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皇家女侍衛 第十三章

《皇家女侍衛》第十三章

秦姝今夜打扮得十分,卸下慣用的金釵銀簪,換了雕工質地上乘的木釵,挑上幾串珍珠,在月下映出和的澤。衫也偏于家常,夏日里穿得單薄,那襲月影紗的隨風而,有月下嫦娥袂翩翩之態。

只帶了兩個隨的丫鬟,就著燈籠的走至政知堂前,見門口值夜的是阿殷,稍稍詫異,“陶姑娘?”不確信的打量了一眼,“你怎麼在這?”

“今晚該卑職值夜。”阿殷依著規矩詢問,“崔夫人有事要見殿下嗎?”

“夏天夜長,我閑著無事,就人做些宵夜。想著殿下整日勞累,這會兒怕是了,便送過來。”秦姝笑了笑,回指著丫鬟手中的提梁食盒,往窗戶里睇了一眼,“煩請姑娘通稟一聲。”

他并非定王的眷,當初定王怕有閃失將安排在都督府中,卻是將那住了獨門小院,離這政知堂和定王的住都極遠。如今夜前來,角像是沾了夜,想來路途遙遙,這養尊優的夫人走得很辛苦。

阿殷沖行個禮,走至門前輕扣,道:“殿下。”

“進來。”

阿殷推門而,里頭定王埋首看著文書,像是沒聽見外頭的對話。他走至定王跟前,“啟稟殿下,崔夫人帶了夜宵前來,正在門外等候。”

定王抬眉看一眼,“本王在理公文。”

所以是讓接了,還是不接呢?按理來說秦姝算是客人,不好冷代,然而……阿殷畢竟沒當過差,對定王的也不甚悉,就這麼一句話,還不準他的意思,便有些猶豫。片刻沉默,壯著膽子想要開口征詢他的意見,就見定王皺眉抬頭,不悅的吐出兩個字——

Advertisement

“謝絕。”

阿殷連忙抱拳,“遵命。”

頭一回值夜又見這樣尷尬的事,阿殷不知為何竟有些張,出去時甚至連門都忘了帶上,走至階前沖秦姝行禮,“殿下有事在忙,夫人請回吧。”

“正因有事忙碌費神,才要用些夜宵。”秦姝卻未搖,朝阿殷笑了笑,“這一路上我和如松承蒙殿下照拂,姑娘都是看在眼里的,我送這夜宵來,不過是念殿下照拂的恩德,別無他意。人都來了,煩請姑娘再通傳一聲。”

阿殷進退兩難。

當侍衛的并非傳話筒,守衛是一重責任,為主公分憂減煩擾也是職責。通傳、稟報事項,辦事之前總得先過過腦子,否則聽了旁人的請求便傻頭傻腦的進去回稟,不止自會落個責罵,還會打攪里頭的人。

阿殷聽陶靖教過這個道理,自然時刻銘記。

定王的態度是很明顯的,剛才的不悅顯然也不止是沖著,這點阿殷倒是能把握。

時下雖然風氣開放,男若是相不來,到府開個和離的文書,也可各自再次婚假。或者像秦姝這樣的喪夫之人,只消婆家同意,也能另行改嫁,并無拘束。只是秦姝如今還是崔家的人,且亡夫還是定王的摯友,就這般白眉赤眼的深夜來送夜宵,定王能愿意收下?

再說這屋子開著窗戶,外頭靜未嘗沒落定王的耳朵,他沒有開口,意思已很明白。

阿殷拿定了主意,便再度行禮,“殿下已有吩咐,卑職不敢違抗,夫人請回吧。”

秦姝卻是打定了主意,“既然不能打攪殿下,姑娘且先收著,等殿下有空時遞進去。”

這不是難為人麼……阿殷繼續作難,卻沒什麼理由來推拒,正想著自作主張的收下,屋窗戶吱呀作響,定王站在窗戶朝阿殷道:“拿進來。”旋即看向秦姝,面無表,“夜已深,嫂夫人請回。”

Advertisement

他從態度到言語皆是冷淡,甚至這最后的接納,也不過是稍微全秦姝一點臉面。

秦姝抬眉瞧見定王的神,竟連尷尬都沒生出半分,將提盒遞給阿殷,欣然去了。

這頭阿殷將提盒拎進去,才想著放在案上,定王已然道:“拿去吃了。”

阿殷詫異又疑,抬頭時就見定王頗不耐煩,隨手取了一卷文書,卻又煩躁的丟下。

他不怎麼跟眷打道,此時也頗為煩躁。

秦姝是他摯友的妻,定王這回答應帶來西洲,也是了崔家的托付,加之秦姝言辭懇切,才一時心。誰知道這一路上秦姝竟是如此作為?從驛站里的夜宵,到如今都督府里不間斷的夜宵,哪怕他已明擺著拒絕多次,卻還是裝糊涂厚臉皮,我行我素。

做得更絕麼?定王并不在意秦姝的緒,卻覺得虧欠崔忱。

崔忱是他的摯友,也是他的救命恩人,兩人自,定王很清楚崔忱有多這個妻子。在京城的時候崔忱就把妻子捧在手心里,秦姝要天上的星星他都要想辦法摘下來,平常秦姝鬧脾氣,崔忱也十分寬容。后來墨城之戰,崔忱為了救護定王而死,臨死時惦記著的也是秦姝,托付定王務必要照拂崔家,照拂秦姝和才出生的子如松。

這幾年定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即使崔家因為孟皇后的關系,為輔佐太子而做些出格的事,定王能裝傻時就裝傻,對崔如松更是視如親子,常接到定王府上指點教導。

