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玩宋 第14節

《玩宋》第14節

類的回船上給吳氏。

吳氏一看,便知道這肯定是王雱的主意。王安石這人不能說他不,隻是他心裏一般沒有這些東西,隻有兒子才會這麽心。吳氏說:“你自己也留些,一天到晚蹦到甲板上去,小心晃暈了。”

王雱說:“才不會暈,您還是擔心爹吧,他整天在船上看書!”王雱估著自己該開始琢磨怎麽做眼鏡了,畢竟他爹書如命,早晚能高度近視。

王雱想法一堆堆,背地裏掏出磨尖的炭筆在司馬琰送他的小本本寫寫畫畫,記法很理科,大多隻有個草圖,即使王安石無恥地看兒子私也不可能看懂。

從開封到鄞縣,花了差不多兩個月。正是因為路途之遙遠,接下來三年之他們都不會再回京了,接下來得把紮在這裏三年之久。縣衙那邊早得了消息,主簿和縣尉恭恭敬敬地帶著差役來迎接。

主簿,管文書的,相當於知縣書,協助知縣理各項事務;縣尉,管治安的,相當於派出所所長,負責抓盜匪賊人。

主簿名鄭榮,年約三十五六,留著一把須,照王雱看可以去和張方平比比,說不定還能贏呢!縣尉武大兆,人一個,生得威武雄壯,別的不說,是這量就能震懾一方。

王雱等兩人給王安石行了禮,也有模有樣地上前朝他們一作揖,甜甜地喊:“兩位叔父好。”

鄭榮與武大兆乍然見到個雕玉琢的男孩兒跑到自己麵前來還有些發愣,等他作揖問好後才恍然回神。這是知縣家的小衙啊!瞧瞧這玉雪可的小娃娃,可比縣裏所有男娃兒娃兒都要好看,那眼睛烏溜溜的,多有神!

鄭榮自詡讀過些書,沒好意思把馬屁拍得太直白,武大兆可不同,他開口就誇了王雱一通,說什麽從來沒見過這麽聰明可的小孩兒。

Advertisement

王安石麵上不顯,心裏卻覺得這武大兆很有眼。本來這時代文人大多瞧不起武人,這會兒王安石怎麽看武大兆怎麽順眼,和氣地與他們說了些話,讓差役抬上箱籠往縣衙而去。

到了縣衙前,王雱心道“果然如此”。古人講究“不修衙”,一來縣衙破破爛爛顯得政府清廉,二來則是不想花自己的錢造福後人。他們年後出發,抵達鄞縣是二月中旬,冬寒剛走,春寒料峭。吳氏看著破破爛爛的後衙,有些憂心春天來了雨水多,這屋頂會天天雨。

王安石對吃住不太關心,他問鄭主簿:“春耕安排下去了嗎?”

“我們這邊近海,春天比開封來得晚些,杏花還沒開哩。”鄭主簿笑道。

杏花開了耕好地,桃花開後正好播種,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經驗。王安石聽了點點頭,當即就與鄭主簿、武縣尉商量起春耕事宜來。

春耕沒過,王雱暫時不能招人來修府衙,倒是有幾個年輕差役自告勇要幫忙,弄來梯子爬上屋頂把把可能雨的瓦片都換了,暫且解決了吳氏的燃眉之憂。

後衙雖然破,卻比他們在開封租的房子要寬敞,有單獨的廚房、澡房,晚上灶上生了火正好可以用餘溫燒熱水來洗澡。在院子裏還有個水井,可以直接打水用,省了許多事!總的來說,這件設施還是很不錯的,王雱非常滿意。

王安石這人坐不住,到任沒幾天見縣衙沒什麽事,便換上尋常下鄉考察去了。王安石剛走那天,王雱正兒八經地坐在書桌前讀讀寫寫,一次把王安石留下的背誦任務完了,頓時像鳥兒出籠似的到玩耍。

