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鬢邊待詔 第25頁

《鬢邊待詔》 第25頁

初垂首侍立一側,恭順地道了聲“是”。

“先去換服,晦氣!”

初又道了聲“是”。

謝及音氣沖沖地拂袖屋,姜史跟進去,卻見搬起博古架上的東西就往地上摔,瓷花瓶嘩啦啦碎了一地,就連妝臺上的銅鏡也沒能幸免于難。

“殿下這是怎麼了?好大的火氣。”姜史語氣淡淡的,在一旁冷眼瞧著

謝及音摔了帷帽恨恨罵道:“真是什麼下賤東西也能來作踐本宮,本宮乃大魏公主,只有別人敬著本宮、畏著本宮的份兒,誰敢讓本宮氣?還當自己是城里眾星捧月的公子呢,沒有本宮可憐他,如今也是墳坑里的腐白骨罷了!”

想來是不滿裴初刑臺上跪裴衡,心里了委屈。姜史心中了然,默默退至一邊,旁觀謝及音摔東西撒氣。

謝及音又是沐浴又是焚香,正折騰著,宮里的公公來傳詔,太帝要明日宮一趟。謝及音跪地接了詔,送走公公后冷冷看了姜史一眼,姜史只作不知,不卑不地侍立一旁。

到了夜里,識玉給謝及音通發凈面時,從鏡子里看見姜史走進來。

“殿下,外面下雨了。”姜史道。

謝及音沒應聲,識玉從旁提醒,“裴七郎還在院中跪著呢,真要跪一晚上?”

謝及音漫不經心冷笑道:“怎麼,委屈他了?”

聽出話音里的不耐煩,識玉不敢再勸,姜史見狀也悄悄退出去,掩上了臥房的門。識玉轉去滅燈,卻聽謝及音道:“留著吧。”

站在窗前,雨越下越大,如萬蠶食桑,雨聲里燈影幢幢,攏了攏服,半闔著眼,眉宇間有幾分愁緒和疲憊。

Advertisement

人聲在夜雨中顯得格外喧囂,裴初跪在冰冷的庭院里,視線被雨水沖刷得一片朦朧,只約可見主屋里盈盈的燈火,團團綽綽地在他眼前游

太冷了,人就容易麻木。

可每一個尸首分離的裴家人,仿佛都化作新魂惡鬼,在他面前糾纏不休,要他陪葬,要他報仇。

所有的裴家人都死了,為何獨他活著?謝黼殺裴家滿門,他卻對謝黼之伏低做小,又有何面自稱河東裴家?

麻木至極時,痛反而為一種快。裴初仰面著夜雨,雨水與淚水一齊沿著眼角流下來。

第二天謝及音醒的很早,識玉伺候盥洗梳發,說馬車已經備好,用完早飯后就能出發去宮里。此時姜史走了進來,也不說話,就在一旁站著。謝及音放下碗筷,似恍然想起院子里還跪著個人,對姜史道:“讓裴七郎起來吧,回去收拾收拾,這幾日閉門思過,不許他邁出房門一步。”

史道了聲“是”,轉通傳去了。

謝及音用過早飯后就宮,太帝下朝后就在宣室殿里等著,臉并不十分好看,侍立在他后的張朝恩悄悄朝謝及音搖了搖頭。

帝宣今日宮,是為了裴七郎的事。

帝冷聲訓斥道:“朕讓姜史到你府上去,是為了教你規矩,指點著你,免得你被詭計多端的男人騙了,做出什麼有違禮法的事。可你不僅不聽勸諫,竟敢帶著裴七郎到刑場去,若非當日監斬的是崔青云,朕看你能翻了天,將裴家人都當場免罪放了!簡直荒唐!”

謝及音聞言慌忙跪拜,“父皇息怒!父皇真是冤枉兒臣了,那裴七郎一世家公子的臭病,兒臣若不調教好他,讓他明白尊卑,只怕日后用起來不得心思。”

Advertisement

帝道:“他敢違你的命,你著人打他便是,他若有幾分骨頭,早就一劍自戕了!”

“兒臣帶他去刑場,一是想著震懾他一番,教他知道違逆本宮的下場。二是聽說監斬是本宮的駙馬,這才故意帶著裴七郎去氣他……”謝及音抬眼覷太帝,“不知駙馬有沒有來找父皇告兒臣的狀?”

昨天崔縉料理完監斬的事后匆匆宮,確實在太帝面前狠狠參了謝及音一本。崔縉說恃威驕縱,擾刑場法紀,有損皇家天威,應該殺了裴初,讓嘉寧公主收心正道。

他說得義正言辭,可太帝看他的態度,卻非完全公而忘私,分明是被人冒犯狠了,頗有幾分氣急敗壞的味道。

帝道:“駙馬確實對你頗有微詞,你們是正經夫妻,你莫要將他得罪狠了,更不愿同你好好過日子。至于那裴七郎……”

謝及音道:“兒臣已經狠狠教訓他了。”

“哦?”太帝似是不太相信。

前日姜史回稟說嘉寧殿下待裴七郎極好,恨不能出則同行,則同寢。太帝不信能罰得下手,覺得無非就是不痛不地訓斥幾句。

謝及音道:“兒臣已罰他在院中跪了一夜。”

帝雙眉一挑,“朕記得昨夜可是下了大雨。”

“那又如何,”謝及音一副不甚在乎的態度,“只聽說淹死的,沒聽說淋死的。”

說是喜歡,卻又能下得去如此狠手。一時間,太帝有點琢磨不這個兒了。

第13章 親近

謝及音好不容易在太帝面前周旋過去,臨走之前,太帝再次警告不可縱容裴初。離開宣室殿后沒有立即出宮,而是折前往芳清宮觀尋端靜太妃。

Advertisement

端靜太妃姓謝,是謝黼的妹妹,魏靈帝的夫人,年方二十六歲。謝家本是魏靈帝的外戚之一,謝黼取得皇位后,殺魏靈帝,封為端靜太妃,因見一心求道,便在宮中設芳清宮觀,端靜太妃起居問道皆在宮觀中,不常與外人往來。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