爬蔓的爬蔓,開花的開花,比起大田里還要擔心雨水不足,菜園子里的菜,一般都不缺水。
不過這個時候也該掐掐秧兒去去雜支了,不然結了果子不大,還拿著石宏大已經劈好挑好的樹枝子,給豆角黃瓜等爬蔓的蔬菜架了起來。
等他弄到一半的時候,恰好到了做飯的點兒,只好回去給自己和小侄子做了頓午飯,吃完歇了會兒,收拾完哄小侄子睡了一覺,自己也瞇了一會兒,醒來一看點,下午一點半了。
趕醒小侄子,睡多了晚上就該走困了,小孩子還是要乖乖早睡早起才會長大個!
等忙活完菜園子的架秧之后,就到了四點,孫大爺果然守時的送來了半板水豆腐。和一兜五香豆腐干。
“這豆干正好,明天早上弄個涼菜,配粥喝!”于良吉歡喜的接了過來。
“知道你們倆肯定不會生豆芽子,這是你大娘讓我帶來的綠豆芽,你炒菜涼拌都行。”孫大爺還給了他一兜已經發好了的豆芽子。
“那可真是謝謝大娘了啊!”于良吉心想真是缺什麼來什麼,家里的綠豆芽兒,還是喬大娘幫忙發的呢,可就剩下了一點兒,炒一盤菜倒是夠了,但是肯定不夠很多人吃就是了。
有了孫大娘給的綠豆芽,又有五香豆干,湊出來也不了,炒一盆菜肯定夠了!
送走孫大爺,回來一看座鐘,四點半了啊!
該做晚飯了。
于良吉無奈的輕嘆,還真是讓石宏大說對了,他現在一個堂堂的舉人老爺,不適合下廚了,他自己倒是愿意,但是讓知道了總是不太。
家里水缸早就讓石宏大挑滿了水,如今家里有口井,用水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大冬天的還要讓石宏大跑出去打水。
因為知道他很可能會帶很多人回來,于良吉就用了大鍋做飯。
廚房有兩口大鍋,很大的那種,搬家的時候,就用一口大鍋煮了米飯,足夠客人們吃的,可見這鍋子該有多大了。
其實這大鍋,于良吉最初想到的是用來燒洗澡水,家里有浴室,還帶下水的那種,就是上水沒法加熱,只能用大鍋燒熱了往大浴桶里頭倒,再兌些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