鄭主簿等人雖不住府衙,家卻和府衙離得近很,王雱去串了幾次門,功把鄭主簿和武縣尉的長子勾搭出來玩兒。鄭主簿的兒子鄭思,和他爹一樣文氣,胳膊小兒也小,開口就是“夫子說這樣不行”“爹說這樣不對”;武縣尉的兒子武興,是個小霸王,平日裏素來和鄭思不對付,時常會掄起胳膊恐嚇鄭思。

Advertisement

兩個人年紀都比王雱大,已經是十歲了。他們老爹暗地裏都囑咐過,讓他們好好陪王家小衙玩,因此哪怕他們都瞧對方不太順眼也得好好相。王雱也看出兩人之間的暗湧,不過他不太在意,小孩子嘛,哪有不較勁的?

讀書的人清高,嫌棄武人鄙;練武的人強健,嫌棄讀書人弱,這著實再正常不過了。王雱每天在兩個新小夥伴的陪伴下這裏走走那裏逛逛,又去搜刮了不醫書和藥材準備托人送去司馬家。過年借著“搭暖棚種東西”的由頭,司馬琰已經向司馬和張氏顯了一點點對醫學的喜,他送這些過去也不會顯得突兀。

聽司馬琰說,鄞縣這邊產的貝母很不錯,回頭他可以看看能不能找個名頭當特產推廣出去。王雱在心裏琢磨完了,又想到剛剛搬家什麽都缺,花起錢來更是眼都不眨一下。

武興看得羨慕不已,鄭思卻心驚跳。兩個人幫王雱把砸錢買的東西都搬回後衙,回家後都與家裏說了這事。

武大兆與鄭榮的反應各不相同,武大兆說:“那敢好,最怕遇到扣扣搜搜的家夥,做點小事都要算百八回錢。”

鄭榮卻有些憂心:“王大人一過來便到下麵去走,我還以為他是個勤儉民的好,難道我看錯人了?”

鄭思疑:“難道花錢多就不民了?”

“花錢多,錢哪來的?”鄭榮道,“王大人是從揚州調過來的,那可是揚州啊,多繁華的地方。都說由儉奢易,由奢儉難,王大人要是把鄞縣當揚州,那鄞縣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我看不像。”鄭思年紀雖小,卻是鄭榮從小手把手教導的,在鄭榮麵前敢話。

“哦?”鄭榮來了興趣,問道,“你怎麽看的?”

Advertisement

“我看郎君教養極好,與誰都能說上話,買東西時雖然會砍砍價,卻從不會搬出衙人。”鄭思把自己這幾天觀察到的事都說了,“王家嬸嬸也是個極好的人,與差役說話都很和氣,給他們幫忙搬東西、修屋頂的人都得了謝禮。我聽大夥私底下都說,王知縣一家不愧是京城派下來的,果真是不一樣。”

這些小事,鄭榮卻是不曉得的,聽鄭思這麽說來也覺得王知縣一家都極好。他說:“那許是王大人家底本就殷實吧。”他叮囑鄭思不要把聽到的話說出去,轉而開始考校兒子的功課。

另一邊,王雱帶著親自摘回來的一捧杏花蹬蹬蹬地跑進後衙,滋滋地去找他娘獻寶:“娘,這送你了,新開的!”等他送完花,才注意到屋裏有另一個胡子拉碴、上沾滿泥的家夥——不是他爹又是誰。

王雱:!!!!!

爹您出去下鄉幾天就變山頂人了,像什麽讀書人啊您!

王雱立刻跳起來,推起王安石往澡房那邊走:“洗澡洗澡洗澡!”

見丈夫一臉無奈地被兒子推著走,吳氏在後邊笑著提醒:“別給你爹衝冷水啊,大鍋裏的水已經燒熱了。”

第十七章

鄞縣遠不如開封繁華,到的房子都破破爛爛的,王雱溜達了幾天就基本溜達遍了。

兩個小夥伴的,王雱也基本清楚了,比如他要去幹一件事,鄭思肯定會說:“我們再想想吧,要是出事兒了可咋辦?”武興卻絕對會說:“幹幹幹!不幹不是大宋人!”