只是這個秦姝……

定王并不關心是否改嫁人,那是自己的事。然而秦姝把主意打到他的頭上,著實令人反

但凡他想狠心對秦姝說什麼重話,打消念頭時,當時崔忱鐵槍,臨終托付的樣子便會立時浮現在眼前。他長在皇宮,知心朋友不多,除了常荀之外,便只有崔忱。而崔忱卻為了救他而死,臨終反復托付的只有一件,便是定王務必照拂秦姝,不任何委屈。

Advertisement

如今秦姝卻是這般作為,定王想來便覺得可笑。

“明日告訴馮遠道——”他煩躁過后有了主意,“近來事多,務必加強府中警戒,二門外添一道防衛,不許人隨意來政知堂。若有急事,派侍衛來稟報我即可。”

——他原本答應崔家在辦完剿匪的事后就護送秦姝到墨城,請回崔忱的冠冢。按如今這態勢,怕是得要好幾個月的功夫。不能違背崔忱的臨終托付,更不能縱容秦姝出格行事,他能想到最溫和的解決辦法也就是這個了,徹底將秦姝堵在二門外,不給秦姝走近政知堂的機會。

這些心事阿殷自然不會明白,瞧著定王神不豫,便提了食盒退出屋子。

也不想吃這夜宵,索回頭找巡夜人遞話,給正在值房候命的那幾人吧。夜深長,從前阿殷雖不跟他們在一間值房,半夜時卻也會聽見他們說,興致盎然的討論明早該去那兒用早飯。

可惜等了半天也沒見巡夜人,倒是定王已經熄了燭火,要回住去歇息。

見阿殷手里還提著那嚴嚴實實的食盒,跟捧著燙手山芋似的,定王失笑,“沒空吃?”

“值房里那幾位總是喊,卑職想著留著他們吃……”畢竟是秦姝做的,阿殷怕隨意置惹得定王生惱,聲音漸低。

定王倒是沒說什麼,抬步往住走。

阿殷便也順道將食盒丟給了夏柯他們,只是囑咐他們不許多說,收好食盒等明早去拿——否則秦姝知道這份心意最終落在了侍衛腹中,秦姝不去怪罪定王,只會記恨這個小咯羅,那可就不劃算了。

阿殷從小到大都沒熬過夜,如今頭一回給人值夜,雖然知道都督府外圍安排了暗侍衛,卻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整個晚上打起神在定王的寢居外站下來,簡直腰酸痛。

Advertisement

清晨時頭重腳輕的回到家里,蒙著被子便睡到后晌。

接下來的幾天定王都忙碌,一面人將西洲境的匪況打探清楚,另一面帶著人親自往最近的土匪窩那里轉了一圈兒,便開始寫折子給皇帝上報匪,并請示剿匪的事

阿殷自然知道定王劃出的那四窩土匪都是厲害角,非上回林子山那點草包能比。

雖有武功底子,卻沒有臨戰經驗,且畢竟是京中養的人,功夫雖不弱,耐力和臨戰應變的本事終究不及旁的侍衛扎實。眼看著定王愈來愈忙,不出幾天就要出兵的模樣,阿殷更不敢懈怠。

于是每日早起或者晚睡,多出半個時辰練習,拿出了這十五年來有的刻苦勁頭,如意驚嘆不止。

轉眼八天過去,又值夜。

這晚倒是風平浪靜,定王如常的理完公務,早早的回住歇下了。只是阿殷連著勞累數日,又強打神守了整夜,便有些吃不消。

阿殷畢竟是養出來的子,即便從前習武也是把握著分寸,卻沒吃過苦,這一日回去掀開圓領袍下的,便見小又腫了起來。

如意見不得這樣,心疼得直掉眼淚,勸跟馮遠道告假歇上兩天再去。

阿殷自然不愿告假,卻也不會跟子骨過不去,免得耽誤過些天的剿匪大事。于是暫時緩了緩,待得休的時候,阿殷便帶著如意上街,去藥鋪里選個管用的膏藥,順道逛逛街市——

來到翔城已有二十多天,每日里跟著定王四奔波,大致記住了街道兩側都有些什麼商鋪坊肆,卻從未進去逛過。那些帶著珍奇貨的胡商,大膽又妖嬈的舞姬和異域的胡琴歌曲,道旁酒樓里的人飯菜香氣,甚至兵鋪中琳瑯滿目的短刀袖箭,每一樣都阿殷垂涎滴。

論威儀華貴,翔城自然無法與京城媲,但要論往來客商的熱鬧,貨商品的繁雜,這兒還真是不遑多讓。

阿殷帶著如意走穿惦記了許多天的街市,盡頭是城里最有名的藥鋪。

進去選了幾樣藥膏給如意拎著,倆人正興致盎然的商量該去哪里吃飯,出了藥鋪一抬頭,竟跟騎馬經過的定王了個正著。

定王顯然也有些詫異,抬頭掃過匾額和藥鋪里的層層藥柜,再一瞧如意手里拿麻繩兒串起來的藥盒子,那上頭的字跡工整清晰,一瞧就是消腫散瘀的藥。他自習武,本就覺得阿殷近來走路不大對勁,當即明白了原委,心便是一笑。

阿殷買藥被抓了個正著,有些訕訕的,抱拳行禮,“卑職參見殿下。”

今兒是尋常姑娘家的打扮,五月初天氣漸熱,一頭烏發以海棠玉簪簡單挽起來,玉白繡錦領半臂下是一襲紗襦,修長之外著輕盈,隨了街上掠過的風微。這是跟平常的干侍衛截然不同的風姿,定王久未見裝打扮,乍一眼看過去,倒覺這簡單修長的更襯的氣質。

定王居高臨下的打量著,“傷了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