這兩小娃娃逗的,王雱不介意帶他們一塊玩。

作為一個經驗富的孩子王,王雱對於拐別人家小孩這件事一點都不陌生,沒多久就統治了鄞縣兩歲以上十歲以下這個階級。更大一點,就不帶他們這些小屁孩玩了。

Advertisement

王安石到底下走了一圈,又回縣衙把需要自己理的工作都做完了,才騰出手來檢查王雱的功課。

鄭思和武興都沒來得及離開,被迫在旁邊看著王雱接王安石嚴格的考校,頭皮都麻了。

武興還好,他不學文,從小就和他爹一樣習武,準備長大後繼承他爹的縣尉之位。在他們這種小地方,他這種理想算是非常偉大的了,至他還想當個縣尉不是?別人隻想當巡捕呢!

鄭思就不一樣了,鄭思他爹對他寄予厚,從小就手把手教他練字識文。

雖說吧,他爹水平也就那樣,但他很確定同齡人裏頭他書念得最好,連剛調走的那位知縣家的衙都比不上他。可現在聽了王安石與王雱的對答,鄭思覺得自己簡直沒學過他們說的那些句子!最要的是,王雱滿打滿算才四歲!

晚飯時間,鄭思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家,整個人像是掉進水裏再撈出來的小一樣,蔫耷耷的,沒點神。

鄭主簿最著這兒子,不由關心地文:“怎麽了?出什麽事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鄭思把事這樣那樣地一說,神沮喪得很。

鄭主簿一聽,也覺驚異,第二日談完公務便和王安石討教教子方法。王安石謙虛地說:“沒什麽方法,就是嚴厲一點罷了。”

他又把自己和王雱鬥智鬥勇的經曆給鄭主簿說了,簡而言之就是從嚴抓起,定點定量給任務,不完不許出去玩,絕對不給兒子半點的機會。

鄭主簿聽著覺得很有道理,回去後琢磨了一宿,琢磨出個從嚴教子的方案,白天就正式開始實行了。

早上用過早飯,王雱上武興溜達去鄭思家找人,鄭思他娘出來說:“思兒今天要寫功課,不能和你們去玩了。”

王雱和武興麵麵相覷,都覺得奇怪,不過小孩子聽到“xx要學習不能去玩了”這種事的第一反應都是趕溜。

這當然得溜啊!要是多留一會被他們爹知道了,把他們也抓去學習怎麽辦?

王雱和武興還是和平時一樣到溜達。

杏花開了,春耕開始了,街道上人得很,至沿街擺攤的農夫沒了大半,王雱和武興跟著巡邏的巡捕溜達出碼頭,看著一早出船回來的漁夫們在那賣河鮮海產。

鄭思不在,王雱覺得可以幹點壞事,他扭頭問武興:“會生火不?”

武興中氣十足地應:“會!當然會!”

王雱讓武興蹲下`嘰裏呱啦地耳語幾句,武興兩眼一亮,便和王雱分頭行,王雱去買魚蝦,武興去弄柴火。

不一會兒,他們在河灘上弄起了個小火堆,拿東西起一隻隻蝦架在火上烤了起來。

王雱甜,還在周圍的漁家裏討了些自家磨細末的香料,烤得差不多就撒一些上去,香得很!

兩個人吃了一些解了饞,也沒忘記鄭思這個可憐的小夥伴,又烤了幾隻蝦和一條魚溜去找鄭思。

鄭思正沉迷功課,死,忽然聞到一陣香味兒從外頭鑽進來。

他探頭一看,看到窗外探出兩顆腦袋,一顆屬於王雱,一顆屬於武興。

鄭思跑到窗邊問:“你們怎麽過來啦?”

王雱踮起腳把手裏攥著的烤魚烤蝦遞給鄭思:“我們去燒烤了,留了幾串你嚐嚐。”

鄭思瞪圓了眼,忙問:“你們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